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暴Dreams!─Go To D.M.C! - 日本

By Rae
at 2009-03-17T20:49
at 2009-03-17T20:49
Table of Contents
算是遲來的D.M.C心得XD
有SATSUGAI的網誌版本
http://www.wretch.cc/blog/loriemimi/21835666
有雷唷!
最近在空檔時間補了很多之前未看的日本電影,恰好都是充滿夢想實現理想的題材,
《扶桑花女孩》笨拙的堅持給人最樸實的感動,《Swing Girl》中擁有著燥動熱血的女高
中生們和爵士樂的燦爛火花,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而且被洗腦到會無意識的哼出旋律來
的,還是非它莫屬──
這部電影在台灣上映後,身邊的朋友大半都被洗腦成為克勞薩大人的信徒,「Go To
D.M.C!」便成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就連外表優雅有氣質的同事們也動不動就表情誇張的來
個「FUCK!!!!!!!!!」D.M.C的超強影響力,真不愧是在片中通殺全日本的VR團!
*VR = Visual Rock = 視覺系搖滾(樂團)
有朋友說,看完之後其實除了好笑之外感覺不出要傳達的意義,以我不小心在同一個
星期看了三次(自己看、跟同事看、給男朋友看),深刻感應到克勞薩大人的精神(?)來說
,D.M.C的宗旨真的不深奧,就跟我同時看的其他兩部完成夢想片是大同小異的,只是它
運用了誇張搞笑,充滿超現實元素的手法,並且用了一個在一般人的觀念中是奇怪的、不
良的、偏激的主題,去表達夢想對於人的重要性。
寫這篇之前,我一直在想應該要嚴肅的探討,還是該充滿惡搞,仔細想想後我發現,
要嚴肅的討論D.M.C實在太困難了!但正因為它不適合嚴肅,才能讓人印象深刻,在觀眾
的記憶中脫穎而出。
年初的時候看到了日本雜誌上訪問眾多VR團的成員,2008年最喜歡的作品這一項,
許多都回答了「D.M.C」(有些是指漫畫,有些是指電影,也有兩者皆愛的),許多台灣樂
團也替D.M.C在台灣上映宣傳。因此我一直很好奇,D.M.C到底是擁有的怎麼樣的內容,
會讓樂團們起了共鳴呢?(畢竟可不是樂團的都喜歡NANA啊(笑))
黑金,甚至死金類型的音樂,老實說雖然支持者不少,但對於一般人來說,還是屬於
非主流並且絲毫不了解的領域。以前台灣出了一個國際享譽的閃靈,後來自己開始涉獵日
本VR團也聽了一些所謂「鬼吼團」,説真的我不太能接受這種音樂在我耳邊超過五分鐘。
雖然並不會對於他們有所誤解,但與我不太合拍卻是一直無法改變的事。看了D.M.C之後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我竟然愛上了克勞薩大人的吼叫!(也有聽到死金飯們說這不是
真正的死金,但是光吼叫對我來說就已經夠激了...)
這也許就是D.M.C的貢獻了,雖然說玩死金的不是真的都整首髒話,也不會動不動就
拿吉他砸爛佈景,原作的誇張不見得是死金的精髓,但是它帶出了電影最後想表達的,支
持者們透過D.M.C所相信著的狂暴的夢想。
夢想是一種很殘忍的東西,它是現實的安眠藥,也是現實的一面鏡。夢想催眠著人們
在無法抵抗的洪流中入睡,再被殘酷的無奈打醒;夢想映照著正在進行的人生,是如此偏
離了初衷,是如此不堪築夢。在D.M.C中,根岸拿著吉他在街頭唱著「甘い恋人」,觀眾
只剩下毛茸茸小白,還要被東京時尚四天王當眾補刀,對於根岸來說,一直存留心中的作
音樂的初衷,已經不只是被現實打了一個巴掌而已了。而這樣痛苦的根岸,雖然說著好想
離開D.M.C,但是他身為克勞薩所創作出來的音樂,其實也是他心裡對於殘酷人生的吶喊
。
變態社長令人毛骨悚然,但是我對於她想栽培根岸的心情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說
創作輕音樂的根岸是走錯路的千里馬,那麼社長算是排除萬難的伯樂,要讓根岸察覺自己
另一部分的才能。這樣的才能也許並不如根岸一開始所想,是充滿粉紅氣流的美妙世界,
但是能夠將對現實的強烈抗議化為令人激昂的表演,其實無形中也讓根岸在克勞薩的身份
裡得到解放。正因為克勞薩對於根岸是一個必要的性格存在,展現出他黑暗的真實一面,
才能讓台下的歌迷們同樣也獲得解放和發洩,也從這種暴力的幻想設定中得到與現實抗戰
的力量,我想這就是D.M.C帶來的夢想。
令我佩服的松山ケンイチ,最近正在看冬季檔日劇由他主役的《銭ゲバ》,沉重到不
行又充滿矛盾的角色被詮釋的相當好,松KEN可以說是這一代以戲劇為主的俳優裡我最看
好的一個了。根岸和克勞薩的反差之大,成功的誇張演出,我想也就是之所以D.M.C的電
影能吸收到這麼多未接觸原作的支持者(包括我在內)的原因。另一位靈魂人物,也就是松
雪泰子飾演的變態社長,充滿重金靈魂的肢體動作和毫不扭捏的演技,讓觀眾被「FUCK」
洗腦,卻又在根岸不告而別的空房間裡,抽起充滿婉惜的菸,那時衝口而出的髒話又那麼
心痛無奈。松雪泰子微妙而恰如其分的演出,充分表達出社長對音樂和根岸的愛,社長雖
然看似邪惡,又無法讓人討厭。
而日本電影慣有的感動元素在D.M.C中也看的到,根岸返家後與根岸媽的互動,實在
是天下母親心的最佳範例。無論兒子外表是什麼樣子都認得出來,並且無條件無底限的包
容著、守護著。最了解孩子的終究是母親,能比根岸本人更早體察到他心中那細微的,D.
M.C的重要性,並且鼓勵他,將他送往實現夢想的舞台。該說是媽媽的形象真是美好,要
是我老媽發現我玩黑金死金,大概會先把我十二道金牌勒令回鄉,再比社長更暴力的關門
放狗吧....
「我該回的地方,是這裡...」克勞薩在電影最後的演出中,看著滿場的歌迷們這樣
想。
我想這時候他應該已經發現D.M.C之於自己夢想的存在意義,同樣藉由著自己的創作,帶
給眾人力量和夢想。即使和原先想像的不同,卻也是投注了愛情的自己的一部分!雖然黑
根岸說,讓人創作的不是戀愛而是憎恨,但是我想最後在舞台上激情吼叫的他,的的確確
是愛著D.M.C的...
我的夢想應該種植在什麼地方呢?對於人生的愛與恨,該在哪裡用力狂吼!
如果尚未找到,但渴望擁有那般狂暴的夢想,那就──Go To D.M.C!
*同步發表於yahoo!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nonsense-appleonly *
--
有SATSUGAI的網誌版本
http://www.wretch.cc/blog/loriemimi/21835666
有雷唷!
最近在空檔時間補了很多之前未看的日本電影,恰好都是充滿夢想實現理想的題材,
《扶桑花女孩》笨拙的堅持給人最樸實的感動,《Swing Girl》中擁有著燥動熱血的女高
中生們和爵士樂的燦爛火花,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而且被洗腦到會無意識的哼出旋律來
的,還是非它莫屬──
這部電影在台灣上映後,身邊的朋友大半都被洗腦成為克勞薩大人的信徒,「Go To
D.M.C!」便成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就連外表優雅有氣質的同事們也動不動就表情誇張的來
個「FUCK!!!!!!!!!」D.M.C的超強影響力,真不愧是在片中通殺全日本的VR團!
*VR = Visual Rock = 視覺系搖滾(樂團)
有朋友說,看完之後其實除了好笑之外感覺不出要傳達的意義,以我不小心在同一個
星期看了三次(自己看、跟同事看、給男朋友看),深刻感應到克勞薩大人的精神(?)來說
,D.M.C的宗旨真的不深奧,就跟我同時看的其他兩部完成夢想片是大同小異的,只是它
運用了誇張搞笑,充滿超現實元素的手法,並且用了一個在一般人的觀念中是奇怪的、不
良的、偏激的主題,去表達夢想對於人的重要性。
寫這篇之前,我一直在想應該要嚴肅的探討,還是該充滿惡搞,仔細想想後我發現,
要嚴肅的討論D.M.C實在太困難了!但正因為它不適合嚴肅,才能讓人印象深刻,在觀眾
的記憶中脫穎而出。
年初的時候看到了日本雜誌上訪問眾多VR團的成員,2008年最喜歡的作品這一項,
許多都回答了「D.M.C」(有些是指漫畫,有些是指電影,也有兩者皆愛的),許多台灣樂
團也替D.M.C在台灣上映宣傳。因此我一直很好奇,D.M.C到底是擁有的怎麼樣的內容,
會讓樂團們起了共鳴呢?(畢竟可不是樂團的都喜歡NANA啊(笑))
黑金,甚至死金類型的音樂,老實說雖然支持者不少,但對於一般人來說,還是屬於
非主流並且絲毫不了解的領域。以前台灣出了一個國際享譽的閃靈,後來自己開始涉獵日
本VR團也聽了一些所謂「鬼吼團」,説真的我不太能接受這種音樂在我耳邊超過五分鐘。
雖然並不會對於他們有所誤解,但與我不太合拍卻是一直無法改變的事。看了D.M.C之後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我竟然愛上了克勞薩大人的吼叫!(也有聽到死金飯們說這不是
真正的死金,但是光吼叫對我來說就已經夠激了...)
這也許就是D.M.C的貢獻了,雖然說玩死金的不是真的都整首髒話,也不會動不動就
拿吉他砸爛佈景,原作的誇張不見得是死金的精髓,但是它帶出了電影最後想表達的,支
持者們透過D.M.C所相信著的狂暴的夢想。
夢想是一種很殘忍的東西,它是現實的安眠藥,也是現實的一面鏡。夢想催眠著人們
在無法抵抗的洪流中入睡,再被殘酷的無奈打醒;夢想映照著正在進行的人生,是如此偏
離了初衷,是如此不堪築夢。在D.M.C中,根岸拿著吉他在街頭唱著「甘い恋人」,觀眾
只剩下毛茸茸小白,還要被東京時尚四天王當眾補刀,對於根岸來說,一直存留心中的作
音樂的初衷,已經不只是被現實打了一個巴掌而已了。而這樣痛苦的根岸,雖然說著好想
離開D.M.C,但是他身為克勞薩所創作出來的音樂,其實也是他心裡對於殘酷人生的吶喊
。
變態社長令人毛骨悚然,但是我對於她想栽培根岸的心情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說
創作輕音樂的根岸是走錯路的千里馬,那麼社長算是排除萬難的伯樂,要讓根岸察覺自己
另一部分的才能。這樣的才能也許並不如根岸一開始所想,是充滿粉紅氣流的美妙世界,
但是能夠將對現實的強烈抗議化為令人激昂的表演,其實無形中也讓根岸在克勞薩的身份
裡得到解放。正因為克勞薩對於根岸是一個必要的性格存在,展現出他黑暗的真實一面,
才能讓台下的歌迷們同樣也獲得解放和發洩,也從這種暴力的幻想設定中得到與現實抗戰
的力量,我想這就是D.M.C帶來的夢想。
令我佩服的松山ケンイチ,最近正在看冬季檔日劇由他主役的《銭ゲバ》,沉重到不
行又充滿矛盾的角色被詮釋的相當好,松KEN可以說是這一代以戲劇為主的俳優裡我最看
好的一個了。根岸和克勞薩的反差之大,成功的誇張演出,我想也就是之所以D.M.C的電
影能吸收到這麼多未接觸原作的支持者(包括我在內)的原因。另一位靈魂人物,也就是松
雪泰子飾演的變態社長,充滿重金靈魂的肢體動作和毫不扭捏的演技,讓觀眾被「FUCK」
洗腦,卻又在根岸不告而別的空房間裡,抽起充滿婉惜的菸,那時衝口而出的髒話又那麼
心痛無奈。松雪泰子微妙而恰如其分的演出,充分表達出社長對音樂和根岸的愛,社長雖
然看似邪惡,又無法讓人討厭。
而日本電影慣有的感動元素在D.M.C中也看的到,根岸返家後與根岸媽的互動,實在
是天下母親心的最佳範例。無論兒子外表是什麼樣子都認得出來,並且無條件無底限的包
容著、守護著。最了解孩子的終究是母親,能比根岸本人更早體察到他心中那細微的,D.
M.C的重要性,並且鼓勵他,將他送往實現夢想的舞台。該說是媽媽的形象真是美好,要
是我老媽發現我玩黑金死金,大概會先把我十二道金牌勒令回鄉,再比社長更暴力的關門
放狗吧....
「我該回的地方,是這裡...」克勞薩在電影最後的演出中,看著滿場的歌迷們這樣
想。
我想這時候他應該已經發現D.M.C之於自己夢想的存在意義,同樣藉由著自己的創作,帶
給眾人力量和夢想。即使和原先想像的不同,卻也是投注了愛情的自己的一部分!雖然黑
根岸說,讓人創作的不是戀愛而是憎恨,但是我想最後在舞台上激情吼叫的他,的的確確
是愛著D.M.C的...
我的夢想應該種植在什麼地方呢?對於人生的愛與恨,該在哪裡用力狂吼!
如果尚未找到,但渴望擁有那般狂暴的夢想,那就──Go To D.M.C!
*同步發表於yahoo!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nonsense-appleonly *
--
Tags:
日本
All Comments

By Elizabeth
at 2009-03-22T05:05
at 2009-03-22T05:05

By Bennie
at 2009-03-25T18:55
at 2009-03-25T18:55

By Christine
at 2009-03-26T05:55
at 2009-03-26T05:55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9-03-30T22:55
at 2009-03-30T22:55

By Olivia
at 2009-04-01T11:30
at 2009-04-01T11:30
Related Posts
日本電影三連發其の一-自虐之詩

By Lydia
at 2009-03-17T16:40
at 2009-03-17T16:40
1983年的 新 里見八犬傳

By Noah
at 2009-03-16T23:46
at 2009-03-16T23:46
奪命捉迷藏

By Mary
at 2009-03-16T22:32
at 2009-03-16T22:32
劒岳 点の記 拍攝花絮

By Victoria
at 2009-03-16T19:26
at 2009-03-16T19:26
寫下想對家人說的話,送你看【東京奏鳴 …

By Candice
at 2009-03-16T18:26
at 2009-03-16T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