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夢冒險王(文很長) - 電影

By James
at 2014-01-02T15:38
at 2014-01-02T15:38
Table of Contents
文很長很囉唆,服用請小心
如果要選擇一部電影可以,帶給人會心一笑,而又能夠撩起陣陣省思
作為在此歲末年初之際有個承先啟後的觀影經驗,
我想大概就非"白日夢冒險王"一片莫屬了
其實這部片雖然壯遊美景不斷,誇張的際遇連發
但是,我回憶起劇情來,最深刻的卻是每一段、每個人傳給主角小小的勇氣與靈感
下面或許有諸多腦補,就請各位見諒
從一開始想自社群網站傳個Wink給心儀的女性就要考慮再三(對...我也幹過這種事orz)
社群網站雞婆的客服,那連珠發砲的問句配上可愛的語氣也令人發噱
不過小小一段對話,也或許變成了讓主角省思自己生活的契機
而後不斷在奇妙時機來電也成了影片中的幽默亮點,同時記錄著主角在片中每個階段的開
始XD
序幕過後,揭開了Walter工作的Life雜誌被併購,將轉型數位化時
其實就刻板的商場操作印象上,
意味著許多事務性的、實體但可為數位技術替代的部分將被裁撤。
我想Walter在電梯中聽聞這消息的時候,心裡或許多少有底吧
底片資產管理主管,在數位化洪流下有怎可能獨善其身呢
更何況還有母姐的生活照料與財務精算等等個別雖輕,但聚沙成塔的略重壓力
這時候我覺得來自攝影師Sean O'Connell的感謝信簡直如久旱甘霖.
從一開始跟碎碎念社群網站客服的對談中,我們都可以察知Walter不太有自信
也對於自我的價值有所質疑。
這時Sean O'Connell的感謝信,卻明白肯定了若是沒有Walter的幫助,他的作品
就無法被完整地詮釋與呈現..Ben Stiller演出讀信時的神情讓我真的覺得有那種
被肯定的欣喜的與被壓抑激動(主角設定的個性使然)。
雖然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被告誡人要有自信,不要在意別人眼光等等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麼完全的A型人格,不可否認曾幾何時我們就是這樣在等待
那樣的肯定;又或者如Walter一樣不自覺,但其實就是這麼一點點的鼓勵與關注,
就能讓人在低谷時重拾一些自我
而也因為尋找25底片小小的開頭(從支票寄送地址查起),而能跟心儀的Cheryl有了
一點交集,雖然會口吃、說錯話,甚至還是會出神,可是Cheryl的熱心與好意
不論對於Walter尋找底片"實質"上有無幫助,但那一些些來自心儀對象的激勵
與聊天時天馬行空的點子,因為包覆著一點點愛情綺想的糖衣,
相信讓Walter在面對困境的勇氣有加倍助燃的效果:p
而後藉著一起去接Cheryl的小孩Rich,以及幫忙母親搬家時的雜物整理及談話
可以得知Walter並不是本來就是如此的畏縮與無趣.
高超的滑板技術、龐克頭(老爸理得)、地方小報的讚揚
這些也絕對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輕易達到的成就
(好啦..髮型應該不算XD..可是起碼父子都很敢)
但父親逝世後一個17歲的青少年必須(被迫)馬上長大,剃了龐克頭、不再玩滑板
忍著傷痛(雖然嘴上講沒想過這回事)在名稱跟父親一樣的Papa John's乖乖地打工拼時薪,
而且從母姐的談話可知他的工作負責態度也是倍受肯定的
這也讓我不禁想到,這時代有個強勢言論也常常強調著選擇是自己作的,與他人無關,
所以不應有所後悔
然而人的生命之間的互相依存、牽扯如此得複雜而深刻,
真的可以讓"一個人"選擇的本質這麼簡單?即便選擇的是對大多數人好
又或者是社會觀感正確的選項
但人真的能就這麼完全無憾嗎?
不論是現實逼迫,或是責任感使然,讓Walter機票一刷就飛去了格陵蘭
駭客任務藥丸梗就免表了XD(<-結果還是表了)
直升機那段其實跟駕駛在酒吧的互動讓我笑了
對方踏著酒醉步伐說要出發起身跌跌撞撞時,
Walter在那猶豫著要不要扶持時的尷尬小動作
對我來說真的非常日常,因為普片自己或是看過他人的情境,
大部分的人在遇到他人有難處的時候
那種要幫,又不好出手,阿~還是幫一下..的迴圈具像化後就是如此
即便有所遲疑,但終究是良善的,以至於後來Walter有暝茫到Cheryl唱了
Major Tom(David Bowie - Space Oddity)鼓勵他跟上
我也腦補了他其實不只是因為非找到底片而去,某些程度上也是擔心著這兩光酒醉駕駛
沒人跟著不行而衝上了直升機XD
而後登上冰島,搶鐵馬搶贏一堆俯下船便急著去看脫衣舞的智利水手,
想著咩就撞上電線杆(?)老梗但很可愛的笑點
又秀了一手精彩的高速滑板技術(那片段的美景畫面+熱血推進的配樂真得非常令人讚嘆)
差一部就追上了攝影師<-竟然站在機翼頂上拍火山爆發XD..這不知道是毫洨還是酷阿!
跪求攝影專家解釋<(_ _)>
好家在有熱心尾隨的旅館老闆搭救,載到了Papa John's,勾起了點感傷,
也藉著電話與Cheryl抒發了這樣的感受。
這裡的Papa John's,雖然拍來似乎是要作為牽動主角情緒的引子。但我又腦補了..
穿插在大難之後,似乎有著一種冥冥中來自父親的呵護。
Have Fun!然後累了、倦了,來父親我這吃飽喝足再上路吧!
(寫著寫著才覺得這就確實就是置入性行銷阿XD)
線索追到了這,雖然留下了下一站應該是在阿富汗及喜馬拉雅,但同事來電表示裁員在即
所以必須中斷底片的追尋返回美國,
未能尋回25號底片,被炒魷魚也是理所當然爾。
同時因心儀的女孩也似乎與前夫重歸舊好,故而有些失魂落魄
不過也發現了最後一張照片的意義,原來曲折千里的過程根本就差之毫釐
只要他別在阿母講話時出神說不定可以輕鬆很多XD..
之後的阿富汗->喜馬拉雅->Sean O'Connell的追尋之旅,也更瀟灑、更自由了
(電影帶過得很快)..畫面上配合註記父親留下的旅遊日誌字樣,
或許也代表著這趟是出於自由意志,也是真正的"選擇"了.
而攝影師的俏皮梗小失誤卻造就了這一整趟壯遊,對我來說是個小戳中笑穴的安排XD
也藉由了拍攝雪豹及高山上的世界盃(誤),揭露了活在當下的老梗,但雖說老梗
卻因為這一大圈的旅程,其實成就了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感觸
回了國的小意外也讓本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電話客服露了面XD
依舊可愛的反應也替Walter這趟奇妙的際遇作了個小節
以25號底片為最後一期Life雜誌封面,其實也道出了除了影片中不斷呈獻的壯遊外,
那些我們視之理所當然,卻是腳踏實地紮紮實實的作為
這樣的存在,其實早就是成就這美好世界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而最後主動牽起Cheryl手的小小衝動,或許也預告著
白日夢成了真,現實生活也依舊為真,能於在夢想(不再是白日夢)與生活雙邊
悠遊而游刃有餘Walter,往後人生也將依舊精彩
或許是因為個人也在今年完成了些小小,人人欣羨但是真地去作又會被嫌牙給的旅程XD"
對話SOP如下
你: 我要去作XXXXXX
朋友: 挖賽!超屌的
你: 要不要一起去
朋友: 不要!你神經病喔!
所以看了這部片非常有感觸。
或許我得表達有些失焦,文中仍舊在壯遊部分著墨許多,但其實電影的收尾對我個人而言
才是集大成的一幕
遊子再瀟灑、再漂泊,也終就要返鄉。
而你過往所作的,並不是沒價值、無意義,相反的也是一種累積、一個能量的積蓄,
等一個板機的扣發
當然,有的人很堅強、很有主見、沒有包袱、執行力強,說做就做來去如風
但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有個引線、燃點.有著屬於自己不同的招喚,而或許對Walter而言
正是Cheryl那句You should Go! Crack the case點了火
旅程終需完結,但那些走過的、經歷的,一定會化為某種形式的能量、智慧,
與我們同生直至壽盡;
也或許不只壽盡,可能如同Walter的父親,以一點點深紮的種子傳遞予人,
等待勃發的一天
而最後,以減法的方式活得越來越簡單,因萬事體驗皆有所得而無貪嗔癡慢疑
(借一下佛典,有誤請指正)
但是,知性與感性卻如加法般積累,與眾人同享
以上文長,傷眼還請見諒<(_ _)>
題外話:
其實個人覺得這部片的對照組,或許是尼可拉斯凱吉主演的氣象人,帶了些惆悵,
但也是種選擇,同樣令人動容與深思。
--
如果要選擇一部電影可以,帶給人會心一笑,而又能夠撩起陣陣省思
作為在此歲末年初之際有個承先啟後的觀影經驗,
我想大概就非"白日夢冒險王"一片莫屬了
其實這部片雖然壯遊美景不斷,誇張的際遇連發
但是,我回憶起劇情來,最深刻的卻是每一段、每個人傳給主角小小的勇氣與靈感
下面或許有諸多腦補,就請各位見諒
從一開始想自社群網站傳個Wink給心儀的女性就要考慮再三(對...我也幹過這種事orz)
社群網站雞婆的客服,那連珠發砲的問句配上可愛的語氣也令人發噱
不過小小一段對話,也或許變成了讓主角省思自己生活的契機
而後不斷在奇妙時機來電也成了影片中的幽默亮點,同時記錄著主角在片中每個階段的開
始XD
序幕過後,揭開了Walter工作的Life雜誌被併購,將轉型數位化時
其實就刻板的商場操作印象上,
意味著許多事務性的、實體但可為數位技術替代的部分將被裁撤。
我想Walter在電梯中聽聞這消息的時候,心裡或許多少有底吧
底片資產管理主管,在數位化洪流下有怎可能獨善其身呢
更何況還有母姐的生活照料與財務精算等等個別雖輕,但聚沙成塔的略重壓力
這時候我覺得來自攝影師Sean O'Connell的感謝信簡直如久旱甘霖.
從一開始跟碎碎念社群網站客服的對談中,我們都可以察知Walter不太有自信
也對於自我的價值有所質疑。
這時Sean O'Connell的感謝信,卻明白肯定了若是沒有Walter的幫助,他的作品
就無法被完整地詮釋與呈現..Ben Stiller演出讀信時的神情讓我真的覺得有那種
被肯定的欣喜的與被壓抑激動(主角設定的個性使然)。
雖然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被告誡人要有自信,不要在意別人眼光等等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麼完全的A型人格,不可否認曾幾何時我們就是這樣在等待
那樣的肯定;又或者如Walter一樣不自覺,但其實就是這麼一點點的鼓勵與關注,
就能讓人在低谷時重拾一些自我
而也因為尋找25底片小小的開頭(從支票寄送地址查起),而能跟心儀的Cheryl有了
一點交集,雖然會口吃、說錯話,甚至還是會出神,可是Cheryl的熱心與好意
不論對於Walter尋找底片"實質"上有無幫助,但那一些些來自心儀對象的激勵
與聊天時天馬行空的點子,因為包覆著一點點愛情綺想的糖衣,
相信讓Walter在面對困境的勇氣有加倍助燃的效果:p
而後藉著一起去接Cheryl的小孩Rich,以及幫忙母親搬家時的雜物整理及談話
可以得知Walter並不是本來就是如此的畏縮與無趣.
高超的滑板技術、龐克頭(老爸理得)、地方小報的讚揚
這些也絕對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輕易達到的成就
(好啦..髮型應該不算XD..可是起碼父子都很敢)
但父親逝世後一個17歲的青少年必須(被迫)馬上長大,剃了龐克頭、不再玩滑板
忍著傷痛(雖然嘴上講沒想過這回事)在名稱跟父親一樣的Papa John's乖乖地打工拼時薪,
而且從母姐的談話可知他的工作負責態度也是倍受肯定的
這也讓我不禁想到,這時代有個強勢言論也常常強調著選擇是自己作的,與他人無關,
所以不應有所後悔
然而人的生命之間的互相依存、牽扯如此得複雜而深刻,
真的可以讓"一個人"選擇的本質這麼簡單?即便選擇的是對大多數人好
又或者是社會觀感正確的選項
但人真的能就這麼完全無憾嗎?
不論是現實逼迫,或是責任感使然,讓Walter機票一刷就飛去了格陵蘭
駭客任務藥丸梗就免表了XD(<-結果還是表了)
直升機那段其實跟駕駛在酒吧的互動讓我笑了
對方踏著酒醉步伐說要出發起身跌跌撞撞時,
Walter在那猶豫著要不要扶持時的尷尬小動作
對我來說真的非常日常,因為普片自己或是看過他人的情境,
大部分的人在遇到他人有難處的時候
那種要幫,又不好出手,阿~還是幫一下..的迴圈具像化後就是如此
即便有所遲疑,但終究是良善的,以至於後來Walter有暝茫到Cheryl唱了
Major Tom(David Bowie - Space Oddity)鼓勵他跟上
我也腦補了他其實不只是因為非找到底片而去,某些程度上也是擔心著這兩光酒醉駕駛
沒人跟著不行而衝上了直升機XD
而後登上冰島,搶鐵馬搶贏一堆俯下船便急著去看脫衣舞的智利水手,
想著咩就撞上電線杆(?)老梗但很可愛的笑點
又秀了一手精彩的高速滑板技術(那片段的美景畫面+熱血推進的配樂真得非常令人讚嘆)
差一部就追上了攝影師<-竟然站在機翼頂上拍火山爆發XD..這不知道是毫洨還是酷阿!
跪求攝影專家解釋<(_ _)>
好家在有熱心尾隨的旅館老闆搭救,載到了Papa John's,勾起了點感傷,
也藉著電話與Cheryl抒發了這樣的感受。
這裡的Papa John's,雖然拍來似乎是要作為牽動主角情緒的引子。但我又腦補了..
穿插在大難之後,似乎有著一種冥冥中來自父親的呵護。
Have Fun!然後累了、倦了,來父親我這吃飽喝足再上路吧!
(寫著寫著才覺得這就確實就是置入性行銷阿XD)
線索追到了這,雖然留下了下一站應該是在阿富汗及喜馬拉雅,但同事來電表示裁員在即
所以必須中斷底片的追尋返回美國,
未能尋回25號底片,被炒魷魚也是理所當然爾。
同時因心儀的女孩也似乎與前夫重歸舊好,故而有些失魂落魄
不過也發現了最後一張照片的意義,原來曲折千里的過程根本就差之毫釐
只要他別在阿母講話時出神說不定可以輕鬆很多XD..
之後的阿富汗->喜馬拉雅->Sean O'Connell的追尋之旅,也更瀟灑、更自由了
(電影帶過得很快)..畫面上配合註記父親留下的旅遊日誌字樣,
或許也代表著這趟是出於自由意志,也是真正的"選擇"了.
而攝影師的俏皮梗小失誤卻造就了這一整趟壯遊,對我來說是個小戳中笑穴的安排XD
也藉由了拍攝雪豹及高山上的世界盃(誤),揭露了活在當下的老梗,但雖說老梗
卻因為這一大圈的旅程,其實成就了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感觸
回了國的小意外也讓本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電話客服露了面XD
依舊可愛的反應也替Walter這趟奇妙的際遇作了個小節
以25號底片為最後一期Life雜誌封面,其實也道出了除了影片中不斷呈獻的壯遊外,
那些我們視之理所當然,卻是腳踏實地紮紮實實的作為
這樣的存在,其實早就是成就這美好世界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而最後主動牽起Cheryl手的小小衝動,或許也預告著
白日夢成了真,現實生活也依舊為真,能於在夢想(不再是白日夢)與生活雙邊
悠遊而游刃有餘Walter,往後人生也將依舊精彩
或許是因為個人也在今年完成了些小小,人人欣羨但是真地去作又會被嫌牙給的旅程XD"
對話SOP如下
你: 我要去作XXXXXX
朋友: 挖賽!超屌的
你: 要不要一起去
朋友: 不要!你神經病喔!
所以看了這部片非常有感觸。
或許我得表達有些失焦,文中仍舊在壯遊部分著墨許多,但其實電影的收尾對我個人而言
才是集大成的一幕
遊子再瀟灑、再漂泊,也終就要返鄉。
而你過往所作的,並不是沒價值、無意義,相反的也是一種累積、一個能量的積蓄,
等一個板機的扣發
當然,有的人很堅強、很有主見、沒有包袱、執行力強,說做就做來去如風
但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有個引線、燃點.有著屬於自己不同的招喚,而或許對Walter而言
正是Cheryl那句You should Go! Crack the case點了火
旅程終需完結,但那些走過的、經歷的,一定會化為某種形式的能量、智慧,
與我們同生直至壽盡;
也或許不只壽盡,可能如同Walter的父親,以一點點深紮的種子傳遞予人,
等待勃發的一天
而最後,以減法的方式活得越來越簡單,因萬事體驗皆有所得而無貪嗔癡慢疑
(借一下佛典,有誤請指正)
但是,知性與感性卻如加法般積累,與眾人同享
以上文長,傷眼還請見諒<(_ _)>
題外話:
其實個人覺得這部片的對照組,或許是尼可拉斯凱吉主演的氣象人,帶了些惆悵,
但也是種選擇,同樣令人動容與深思。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Ida
at 2014-01-05T19:27
at 2014-01-05T19:27

By Gary
at 2014-01-07T15:36
at 2014-01-07T15:36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4-01-08T19:35
at 2014-01-08T19:35

By Charlie
at 2014-01-13T01:06
at 2014-01-13T01:06

By Jake
at 2014-01-14T07:45
at 2014-01-14T07:45

By Daniel
at 2014-01-18T14:47
at 2014-01-18T14:47

By Annie
at 2014-01-18T21:22
at 2014-01-18T21:22

By Kama
at 2014-01-20T01:38
at 2014-01-20T01:38

By Olive
at 2014-01-20T10:03
at 2014-01-20T10:03

By William
at 2014-01-21T09:36
at 2014-01-21T09:36
Related Posts
精靈在原著就是那麼G8嗎?

By Regina
at 2014-01-02T15:37
at 2014-01-02T15:37
戰爭遊戲

By David
at 2014-01-02T14:45
at 2014-01-02T14:45
了解亞瑟王神話故事的電影。

By Hazel
at 2014-01-02T13:19
at 2014-01-02T13:19
清須會議/藍色茉莉/瞞天大佈局

By Thomas
at 2014-01-02T13:06
at 2014-01-02T13:06
哈比人2/冰雪奇緣/白日夢冒險王

By Hazel
at 2014-01-02T13:00
at 2014-01-02T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