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 邀林依晨入「夢」 - 臺劇

By Blanche
at 2006-02-22T21:27
at 2006-02-22T21:27
Table of Contents
我年輕(喂)的時候還挺喜歡《一簾幽夢》(蕭薔、林瑞陽、陳德容、和劉德凱
的版本我沒看,因為不喜歡陳德容),覺得它有幾個「點」值得深入,一是學歷和人
生的必然性(像紫菱不想考大學),二是美與真的探討(比如綠萍和紫菱的不同),
三是不適當的「善」造成悲劇(像紫菱當初為了不讓綠萍受傷而隱瞞大家和楚濂交
往,以致綠萍愈陷愈深;後又因綠萍車禍受傷,把「楚濂」讓給綠萍以致造成一段錯
誤的婚姻);第四就是「為愛而愛」與「為被愛而愛」的辨證。
第一點學歷和人生的必然性在某方面的探討(比如說讀大學也不一定會成龍成
鳳)不算錯誤,但要看讀大學的態度,因為讀大學重要的是學習一種對學術與知識的
正確探索與渴求,求職的跳板倒在其次,如果紫菱把「次要」當作「主要」而批判讀
大學無用的話,那基本上論點就是錯誤的。不過臺灣對大學的觀念本來就極偏差,而
且瓊瑤女士本人並沒有讀過大學,所以紫菱的思想有其局限,只是她存在的環境剛好
被她「駁中」了而已(或者說是瓊瑤造出了一個讓她駁中的環境,才能顯示出她的
「不凡」)。所以這一點必須有不同的觀察歸納來成立新的論點,否則會變得過時可
笑。
第二點是瓊瑤一貫的筆法,她筆下的女主角總有一股脫俗清靈的氣質,不一定是
最美,但一定在某方面是特出的,至少是「真」的。紫菱在瓊瑤筆下著意描繪的是在
「思想」,但如前所說有其局限性,且紫菱在婚後就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連她
曾說熱愛的文學藝術也未見鑽研,所以認真要說的話,紫菱的特出在少女的純真,而
她幸運的是未嫁前受父母保護,嫁後又受雲帆保護。如果經歷人生的磨難,很難說還
能保持她的優點。至於綠萍,不論蕭薔版的改編,其實原著裡綠萍和楚濂並不能算是
一對,兩人都未向對方告白,只是周遭的人如此認定,楚濂也未曾去撇清,因為他必
須找機會去追求紫菱--據說他十五歲、紫菱十歲時,他就在等她長大了。正因楚濂
未曾明顯拒絕,綠萍也就相信楚濂追求的是她。但其實綠萍的個性並不完整,因為她
「聰明自信,溫柔婉約」,又美麗動人,幾乎集美好女性的優點於一身,唯一的缺點
就是思想「庸俗簡單」,活在「成人的童話」裡;最後又因婚變而變得刻薄尖銳,這
其中性格的成型與變化因為小說是以紫菱的第一人稱敘述而沒有清楚明白的轉折,所
以相較之下,綠萍在小說裡可以存在,但戲劇全觀點的詮釋卻是一個困難,必須和紫
菱所謂的「聰慧脫俗」成一區別,卻又不能是個影子,否則紫菱的「特別」將無法成
立。
第三點其實和紫菱的「聰慧」又成為一種矛盾,也許可以解釋她的善良與純真,
但這種純真同時也是愚蠢而殘忍的。基本上人性裡不管有意還是無意,只要傷害到對
方(尤其那個對方還是她的姊姊和初戀情人)就會傷害到自己,但小說裡沒有看到紫
菱受到什麼傷害或打擊,甚至連被她的善良犧牲掉的楚濂也不恨她。其實總而看來,
紫菱、綠萍、楚濂的性格都不完全,幾乎是「因為被設定善良」所以必須寬大,「因
為被傷害」所以必須偏激,感覺太制式、沒有「內在變化」而不能說服人,甚至給人
矛盾的感覺。
至於第四點,我覺得費雲帆的塑造算是比較成功的(雖然他的過往仍然模糊)。
但因為紫菱、綠萍和楚濂形象的單一薄弱,使得最後「為愛而愛,是神」的意念不怎
麼足夠,而且為愛而愛的「神」的境界也有其局限,但小說裡只是輕輕帶過,就讓紫
菱「醒悟」了。而其實費雲帆的形象也是另一部經典的複印,那就是《飄》的白瑞
德,從白瑞德就能看到為愛而愛其實並不是「神」,為愛而愛仍然需要回報,否則再
深的愛也會被磨蝕殆盡。這一比較,就能看到《一簾幽夢》的不足了。
其實這四個點都有可發揮之處,如果發展得好讓劇本煥然一新,也許還有令人期
待的特點,因為紫菱的基本形象和林依晨的外貌氣質有若干符合,加上她的演技,也
許可以演出一個成功的紫菱。但瓊瑤女士婚後已逐漸與現實脫節,即使她想追隨時代
腳步也只能做到模仿而不能創造領先,所以只要《一簾幽夢》的劇本還是瓊瑤擬定,
我想應該就沒有值得挑戰的地方,甚至可能把原著的一點優點抹煞掉,那就更沒有可
看之處了。換句話說,《一簾幽夢》做為言情小說是成功的,但要演成精采的戲劇,
在現代在角色與思想上面還要加上新意,才可能吸引人,對演員來說也才有挑戰性。
--
我認真了……orz
--
一隻鳥飛過去了,天空還在。就是這樣。
我懷疑,但,就是這樣了。
有時候,眼睛只肯告訴我這麼多。
陳斐雯 貓蚤札(其三)
--
Tags:
臺劇
All Comments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6-02-26T19:50
at 2006-02-26T19:50

By Rebecca
at 2006-03-01T00:37
at 2006-03-01T00:37

By Hamiltion
at 2006-03-05T20:14
at 2006-03-05T20:14

By Puput
at 2006-03-07T03:47
at 2006-03-07T03:47

By Caroline
at 2006-03-11T11:34
at 2006-03-11T11:34

By Rosalind
at 2006-03-12T21:06
at 2006-03-12T21:06

By Iris
at 2006-03-14T05:32
at 2006-03-14T05:32

By Ida
at 2006-03-18T13:14
at 2006-03-18T13:14

By Rosalind
at 2006-03-20T18:49
at 2006-03-20T18:49

By Poppy
at 2006-03-24T22:51
at 2006-03-24T22:51

By Iris
at 2006-03-26T03:39
at 2006-03-26T03:39

By Olga
at 2006-03-29T14:02
at 2006-03-29T14:02

By Rachel
at 2006-03-30T02:45
at 2006-03-30T02:45

By Hedwig
at 2006-04-03T17:26
at 2006-04-03T17:26

By Kelly
at 2006-04-07T19:02
at 2006-04-07T19:02

By Faithe
at 2006-04-12T14:38
at 2006-04-12T14:38

By Eartha
at 2006-04-17T07:58
at 2006-04-17T07:58

By Olivia
at 2006-04-17T19:10
at 2006-04-17T19:10

By Wallis
at 2006-04-21T19:46
at 2006-04-21T19:46

By Ula
at 2006-04-24T04:14
at 2006-04-24T04:14

By Skylar Davis
at 2006-04-28T19:00
at 2006-04-28T19:00
Related Posts
愛殺17的兇手 有雷

By Freda
at 2006-02-21T10:39
at 2006-02-21T10:39
重看惡作劇#20

By Suhail Hany
at 2006-02-20T21:09
at 2006-02-20T21:09
聖稜的星光

By George
at 2006-02-20T12:06
at 2006-02-20T12:06
終曲(惡劇相關)

By Audriana
at 2006-02-19T23:05
at 2006-02-19T23:05
惡作劇之吻 不是心得的心得

By Selena
at 2006-02-19T21:16
at 2006-02-19T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