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作品建立生態觀 - 紀錄片

By Ina
at 2006-12-23T01:39
at 2006-12-23T01:39
Table of Contents
用影像作品建立生態觀
游惠貞
有一則手錶廣告,文案說:「沒有人真正擁有這只手錶──你只是幫下一代保管
而已。」同樣的話更應該放在我們對待生存環境的態度上:「浮生數十年,誰能
真正擁有寸草寸土呢?」我們不過是地球的過客罷了,這塊土地終究要交到下一
代。至於交到他們手上的會是什麼樣的環境,我們這些「使用者」勤儉自持或者
揮霍無度,造成的結果就有很大的差別了。
但對環境議題盤根錯節,要訴諸大眾,還有什麼比影像作品更便利又有效呢?近
年來許多人特別喜歡講「愛台灣」,但我們對這塊土地的瞭解到底是什麼?一個
以台灣生態為關切主題的電影節,正是要填實「愛台灣」的內涵。
有一回,跟一群小學生一起看公視的報導影片「塑膠寄居蟹」,影片中呈現了台
灣的海灘上許多找不到貝殼的寄居蟹,只得寄身在空罐頭、破燈泡、保特瓶等等
奇異的「寓所」中,笨拙地在海灘上爬行。小朋友看了特別有感覺,因為在這個
海島上長大的孩子,幾乎都有過到海邊撿貝殼,或者購買貝殼飾品的經驗。看過這
部影片之後,孩子們不僅了解了寄居蟹的困境,也體會到什麼是「無心之過」。
我相信關於台灣本土特有的彌猴、蝴蝶、水鹿等等蟲魚鳥獸的生態紀錄,都能引發
類似的共鳴,也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台灣的面貌,生態電影節大費周章地蒐羅數十
部紀錄台灣生態的影片,其共同特色便是親近、切身,我們何曾有機會深入地觀察
跟我們共同生存在這塊土地上的「居民」呢?正是這樣從感性出發的認識與了解,
落實了許多人常掛在嘴邊的「愛台灣」。
「貢寮,你好嗎?」是片單中的另一案例。貢寮反核四運動曾經轟轟烈烈,甚至變
成選舉的重要議題,如今事未過境已遷,核四廠停停復蓋蓋,政治人物的承諾反覆
再三,漸漸媒體已對這個議題失去了興趣。此片導演是當年跟著反核熱潮來到貢寮
的諸多社會運動的見證者之一,只是她沒有隨著其他的旁觀者一起離開,而是把她
的所見所感,努力用影像紀錄了下來,最後完成了一部素樸感人的紀錄片作品。
當我們看這部影片的時候,除了看到貢寮鄉民如何挺身捍衛子子孫孫的環境,更看
到了一個旁觀者如何化感動為行動,透過紀錄影像,她的感動與信念得以傳達給更
多的社會大眾,也讓反核四這個台灣少數以環境為主議題的社會運動,不至於湮消
雲散。
這樣的作品讓人相信影像的力量,也讓我們看到影像工作者的努力。肉身生命會壞
朽滅絕,但我們的作為卻有可能造成恆久的影響,至於這樣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
,端看我們的觀念與認識。這讓我們對生態議題的影片有了更高的期待。
(20061212) 刊登於中國時報副刊
(2006國家生態電影節,12月8日至22日,全力索票中,
詳情請上林務局網站:www.forest.gov.tw,索票專線:02-2336-9926。)
2006國家生態電影節網站
http://www.eco-movie.com/film/film.html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游惠貞
有一則手錶廣告,文案說:「沒有人真正擁有這只手錶──你只是幫下一代保管
而已。」同樣的話更應該放在我們對待生存環境的態度上:「浮生數十年,誰能
真正擁有寸草寸土呢?」我們不過是地球的過客罷了,這塊土地終究要交到下一
代。至於交到他們手上的會是什麼樣的環境,我們這些「使用者」勤儉自持或者
揮霍無度,造成的結果就有很大的差別了。
但對環境議題盤根錯節,要訴諸大眾,還有什麼比影像作品更便利又有效呢?近
年來許多人特別喜歡講「愛台灣」,但我們對這塊土地的瞭解到底是什麼?一個
以台灣生態為關切主題的電影節,正是要填實「愛台灣」的內涵。
有一回,跟一群小學生一起看公視的報導影片「塑膠寄居蟹」,影片中呈現了台
灣的海灘上許多找不到貝殼的寄居蟹,只得寄身在空罐頭、破燈泡、保特瓶等等
奇異的「寓所」中,笨拙地在海灘上爬行。小朋友看了特別有感覺,因為在這個
海島上長大的孩子,幾乎都有過到海邊撿貝殼,或者購買貝殼飾品的經驗。看過這
部影片之後,孩子們不僅了解了寄居蟹的困境,也體會到什麼是「無心之過」。
我相信關於台灣本土特有的彌猴、蝴蝶、水鹿等等蟲魚鳥獸的生態紀錄,都能引發
類似的共鳴,也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台灣的面貌,生態電影節大費周章地蒐羅數十
部紀錄台灣生態的影片,其共同特色便是親近、切身,我們何曾有機會深入地觀察
跟我們共同生存在這塊土地上的「居民」呢?正是這樣從感性出發的認識與了解,
落實了許多人常掛在嘴邊的「愛台灣」。
「貢寮,你好嗎?」是片單中的另一案例。貢寮反核四運動曾經轟轟烈烈,甚至變
成選舉的重要議題,如今事未過境已遷,核四廠停停復蓋蓋,政治人物的承諾反覆
再三,漸漸媒體已對這個議題失去了興趣。此片導演是當年跟著反核熱潮來到貢寮
的諸多社會運動的見證者之一,只是她沒有隨著其他的旁觀者一起離開,而是把她
的所見所感,努力用影像紀錄了下來,最後完成了一部素樸感人的紀錄片作品。
當我們看這部影片的時候,除了看到貢寮鄉民如何挺身捍衛子子孫孫的環境,更看
到了一個旁觀者如何化感動為行動,透過紀錄影像,她的感動與信念得以傳達給更
多的社會大眾,也讓反核四這個台灣少數以環境為主議題的社會運動,不至於湮消
雲散。
這樣的作品讓人相信影像的力量,也讓我們看到影像工作者的努力。肉身生命會壞
朽滅絕,但我們的作為卻有可能造成恆久的影響,至於這樣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
,端看我們的觀念與認識。這讓我們對生態議題的影片有了更高的期待。
(20061212) 刊登於中國時報副刊
(2006國家生態電影節,12月8日至22日,全力索票中,
詳情請上林務局網站:www.forest.gov.tw,索票專線:02-2336-9926。)
2006國家生態電影節網站
http://www.eco-movie.com/film/film.html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奇蹟的夏天

By Kama
at 2006-12-22T19:02
at 2006-12-22T19:02
起司與蟲

By Edith
at 2006-12-22T18:02
at 2006-12-22T18:02
【第十巷活影空間】推廣女性影像 保障紀錄片

By Yedda
at 2006-12-22T16:56
at 2006-12-22T16:56
(徵燈助乙名)公益短片徵燈助乙名

By Kyle
at 2006-12-21T00:54
at 2006-12-21T00:54
金穗獎入圍名單公布 明年春天頒獎

By Daph Bay
at 2006-12-18T23:55
at 2006-12-18T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