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之外的選擇--《獨立之前》觀後感 - 紀錄片

By Regina
at 2009-01-13T18:29
at 2009-01-13T18:29
Table of Contents
讀者來稿:獨立之外的選擇
■陳寧
立報新聞 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27008
2002年,陳水扁與各原住民族代表所簽訂的「新夥伴關係」、「國中有國」的說詞言猶在
耳,在高雄縣大寮鄉台糖土地上近3百戶自力造屋,人稱「高砂國」的原住民族人們,卻
在2004年的6月間,遭到所謂來自「他國」的6百多名警力,強制拆除房舍。
高砂國的由來,源於一名原、漢混血的蘇姓男子,在2003年向台糖承租一筆6公頃的土地
後,開始招攬從原鄉遷徙到都市工作的原住民,以每戶3千元的價格將土地出租供其建屋
居住、耕種。
2004年陳水扁當選連任,蘇姓男子更根據其所提出的新夥伴關係、準國與國關係等說法,
號召這群原住民建立高砂國。
然而,蘇姓男子最終因非法佔用土地鋃鐺入獄,高砂國被高雄縣政府認定為違建,住戶被
迫強制拆遷,族人們紛紛大喊「受騙了」。身為善意第三者,原住民們辛苦建立的家園在
沒有任何配套措施的情況下,迅速被無情怪手拆毀,族人的尊嚴,在一場政治遊戲結束後
,被不再是夥伴的政客給踐踏。
高砂國聚落的部份族人,堅持就地留下抗爭,其中一名來自台東的阿美族人陳光復的一席
話:「這塊土地是A型的,我也跟它一樣是A型的。」毫不保留的透露出人與土地的情感,
也傳達出族人離鄉背井在都市中開闢新家園的艱辛。
但在沒有太多外援介入的情況下,留下的住戶日漸減少,3個月後,高砂國正式走入歷史
,族人們流徙至台灣各處角落,有人返鄉,有人輾轉前往其他都市,繼續求生存。
在這部由導演蔡一峰所拍攝的紀錄片中,看見大批警力前往拆除族人住屋的一幕幕畫面,
族人憤怒的臉、哭泣的臉,以及想要保護屋內僅有家具、器物,卻硬是被警察架離現場的
無奈,使我一時之間不禁鼻酸。
回想起今年2月自己在現場和族人一同經歷的台北縣三鶯部落迫拆事件,此情此景竟是如
此類似,原住民朋友們,始終難以擺脫,被迫在自己土地上流浪的命運。
高砂國、三鶯、溪洲部落等聚落的出現,並非特例,也絕非偶然。原住民由原鄉遷徙至都
市,替別人蓋起高樓大廈,希望藉勞力換取收入,卻連一個安身立命之處也求之不得,正
是經濟開發、都市膨脹過程下,弱勢者權益被犧牲、被擠壓出都市邊緣之外,不平等社會
階層的一個縮影。
實體的高砂國已經不再,但高砂國的精神,仍然存在於族人們的心中,繼續在國境之內的
隱密角落,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度;三鶯部落的族人,以落髮象徵自己是沒有頭皮可依附的
髮絲,展現抗爭決心,用就地居住來宣示在這片土地上失去已久的主權。
族群與文化的多元共榮,不能只是口號,更不能只是政治籌碼。獨立之前,一次又一次被
殖民者從土地上連根拔起的原住民,眼淚已經流乾;獨立之外,原住民除了繼續流浪,是
不是還能有其他的選擇?身為優勢族群的當政者,別再輕忽來自底層的聲音,唯有正視歷
史的錯誤,才不會讓弱勢者的悲劇,不斷重演!
--
http://0rz.tw/c65jO 點選此網址可線上收看本影片!
另外也可以收看「公與義」影展多部影片!
--
三鶯部落 http://support-sanying.blogspot.com/
溪洲部落 http://shijou.blogspot.com/
--
■陳寧
立報新聞 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27008
2002年,陳水扁與各原住民族代表所簽訂的「新夥伴關係」、「國中有國」的說詞言猶在
耳,在高雄縣大寮鄉台糖土地上近3百戶自力造屋,人稱「高砂國」的原住民族人們,卻
在2004年的6月間,遭到所謂來自「他國」的6百多名警力,強制拆除房舍。
高砂國的由來,源於一名原、漢混血的蘇姓男子,在2003年向台糖承租一筆6公頃的土地
後,開始招攬從原鄉遷徙到都市工作的原住民,以每戶3千元的價格將土地出租供其建屋
居住、耕種。
2004年陳水扁當選連任,蘇姓男子更根據其所提出的新夥伴關係、準國與國關係等說法,
號召這群原住民建立高砂國。
然而,蘇姓男子最終因非法佔用土地鋃鐺入獄,高砂國被高雄縣政府認定為違建,住戶被
迫強制拆遷,族人們紛紛大喊「受騙了」。身為善意第三者,原住民們辛苦建立的家園在
沒有任何配套措施的情況下,迅速被無情怪手拆毀,族人的尊嚴,在一場政治遊戲結束後
,被不再是夥伴的政客給踐踏。
高砂國聚落的部份族人,堅持就地留下抗爭,其中一名來自台東的阿美族人陳光復的一席
話:「這塊土地是A型的,我也跟它一樣是A型的。」毫不保留的透露出人與土地的情感,
也傳達出族人離鄉背井在都市中開闢新家園的艱辛。
但在沒有太多外援介入的情況下,留下的住戶日漸減少,3個月後,高砂國正式走入歷史
,族人們流徙至台灣各處角落,有人返鄉,有人輾轉前往其他都市,繼續求生存。
在這部由導演蔡一峰所拍攝的紀錄片中,看見大批警力前往拆除族人住屋的一幕幕畫面,
族人憤怒的臉、哭泣的臉,以及想要保護屋內僅有家具、器物,卻硬是被警察架離現場的
無奈,使我一時之間不禁鼻酸。
回想起今年2月自己在現場和族人一同經歷的台北縣三鶯部落迫拆事件,此情此景竟是如
此類似,原住民朋友們,始終難以擺脫,被迫在自己土地上流浪的命運。
高砂國、三鶯、溪洲部落等聚落的出現,並非特例,也絕非偶然。原住民由原鄉遷徙至都
市,替別人蓋起高樓大廈,希望藉勞力換取收入,卻連一個安身立命之處也求之不得,正
是經濟開發、都市膨脹過程下,弱勢者權益被犧牲、被擠壓出都市邊緣之外,不平等社會
階層的一個縮影。
實體的高砂國已經不再,但高砂國的精神,仍然存在於族人們的心中,繼續在國境之內的
隱密角落,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度;三鶯部落的族人,以落髮象徵自己是沒有頭皮可依附的
髮絲,展現抗爭決心,用就地居住來宣示在這片土地上失去已久的主權。
族群與文化的多元共榮,不能只是口號,更不能只是政治籌碼。獨立之前,一次又一次被
殖民者從土地上連根拔起的原住民,眼淚已經流乾;獨立之外,原住民除了繼續流浪,是
不是還能有其他的選擇?身為優勢族群的當政者,別再輕忽來自底層的聲音,唯有正視歷
史的錯誤,才不會讓弱勢者的悲劇,不斷重演!
--
http://0rz.tw/c65jO 點選此網址可線上收看本影片!
另外也可以收看「公與義」影展多部影片!
--
三鶯部落 http://support-sanying.blogspot.com/
溪洲部落 http://shijou.blogspot.com/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1/17(六)三鶯部落抗爭尾牙 最新節目表

By Catherine
at 2009-01-13T14:40
at 2009-01-13T14:40
【與巴席爾跳華爾滋】榮獲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By Zanna
at 2009-01-12T23:34
at 2009-01-12T23:34
2009.1.17三鶯部落自救會抗爭尾牙

By Hazel
at 2009-01-12T00:14
at 2009-01-12T00:14
蕭泰然紀錄片 九月首映

By Gary
at 2009-01-08T00:56
at 2009-01-08T00:56
日導演為九份與金瓜石拍紀錄片

By Elizabeth
at 2009-01-08T00:55
at 2009-01-08T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