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所愛- 馬詩慧王曼喜專訪 - 同志

By Todd Johnson
at 2014-05-12T23:09
at 2014-05-12T23:09
Table of Contents
前言
這篇母親節特輯專訪很有意思,想分享給大家。原文刊載於香港報章明報,記
者將受訪者的對話寫成粵語。為方便大家較容易理解,以下貼文我將對話翻成
中文,所以會跟原文網站刊載的有點不一樣。
背景閱讀
http://m.ent.appledaily.com.tw/section/article/headline/20140426/35792109
======我=======是======分======隔======線======
http://ppt.cc/CCXq
說到母職的話題,母女各自有不同看法,馬詩慧(左)說自己比較傳統,「覺
得媽媽帶小孩比較好」。Kayla王曼喜(右)卻不認同﹕「我覺得是分工合作,
我不覺得媽媽要做這些、爸爸要做那些。如果我真的跟一個女生結婚,那怎麼
辦?誰專長,就由誰負責。」兩母女經常有不同看法,但依舊,和諧。
(圖 × 葉家豪)
為了所愛
【明報專訊】自王曼喜(Kayla)公開與外籍女友的關係,個多月以來,母親馬
詩慧(Janet)與父親王敏德一直大方支持。當中,馬詩慧更像是女兒的護法,
陪伴左右,默默擋刀,小心護航,撐着各方壓力。旁人看着,不禁為她們面對
的艱難而暗地揑汗。回想自己與女友被偷拍的一刻,Kayla說當時方寸大亂﹕第
一擔心父母接受不來,惹他們不快;第二又怕拖累女友,直覺要保護對方。心
慌意亂拔足狂奔之際,她立時向父母求救。電話接通後,傳來母親穩厚的安撫
﹕「你沒做錯事,不用逃走。」恰如一錘定音。
「其實現在風浪都算是平息了!」馬詩慧一貫豪邁地笑道。感覺是,平靜一如避
風港岸。
as long as you are happy
這種平靜,並不是一日煉成。兩年多前在美國讀書的Kayla回港度假。一天,當
她與女友在網上傾談時,被醒目敏感的馬詩慧撞破,母親長久以來的疑問首次被
證實,「當她第一次告訴我,其實喜歡女孩子,我的反應頗大,當然是不開心的」。
對自認「傳統女人」的馬詩慧而言,突如其來的事實,像打了個岔子,令她落入一
種無可奈何的窘態,「但不是她做錯了什麼,或做了壞事,我可以去correct她」。
由始至終,這個母親心裏澄明﹕女兒沒錯,她還是自己親愛的孩子。
「如果你找到一個令你開心的人,你希望跟家人分享這份喜悅。如果我分享不了,
會缺乏了人生一個很大的部分。」對「家庭第一」的Kayla而言,家人的接納,是生
命中的不可或缺。即便如此,出櫃初期她卻選擇逃避﹕不談有關女友的一切,「因為
知道我不喜歡,所以就避免去說」。馬詩慧總能摸清女兒的心。
「當你對一個人有感覺,你很難改變這個感覺。」想當年,她力排眾議嫁給王敏
德,也是因為感覺二字,「在我心目中,我覺得這事不是直可以拗成彎,彎可以拗
成直。不是一條鐵管,或者一支餐匙。在於你遇到什麼人,跟那個人的
connection」。在浩瀚人海中找到一個叫你觸動的人,那種珍罕的快樂,怎能輕易
把它抹殺?「我不能不接受。如果我不接受,會怎樣?第一,整個家庭可能會鬧得
不快,因為這件事,大家回來不開心,弄得家裡氣氛不好,為了什麼?」
4個月後,Kayla接到母親的短訊﹕As long as you are happy, I am happy for you.
「其實很難,做跟講是兩回事。講很容易,OK!無問題!但若是你的親人,要你
接受這件事,好難。」但馬詩慧說,一旦決定接受,就想盡一切正面的事,支撐自
己熬過去,只在意一個問題﹕「這個人,對她好不?懂不懂疼她?關懷她愛護她?可
否做到她的人生伴侶?這是最重要的。」
對Kayla而言,她最大問題卻是父母,「我覺得在香港,特別是亞洲人,很注重家
教。有些人會說,可能她沒家教所以這樣。我是擔心這事,尤其是他們是公眾人物
,他們要幫我應付」。記得出櫃那天,母親就跟她說﹕你的路,很難行,「社會有
很多所謂的輿論。人不單活在自己的生活裏,還要面對很多人和事,很多人際關係
,我們不可以要求每個人都接受」。她提到Kayla出櫃後,某品牌即來電說看到新
聞,say着sorry請她女兒不用出席其活動。如此「明刀明槍」,記者不禁驚呼「歧
視」,也意外引發二人中英夾雜的熱議﹕(英譯中)
J﹕他們說是因為那件新聞。
K﹕但是那新聞不負面!
J﹕是否真的負面不重要。他們認為負面。
K﹕但這不是重點。現在已變成歧視的事件。
J﹕這就是我說的那樣(記﹕條路難行),你明白嗎!
K﹕所以這就是我們要爭取的原因!這一種是對人的歧視。
J﹕但這個case我不會這樣做啦,我覺得大家要尊重大家。
K﹕我明白這個。我開始是接受的,但你現在跟我說他們不用我的原因是因為……
J﹕我說了是因為那報導!
K﹕是的,但你沒跟我說「They said」,這是不同的。(語氣尖銳)
J﹕不是They said 難道是I said 嗎!?(動氣)
記者心下慌張,想不到一句話釀成母女衝突,立時衝出當和事老,怎料Janet媽一個
朗笑,把緊張氣氛悉數化解。兩母女說話直白,論說時各不相讓。對話間,不難看
到兩代人思想與價值觀的距離。筆者固然同意Kayla,人的基本權利必須受到保護,
尊重弱勢是民主社會的基本;同時也被Janet媽的寬容觸動,「人大了,覺得包容
很重要,尊重好重要。應該互相了解這件事,當人們不了解時,OK!我可以包容。
我不會用他們的方式對待他們,因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謾罵攻訐在這種量度
之前,顯得形骸輕弱。
信任
「我覺得照顧孩子,和跟另一個人相處,是一門學問,我每日都在學習。」在把孩
子視作獨立個體前,她也經歷「放手」的陣痛。自出娘胎,母女二人總是黏在一
塊,習慣了依賴與付出的相處模式,直至一次「打擊」。自小學起,Kayla每年也參
與朗誦節,馬詩慧必定緊隨女兒,允當永遠的教練與啦啦隊。到了Kayla中一,她詢
問朗誦節的時間地點,卻換來女兒一句﹕「為何你要問?」「因為我要去!」
「不用啦!我和同學去。」她怒火中燒﹕「嘩!那刻我打擊好大。你為什麼有這
種心態?即是反叛啦!不需要我了!」
對於母職,馬詩慧從不質疑﹕「我們把孩子生下來,就是我們的責任。沒理由生下你
卻不理你,你變好變壞是你自己問題,不是的!這是盤古初開到現在是應份的
事。」然而,當兒女「不需要」母親時,也叫母親難過,怕自己地位動搖。在「不
用啦」事件後的半年,她對女兒吹毛求疵,「想挑她的壞處,令她覺得我很重
要」。後來一次,她去按摩,伏在牀上,她笑說像有人敲她的頭,「Hello!你女兒
長大啦!你要懂得放手」。她就開始let go。
「嬰兒時期我會好珍惜,例如她走的第一步說的第一句話,我很想分享到那些事,
不想錯過。但現在他們這樣大,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生活,不用整天箍着他
們。」冷不防Kayla吐出一句﹕「我覺得她有變好的。」J﹕「(大聲)變好是甚麼意
思啦!(笑)」控制,源於不信任。中學時Kayla還是「櫃裏孩」,事事不敢告訴母
親。然而學成歸來,又跟父母出櫃了,母女比以往更親近無礙,「現在我工作了,
算是可以支持自己一部分生活,她看到我開始腳踏實地。我覺得,開始得到她的信
任」。放手不佔有,是更難的愛。願意承認孩子的空間與自由,讓她以自己的方式
圓滿生命,不管是實踐理想、追夢,還是愛人,「在我和partner這件事上,她好放
手,相信我能做到適合自己的抉擇。」
這次輪到媽媽回嗆﹕「難道可以不放嗎?(裝嚴肅)」K﹕「你總是要說這些反
面的事!」
Souls
母女二人聊起來,對事物的看法總會存在距離,擦槍走火的時候不少,但即便相距
多遠,依然親近;又或是,兩者間有着更深的繫連,在彼此身上能認出相同的氣質
底性。「我想她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品格的人,不是要讀多少書或收入要有
多高,這不是我的目標。」Kayla小時候有一次說謊,令馬詩慧極生氣,立時要女兒
在紙上寫下做人最基本的5項品格﹕尊重、誠實、關懷、負責任和愛,希望她終有一
天能做到,「It sticks with me」,「我現在整天用一個字﹕Soul,都是因為她」。
「我很感謝她,從細到大教曉我怎麼為人着想,要去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事發生,不
應太自我,要學懂去服務、關心其他人。」Kayla說,自小開始作文,每遇
到「我的榜樣/偶像」的題目,「我一定寫Mami」。這種欣賞,不只限於對母親養兒
育女的付出,也是把她視作社會上一個獨立存在的人的,一種尊敬。年前,馬詩慧
就國民教育呼籲公眾關注,維護下一代的思想自由;由主管家庭到社會參與,都叫
當女兒的驕傲,「我覺得媽咪的心,或是靈魂,是很深厚的。有這樣的社會地位,
很難找到一個人有這般的內涵」。她看到的,不單是擔負母職的媽媽,卻是她完整
的人格與靈魂。
「我只是覺得受之有愧,我可以再做多點。」敵不過女兒的突然深情,馬詩慧擦
一擦眼底的淚,「都說了我是鱷魚頭老襯底(笑)」。
(註: 鱷魚頭老襯底 - 廣東俗語,意思是表面上很精明強悍,實質易哄易騙。)
文 × 阿離
原文網址: http://news.mingpao.com/20140511/uzd2.htm
--
這篇母親節特輯專訪很有意思,想分享給大家。原文刊載於香港報章明報,記
者將受訪者的對話寫成粵語。為方便大家較容易理解,以下貼文我將對話翻成
中文,所以會跟原文網站刊載的有點不一樣。
背景閱讀
http://m.ent.appledaily.com.tw/section/article/headline/20140426/35792109
======我=======是======分======隔======線======
http://ppt.cc/CCXq
說到母職的話題,母女各自有不同看法,馬詩慧(左)說自己比較傳統,「覺
得媽媽帶小孩比較好」。Kayla王曼喜(右)卻不認同﹕「我覺得是分工合作,
我不覺得媽媽要做這些、爸爸要做那些。如果我真的跟一個女生結婚,那怎麼
辦?誰專長,就由誰負責。」兩母女經常有不同看法,但依舊,和諧。
(圖 × 葉家豪)
為了所愛
【明報專訊】自王曼喜(Kayla)公開與外籍女友的關係,個多月以來,母親馬
詩慧(Janet)與父親王敏德一直大方支持。當中,馬詩慧更像是女兒的護法,
陪伴左右,默默擋刀,小心護航,撐着各方壓力。旁人看着,不禁為她們面對
的艱難而暗地揑汗。回想自己與女友被偷拍的一刻,Kayla說當時方寸大亂﹕第
一擔心父母接受不來,惹他們不快;第二又怕拖累女友,直覺要保護對方。心
慌意亂拔足狂奔之際,她立時向父母求救。電話接通後,傳來母親穩厚的安撫
﹕「你沒做錯事,不用逃走。」恰如一錘定音。
「其實現在風浪都算是平息了!」馬詩慧一貫豪邁地笑道。感覺是,平靜一如避
風港岸。
as long as you are happy
這種平靜,並不是一日煉成。兩年多前在美國讀書的Kayla回港度假。一天,當
她與女友在網上傾談時,被醒目敏感的馬詩慧撞破,母親長久以來的疑問首次被
證實,「當她第一次告訴我,其實喜歡女孩子,我的反應頗大,當然是不開心的」。
對自認「傳統女人」的馬詩慧而言,突如其來的事實,像打了個岔子,令她落入一
種無可奈何的窘態,「但不是她做錯了什麼,或做了壞事,我可以去correct她」。
由始至終,這個母親心裏澄明﹕女兒沒錯,她還是自己親愛的孩子。
「如果你找到一個令你開心的人,你希望跟家人分享這份喜悅。如果我分享不了,
會缺乏了人生一個很大的部分。」對「家庭第一」的Kayla而言,家人的接納,是生
命中的不可或缺。即便如此,出櫃初期她卻選擇逃避﹕不談有關女友的一切,「因為
知道我不喜歡,所以就避免去說」。馬詩慧總能摸清女兒的心。
「當你對一個人有感覺,你很難改變這個感覺。」想當年,她力排眾議嫁給王敏
德,也是因為感覺二字,「在我心目中,我覺得這事不是直可以拗成彎,彎可以拗
成直。不是一條鐵管,或者一支餐匙。在於你遇到什麼人,跟那個人的
connection」。在浩瀚人海中找到一個叫你觸動的人,那種珍罕的快樂,怎能輕易
把它抹殺?「我不能不接受。如果我不接受,會怎樣?第一,整個家庭可能會鬧得
不快,因為這件事,大家回來不開心,弄得家裡氣氛不好,為了什麼?」
4個月後,Kayla接到母親的短訊﹕As long as you are happy, I am happy for you.
「其實很難,做跟講是兩回事。講很容易,OK!無問題!但若是你的親人,要你
接受這件事,好難。」但馬詩慧說,一旦決定接受,就想盡一切正面的事,支撐自
己熬過去,只在意一個問題﹕「這個人,對她好不?懂不懂疼她?關懷她愛護她?可
否做到她的人生伴侶?這是最重要的。」
對Kayla而言,她最大問題卻是父母,「我覺得在香港,特別是亞洲人,很注重家
教。有些人會說,可能她沒家教所以這樣。我是擔心這事,尤其是他們是公眾人物
,他們要幫我應付」。記得出櫃那天,母親就跟她說﹕你的路,很難行,「社會有
很多所謂的輿論。人不單活在自己的生活裏,還要面對很多人和事,很多人際關係
,我們不可以要求每個人都接受」。她提到Kayla出櫃後,某品牌即來電說看到新
聞,say着sorry請她女兒不用出席其活動。如此「明刀明槍」,記者不禁驚呼「歧
視」,也意外引發二人中英夾雜的熱議﹕(英譯中)
J﹕他們說是因為那件新聞。
K﹕但是那新聞不負面!
J﹕是否真的負面不重要。他們認為負面。
K﹕但這不是重點。現在已變成歧視的事件。
J﹕這就是我說的那樣(記﹕條路難行),你明白嗎!
K﹕所以這就是我們要爭取的原因!這一種是對人的歧視。
J﹕但這個case我不會這樣做啦,我覺得大家要尊重大家。
K﹕我明白這個。我開始是接受的,但你現在跟我說他們不用我的原因是因為……
J﹕我說了是因為那報導!
K﹕是的,但你沒跟我說「They said」,這是不同的。(語氣尖銳)
J﹕不是They said 難道是I said 嗎!?(動氣)
記者心下慌張,想不到一句話釀成母女衝突,立時衝出當和事老,怎料Janet媽一個
朗笑,把緊張氣氛悉數化解。兩母女說話直白,論說時各不相讓。對話間,不難看
到兩代人思想與價值觀的距離。筆者固然同意Kayla,人的基本權利必須受到保護,
尊重弱勢是民主社會的基本;同時也被Janet媽的寬容觸動,「人大了,覺得包容
很重要,尊重好重要。應該互相了解這件事,當人們不了解時,OK!我可以包容。
我不會用他們的方式對待他們,因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謾罵攻訐在這種量度
之前,顯得形骸輕弱。
信任
「我覺得照顧孩子,和跟另一個人相處,是一門學問,我每日都在學習。」在把孩
子視作獨立個體前,她也經歷「放手」的陣痛。自出娘胎,母女二人總是黏在一
塊,習慣了依賴與付出的相處模式,直至一次「打擊」。自小學起,Kayla每年也參
與朗誦節,馬詩慧必定緊隨女兒,允當永遠的教練與啦啦隊。到了Kayla中一,她詢
問朗誦節的時間地點,卻換來女兒一句﹕「為何你要問?」「因為我要去!」
「不用啦!我和同學去。」她怒火中燒﹕「嘩!那刻我打擊好大。你為什麼有這
種心態?即是反叛啦!不需要我了!」
對於母職,馬詩慧從不質疑﹕「我們把孩子生下來,就是我們的責任。沒理由生下你
卻不理你,你變好變壞是你自己問題,不是的!這是盤古初開到現在是應份的
事。」然而,當兒女「不需要」母親時,也叫母親難過,怕自己地位動搖。在「不
用啦」事件後的半年,她對女兒吹毛求疵,「想挑她的壞處,令她覺得我很重
要」。後來一次,她去按摩,伏在牀上,她笑說像有人敲她的頭,「Hello!你女兒
長大啦!你要懂得放手」。她就開始let go。
「嬰兒時期我會好珍惜,例如她走的第一步說的第一句話,我很想分享到那些事,
不想錯過。但現在他們這樣大,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生活,不用整天箍着他
們。」冷不防Kayla吐出一句﹕「我覺得她有變好的。」J﹕「(大聲)變好是甚麼意
思啦!(笑)」控制,源於不信任。中學時Kayla還是「櫃裏孩」,事事不敢告訴母
親。然而學成歸來,又跟父母出櫃了,母女比以往更親近無礙,「現在我工作了,
算是可以支持自己一部分生活,她看到我開始腳踏實地。我覺得,開始得到她的信
任」。放手不佔有,是更難的愛。願意承認孩子的空間與自由,讓她以自己的方式
圓滿生命,不管是實踐理想、追夢,還是愛人,「在我和partner這件事上,她好放
手,相信我能做到適合自己的抉擇。」
這次輪到媽媽回嗆﹕「難道可以不放嗎?(裝嚴肅)」K﹕「你總是要說這些反
面的事!」
Souls
母女二人聊起來,對事物的看法總會存在距離,擦槍走火的時候不少,但即便相距
多遠,依然親近;又或是,兩者間有着更深的繫連,在彼此身上能認出相同的氣質
底性。「我想她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品格的人,不是要讀多少書或收入要有
多高,這不是我的目標。」Kayla小時候有一次說謊,令馬詩慧極生氣,立時要女兒
在紙上寫下做人最基本的5項品格﹕尊重、誠實、關懷、負責任和愛,希望她終有一
天能做到,「It sticks with me」,「我現在整天用一個字﹕Soul,都是因為她」。
「我很感謝她,從細到大教曉我怎麼為人着想,要去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事發生,不
應太自我,要學懂去服務、關心其他人。」Kayla說,自小開始作文,每遇
到「我的榜樣/偶像」的題目,「我一定寫Mami」。這種欣賞,不只限於對母親養兒
育女的付出,也是把她視作社會上一個獨立存在的人的,一種尊敬。年前,馬詩慧
就國民教育呼籲公眾關注,維護下一代的思想自由;由主管家庭到社會參與,都叫
當女兒的驕傲,「我覺得媽咪的心,或是靈魂,是很深厚的。有這樣的社會地位,
很難找到一個人有這般的內涵」。她看到的,不單是擔負母職的媽媽,卻是她完整
的人格與靈魂。
「我只是覺得受之有愧,我可以再做多點。」敵不過女兒的突然深情,馬詩慧擦
一擦眼底的淚,「都說了我是鱷魚頭老襯底(笑)」。
(註: 鱷魚頭老襯底 - 廣東俗語,意思是表面上很精明強悍,實質易哄易騙。)
文 × 阿離
原文網址: http://news.mingpao.com/20140511/uzd2.htm
--
Tags:
同志
All Comments

By Selena
at 2014-05-14T07:42
at 2014-05-14T07:42

By Lauren
at 2014-05-16T07:31
at 2014-05-16T07:31

By Heather
at 2014-05-16T22:24
at 2014-05-16T22:24

By Dinah
at 2014-05-19T19:23
at 2014-05-19T19:23

By Queena
at 2014-05-24T10:25
at 2014-05-24T10:25

By Barb Cronin
at 2014-05-25T15:06
at 2014-05-25T15:06

By Aaliyah
at 2014-05-27T22:33
at 2014-05-27T22:33

By Leila
at 2014-05-29T18:54
at 2014-05-29T18:54

By Ophelia
at 2014-05-31T07:28
at 2014-05-31T07:28

By Lily
at 2014-05-31T11:20
at 2014-05-31T11:20
Related Posts
亮亮手勢很多,好可愛

By Jessica
at 2014-05-12T21:14
at 2014-05-12T21:14
瑤婷戀之再騙我一次好嗎(122)

By Liam
at 2014-05-12T19:45
at 2014-05-12T19:45
不要驚動愛情。

By Ula
at 2014-05-12T18:35
at 2014-05-12T18:35
聲援珮騏敲金鐘聯署活動(至5/15)

By Elvira
at 2014-05-12T15:53
at 2014-05-12T15:53
流言(未完)

By Skylar Davis
at 2014-05-12T12:44
at 2014-05-12T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