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總動員4 - 胡迪的精神=玩具的靈魂 - 電影
By Heather
at 2019-06-22T00:55
at 2019-06-22T00:55
Table of Contents
玩具總動員 4 Toy Story 4 (2019)
我最愛的動畫系列(沒有之一)。
看著這系列跟著主角Andy一起成長,
直到2010第3集Andy和我都到了上大學的年紀,
最終我也真正要童年告別。
原本以為系列就要隨著Andy長大而終結,
沒想到9年後又見這個喜愛的系列,
看之前完全沒有帶任何預期進去,而Toy 4完全不失水準,
過往的熱鬧開場、營救任務,
還有細膩描寫人物的功力維持超高水準,
這集還多了很多超展開、腦洞大開的橋段,
更難能可貴的這個系列一直在「成長」,
前三部的洗禮之後,這一部又帶來新的深刻命題。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這集的人物主要聚焦在
牛仔警長胡迪 Woody
邦妮做出來的新玩具叉奇 Forky
電視廣告明星爵士卡蹦 Duke Caboom
二手古董店蓋比蓋比 Gabby Gabby
牧羊女寶貝 Bo Peep
Woody - 當不被寵愛之後
Woody一直是這個系列的主角。
但這一集一開始他就遇到了麻煩,
Toy3中Andy將他交給了Sunnyside幼兒園的邦妮Bonnie,
但Bonnie後來不知怎麼地,不再那麼玩他了。
這對於看著玩具來來去去,
見過各種大風大浪的Woody嘴巴上說沒事,
但身體倒很誠實瑟瑟發抖的緊張,
和第一集更酷的巴斯光年Buzz Lightyear爭寵的狀況不同,
這次Bonnie把他冷凍到都長灰塵了。
一直是系列主角的Woody
這是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墜入絕境,
不再被喜愛、寵愛,
就像第二集的女牛仔翠絲Trixie經歷一樣,
即使把自己放到明顯處但還是變成了透名邊緣人。
這種被丟棄的感覺比主人不小心搞丟還糟,
因為你明明就還好好的但是就是不再被玩。
Woody一直以來堅定的自我價值
「陪伴孩子,在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開始不適用現在的情境了。
但這是他最引以為傲的價值怎能說放就放,
於是他溜進書包,跟著Bonnie去了幼稚園的迎新日。
(奇怪過了9年Bonnie才長大這麼一點?從陽光托兒所到幼稚園= =?)
Forky - Woody精神賦予生命的新玩具
先講結論Forky絕對是玩4裡面最有深度的角色,
也是迪士尼和皮克斯在深刻自我省思後創造出來的角色。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
自己第一天上幼稚園那個場景是什麼?
我記得我自己是在門口哭得要死死不進去啦,
後來好像是奶媽還是媽媽,
買了一台黃色的卡車給我,於是做恐怖的第一天度過了。
(說真的20幾年來我都不曾回想起我有過這麼一個玩具,
今天看完玩具4我這才記起來那台黃色卡車就是我的Forky〒〒)
"make a friend"是一個有趣的英文雙關語,
字面上的意思是「交朋友」,
但這天Bonnie真的在Woody小天使的暗中幫忙下,
「做」出了一個新朋友。
對Bonnie來說,
Forky的意義就是陪伴她度過第一天的救世主。
為什麼用一堆垃圾組成的Forky深得Bonnie的需要?
因為Forky在她最需要安全感時陪伴著她,
陪著她度過最害怕、恐懼的第一天。
然而,賦予Forky靈魂和生命的,
其實是Woody的愛。
這也是為什麼當Forky還沒從垃圾的天命中轉過神來,
Woody就已經拼了老命的守護他留在Bonnie身邊,
告訴Forky他不是垃圾而是Bonnie的玩具。
因為Forky就是Woody對新主人Bonnie的愛,
因為告訴Forky說:你不是垃圾,
也就是他在對自己說:我不是垃圾。
在自己的「外在」形體不再被Bonnie需要後,
Woody把自己的「內在」的精神、忠誠和責任注入到Forky上,
繼續用另一種形式愛著Bonnie。
這很像我們爸媽有時不能「直接」愛我們,
因為我們已經長大了,在其他人的眼光下會感覺彆扭(特別是青少年),
於是父母要用一種很奇特「間接」甚至「隱晦」的方式愛我們。
講到這裡,
你真的不能不為Woody那奮不顧身
無條件的堅持感到疼惜、心酸、動容。
走在回旅館的路上,
Woody告訴Forky什麼是「玩具」,
還有他和上一個主人Andy的故事,
Forky這才明白自己的意義和使命。
有趣的是,在玩具4裡,
有一個角色和Forky形成對比,
那就是殺神基哥飾演的Duke Caboom。
Duke Caboom - What makes a toy a toy?
Caboom是一個「玩具明星」,上過電視廣告,
有華麗的行銷、動作設計,但他命運乖舛,
因自己做不到跟廣告上飛越的動作,
小主人一聲「疵」,他從此對自己相當沒信心,
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玩具。
Caboom是一個玩具嗎?他是,但也不是。
他是以玩具的目的被設計和製造出來,
但是他還沒體會經歷玩具的使命和意義,
也就是陪伴孩子玩耍與成長,
在他們最需要安全感的時候陪在他們身邊。
我們可以從簡陋的Forky和華麗的Caboom對比下發現,
原來不一定要有酷炫美麗的外表、功能,
只要能夠陪伴主人的,能夠帶給主人安全感的,
不管它看來是多麼便宜廉價、
甚至是用垃圾拼湊出來的Forky,
這才是玩具之所以為玩具的意義。
What makes a toy a toy?
我想就是Woody的精神吧。
所以下次要買玩具總動員的玩具給你小孩前要三思XD
然後告誡小孩玩具不要亂丟不然玩具會很難過XD
Gabby Gabby - 玩具的自由意志
這個系列最大的特色就是將玩具擬人化。
擬人化除了賦予玩具生命而讓他們更活潑故事更有趣之外,
也是因為擬人化,我們才能投射自己的心情到那些角色上,
我們才會被角色的遭遇和關係感動。
Gabby Gabby看似壞的反派,
但其實她是最貼近我們的一個角色。
她是一個想要主人的玩具,
她就像想要和別人建立關係、想要愛與被愛的我們。
她的動機就是想要被愛如此簡單而已,
但她以為只要修好發聲器,
就可以得到Harmony的愛。
聽過Forky口中Woody和前主人的故事,
讓她的嚮往更加堅定,
失寵的Woody聽了她的自白後(這段很催淚),
很能夠同理那種感受,Gabby Gabby其實和他很像,
他們都是想要主人的玩具,
於是用自己的聲音交換了Forky。
哪知Harmony還是不愛她,
就跟Bonnie不知為何不愛Woody一樣。
阿拉丁精靈威爾史密斯曾說:
我能夠把你變成王子,但我不能讓公主愛上你。
愛這種事,你沒辦法問為什麼。
就像有時候戀人之間不愛了、分手了,
我們都會有被對方丟掉甚至變成垃圾的感覺,
但真的要問為什麼也是無解的題。
到這部田地,如果玩具只是玩具,
就差不多真的GG了。
但皮克思和迪士尼決定
賦予玩具像人一樣有選擇的「自由意志」,
因此玩具在得不到主人的愛之後,
不會只能「被動」接受變成垃圾的宿命,他們還可以有其他選擇。
不知為何英文版原文都是講"kid",
但是中文字幕翻譯都是「主人」。
我覺得這是一個嚴重的翻譯錯誤,
玩具總動員系列的核心思想是站在玩具的立場講一個玩具的故事,
到這一集更明顯地要將玩具從「主/從」關係解放出來,
甚至賦予玩具可以主動選擇自己命運的自由意志。
中文翻譯怎麼會把孩子翻譯成主人呢?
當玩具們稱玩他們的人為「孩子」而不是主人時,
那麼玩具有某部份的意義便是孩子的父母,
也更貼近對應父母/玩具對孩子都有著「無條件的愛」的意義。
Bo Peep - 遺落的玩具?自由的玩具?
Bo在9年前與Woody分離時,
帶出孩子們有時候粗心把玩具搞丟的事實,
她很坦然接受這個事實,
但9年後在二手古董店前駐足的Woody,
再次與牧羊女Bo重逢,
但眼前的Bo已經是個自由的lost toy(遺落玩具),
在遊樂場的聚落裡領導著一群玩具,
時而跟孩子玩時而想幹麻就幹麻的自由,
維修保養、玩耍冒險、營救任務、偶爾去古董店串門子。
Bo和Woody最大的不同在於,
Woody對玩具的角色與責任很堅持,
而Bo則對玩具的角色坦然而且彈性。
她接受自己離開Andy妹妹茉莉的命運,
但又不甘在二手古董店生灰塵。
能與牧羊女Bo的相遇是Woody的救贖,
如果沒有和牧羊女9年後的重逢後的這場冒險,
沒有體會牧羊女自由選擇後的結果,
沒有被她對自己命運的主動掌握與勇敢影響,
玩4的結局將會是個悲劇。
這系列最會描寫的就是「分離」了。
「She will be alright.」Buzz對著Woody說,
在這一秒我以為Buzz的她,指的是牧羊女寶貝,
以為他的意思是兄弟你可以放心,
我知道你很喜歡Bo Peep,
但經過這一段冒險我們都知道Bo Peep很強悍,
牧羊女會自己照顧自己的。
片頭第一場9年前的戲,也早就埋了伏筆,
暗示我們Woody很不捨寶貝的離開,
所以我們自然而然以為Buzz是在安慰的是
Woody將要第二次與牧羊女寶貝別離。
「Bonnie will be alright.」 Buzz接著說。
HOLY媽媽咪啊這一句對白真她喵喵咪呀精妙了啊!
絕對是年度最平淡但最震撼的對白!!!
一句輕描淡寫,
Buzz懂得Woody心理最放不下的其實是Bonnie,
那個刻在腳下甜蜜的負荷正是Woody最難割捨的。
即使從Bo Peep身上學到在外好幾年的闖蕩的生活很棒,
陪遊樂園裡的孩子玩來來去去很自由,
但他得要在自己和Bonnie之間做出選擇。
象徵性拿掉「玩具聲音(inner voice)」的Woody,
不像Buzz可以按身上的按鈕來聽inner voice的建議(這橋段真滴好笑),
現在他只能聆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了,
然後以他的「自由意志」來選擇了。
Gabby Gabby走到一半停下來,
她看見一個迷路需要「玩具」幫忙的孩子,
當然她還是可以選擇去Bonnie那試試,
但她選擇去幫助這個「立即」需要玩具的孩子,
就像Woody在Forky誕生那天做得事情一樣,
「在孩子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挺身而出就能得到他們的愛」,
她鼓起勇氣離開了夥伴,
但,是帶著笑容離開。
因為她知道眼前的小女生,在她給她安全感的那一刻,
就已經產生的愛的連結,小女還會愛她,就像Bonnie離不開Forky一樣。
也許看著Gabby Gabby勇敢自由地帶著笑容離開,
還有經歷了牧羊女Bo的一場冒險,
Woody感染到她們的勇敢。
此外,他終於肯面對一個也許殘忍但不變的事實,
孩子終究會長大,
終究有一天孩子將會不再需要他,
然而,就像Buzz那一句驚天動地的話,
驚天動地給全天下父母的話,給Lady Bird的媽媽,小金剛狼給Logan的話,
給上大學第一天當你坐上飛機、客運、火車、高鐵後,
看著窗外那個哭到死的媽媽,
別擔心,我們會長大,我們會好好的安全的長大。 We will be fine.
於是,心中的最不放下的重擔終於放下,
Woody可以勇敢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
父母在孩子長大後,忙了好幾年之後一下沒了責任的失落,
將在看見孩子們依然好好地活蹦亂跳,
以及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後而重新填滿。
尾聲 - 成長是什麼?改變的代價?
如果人的一生要面對無數多個改變,
那個我想長大的意義便在於,
面對內在外在一個又一個改變,
保持彈性並嘗試去調適去調整。
然而,長大就一定要丟掉、失去一些什麼嗎?
Bo Peep後來之所以又回頭去救Woody,
也說明了她其實很欣賞Woody有責任感的一面,
她自己便是遊樂園玩具部落的頭頭,
像Woody一樣照顧家裡的玩具一樣,照顧那些遺落的玩具們。
長大並不是打掉重練,
不然我們現在看到的玩具總動員4,
應該要由一群小朋友來製作才是。
但想出這些概念的都是保有赤子之心的大人啊。
我相信離開離開Andy和這次離開Bonnie的Woody,
內心還是會相信,他相信玩具的那些信念,
但現在的他,就跟美國隊長一樣,
卸下了責任和盾牌,終於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
他將保有著愛孩子的初衷、繼續相信玩具的使命,並且過著自己豐富精彩的生活。
最後的最後,
"What's the purpose and meaning of life ?"
「生活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當我們離開無憂無慮的兒童的年代,
當一個原本是學生的人
沒有了考試、沒有了升學為目標而進到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我們要怎麼繼續「過下去」?
當一個孩子的父母,孩子開始長大離家,
不再像以前那樣需要我們之後,
我們要怎麼繼續找到自己的生活?
當一個上班族剛退休,
要怎麼去面對自己不再有生產力
不再被這個社會需要的狀況,
要怎麼適應要怎麼找到自己新的價值?
面對一個又一個階段的改變,
我們就像Woody一樣,
要跟好多人事物道別、放下,
有時是朋友家人、有時是習慣很久的角色、
有時是一段黃金的年代、一段很靠近很親密的關係、
有時甚至是一直奉為圭臬的中心思想。
願
我們都像Woody一樣勇敢與幸運,
隨著時間推移、
隨著身邊的人來來去去
勇敢地跟過去道別、
莫忘初衷保有赤子之心、
愛我們在乎的人,相信他們會好好的,
做出智慧的調整,
在責任使命和自我照顧之間找到精巧的平衡。
--
我最愛的動畫系列(沒有之一)。
看著這系列跟著主角Andy一起成長,
直到2010第3集Andy和我都到了上大學的年紀,
最終我也真正要童年告別。
原本以為系列就要隨著Andy長大而終結,
沒想到9年後又見這個喜愛的系列,
看之前完全沒有帶任何預期進去,而Toy 4完全不失水準,
過往的熱鬧開場、營救任務,
還有細膩描寫人物的功力維持超高水準,
這集還多了很多超展開、腦洞大開的橋段,
更難能可貴的這個系列一直在「成長」,
前三部的洗禮之後,這一部又帶來新的深刻命題。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這集的人物主要聚焦在
牛仔警長胡迪 Woody
邦妮做出來的新玩具叉奇 Forky
電視廣告明星爵士卡蹦 Duke Caboom
二手古董店蓋比蓋比 Gabby Gabby
牧羊女寶貝 Bo Peep
Woody - 當不被寵愛之後
Woody一直是這個系列的主角。
但這一集一開始他就遇到了麻煩,
Toy3中Andy將他交給了Sunnyside幼兒園的邦妮Bonnie,
但Bonnie後來不知怎麼地,不再那麼玩他了。
這對於看著玩具來來去去,
見過各種大風大浪的Woody嘴巴上說沒事,
但身體倒很誠實瑟瑟發抖的緊張,
和第一集更酷的巴斯光年Buzz Lightyear爭寵的狀況不同,
這次Bonnie把他冷凍到都長灰塵了。
一直是系列主角的Woody
這是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墜入絕境,
不再被喜愛、寵愛,
就像第二集的女牛仔翠絲Trixie經歷一樣,
即使把自己放到明顯處但還是變成了透名邊緣人。
這種被丟棄的感覺比主人不小心搞丟還糟,
因為你明明就還好好的但是就是不再被玩。
Woody一直以來堅定的自我價值
「陪伴孩子,在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開始不適用現在的情境了。
但這是他最引以為傲的價值怎能說放就放,
於是他溜進書包,跟著Bonnie去了幼稚園的迎新日。
(奇怪過了9年Bonnie才長大這麼一點?從陽光托兒所到幼稚園= =?)
Forky - Woody精神賦予生命的新玩具
先講結論Forky絕對是玩4裡面最有深度的角色,
也是迪士尼和皮克斯在深刻自我省思後創造出來的角色。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
自己第一天上幼稚園那個場景是什麼?
我記得我自己是在門口哭得要死死不進去啦,
後來好像是奶媽還是媽媽,
買了一台黃色的卡車給我,於是做恐怖的第一天度過了。
(說真的20幾年來我都不曾回想起我有過這麼一個玩具,
今天看完玩具4我這才記起來那台黃色卡車就是我的Forky〒〒)
"make a friend"是一個有趣的英文雙關語,
字面上的意思是「交朋友」,
但這天Bonnie真的在Woody小天使的暗中幫忙下,
「做」出了一個新朋友。
對Bonnie來說,
Forky的意義就是陪伴她度過第一天的救世主。
為什麼用一堆垃圾組成的Forky深得Bonnie的需要?
因為Forky在她最需要安全感時陪伴著她,
陪著她度過最害怕、恐懼的第一天。
然而,賦予Forky靈魂和生命的,
其實是Woody的愛。
這也是為什麼當Forky還沒從垃圾的天命中轉過神來,
Woody就已經拼了老命的守護他留在Bonnie身邊,
告訴Forky他不是垃圾而是Bonnie的玩具。
因為Forky就是Woody對新主人Bonnie的愛,
因為告訴Forky說:你不是垃圾,
也就是他在對自己說:我不是垃圾。
在自己的「外在」形體不再被Bonnie需要後,
Woody把自己的「內在」的精神、忠誠和責任注入到Forky上,
繼續用另一種形式愛著Bonnie。
這很像我們爸媽有時不能「直接」愛我們,
因為我們已經長大了,在其他人的眼光下會感覺彆扭(特別是青少年),
於是父母要用一種很奇特「間接」甚至「隱晦」的方式愛我們。
講到這裡,
你真的不能不為Woody那奮不顧身
無條件的堅持感到疼惜、心酸、動容。
走在回旅館的路上,
Woody告訴Forky什麼是「玩具」,
還有他和上一個主人Andy的故事,
Forky這才明白自己的意義和使命。
有趣的是,在玩具4裡,
有一個角色和Forky形成對比,
那就是殺神基哥飾演的Duke Caboom。
Duke Caboom - What makes a toy a toy?
Caboom是一個「玩具明星」,上過電視廣告,
有華麗的行銷、動作設計,但他命運乖舛,
因自己做不到跟廣告上飛越的動作,
小主人一聲「疵」,他從此對自己相當沒信心,
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玩具。
Caboom是一個玩具嗎?他是,但也不是。
他是以玩具的目的被設計和製造出來,
但是他還沒體會經歷玩具的使命和意義,
也就是陪伴孩子玩耍與成長,
在他們最需要安全感的時候陪在他們身邊。
我們可以從簡陋的Forky和華麗的Caboom對比下發現,
原來不一定要有酷炫美麗的外表、功能,
只要能夠陪伴主人的,能夠帶給主人安全感的,
不管它看來是多麼便宜廉價、
甚至是用垃圾拼湊出來的Forky,
這才是玩具之所以為玩具的意義。
What makes a toy a toy?
我想就是Woody的精神吧。
所以下次要買玩具總動員的玩具給你小孩前要三思XD
然後告誡小孩玩具不要亂丟不然玩具會很難過XD
Gabby Gabby - 玩具的自由意志
這個系列最大的特色就是將玩具擬人化。
擬人化除了賦予玩具生命而讓他們更活潑故事更有趣之外,
也是因為擬人化,我們才能投射自己的心情到那些角色上,
我們才會被角色的遭遇和關係感動。
Gabby Gabby看似壞的反派,
但其實她是最貼近我們的一個角色。
她是一個想要主人的玩具,
她就像想要和別人建立關係、想要愛與被愛的我們。
她的動機就是想要被愛如此簡單而已,
但她以為只要修好發聲器,
就可以得到Harmony的愛。
聽過Forky口中Woody和前主人的故事,
讓她的嚮往更加堅定,
失寵的Woody聽了她的自白後(這段很催淚),
很能夠同理那種感受,Gabby Gabby其實和他很像,
他們都是想要主人的玩具,
於是用自己的聲音交換了Forky。
哪知Harmony還是不愛她,
就跟Bonnie不知為何不愛Woody一樣。
阿拉丁精靈威爾史密斯曾說:
我能夠把你變成王子,但我不能讓公主愛上你。
愛這種事,你沒辦法問為什麼。
就像有時候戀人之間不愛了、分手了,
我們都會有被對方丟掉甚至變成垃圾的感覺,
但真的要問為什麼也是無解的題。
到這部田地,如果玩具只是玩具,
就差不多真的GG了。
但皮克思和迪士尼決定
賦予玩具像人一樣有選擇的「自由意志」,
因此玩具在得不到主人的愛之後,
不會只能「被動」接受變成垃圾的宿命,他們還可以有其他選擇。
不知為何英文版原文都是講"kid",
但是中文字幕翻譯都是「主人」。
我覺得這是一個嚴重的翻譯錯誤,
玩具總動員系列的核心思想是站在玩具的立場講一個玩具的故事,
到這一集更明顯地要將玩具從「主/從」關係解放出來,
甚至賦予玩具可以主動選擇自己命運的自由意志。
中文翻譯怎麼會把孩子翻譯成主人呢?
當玩具們稱玩他們的人為「孩子」而不是主人時,
那麼玩具有某部份的意義便是孩子的父母,
也更貼近對應父母/玩具對孩子都有著「無條件的愛」的意義。
Bo Peep - 遺落的玩具?自由的玩具?
Bo在9年前與Woody分離時,
帶出孩子們有時候粗心把玩具搞丟的事實,
她很坦然接受這個事實,
但9年後在二手古董店前駐足的Woody,
再次與牧羊女Bo重逢,
但眼前的Bo已經是個自由的lost toy(遺落玩具),
在遊樂場的聚落裡領導著一群玩具,
時而跟孩子玩時而想幹麻就幹麻的自由,
維修保養、玩耍冒險、營救任務、偶爾去古董店串門子。
Bo和Woody最大的不同在於,
Woody對玩具的角色與責任很堅持,
而Bo則對玩具的角色坦然而且彈性。
她接受自己離開Andy妹妹茉莉的命運,
但又不甘在二手古董店生灰塵。
能與牧羊女Bo的相遇是Woody的救贖,
如果沒有和牧羊女9年後的重逢後的這場冒險,
沒有體會牧羊女自由選擇後的結果,
沒有被她對自己命運的主動掌握與勇敢影響,
玩4的結局將會是個悲劇。
這系列最會描寫的就是「分離」了。
「She will be alright.」Buzz對著Woody說,
在這一秒我以為Buzz的她,指的是牧羊女寶貝,
以為他的意思是兄弟你可以放心,
我知道你很喜歡Bo Peep,
但經過這一段冒險我們都知道Bo Peep很強悍,
牧羊女會自己照顧自己的。
片頭第一場9年前的戲,也早就埋了伏筆,
暗示我們Woody很不捨寶貝的離開,
所以我們自然而然以為Buzz是在安慰的是
Woody將要第二次與牧羊女寶貝別離。
「Bonnie will be alright.」 Buzz接著說。
HOLY媽媽咪啊這一句對白真她喵喵咪呀精妙了啊!
絕對是年度最平淡但最震撼的對白!!!
一句輕描淡寫,
Buzz懂得Woody心理最放不下的其實是Bonnie,
那個刻在腳下甜蜜的負荷正是Woody最難割捨的。
即使從Bo Peep身上學到在外好幾年的闖蕩的生活很棒,
陪遊樂園裡的孩子玩來來去去很自由,
但他得要在自己和Bonnie之間做出選擇。
象徵性拿掉「玩具聲音(inner voice)」的Woody,
不像Buzz可以按身上的按鈕來聽inner voice的建議(這橋段真滴好笑),
現在他只能聆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了,
然後以他的「自由意志」來選擇了。
Gabby Gabby走到一半停下來,
她看見一個迷路需要「玩具」幫忙的孩子,
當然她還是可以選擇去Bonnie那試試,
但她選擇去幫助這個「立即」需要玩具的孩子,
就像Woody在Forky誕生那天做得事情一樣,
「在孩子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挺身而出就能得到他們的愛」,
她鼓起勇氣離開了夥伴,
但,是帶著笑容離開。
因為她知道眼前的小女生,在她給她安全感的那一刻,
就已經產生的愛的連結,小女還會愛她,就像Bonnie離不開Forky一樣。
也許看著Gabby Gabby勇敢自由地帶著笑容離開,
還有經歷了牧羊女Bo的一場冒險,
Woody感染到她們的勇敢。
此外,他終於肯面對一個也許殘忍但不變的事實,
孩子終究會長大,
終究有一天孩子將會不再需要他,
然而,就像Buzz那一句驚天動地的話,
驚天動地給全天下父母的話,給Lady Bird的媽媽,小金剛狼給Logan的話,
給上大學第一天當你坐上飛機、客運、火車、高鐵後,
看著窗外那個哭到死的媽媽,
別擔心,我們會長大,我們會好好的安全的長大。 We will be fine.
於是,心中的最不放下的重擔終於放下,
Woody可以勇敢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
父母在孩子長大後,忙了好幾年之後一下沒了責任的失落,
將在看見孩子們依然好好地活蹦亂跳,
以及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後而重新填滿。
尾聲 - 成長是什麼?改變的代價?
如果人的一生要面對無數多個改變,
那個我想長大的意義便在於,
面對內在外在一個又一個改變,
保持彈性並嘗試去調適去調整。
然而,長大就一定要丟掉、失去一些什麼嗎?
Bo Peep後來之所以又回頭去救Woody,
也說明了她其實很欣賞Woody有責任感的一面,
她自己便是遊樂園玩具部落的頭頭,
像Woody一樣照顧家裡的玩具一樣,照顧那些遺落的玩具們。
長大並不是打掉重練,
不然我們現在看到的玩具總動員4,
應該要由一群小朋友來製作才是。
但想出這些概念的都是保有赤子之心的大人啊。
我相信離開離開Andy和這次離開Bonnie的Woody,
內心還是會相信,他相信玩具的那些信念,
但現在的他,就跟美國隊長一樣,
卸下了責任和盾牌,終於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
他將保有著愛孩子的初衷、繼續相信玩具的使命,並且過著自己豐富精彩的生活。
最後的最後,
"What's the purpose and meaning of life ?"
「生活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當我們離開無憂無慮的兒童的年代,
當一個原本是學生的人
沒有了考試、沒有了升學為目標而進到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我們要怎麼繼續「過下去」?
當一個孩子的父母,孩子開始長大離家,
不再像以前那樣需要我們之後,
我們要怎麼繼續找到自己的生活?
當一個上班族剛退休,
要怎麼去面對自己不再有生產力
不再被這個社會需要的狀況,
要怎麼適應要怎麼找到自己新的價值?
面對一個又一個階段的改變,
我們就像Woody一樣,
要跟好多人事物道別、放下,
有時是朋友家人、有時是習慣很久的角色、
有時是一段黃金的年代、一段很靠近很親密的關係、
有時甚至是一直奉為圭臬的中心思想。
願
我們都像Woody一樣勇敢與幸運,
隨著時間推移、
隨著身邊的人來來去去
勇敢地跟過去道別、
莫忘初衷保有赤子之心、
愛我們在乎的人,相信他們會好好的,
做出智慧的調整,
在責任使命和自我照顧之間找到精巧的平衡。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Ophelia
at 2019-06-24T04:04
at 2019-06-24T04:04
By Kristin
at 2019-06-26T14:08
at 2019-06-26T14:08
By Margaret
at 2019-06-28T19:03
at 2019-06-28T19:03
By Enid
at 2019-07-03T04:24
at 2019-07-03T04:24
By Elma
at 2019-07-04T02:57
at 2019-07-04T02:57
By Genevieve
at 2019-07-07T11:08
at 2019-07-07T11:08
By Olga
at 2019-07-09T03:42
at 2019-07-09T03:42
By William
at 2019-07-12T19:47
at 2019-07-12T19:47
By Valerie
at 2019-07-13T12:24
at 2019-07-13T12:24
By Blanche
at 2019-07-15T12:19
at 2019-07-15T12:19
By Brianna
at 2019-07-17T21:14
at 2019-07-17T21:14
By Michael
at 2019-07-18T13:44
at 2019-07-18T13:44
By Ethan
at 2019-07-23T06:48
at 2019-07-23T06:48
By David
at 2019-07-24T06:45
at 2019-07-24T06:45
By Margaret
at 2019-07-27T12:43
at 2019-07-27T12:43
By Hazel
at 2019-07-28T20:02
at 2019-07-28T20:02
By Jake
at 2019-07-31T05:09
at 2019-07-31T05:09
By Queena
at 2019-08-01T01:20
at 2019-08-01T01:20
By Zora
at 2019-08-05T16:09
at 2019-08-05T16:09
By Poppy
at 2019-08-09T17:02
at 2019-08-09T17:02
By Poppy
at 2019-08-09T20:26
at 2019-08-09T20:26
By Zenobia
at 2019-08-10T00:18
at 2019-08-10T00:18
By Steve
at 2019-08-12T04:49
at 2019-08-12T04:49
By Elma
at 2019-08-13T04:25
at 2019-08-13T04:25
By Catherine
at 2019-08-17T22:49
at 2019-08-17T22:49
By Candice
at 2019-08-20T11:32
at 2019-08-20T11:32
By Erin
at 2019-08-21T18:13
at 2019-08-21T18:13
By Annie
at 2019-08-22T19:44
at 2019-08-22T19:44
By Liam
at 2019-08-23T03:26
at 2019-08-23T03:26
By Yuri
at 2019-08-26T04:14
at 2019-08-26T04:14
By Dora
at 2019-08-30T19:35
at 2019-08-30T19:35
By Ivy
at 2019-09-04T09:44
at 2019-09-04T09:44
By Agatha
at 2019-09-06T03:45
at 2019-09-06T03:45
By Cara
at 2019-09-07T22:21
at 2019-09-07T22:21
By Caroline
at 2019-09-11T21:40
at 2019-09-11T21:40
By Elvira
at 2019-09-15T23:43
at 2019-09-15T23:43
By Margaret
at 2019-09-16T05:17
at 2019-09-16T05:17
By Mary
at 2019-09-20T15:57
at 2019-09-20T15:57
By Adele
at 2019-09-25T07:56
at 2019-09-25T07:56
By Noah
at 2019-09-28T14:13
at 2019-09-28T14:13
By Joe
at 2019-10-02T20:43
at 2019-10-02T20:43
By Carol
at 2019-10-02T23:21
at 2019-10-02T23:21
By David
at 2019-10-07T00:51
at 2019-10-07T00:51
By Lydia
at 2019-10-10T03:03
at 2019-10-10T03:03
By Rebecca
at 2019-10-12T00:11
at 2019-10-12T00:11
By Candice
at 2019-10-16T21:40
at 2019-10-16T21:40
By Lucy
at 2019-10-17T00:33
at 2019-10-17T00:33
By Erin
at 2019-10-17T04:07
at 2019-10-17T04:07
By Madame
at 2019-10-20T07:03
at 2019-10-20T07:03
By Jack
at 2019-10-22T03:59
at 2019-10-22T03:59
By Jacky
at 2019-10-23T18:39
at 2019-10-23T18:39
By Andy
at 2019-10-27T09:26
at 2019-10-27T09:26
By James
at 2019-11-01T08:12
at 2019-11-01T08:12
By Zanna
at 2019-11-04T17:28
at 2019-11-04T17:28
By Hedda
at 2019-11-05T09:18
at 2019-11-05T09:18
By Edward Lewis
at 2019-11-06T02:18
at 2019-11-06T02:18
By Daniel
at 2019-11-09T22:38
at 2019-11-09T22:38
By Lily
at 2019-11-10T20:12
at 2019-11-10T20:12
By Emily
at 2019-11-11T19:23
at 2019-11-11T19:23
By Freda
at 2019-11-16T05:34
at 2019-11-16T05:34
By Dinah
at 2019-11-18T19:06
at 2019-11-18T19:06
By Caroline
at 2019-11-20T20:50
at 2019-11-20T20:50
By Yedda
at 2019-11-23T06:35
at 2019-11-23T06:35
By Enid
at 2019-11-27T19:40
at 2019-11-27T19:40
By Sarah
at 2019-12-02T18:21
at 2019-12-02T18:21
By Jacky
at 2019-12-04T14:00
at 2019-12-04T14:00
By Damian
at 2019-12-06T23:25
at 2019-12-06T23:25
By Xanthe
at 2019-12-10T13:24
at 2019-12-10T13:24
By Joe
at 2019-12-12T16:50
at 2019-12-12T16:50
By Connor
at 2019-12-12T21:46
at 2019-12-12T21:46
By Frederica
at 2019-12-15T08:17
at 2019-12-15T08:17
By Elma
at 2019-12-16T00:03
at 2019-12-16T00:03
By Oscar
at 2019-12-20T08:40
at 2019-12-20T08:40
By Michael
at 2019-12-24T08:25
at 2019-12-24T08:25
By Tracy
at 2019-12-24T11:08
at 2019-12-24T11:08
By Steve
at 2019-12-28T14:10
at 2019-12-28T14:10
By Caitlin
at 2019-12-30T02:37
at 2019-12-30T02:37
By Annie
at 2020-01-02T21:49
at 2020-01-02T21:49
By Dorothy
at 2020-01-05T16:18
at 2020-01-05T16:18
By Hardy
at 2020-01-09T21:42
at 2020-01-09T21:42
By Olga
at 2020-01-11T01:34
at 2020-01-11T01:34
By Connor
at 2020-01-14T19:26
at 2020-01-14T19:26
By Todd Johnson
at 2020-01-18T16:19
at 2020-01-18T16:19
By Eden
at 2020-01-21T04:56
at 2020-01-21T04:56
By Sarah
at 2020-01-25T22:06
at 2020-01-25T22:06
By Gary
at 2020-01-30T15:08
at 2020-01-30T15:08
By Connor
at 2020-02-03T14:51
at 2020-02-03T14:51
By Barb Cronin
at 2020-02-07T00:17
at 2020-02-07T00:17
By Hedy
at 2020-02-11T17:00
at 2020-02-11T17:00
By Donna
at 2020-02-11T21:47
at 2020-02-11T21:47
By Emily
at 2020-02-15T03:28
at 2020-02-15T03:28
By Hamiltion
at 2020-02-16T10:55
at 2020-02-16T10:55
By Edwina
at 2020-02-16T22:54
at 2020-02-16T22:54
By Carol
at 2020-02-20T12:18
at 2020-02-20T12:18
By Jessica
at 2020-02-21T08:03
at 2020-02-21T08:03
By Joe
at 2020-02-25T04:30
at 2020-02-25T04:30
By Tom
at 2020-02-25T08:03
at 2020-02-25T08:03
By Xanthe
at 2020-02-27T14:36
at 2020-02-27T14:36
By Isabella
at 2020-02-28T14:48
at 2020-02-28T14:48
By Gary
at 2020-03-03T20:46
at 2020-03-03T20:46
By Skylar Davis
at 2020-03-04T09:30
at 2020-03-04T09:30
By Oliver
at 2020-03-08T11:00
at 2020-03-08T11:00
By Caroline
at 2020-03-11T09:29
at 2020-03-11T09:29
By Lily
at 2020-03-13T18:34
at 2020-03-13T18:34
By Belly
at 2020-03-16T19:33
at 2020-03-16T19:33
By Valerie
at 2020-03-20T09:32
at 2020-03-20T09:32
By Dora
at 2020-03-21T05:51
at 2020-03-21T05:51
By Hedda
at 2020-03-21T20:47
at 2020-03-21T20:47
By Tom
at 2020-03-25T23:26
at 2020-03-25T23:26
By Ingrid
at 2020-03-29T12:18
at 2020-03-29T12:18
By Michael
at 2020-04-01T01:24
at 2020-04-01T01:24
By Frederica
at 2020-04-02T13:05
at 2020-04-02T13:05
By Ula
at 2020-04-03T18:41
at 2020-04-03T18:41
By Michael
at 2020-04-07T12:41
at 2020-04-07T12:41
By Oscar
at 2020-04-07T23:09
at 2020-04-07T23:09
By Ethan
at 2020-04-08T14:38
at 2020-04-08T14:38
By Liam
at 2020-04-13T09:52
at 2020-04-13T09:52
By Ida
at 2020-04-18T05:27
at 2020-04-18T05:27
By Zenobia
at 2020-04-20T03:56
at 2020-04-20T03:56
By Charlotte
at 2020-04-22T10:43
at 2020-04-22T10:43
By Queena
at 2020-04-23T10:44
at 2020-04-23T10:44
By Bethany
at 2020-04-25T03:33
at 2020-04-25T03:33
By Poppy
at 2020-04-25T20:38
at 2020-04-25T20:38
By Ethan
at 2020-04-28T19:58
at 2020-04-28T19:58
By Todd Johnson
at 2020-04-28T22:23
at 2020-04-28T22:23
By Jack
at 2020-05-01T20:35
at 2020-05-01T20:35
By Aaliyah
at 2020-05-02T14:19
at 2020-05-02T14:19
By Bethany
at 2020-05-07T05:03
at 2020-05-07T05:03
By Edwina
at 2020-05-09T04:48
at 2020-05-09T04:48
By Jessica
at 2020-05-11T11:23
at 2020-05-11T11:23
By Selena
at 2020-05-11T15:23
at 2020-05-11T15:23
By John
at 2020-05-13T00:19
at 2020-05-13T00:19
By Oscar
at 2020-05-14T11:58
at 2020-05-14T11:58
By Liam
at 2020-05-19T11:54
at 2020-05-19T11:54
By Steve
at 2020-05-20T21:14
at 2020-05-20T21:14
By Charlie
at 2020-05-22T19:50
at 2020-05-22T19:50
By Rae
at 2020-05-25T16:39
at 2020-05-25T16:39
By Faithe
at 2020-05-29T11:35
at 2020-05-29T11:35
By Hazel
at 2020-05-31T22:45
at 2020-05-31T22:45
By Jacob
at 2020-06-03T10:56
at 2020-06-03T10:56
By Brianna
at 2020-06-06T05:54
at 2020-06-06T05:54
By George
at 2020-06-06T08:58
at 2020-06-06T08:58
By Edith
at 2020-06-08T19:45
at 2020-06-08T19:45
By Jacky
at 2020-06-10T06:02
at 2020-06-10T06:02
By Ina
at 2020-06-11T11:42
at 2020-06-11T11:42
By Hamiltion
at 2020-06-16T10:57
at 2020-06-16T10:57
By Daph Bay
at 2020-06-20T10:35
at 2020-06-20T10:35
By Rachel
at 2020-06-24T04:00
at 2020-06-24T04:00
By Liam
at 2020-06-27T04:58
at 2020-06-27T04:58
By Ula
at 2020-07-01T15:25
at 2020-07-01T15:25
By George
at 2020-07-04T05:24
at 2020-07-04T05:24
By Oliver
at 2020-07-07T18:52
at 2020-07-07T18:52
By Delia
at 2020-07-10T07:59
at 2020-07-10T07:59
By Dorothy
at 2020-07-11T22:01
at 2020-07-11T22:01
Related Posts
找一部武打電影 掐脖子vs刺肚子?
By Puput
at 2019-06-22T00:33
at 2019-06-22T00:33
玩具總動員4。成長與轉變的心有靈犀。
By Catherine
at 2019-06-22T00:20
at 2019-06-22T00:20
哥吉拉怪獸之王 自作多情的人類
By Joseph
at 2019-06-22T00:03
at 2019-06-22T00:03
玩具總動員 4,老夫老妻人生第二春
By Jessica
at 2019-06-21T23:31
at 2019-06-21T23:31
「返校」未演先轟動,影一狂飆70%
By James
at 2019-06-21T23:31
at 2019-06-21T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