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夢 (觀影與戲外戲心得) - 紀錄片
By Gilbert
at 2005-02-26T03:00
at 2005-02-26T03:00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beuys (真心相待) 看板: movie
標題: 石頭夢 (觀影與戲外戲心得)
時間: Sat Feb 26 02:40:20 2005
雖然這是一部"紀錄片",但紀錄片也是電影史很重要的環節之一啊。
所以我還是把觀看的經過、感想波在這個板。
我看的是首映場,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對政治非常冷感的我目睹了一場戲外戲。
2/25下午,我從濕冷冷的新竹一路塞到台北,坐捷運到了西門町買了晚餐...
當我慶幸自己提早到了二十多分鐘到七樓的真善美時,
突然有一堆黑衣人叫我把包包、金屬物品隨身物品拿出來,
走平常只有搭飛機才需要通過的安檢門。
我覺得非常納悶。
平常只要衝出電梯撕了票就可以進去的電影院,今天怎麼如此詭異?
我前面是一些蒼白的外國臉孔,他們也被告知要進行安檢。
當我進了會場,我後面的一對夫婦的先生對他妻子說:聽說是陳某某臨時決定要來。
他妻子說:是啊,好像是因為這部片之前宋某某有提到。
於是放映會當然不可能在七點準時開始,
於是放映會的中間前七排儘管標著貴賓席但是許多看起來像貴賓的人還是被請出座位。
於是一群想看片子的人、被叫來履行公務者各懷心事地打發時間,
有些小朋友開心的跑來跑去,
但有一群人表情始終非常嚴肅的聆聽著左耳白色耳機的指示。
終於那些黑衣人等待的兩個人來了。
於是放映會開始了。
片子由細緻的國樂琴聲娓娓引奏著,
並訴說著劉必稼這位從湖南來到台灣的榮民生命故事。
在那個年代,
因為無可奈何的歷史,
一個個的軍人被迫離開他們的motherland(暫時不想把這個詞翻成中文避免政治爭議),
而到達了台灣,並在花蓮落地生根。
他們用雙手搬開一顆顆大石種植作物、成家...
劉必稼就是其中一位。
在陳耀圻之前拍攝的一片裡,紀錄了劉必稼在四十年前扛石頭的青壯模樣。
而四十年後的他,是什麼模樣?
他的家庭生活又是什麼樣的呢?
人類學者胡台麗之前在台灣進行了有如農村變遷及眷村等相關調查研究。
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她發現有位名叫劉必稼的老伯伯,
原來就是陳耀圻所訴說的那一位。
於是就這樣展開了跟拍工作。
劉必稼的鄰居們除了外省人、客家人、閩南人之外,
阿美媽媽們也是重心。
還有些媽媽們有平埔、卑南等血統。
那些媽媽們之前也有許多故事,在遇到了這些榮民之後,
他們就這樣結婚了。
有的媽媽帶著與之前丈夫所生的小孩們和現在的老來伴繼續生活,
有些可能有再生兩人的結晶,
慢慢的兒輩孫輩也逐漸成長茁壯。
而,隨著時代的變遷,
在花蓮昔日放領的土地有些被他們或子輩孫輩敗掉了,或是更加興旺,
不管如何,老的一輩面臨了那個大時代的無奈歷史背景,
中生代與新生代也有他們要面對的現實就業與理想之間的拉鋸戰課題。
當然,如果片子可以用我以上的話來呈現的話,就不叫人生故事了。
關於情感的拉鋸、矛盾、依戀,影像的訴說能力絕對是比文字突出個很多倍。
這就是我推薦這部片的原因,
讓很多觀眾感同身受的想到自己身邊或是親身的經歷,
因此我聽到了不少擤鼻涕聲和笑聲(當然也包括我的)。
由於有些片段在這邊講,可能會讓人有"洩漏劇情"的疑慮。
(基本上這是一部紀錄真人的真實生活的片子...,這叫"人生",不叫"劇情",
如果你要硬凹人生如戲我也沒辦法...)
所以我只想用一句話表達我在看"戲外戲"的感想:
石頭夢說的是複雜一言難盡的生命故事,請不要把人的情感簡化成愛台灣或選大陸!
在看完之後,劉伯伯和他兒子站起來接受掌聲說了幾句話,(孫子不知道跑去哪邊玩了:P)
導演和當初教導她的教授也說了一番話。
當然,也有明天報紙應該是放頭版記載的兩位男女人物說話。
原本放映場中只有觀眾貴賓以及一堆保鑣們,
當這兩位人物準備出來致詞時,
這時放映會兩旁的兩片門突然向內一掀,突然湧進了至少有三十位左右的記者,
頓時場景只能用片中小朋友唱到的一首歌來形容: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鎂光燈)
於是啪擦啪擦的聲音不斷從後面左前方右前方有如巨浪般一波波地打來,
我們非常的好奇這些沒有看片子的記者們,明天會怎麼訴說這部片子還有貴賓的一番話。
對我來說,
女的貴賓比男的貴賓講話順耳誠懇了點。(讓我忍不住懷疑平常媒體褒貶的可信度)
當然紀錄片不是用演的,不過這只是個語詞上的使用失誤可以跳過。
我比較驚訝的是,在這個放映會場合,講感言突然話題就跳躍到了扁宋會,
讓我忍不住好奇我們的國家元首是在哪個門派修得了大腦輕功,邏輯跳跳跳?
(難道不能讓政治的歸政治,凱撒的凱撒?
根本不關其事的凱撒莫名其妙突然被叫來和陳某某跳舞,是要他怎麼跳呀?)
或許是一個歷史的機緣讓我們在同樣的時刻被置於同樣的地點,
但,如果錯綜複雜的情感只能被二擇一的化約成選邊站不是愛A就是愛B的口號喊話時,
那是不是也是一種歷史上的悲哀呢?
當榮民哭著想"家",這可能是大陸的,也可能是台灣的,這兩者並不衝突,
這都是他生命經驗的一部分,
為什麼同樣在他生命中的兩者被政客看成是衝突的呢?(抑或是也可當成衝突的攻擊點?)
在這兩個地方他都有十幾二十年以上的回憶不容抹煞,
情感的交錯與掙扎片中有所呈現我不想再多說,
但戲外戲的有些演員們卻無視於此嗎?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部片濃縮了劉必稼來台之後與他親人朋友的生活,
當然若用"生活"來形容這部片又有點簡化了片中意涵,
或許大家可以看看片中哪些有精美結晶的山水畫玫瑰石,
想要找50分、80分、100分的石頭,
生命就得不斷焠煉。(ohmygod...我要鄭重澄清我不是在寫勵志小品@@)
歷史可能是無奈的,
但有些情感的交錯、壓抑、掙扎矛盾、表達,或許可以凝固在那一剎那間。
或許這就是人性的真摯面吧。
這場首映會,
感謝劉必稼伯伯和兒孫等親戚小孩們的到場,讓首映會放映之後非常的熱鬧溫馨。
(不過從他親友口中得知高齡的劉伯伯從花蓮車馬奔波來到台北有點暈車,真讓我們擔心~)
也感謝胡老師,永遠充滿熱情,
也感謝眾多黑衣武功高人的盡責與媒體快拍快閃記者們與貴賓老師們,
讓我見識到了框框之外的風景。(看完電影還有戲外戲,滿讚的~)
讓我有了難忘的一晚。
---
以上當然不是得獎感言...-.,-
(得獎感言理當要由辛苦跟拍的工作團隊們來發表啦...
我僅代表觀影的平凡小百姓之一來講個個人感言...
由於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同...每個人會被觸動心弦的地方都不一樣...
因此其他觀影者一定有他自己的版本想說...:Q)
總之我可是來推薦這部片的~~
我和我旁邊的那位女生兩人可都是擦掉了不少眼淚哩...~-_-~
--
作者: beuys (真心相待) 看板: movie
標題: 石頭夢 (觀影與戲外戲心得)
時間: Sat Feb 26 02:40:20 2005
雖然這是一部"紀錄片",但紀錄片也是電影史很重要的環節之一啊。
所以我還是把觀看的經過、感想波在這個板。
我看的是首映場,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對政治非常冷感的我目睹了一場戲外戲。
2/25下午,我從濕冷冷的新竹一路塞到台北,坐捷運到了西門町買了晚餐...
當我慶幸自己提早到了二十多分鐘到七樓的真善美時,
突然有一堆黑衣人叫我把包包、金屬物品隨身物品拿出來,
走平常只有搭飛機才需要通過的安檢門。
我覺得非常納悶。
平常只要衝出電梯撕了票就可以進去的電影院,今天怎麼如此詭異?
我前面是一些蒼白的外國臉孔,他們也被告知要進行安檢。
當我進了會場,我後面的一對夫婦的先生對他妻子說:聽說是陳某某臨時決定要來。
他妻子說:是啊,好像是因為這部片之前宋某某有提到。
於是放映會當然不可能在七點準時開始,
於是放映會的中間前七排儘管標著貴賓席但是許多看起來像貴賓的人還是被請出座位。
於是一群想看片子的人、被叫來履行公務者各懷心事地打發時間,
有些小朋友開心的跑來跑去,
但有一群人表情始終非常嚴肅的聆聽著左耳白色耳機的指示。
終於那些黑衣人等待的兩個人來了。
於是放映會開始了。
片子由細緻的國樂琴聲娓娓引奏著,
並訴說著劉必稼這位從湖南來到台灣的榮民生命故事。
在那個年代,
因為無可奈何的歷史,
一個個的軍人被迫離開他們的motherland(暫時不想把這個詞翻成中文避免政治爭議),
而到達了台灣,並在花蓮落地生根。
他們用雙手搬開一顆顆大石種植作物、成家...
劉必稼就是其中一位。
在陳耀圻之前拍攝的一片裡,紀錄了劉必稼在四十年前扛石頭的青壯模樣。
而四十年後的他,是什麼模樣?
他的家庭生活又是什麼樣的呢?
人類學者胡台麗之前在台灣進行了有如農村變遷及眷村等相關調查研究。
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她發現有位名叫劉必稼的老伯伯,
原來就是陳耀圻所訴說的那一位。
於是就這樣展開了跟拍工作。
劉必稼的鄰居們除了外省人、客家人、閩南人之外,
阿美媽媽們也是重心。
還有些媽媽們有平埔、卑南等血統。
那些媽媽們之前也有許多故事,在遇到了這些榮民之後,
他們就這樣結婚了。
有的媽媽帶著與之前丈夫所生的小孩們和現在的老來伴繼續生活,
有些可能有再生兩人的結晶,
慢慢的兒輩孫輩也逐漸成長茁壯。
而,隨著時代的變遷,
在花蓮昔日放領的土地有些被他們或子輩孫輩敗掉了,或是更加興旺,
不管如何,老的一輩面臨了那個大時代的無奈歷史背景,
中生代與新生代也有他們要面對的現實就業與理想之間的拉鋸戰課題。
當然,如果片子可以用我以上的話來呈現的話,就不叫人生故事了。
關於情感的拉鋸、矛盾、依戀,影像的訴說能力絕對是比文字突出個很多倍。
這就是我推薦這部片的原因,
讓很多觀眾感同身受的想到自己身邊或是親身的經歷,
因此我聽到了不少擤鼻涕聲和笑聲(當然也包括我的)。
由於有些片段在這邊講,可能會讓人有"洩漏劇情"的疑慮。
(基本上這是一部紀錄真人的真實生活的片子...,這叫"人生",不叫"劇情",
如果你要硬凹人生如戲我也沒辦法...)
所以我只想用一句話表達我在看"戲外戲"的感想:
石頭夢說的是複雜一言難盡的生命故事,請不要把人的情感簡化成愛台灣或選大陸!
在看完之後,劉伯伯和他兒子站起來接受掌聲說了幾句話,(孫子不知道跑去哪邊玩了:P)
導演和當初教導她的教授也說了一番話。
當然,也有明天報紙應該是放頭版記載的兩位男女人物說話。
原本放映場中只有觀眾貴賓以及一堆保鑣們,
當這兩位人物準備出來致詞時,
這時放映會兩旁的兩片門突然向內一掀,突然湧進了至少有三十位左右的記者,
頓時場景只能用片中小朋友唱到的一首歌來形容: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鎂光燈)
於是啪擦啪擦的聲音不斷從後面左前方右前方有如巨浪般一波波地打來,
我們非常的好奇這些沒有看片子的記者們,明天會怎麼訴說這部片子還有貴賓的一番話。
對我來說,
女的貴賓比男的貴賓講話順耳誠懇了點。(讓我忍不住懷疑平常媒體褒貶的可信度)
當然紀錄片不是用演的,不過這只是個語詞上的使用失誤可以跳過。
我比較驚訝的是,在這個放映會場合,講感言突然話題就跳躍到了扁宋會,
讓我忍不住好奇我們的國家元首是在哪個門派修得了大腦輕功,邏輯跳跳跳?
(難道不能讓政治的歸政治,凱撒的凱撒?
根本不關其事的凱撒莫名其妙突然被叫來和陳某某跳舞,是要他怎麼跳呀?)
或許是一個歷史的機緣讓我們在同樣的時刻被置於同樣的地點,
但,如果錯綜複雜的情感只能被二擇一的化約成選邊站不是愛A就是愛B的口號喊話時,
那是不是也是一種歷史上的悲哀呢?
當榮民哭著想"家",這可能是大陸的,也可能是台灣的,這兩者並不衝突,
這都是他生命經驗的一部分,
為什麼同樣在他生命中的兩者被政客看成是衝突的呢?(抑或是也可當成衝突的攻擊點?)
在這兩個地方他都有十幾二十年以上的回憶不容抹煞,
情感的交錯與掙扎片中有所呈現我不想再多說,
但戲外戲的有些演員們卻無視於此嗎?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部片濃縮了劉必稼來台之後與他親人朋友的生活,
當然若用"生活"來形容這部片又有點簡化了片中意涵,
或許大家可以看看片中哪些有精美結晶的山水畫玫瑰石,
想要找50分、80分、100分的石頭,
生命就得不斷焠煉。(ohmygod...我要鄭重澄清我不是在寫勵志小品@@)
歷史可能是無奈的,
但有些情感的交錯、壓抑、掙扎矛盾、表達,或許可以凝固在那一剎那間。
或許這就是人性的真摯面吧。
這場首映會,
感謝劉必稼伯伯和兒孫等親戚小孩們的到場,讓首映會放映之後非常的熱鬧溫馨。
(不過從他親友口中得知高齡的劉伯伯從花蓮車馬奔波來到台北有點暈車,真讓我們擔心~)
也感謝胡老師,永遠充滿熱情,
也感謝眾多黑衣武功高人的盡責與媒體快拍快閃記者們與貴賓老師們,
讓我見識到了框框之外的風景。(看完電影還有戲外戲,滿讚的~)
讓我有了難忘的一晚。
---
以上當然不是得獎感言...-.,-
(得獎感言理當要由辛苦跟拍的工作團隊們來發表啦...
我僅代表觀影的平凡小百姓之一來講個個人感言...
由於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同...每個人會被觸動心弦的地方都不一樣...
因此其他觀影者一定有他自己的版本想說...:Q)
總之我可是來推薦這部片的~~
我和我旁邊的那位女生兩人可都是擦掉了不少眼淚哩...~-_-~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By Eden
at 2005-03-02T05:16
at 2005-03-02T05:16
Related Posts
《多古拉之歌》(Dogora - Ouvrons Les Yeux)
By Lily
at 2005-02-25T11:18
at 2005-02-25T11:18
(完整版)剖開瑰石,赫見風景 ─ 試評胡台麗與《石頭夢》
By Mia
at 2005-02-25T03:23
at 2005-02-25T03:23
剖開瑰石,赫見風景 ─ 試評胡台麗與《石頭夢》 文/林木材
By Delia
at 2005-02-23T22:34
at 2005-02-23T22:34
從影像反思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記憶政治
By Xanthe
at 2005-02-23T16:25
at 2005-02-23T16:25
心中之石 從<石頭夢>談「族群和解」
By Mason
at 2005-02-23T07:41
at 2005-02-23T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