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殺人實驗 不僅是驚悚片 /聞天祥 - 恐怖

By Todd Johnson
at 2010-01-10T18:11
at 2010-01-10T18:11
Table of Contents
《影聞其詳》百萬殺人實驗 不僅是驚悚片
【聞天祥】
「百萬殺人實驗」會是一部與觀眾預期心理大相逕庭而好惡兩極的電影。
一個衣著體面、乘著黑色大轎車、卻有半邊臉慘不忍睹的男子(由「請問總統先生」入圍
奧斯卡的法蘭克藍吉拉飾演),神秘兮兮地送來一個盒子(本片原名就叫The Box)。收
件人是卡麥蓉迪亞和詹姆斯馬斯登所飾演的夫妻,前者是在私立中學教書的跛腳老師,後
者是想當太空人卻被無情駁回的NASA工程師,兩人育有一子。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即使是
這對看起來幸福美滿的中產夫妻,也為兒子的教育費、老婆的整形手術費頭痛不已。
然而送來盒子的人再度登門時說:「只要按下盒子的按鈕,你就立即獲得一百萬美金(忘
了提醒,這可是1976年的一百萬美金喔!),但同時會有一個你所不認識的人死亡。」
為錢而間接殺人,死者會是誰:一個本來就要行刑的死囚?一個沒有希望的絕症患者?還
是活蹦亂跳的小孩?想必正常人都有一番掙扎(也許現代人的考慮時間會少一點)。但就
片長來講,卡麥蓉迪亞在劇本四分之一快結束的時候就已經做出決定,讓第一幕必要的「
犯錯」確切發生,也好讓劇情直向「發現」與「解決」邁進。
發現什麼?這恐怕是觀眾感受開始嚴重分歧的時候。因為「百萬殺人實驗」」並不如預告
所呈現,像是一部步步驚魂、緊迫盯人的驚悚片,而更靠近冷戰時期流行的科幻恐怖片。
在喬治盧卡斯、史蒂芬史匹柏這些對外太空充滿冒險與溫馨想像的電影人出現之前,好萊
塢的科幻片多半帶有威脅恐嚇的意味:一個看來並無異狀的人,但你就是知道他已經不是
他,而這種對外星份子無孔不入的描述,常被視為冷戰時代「恐共」的一種表現。本片那
些流鼻血的同事、學生、保姆、甚至陌生人,大抵也有這樣的意味。
然而再往下看,你會發現這部根據七0年代一則短篇故事改編的電影,其微言大義也有了
一些轉變,恐怖的不是「神秘的陌生人」或「突然陌生化的熟人」,而是人性本身。打從
孔老夫子就說過人有「親疏之分」,本片只不過把它變本加厲。我們極可能為了一筆可觀
的財富(尤其當你有燃眉之急時)而不顧他人死活;然而到頭來,你卻又肯為了最親最愛
的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後面這個結果,與其說是一種「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教
訓,不如說這正是道德之所以複雜的原因。
問題是無論類型的變奏,或是道德的探索,尤其當它缺乏無敵英雄力挽狂瀾的時候,除非
你能豁然開朗地把這樣的觀影結果當作發現新大陸,否則本身已先類型化的觀眾,勢必會
遇到挫折、不解,甚至為它稍嫌沈緩的節奏感到不耐,卻又無法得到觀影心理的立即滿足
而惱羞成怒。
它的不尋常,對我不是觸犯。可惜的是這裡面的許多大哉問,並無法和他努力塑造的少數
奇幻場面,形成視覺與心理的契合,不免給我雷聲大雨點小的感受。另外就是夫妻之間的
考驗實在稍嫌薄弱,也許是害怕最後觀眾也不站在他們這一邊,反而因此喪失了更犀利的
可能。另外那句看似不經意、由被牽連的男性們口中說出的:「是你太太按的吧!」然後
點頭如搗蒜的一致反應,實在很難推卸性別歧視(經不起誘惑的都是女人)的嫌疑啊!
2010-01-10/聯合晚報
--
【聞天祥】
「百萬殺人實驗」會是一部與觀眾預期心理大相逕庭而好惡兩極的電影。
一個衣著體面、乘著黑色大轎車、卻有半邊臉慘不忍睹的男子(由「請問總統先生」入圍
奧斯卡的法蘭克藍吉拉飾演),神秘兮兮地送來一個盒子(本片原名就叫The Box)。收
件人是卡麥蓉迪亞和詹姆斯馬斯登所飾演的夫妻,前者是在私立中學教書的跛腳老師,後
者是想當太空人卻被無情駁回的NASA工程師,兩人育有一子。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即使是
這對看起來幸福美滿的中產夫妻,也為兒子的教育費、老婆的整形手術費頭痛不已。
然而送來盒子的人再度登門時說:「只要按下盒子的按鈕,你就立即獲得一百萬美金(忘
了提醒,這可是1976年的一百萬美金喔!),但同時會有一個你所不認識的人死亡。」
為錢而間接殺人,死者會是誰:一個本來就要行刑的死囚?一個沒有希望的絕症患者?還
是活蹦亂跳的小孩?想必正常人都有一番掙扎(也許現代人的考慮時間會少一點)。但就
片長來講,卡麥蓉迪亞在劇本四分之一快結束的時候就已經做出決定,讓第一幕必要的「
犯錯」確切發生,也好讓劇情直向「發現」與「解決」邁進。
發現什麼?這恐怕是觀眾感受開始嚴重分歧的時候。因為「百萬殺人實驗」」並不如預告
所呈現,像是一部步步驚魂、緊迫盯人的驚悚片,而更靠近冷戰時期流行的科幻恐怖片。
在喬治盧卡斯、史蒂芬史匹柏這些對外太空充滿冒險與溫馨想像的電影人出現之前,好萊
塢的科幻片多半帶有威脅恐嚇的意味:一個看來並無異狀的人,但你就是知道他已經不是
他,而這種對外星份子無孔不入的描述,常被視為冷戰時代「恐共」的一種表現。本片那
些流鼻血的同事、學生、保姆、甚至陌生人,大抵也有這樣的意味。
然而再往下看,你會發現這部根據七0年代一則短篇故事改編的電影,其微言大義也有了
一些轉變,恐怖的不是「神秘的陌生人」或「突然陌生化的熟人」,而是人性本身。打從
孔老夫子就說過人有「親疏之分」,本片只不過把它變本加厲。我們極可能為了一筆可觀
的財富(尤其當你有燃眉之急時)而不顧他人死活;然而到頭來,你卻又肯為了最親最愛
的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後面這個結果,與其說是一種「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教
訓,不如說這正是道德之所以複雜的原因。
問題是無論類型的變奏,或是道德的探索,尤其當它缺乏無敵英雄力挽狂瀾的時候,除非
你能豁然開朗地把這樣的觀影結果當作發現新大陸,否則本身已先類型化的觀眾,勢必會
遇到挫折、不解,甚至為它稍嫌沈緩的節奏感到不耐,卻又無法得到觀影心理的立即滿足
而惱羞成怒。
它的不尋常,對我不是觸犯。可惜的是這裡面的許多大哉問,並無法和他努力塑造的少數
奇幻場面,形成視覺與心理的契合,不免給我雷聲大雨點小的感受。另外就是夫妻之間的
考驗實在稍嫌薄弱,也許是害怕最後觀眾也不站在他們這一邊,反而因此喪失了更犀利的
可能。另外那句看似不經意、由被牽連的男性們口中說出的:「是你太太按的吧!」然後
點頭如搗蒜的一致反應,實在很難推卸性別歧視(經不起誘惑的都是女人)的嫌疑啊!
2010-01-10/聯合晚報
--
Tags:
恐怖
All Comments

By Gilbert
at 2010-01-13T15:20
at 2010-01-13T15:20

By Charlie
at 2010-01-15T14:11
at 2010-01-15T14:11

By Kyle
at 2010-01-16T21:04
at 2010-01-16T21:04

By Hardy
at 2010-01-18T20:27
at 2010-01-18T20:27

By Adele
at 2010-01-19T11:58
at 2010-01-19T11:58
Related Posts
一部很好看得驚悚片

By Bethany
at 2010-01-08T18:09
at 2010-01-08T18:09
《狼嚎再起》小心!狼人就在你身邊

By Faithe
at 2010-01-08T13:08
at 2010-01-08T13:08
惹鬼回路2:輪回再侵 好看嗎?

By Caroline
at 2010-01-07T10:24
at 2010-01-07T10:24
鬼擋路與毛骨悚然之鬼擋路?

By Joseph
at 2010-01-06T10:10
at 2010-01-06T10:10
鬼擋路與毛骨悚然之鬼擋路?

By Joe
at 2010-01-06T04:58
at 2010-01-06T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