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對的方法幫助窮孩子 - 紀錄片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08-07-04T00:38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Taitung 看板]

作者: clean ( 尋˙找) 看板: Taitung
標題: [新聞] 用對的方法幫助窮孩子
時間: Fri Jul 4 00:37:24 2008

出處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
10514+112008061500065,00.html

內容 :

2008-06-15 中國時報 【曾世杰】
 六月十一日的中國時報,說了兩個窮孩子教育的故事。時論廣場裡,沈雲驄談墨西
哥經濟學者李維取消原有的食物補助,他告訴貧窮的家長,若要領現金補助,就要讓小孩
上學、接種疫苗、維持健康。結果獲致驚人的成功。社會版上,林正盛導演拍攝的《我們
的孩子》在台東首映: 台北市民權國小和台東偏遠山區的泰源國小,兩校孩子的生活及
學習差距有如霄壤。

 要問的是,李維式的政策,有沒有用在我們的窮孩子身上?我們給孩子的基本教育
,是否能幫助孩子脫貧?

 一位台東的國中校長皺眉告訴我,他們學校收到的國中一年級學生,個個聰明,但
是讀寫和加減乘除都有困難,要他怎麼教?剛放榜的九十七年第一次基測,有許多國中,
全校平均不到七十分。可以預測這群孩子有相當高的比例,在他的人生中複製著上一代的
貧窮。

 其實,中央及地方教育當局並沒有輕看偏遠地區窮孩子學力低落的問題,從民國八
十五年的教育優先區到現在的課後照顧和攜手計畫,教育部挹注了大量課輔、補救教學及
教學資源經費。甄曉蘭的調查中指出,東部的學校資源、合格教師比例、教師在職進修比
例、藏書量等,幾乎都居偏遠地區之冠。而台東縣國小的課輔資源豐富,大約每兩位學生
,就有一位得以接受免費的課輔;台東國中的課輔資源更佳,每位學生至少能參與一種免
費的課輔。

 問題是,中央、地方都看重,也長期投入大量資源,台東縣的學力為什麼仍然遙遙
落後?原因很多。但在方法學上,沈雲驄文末強調的「用證據」決策的觀念,也許是各級
政府要去思考的。目前台灣提供的教育,許多是出自於信念或直覺,而不是出自於證據。
舉三例說明:

 例一,國中的補救教學資源是比國小豐富的,這樣的資源分配也許是因為國中馬上
面臨基測,決策者希望有臨陣磨槍的效果。但國外研究指出,年級愈高,補救教學的成效
愈差,過了六年級才補救,孩子能拉回同儕水準的機會小之又小。洪儷瑜指出,花東的孩
子早在國小時識字能力就落後於全國常模;尤有甚者,簡淑真發現,五歲幼兒進入國幼班
的第一周,窮孩子在五種和閱讀息息相關的認知能力上,都顯著弱於社經地位較高的同儕


 例二,國小課輔的內容多以作業指導為主,國中的課輔則多成為正式課程的延伸,
第八節全班留下來上課,這樣做,班上最弱勢的孩子仍然得不到幫忙,成為永遠的班後段


 例三,現在國小三、四、五、六年級一星期上兩次英文課,這樣的課程安排完全違
背了學習原理(有效教學必須長時、密集的原則),兒童根本學不會。比較理想的安排,
應該是將三四年級的時數移到五六年級,讓孩子每星期有系統地上四次英文課。這三個例
子告訴我們,空有美意,決策若無證據支持,許多的資源都會白白浪費。

 我們要做的,是找到成功提昇學力的案例,再複製這些成功的經驗。台東鹿野國中
,去年的基測平均值是七十五分,今年大幅提昇到一○一分,去年PR10以下的全校有二五
%,今年只有不到一○%,這個成績對都會區的學校看來,也許不足一哂,但在台東,這
是血淚換來的成果。他們成功的要素,才是決策者要學習的、要複製的,謹以本文向鹿野
國中的師生致敬。

 (作者為台東大學教務長,偏遠地區學力提昇研究者)



--

All Comments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08-07-04T23:12
林正盛拍的《我們的孩子》雖然應該沒幾個版友看過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08-07-06T09:00
但就是想把這篇"在地的"聲音 跟大家分享
最後一段讓人很感概

YouthHub青舍電影院7月1日 青年影像

Mason avatar
By Mason
at 2008-06-30T00:20
█ █ █ █ █ █ █ 青舍電影院 █ █ ████ █ █ █ ◥█◤◢█◣█ █ █ ██◣ ████ ███◣ 每月第一及第三個週二 █ █ ██ ...

黑人砸錢拍紀錄片-----何守正轉性 猛男四唇激吻

Connor avatar
By Connor
at 2008-06-27T11:23
2008.6.27.自由時報 記者曹玉玲/台北報導 何守正男男激吻,拋下張惠妹「轉性」愛男人﹖孝順的他自從父親過世後就不再過生日, 還悉心照料罹癌的母親,何守正不為人知的一面,收錄在台灣史上第1支籃球紀錄片「態 度」裡! 緋聞蓋過孝子心 何守正和張惠妹傳緋聞後,「態度」監製「黑人」陳建州替他抱不平 ...

達賴喇嘛十問 ─60分鐘大哉問 (壹週刊)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08-06-26T22:43
http://tw.myblog.yahoo.com/10qa-movie/ 壹週刊 No.370期 (6/26) 達賴喇嘛十問 ─ 60分鐘大哉問 文: 老嘉華 (資深媒體工作者及影評人) 這部紀錄片開拍過程有點曲折的趣味,導演瑞克雷伊因為製片連哄帶騙,答應讓他訪問到 達賴喇嘛,於是同意拿很 ...

再見‧楊德昌紀錄片 明晚免費看

Gary avatar
By Gary
at 2008-06-26T11:36
【聯合報╱記者項貽斐/台北報導】 2008.06.26 6月29日是導演楊德昌逝世一周年,為了紀念這位台灣影壇重量級導演,台北電影節將放 映蕭菊貞執導的紀錄片「再見‧楊德昌」,呈現他從「指望」到「追風」的作品精華片段 及友人眼中孤傲、有才氣又熱情的楊德昌。 蕭菊貞曾在2002年拍攝以台灣新電影運動為題材 ...

隆哈維里歐紀錄片 台北電影節看得到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08-06-25T13:16
【聯合報╱記者項貽斐/台北報導】 2008.06.25 本屆台北電影節「焦點影人」以色列重量級導演隆哈維里歐藉著拍片聯繫與家人的感情。 他長達234分鐘的紀錄片「波多西行旅」,就是由他和妻子、3個女兒「全家總動員」,由 他掌鏡、妻子訪問、女兒錄音,分工合作,一起完成。 此次台北電影節放映隆哈維里歐的兩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