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告別 - 帶著傷痕活下去 - 電影

By Blanche
at 2015-11-08T20:03
at 2015-11-08T20:03
Table of Contents
無音樂網誌好讀版:
http://cruelbeautifulday.blogspot.tw/2015/11/20151101.html
(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我曾經失去一個人。現在回想起來,那段過程幾近無聲;時間被冗長乏味的經文和千遍一
律的跪拜佔據,我卻還是找到空隙掉了許多眼淚。在漫長的七七四十九天裡,我慢慢意識
到所有的儀式其實都是為了生者存在的;畢竟逝者已矣,我們根本不可能確定那些燒掉的
紙錢和誦念的祝福是否幫助了死去的人,但是對活著的人來說,一開始令人厭煩的繁文縟
節確實能讓想念隨著時間漸漸淡去。
《百日告別》中提到類似的概念,林嘉欣飾演的心敏忿忿地說「他們說做七是幫離開的人
祈福,但比較像是一直提醒我們,他們真的走了,給了一個期限,要我們放手」。雖能感
覺到她在說這句話時心有不甘,但最後當她看見過世的未婚夫年少時寫給老師的卡片,我
想她終究也明白了期限的意義。我相信這是《百日告別》為什麼選擇透過「儀式」的脈絡
訴說摯愛離去之痛,畢竟儀式的歷史淵遠流長,而不可否認地,這些代代相傳的禮節含有
一股極為強大的力量 -- 我們一直倚賴它來撫平傷痛。
但是,為什麼要分別描寫兩個人的失去?在電影中,心敏和育偉的交集不多;除了在同一
間寺廟做七,兩人只有過兩次短暫的交談,那麼訴說兩段故事的意義何在?我一開始並不
明白,但看到最後卻覺得導演似乎是想說:每個人都可能經歷失去摯愛的苦,而即便療傷
過程沒有人能代你走完、甚至他人的陪伴也不會讓你好過一些,但總是有另一個人正經歷
著和你相同的痛;而當你們短暫的交會了,雖不可能因此放下執念,卻總是有那麼一點紓
解了孤單。畢竟雖然人都被囚禁在名為「自己」的孤島上,但透過隔空喊話得知有個人也
在隔壁島上掙扎,一切或許便會容易一些。
因此,我非常喜歡電影的結局:兩個人完成所有儀式,搭著同一班公車離開,心敏淡淡地
問「什麼時候會好?」,育偉淡淡地回答「不知道」。我想這是導演的親身經歷,而它也
和我自己的經驗類似。心痛會漸漸淡去,但就像一道舊的疤痕,它不會完全消失;只是慢
慢的,我們能夠繼續過日子了,而失去的傷雖然還在那裡,我們卻學會如何與它共存。
個人評分:6 (好看)
筆者粉絲頁:https://goo.gl/Up9fMX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Isabella
at 2015-11-12T06:29
at 2015-11-12T06:29

By Adele
at 2015-11-16T06:39
at 2015-11-16T06:39
Related Posts
007:惡魔四伏 - 了無新意,故弄玄虛。

By Hardy
at 2015-11-08T19:37
at 2015-11-08T19:37
無雷~~007惡魔四伏

By Oliver
at 2015-11-08T19:30
at 2015-11-08T19:30
007惡魔四伏:每況愈下,爛到不可思議!

By Irma
at 2015-11-08T18:36
at 2015-11-08T18:36
007 惡魔四伏 Spectre

By Ethan
at 2015-11-08T18:31
at 2015-11-08T18:31
有沒有以音樂為主軸的電影

By Anonymous
at 2015-11-08T17:16
at 2015-11-08T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