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年的「吳雞之談」 - 相聲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05-01-09T01:06

Table of Contents

今天去看了 原來我也很怕會有這樣的狀況

不過今天看起來還好 狀況都蠻不錯的

不過我覺得吳兆南大師真的是老了 貫口的部分沒有以前利索了

不過還是很讚....

另我覺得現場還是不能跟錄音比

因為現場的壓力大多了..而且又是超難的貫口 已經值回票價了


※ 引述《genom (sexo por compasion)》之銘言:
: 覺得很失望。
: 演出的段子上半場是「拴娃娃」「雞同鴨講(改編自聾子打岔)」「論講究」
: 下半場「雞毛撣(改編自雞冠花)」「無雞之談(改編自認匾)」
: 可以說都是非常耳熟能詳的老段子。
: 其中「拴娃娃」和「論講究」和吳魏在錄音間錄的版本幾乎完全一樣。
: 但是今天現場的表演卻反而不如錄音版本。
: 侯冠群和樊光耀的「拴娃娃」整體上節奏有點慢,
: 逗哏的侯有一些包袱都抖得不太利索。
: 最後的底雖然有新編,
: 但也只是一般笑話的程度而已。
: 個人比較喜歡底是和尚的那個版本(一時找不到是誰說的了)。
: 吳兆南和劉爾金的「論講究」,
: 可能今天是頭一天演出的緣故,
: 劉吃了幾個螺絲。
: 而且吳老也真的上了年紀了,
: 貫口有些換氣的地方聽起來有點危險,
: 他只要一停下來我就會忍不住跟著停止呼吸緊張起來,
: 不過想想80歲的老人家真的也很了不起了。
: 中間什麼四乾、四鮮、四冷葷...的地方順序有點亂掉,
: 這裡應該是劉忘詞把吳老的節奏打亂掉,
: 跟著的16樣點心、各種材料、24道菜的菜名也都沒有說。
: 另外兩段「雞同鴨講」「雞毛撣」,
: 原本都只是三、五分鐘的小段。
: 像耳背的常常被拿來當墊話使,
: 後者就是劉寶瑞單口的「狗噘嘴」。
: 發展成二十多分鐘的對口後,
: 倒是中規中矩。
: 最大的缺點就是缺少了整體感,
: 零零落落的,底也稍嫌薄弱了點。
: 最後的認匾當壓軸也很沒新鮮感,
: 三近視改成三近視太監也相當地不明所以。
: (如果只是為了配合這次的標題「吳雞之談」,
: 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
: 最後一個包袱雖然響,
: 但或許因為政治立場不同,
: 我覺得一點都不好笑。
: 其實這次台下有鼓掌的,
: 幾乎都是有政治人物的包袱。
: 而我覺得這是相當取巧的。
: 說實話兩個多小時的節目裡,
: 我笑出聲的次數屈指可數,
: 是我看了三年來最糟的一次。

--
Tags: 相聲

All Comments

Doris avatar
By Doris
at 2005-01-09T23:09
其實現場應該要比錄音好才對吧!

Re: 關於進版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05-01-06T22:23
什麼叫「沒有收全」 你是說mp3裡面那段不完整嗎? 最後可是劉寶瑞說「這怎麼寫~~」? ※ 引述《besthooker (我失去性慾了)》之銘言: : 那真的要回去檢查一下了 : BTY「論行當」,郭全寶逗哏的我也沒有收全耶 誰有勒? : ※ 引述《bigred (幽默館)》之銘言: : : 你買的應該就是 ...

Re: 關於進版

Faithe avatar
By Faithe
at 2005-01-06T16:09
那真的要回去檢查一下了 BTY「論行當」,郭全寶逗哏的我也沒有收全耶 誰有勒? ※ 引述《bigred (幽默館)》之銘言: : ※ 引述《besthooker (我失去性慾了)》之銘言: : : 我有官場鬥的錄音帶 : : 上次去北京買的 : : 但我不會轉 : 你買的應該就是很久以前在賣的那套, : ...

大家要聽正統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05-01-06T14:49
※ 引述《besthooker (我失去性慾了)》之銘言: : 比起吳魏 : 我也喜歡聽侯寶林和馬三立的 : 我只能說我是傳統愛好者 : ※ 引述《edison53 (...)》之銘言: : : 雖然現在有很多表演者都在說相聲 : : 但最經典的還是吳兆男魏龍豪吧 : : 大家真的愛相聲 一定要去聽他們的 ...

Re: 關於進版

Lauren avatar
By Lauren
at 2005-01-06T14:45
※ 引述《besthooker (我失去性慾了)》之銘言: : 我有官場鬥的錄音帶 : 上次去北京買的 : 但我不會轉 你買的應該就是很久以前在賣的那套, 如果用我記得是第十七還是十八段吧,就沒有了,你檢查一下 看是不是斷在劉安發瘋那裡. 後面一段是天王廟..... - ...

大家好__自介

Tristan Cohan avatar
By Tristan Cohan
at 2005-01-06T01:36
大家好 無意間發現了這個版,真是超級興奮的 因為從小和爺爺聽吳兆南魏龍豪的相聲,所以非常喜歡 在國二時因為比賽遇見了周大為老師,之後透過周老師的介紹 單身前往北京於賈振良門下學藝(侯寶林大徒弟), 而竹板快書師於王學藝(高鳳山大徒弟) 以前在台北常常表演,後來考上成大就比較少接觸了,因為南部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