澳洲塊動舞團《歸屬習題》 - 舞台劇

By Hardy
at 2015-11-29T22:52
at 2015-11-29T22:52
Table of Contents
因為沒人 PO 就自己來貢獻一下~
官方影片:https://vimeo.com/120931222
臉書附圖: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107600999251333
澳洲塊動舞團《歸屬習題》
Chunky Move - Complexity of Belonging
「當你離開了自己家園,何處才是你的歸屬?」
一進劇場,舞台上便是一片廣闊的天空與平原,
弧面的設計營造了廣角鏡頭的效果,更顯地域的寬闊與人的渺小。
天空的影像同時也象徵了澳洲地廣人稀的遼闊空間與豐富機遇。
故事從流動的機場開始,漂移的沙發呈現了來來去去的人群與居無定所的感覺。
辦公室、白板、電腦、攝影機、飄動的投影幕,
都會的場景、不斷拉扯的距離,《歸屬習題》充滿了一種對於存在的抑鬱。
「I want to know how heavy a child feels in your arm.」、
「I'm invisible.」、
「I'm not lonely, but I'm not not lonely.」、……
存在,卻不被看見的狀態。
寂寞,卻又不願承認的狀態。
連種族、血統都是不確定的--
Sometimes I feel weird that I'm Asian.
有時候我對於自己亞洲人的身份感到怪異。
I feel weird that I'm not Asian enough.
我覺得很奇怪我居然不夠亞洲。
I'm not Australian anymore.
我不要再當個澳洲人了。
I'll never be Australian.
我永遠當不了澳洲人。
I never really feel Australian.
我從來沒有真正感覺像個澳洲人。
I don't really know what that actually means to feel Australian.
我不太明白什麼叫做感覺像個澳洲人。
----------
而在徵婚女郎的獨白中,一百七十六個擇偶條件--
「Wants me and only me.」,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我的需求。
她不停歇地數算一個又一個的徵友條件,同時被男舞者擺弄、甩動。
兩人劇烈地舞蹈,她的列舉卻不曾因此動搖,
彷彿象徵著兩個人再多的互動也不過是全然獨立的個體,沒有真正連結過、溝通過。
條件越多,感情被物化的程度也就越深,完美對象也不會因此而存在,
心理治療師最後直接道破:「所以妳想要的就是一根大屌?」
但心理治療師同樣也面臨著溝通失能的困境。
到處出差的男友,只能透過視訊與她交流。
傳達不了的溫度就像丟失的封包,
空間、科技、進步都築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高牆,
沒有傾訴的對象,只能自己一人獨自崩潰,
一聲聲的「FUCK!」,為的只是在筋疲力竭之後,繼續渴求沉睡能帶來一絲安祥。
一整段的神經病獨白講了各種對生活的不滿、迷失、倦怠,
同時女舞者跑來他身上作亂,營造了很強的不安定感。
另外,漂移的視訊投影一方面造就了獨特的構圖,
另一方面則讓演員展現了正面與背後的雙重演技。
----------
在宅男同志的幾個段落中,我們看到對於刻板印象的嘲諷--
同志不一定要光鮮亮麗,但墨爾本的男人則要陽剛到開車撞到動物沒撞死就下車補一刀。
還有交友軟體 Grindr、出櫃的壓力、被強迫治療的荒誕、
伴侶之間未來的不確定性、見公婆的心境、領養小孩的法律問題、……
全劇不停地拋出問題觸動觀眾,讓人不得不說《歸屬習題》的中文標題下得很好
(雖然拋了議題卻沒有打算要去解決有點可惜)。
----------
舞蹈的部份,乍看之下很多伴舞比較場面化,對情節沒有直接的推動,
但回過頭來看,會發覺與激動的文本相對的便是舞者所構成的漂移社會,
聚與散、傾斜、旋轉、墜落,重心不停地移動,是一片失了根的人海,
看似與獨白的內容無關卻又貼切地增強了文本的力道。
(還有首席男舞者的重心流動十分漂亮!)
直到最後一幕,每個人站在沙發上,定格成藝廊裡一件件被展示的物品。
在物化與表象化的過程中,最終的探問便是「我到底是誰?」,
《歸屬習題》最後一題便是自我認同的歸屬。
編舞和編劇的兩人(Anouk van Dijk 與 Falk Richter)
透過肢體和文本拼湊了一幅巨大的浮世繪,
藉由瘋狂而有力的節奏完成一齣讓人讚嘆連連的舞蹈劇場佳作。
--
官方影片:https://vimeo.com/120931222
臉書附圖: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107600999251333
澳洲塊動舞團《歸屬習題》
Chunky Move - Complexity of Belonging
「當你離開了自己家園,何處才是你的歸屬?」
一進劇場,舞台上便是一片廣闊的天空與平原,
弧面的設計營造了廣角鏡頭的效果,更顯地域的寬闊與人的渺小。
天空的影像同時也象徵了澳洲地廣人稀的遼闊空間與豐富機遇。
故事從流動的機場開始,漂移的沙發呈現了來來去去的人群與居無定所的感覺。
辦公室、白板、電腦、攝影機、飄動的投影幕,
都會的場景、不斷拉扯的距離,《歸屬習題》充滿了一種對於存在的抑鬱。
「I want to know how heavy a child feels in your arm.」、
「I'm invisible.」、
「I'm not lonely, but I'm not not lonely.」、……
存在,卻不被看見的狀態。
寂寞,卻又不願承認的狀態。
連種族、血統都是不確定的--
Sometimes I feel weird that I'm Asian.
有時候我對於自己亞洲人的身份感到怪異。
I feel weird that I'm not Asian enough.
我覺得很奇怪我居然不夠亞洲。
I'm not Australian anymore.
我不要再當個澳洲人了。
I'll never be Australian.
我永遠當不了澳洲人。
I never really feel Australian.
我從來沒有真正感覺像個澳洲人。
I don't really know what that actually means to feel Australian.
我不太明白什麼叫做感覺像個澳洲人。
----------
而在徵婚女郎的獨白中,一百七十六個擇偶條件--
「Wants me and only me.」,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我的需求。
她不停歇地數算一個又一個的徵友條件,同時被男舞者擺弄、甩動。
兩人劇烈地舞蹈,她的列舉卻不曾因此動搖,
彷彿象徵著兩個人再多的互動也不過是全然獨立的個體,沒有真正連結過、溝通過。
條件越多,感情被物化的程度也就越深,完美對象也不會因此而存在,
心理治療師最後直接道破:「所以妳想要的就是一根大屌?」
但心理治療師同樣也面臨著溝通失能的困境。
到處出差的男友,只能透過視訊與她交流。
傳達不了的溫度就像丟失的封包,
空間、科技、進步都築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高牆,
沒有傾訴的對象,只能自己一人獨自崩潰,
一聲聲的「FUCK!」,為的只是在筋疲力竭之後,繼續渴求沉睡能帶來一絲安祥。
一整段的神經病獨白講了各種對生活的不滿、迷失、倦怠,
同時女舞者跑來他身上作亂,營造了很強的不安定感。
另外,漂移的視訊投影一方面造就了獨特的構圖,
另一方面則讓演員展現了正面與背後的雙重演技。
----------
在宅男同志的幾個段落中,我們看到對於刻板印象的嘲諷--
同志不一定要光鮮亮麗,但墨爾本的男人則要陽剛到開車撞到動物沒撞死就下車補一刀。
還有交友軟體 Grindr、出櫃的壓力、被強迫治療的荒誕、
伴侶之間未來的不確定性、見公婆的心境、領養小孩的法律問題、……
全劇不停地拋出問題觸動觀眾,讓人不得不說《歸屬習題》的中文標題下得很好
(雖然拋了議題卻沒有打算要去解決有點可惜)。
----------
舞蹈的部份,乍看之下很多伴舞比較場面化,對情節沒有直接的推動,
但回過頭來看,會發覺與激動的文本相對的便是舞者所構成的漂移社會,
聚與散、傾斜、旋轉、墜落,重心不停地移動,是一片失了根的人海,
看似與獨白的內容無關卻又貼切地增強了文本的力道。
(還有首席男舞者的重心流動十分漂亮!)
直到最後一幕,每個人站在沙發上,定格成藝廊裡一件件被展示的物品。
在物化與表象化的過程中,最終的探問便是「我到底是誰?」,
《歸屬習題》最後一題便是自我認同的歸屬。
編舞和編劇的兩人(Anouk van Dijk 與 Falk Richter)
透過肢體和文本拼湊了一幅巨大的浮世繪,
藉由瘋狂而有力的節奏完成一齣讓人讚嘆連連的舞蹈劇場佳作。
--
Tags:
舞台劇
All Comments

By Victoria
at 2015-12-04T20:29
at 2015-12-04T20:29
Related Posts
紀伊國屋書店的寶塚書籍

By Olivia
at 2015-11-29T20:58
at 2015-11-29T20:58
新激梗社《感心時機》留言八折活動

By Anonymous
at 2015-11-28T23:04
at 2015-11-28T23:04
《冬之旅》79折早鳥優惠

By Quintina
at 2015-11-28T22:42
at 2015-11-28T22:42
全國劇團聯合贈票活動

By Dorothy
at 2015-11-28T21:37
at 2015-11-28T21:37
多元肢體聲音系列課程 隨喜分享會/下

By Liam
at 2015-11-28T10:50
at 2015-11-28T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