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Born to be Human) - 電影

By Eden
at 2021-12-05T00:17
at 2021-12-05T00:17
Table of Contents
防雷頁。
----------------------------------------------------
開頭不得不承認,我真的很喜歡李玲葦,一個演員要演出難過、哀傷,相較起演出快樂、
開心並不容易,因為快樂、開心的場景,還可以搭配大量誇張的聲光、特效和後製,但是
,難過、哀傷(甚至是那種刻進心裡的鬱悶)的場景,我猜測導演只能將攝影機停在演員
的表情、肢體上,靜靜等待著演員從內心發出的那一個片刻…
坦白說,「生而為人(Born to be Human)」的短短預告片(1分36秒)非常不客氣,好
比是你某日突然發現路邊有一家牛肉麵店,老闆的招牌不是寫著「牛肉麵店」、而是大喇
喇地放上「番茄牛肉麵店」或者是「紅燒牛肉麵店」,完全不給你機會去猜測老闆鍋子裡
賣的是什麼種類的牛肉麵,因此,這部電影的預告片中便直接開宗明義的告訴我,「主角
是性別分化異常」、「主角由男變女」還有「主角覺得大家都在騙他」這幾件貫穿整部電
影的重要事實、背景。
回到上面的比喻,如果是我看到這一家牛肉麵店,我會認為老闆似乎叼著菸、露出包租婆
的表情在對我挑戰,看看我有沒有能耐嚐出他的功夫,同理,即使這部電影的預告片中已
經揭露了重要事實、背景,我在觀賞的時候卻仍然非常享受導演和演員用心刻劃出的每一
個細節,回想起主角從「楊世南」變成「楊詩蘭」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由男變女」
可以一言蔽之,而是透過一個又一個「主角很享受黃色書刊」、「主角很懊惱被割包皮」
、「主角很欣賞漂亮的女生」等等角度,讓我認識到「主角其實比較想當男生啦」,以及
,主角父母一個又一個「主角年紀還太小」、「主角保留單性別還可以生小孩」等等自我
安慰的藉口,讓我認識到「主角父母其實完全沒想過讓小孩自己決定」,如果我是主角,
事後可能也會因此感受到那極端的無奈吧。或許,與其從電影預告片中標註的「電影改編
自真人真事」來理解這部電影,我可以大膽的說導演、演員確實成功的讓我們以一個觀察
者的身分設身處地的感受了這起真人真事,更別提到主角被割包皮後的那幾幕,觀看當下
真的是會「啊…很痛呢…」的抽痛了一下。
再者再者,電影宣傳時屢屢提到「尋根之旅」,乍看之下會覺得非常有趣(畢竟主角被割
包皮後似乎也沒解釋去向…難道要贖回命根子),仔細想了一想,主角只是在尋找自己的
器官嗎?我認為不是,電影和主角更多是在強調,我們做為一個「人」到底是誰可以替我
們決定一切,今天,父母可能為了「為了小孩好」決定主角的留下來的器官,或是醫生可
能為了「為了業界地位好」決定將主角的雙性別擇一為單性別,一旦賦予這些具有身分、
專業上權威者動輒以「為了○○好」斷然的做出決定,我們本身的意見是否就可能被忽略
了?如此一來,我們生為「人」的價值和意義究竟剩下了什麼?我記得聽過一個故事,一
個虔誠的牧師問上帝,「全知全能的上帝啊,你為什麼不透過大能讓所有的人類信你呢?
這樣人類就不會信撒旦了」,然而上帝答道,「因為我賦予了人自由意志,讓人們得以自
我決定」,所以,或許「尋根之旅」更多的是提醒我,我們作為「人」所應該擁有的自由
意志、並且尊重他人的自由意志。
總歸來說,我很喜歡「生而為人」這部電影的鋪陳和刻劃,也許有些人會從性別認同的議
題切入、認為這是在呼籲反歧視和仇恨,但是,我卻認為這部電影是更單純的在訴求作為
「人」的我們是不是仍然保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不讓權威者輕易的決定你的樣子(如同雌
雄同體的蝴蝶也是大自然的寶貴產物、沒有人可以設定蝴蝶只能夠有單一性別),更不用
說,這部電影還有我很喜歡的李玲葦和太多太多無法在這一篇講完的各種細節(包括諸多
恰到好處、令人共鳴的精彩音效等等),我認為非常值得一看!
--
----------------------------------------------------
開頭不得不承認,我真的很喜歡李玲葦,一個演員要演出難過、哀傷,相較起演出快樂、
開心並不容易,因為快樂、開心的場景,還可以搭配大量誇張的聲光、特效和後製,但是
,難過、哀傷(甚至是那種刻進心裡的鬱悶)的場景,我猜測導演只能將攝影機停在演員
的表情、肢體上,靜靜等待著演員從內心發出的那一個片刻…
坦白說,「生而為人(Born to be Human)」的短短預告片(1分36秒)非常不客氣,好
比是你某日突然發現路邊有一家牛肉麵店,老闆的招牌不是寫著「牛肉麵店」、而是大喇
喇地放上「番茄牛肉麵店」或者是「紅燒牛肉麵店」,完全不給你機會去猜測老闆鍋子裡
賣的是什麼種類的牛肉麵,因此,這部電影的預告片中便直接開宗明義的告訴我,「主角
是性別分化異常」、「主角由男變女」還有「主角覺得大家都在騙他」這幾件貫穿整部電
影的重要事實、背景。
回到上面的比喻,如果是我看到這一家牛肉麵店,我會認為老闆似乎叼著菸、露出包租婆
的表情在對我挑戰,看看我有沒有能耐嚐出他的功夫,同理,即使這部電影的預告片中已
經揭露了重要事實、背景,我在觀賞的時候卻仍然非常享受導演和演員用心刻劃出的每一
個細節,回想起主角從「楊世南」變成「楊詩蘭」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由男變女」
可以一言蔽之,而是透過一個又一個「主角很享受黃色書刊」、「主角很懊惱被割包皮」
、「主角很欣賞漂亮的女生」等等角度,讓我認識到「主角其實比較想當男生啦」,以及
,主角父母一個又一個「主角年紀還太小」、「主角保留單性別還可以生小孩」等等自我
安慰的藉口,讓我認識到「主角父母其實完全沒想過讓小孩自己決定」,如果我是主角,
事後可能也會因此感受到那極端的無奈吧。或許,與其從電影預告片中標註的「電影改編
自真人真事」來理解這部電影,我可以大膽的說導演、演員確實成功的讓我們以一個觀察
者的身分設身處地的感受了這起真人真事,更別提到主角被割包皮後的那幾幕,觀看當下
真的是會「啊…很痛呢…」的抽痛了一下。
再者再者,電影宣傳時屢屢提到「尋根之旅」,乍看之下會覺得非常有趣(畢竟主角被割
包皮後似乎也沒解釋去向…難道要贖回命根子),仔細想了一想,主角只是在尋找自己的
器官嗎?我認為不是,電影和主角更多是在強調,我們做為一個「人」到底是誰可以替我
們決定一切,今天,父母可能為了「為了小孩好」決定主角的留下來的器官,或是醫生可
能為了「為了業界地位好」決定將主角的雙性別擇一為單性別,一旦賦予這些具有身分、
專業上權威者動輒以「為了○○好」斷然的做出決定,我們本身的意見是否就可能被忽略
了?如此一來,我們生為「人」的價值和意義究竟剩下了什麼?我記得聽過一個故事,一
個虔誠的牧師問上帝,「全知全能的上帝啊,你為什麼不透過大能讓所有的人類信你呢?
這樣人類就不會信撒旦了」,然而上帝答道,「因為我賦予了人自由意志,讓人們得以自
我決定」,所以,或許「尋根之旅」更多的是提醒我,我們作為「人」所應該擁有的自由
意志、並且尊重他人的自由意志。
總歸來說,我很喜歡「生而為人」這部電影的鋪陳和刻劃,也許有些人會從性別認同的議
題切入、認為這是在呼籲反歧視和仇恨,但是,我卻認為這部電影是更單純的在訴求作為
「人」的我們是不是仍然保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不讓權威者輕易的決定你的樣子(如同雌
雄同體的蝴蝶也是大自然的寶貴產物、沒有人可以設定蝴蝶只能夠有單一性別),更不用
說,這部電影還有我很喜歡的李玲葦和太多太多無法在這一篇講完的各種細節(包括諸多
恰到好處、令人共鳴的精彩音效等等),我認為非常值得一看!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Hedda
at 2021-12-06T19:49
at 2021-12-06T19:49

By Lily
at 2021-12-06T03:53
at 2021-12-06T03:53

By Queena
at 2021-12-07T23:25
at 2021-12-07T23:25

By Victoria
at 2021-12-06T03:53
at 2021-12-06T03:53

By Leila
at 2021-12-07T23:25
at 2021-12-07T23:25

By Joseph
at 2021-12-06T03:53
at 2021-12-06T03:53

By Sarah
at 2021-12-07T23:25
at 2021-12-07T23:25
Related Posts
凱薩獎女星助威《仰望星空的少年》宛如

By Genevieve
at 2021-12-04T23:24
at 2021-12-04T23:24
陰陽路五之一見發財

By Ida
at 2021-12-04T22:32
at 2021-12-04T22:32
導演型Youtuber

By Andrew
at 2021-12-04T21:44
at 2021-12-04T21:44
月老觀後感

By Thomas
at 2021-12-04T21:29
at 2021-12-04T21:29
找一部控制罪犯身體玩遊戲的電影(已解決)

By Dora
at 2021-12-04T21:13
at 2021-12-04T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