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變身搖錢樹? - 紀錄片

By Jake
at 2005-06-05T11:42
at 2005-06-05T11:42
Table of Contents
票房兩百萬,對好萊塢大片而言只是一天的票房數字,而本土體操紀錄片《翻滾吧!男孩
》則在導演林育賢和莊製作全省「跑透透」與觀眾面對面座談下, 跌破外界眼鏡,票房
也破兩百,本期E週報有他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除此外,美國的《姚明來了》,
台灣的《企鵝寶貝》和《無米樂》在美國和台灣也 票房成績亮眼,記錄片不再只是
「邊緣片」。
究竟這些記錄片是如何從大冷門變成金雞母?片商如何改舷易轍,在紀錄片中找尋新商機
?請看本週e頭條的報導:
http://www.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asp?action=content&vol=017&page=a01
翻滾男孩破兩百,即將到日本「出國比賽」!
作者:林育賢
本文是林大導和莊大製作「全省跑透透」的第一手心聲,如今上映滿8周,繼續挺進第9周
,還即將到日本福岡影展參展,各位國人一定要以等同支持王建民的心情,為他們兩位
加油打氣,祝福他們為台灣爭光。
《翻滾吧!男孩》到底是什麼東西? 最近經常接到觀眾的詢問電話,請問…翻滾的男孩在
哪裡上映,請問…你們滾動男孩有沒有發行DVD,請問…你們搖滾男孩是什麼樣子的一部
電影?這些所有的問題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窩心的。觀眾朋友們對我們似乎感覺熟悉卻又
相當陌生。無論如何,我們非常感激這些日子以來陪伴我們一同走過的觀眾朋友們。
晚上十點,從書房的窗戶望出,看見從某處飛往台北的晚班飛機正要降落,兩年來的大小
事情突然湧上心頭。從開拍之初的身無分文到借錢拍攝…沒錢…借錢繼續拍…後製完成…
借錢轉成35mm拷貝…宣傳…上院線…到現在台北、宜蘭、高雄、新竹、台中、台南陸續
上映中。兩年似乎過得飛快。
在上映之前的的兩個星期我和製片小莊兩人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成天想著票房到底
會不會掛零。忐忑之餘,其實也沒有其他解決的方式,只好兩人拼了命到處發放宣傳單
,到處張貼海報。4月15日開演連續1個月每天晚上我們舉辦導演場,希望我們能夠拉近
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我們相信,我們的誠意觀眾感受到了。
每天晚上的導演場其實給了我們非常驚奇的效果。觀眾的問題無奇不有,最常被問的是「
教練有沒有女朋友?」…「導演拍這部片子的動機?」…「下一部片子的計畫是什麼?」
以及「牛奶糖小朋友好可愛喔!」..等等。這樣近距離的互動,讓人感覺非常溫暖,觀眾
與我們就如同一家人,彼此有共同討論的話題。
每一場放映完畢,觀眾走出來反應不一,有人淚流滿面,有人高聲談笑,有人激動不已,
有人快速離去。但是唯有一句「加油!堅持下去」是所有觀眾從來不吝嗇給予我們的鼓勵
。
《翻滾吧!男孩》的口碑就這樣慢慢地..慢慢地傳開來。從小學..國中..高中..大學…
社會人士;從電影愛好者到從來不去看電影的人,我們非常高興地能夠與大家分享我們的
經驗,與大家體驗堅持到底的快樂。從台北慢慢地蔓延到全島,我們期望大家與我們一起
來翻滾,讓這片土地重新活起來,讓這片土地上面的人能夠重拾信心,勇敢地走下去。
台灣電影不好看已經是觀眾朋友對於國片的感覺。身為國片工作者的我們真的不能責怪
觀眾不去看國片而轉向好萊塢電影。事實上國片真的是不那麼容易親近觀眾。我們期許
自己能夠繼續創作出感動人心的台灣電影,也同時希望帶著我們的電影邁向國際。幸運地
,《翻滾吧!男孩》近日已接受到日本福岡影展的邀約,今年九月我們將翻滾到日本囉。
日本有《水男孩》,我相信我們台灣的《翻滾吧!男孩》不會比別人差。我們會努力堅持
下去,感謝所有人對我們的支持,謝謝!
從大冷門到金雞母 紀錄片晉升商業殿堂
http://www.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asp?action=content&vol=017&page=a02
麥可摩爾可能沒有辦法動搖去年美國總統的選舉,但至少他已在過去幾年徹底地改變
好萊塢的電影生態。自從他的《科倫拜校園事件》以及《華氏九一一》堂而皇之地走入
一向由劇情片所統治的票房排行榜之後,全球各地的電影市場開始對記錄片另眼相待。
不僅是摩爾氏的政治議題,連NBA球星、皇帝企鵝以及經濟醜聞都已經成為片商眼中的
金雞母候選人。
溫德斯和摩爾的無心插柳
麥可摩爾導演的《科倫拜校園事件》和文溫德斯導演的《樂士浮生錄》應該是這波記錄片
熱潮的最大功臣。告別劇情片多年的導演溫德斯在《樂士浮生錄》片中記錄了一群古巴
國寶級音樂家的傳奇故事,全片瀰漫著音樂的動人和人心的真誠,上映之後果然打破
記錄片觀眾與劇情片觀眾一向壁壘分明的界線,受到超乎意料的喜愛。後來在台灣上映的
《樂士浮生錄》果然也讓本地的電影迷如痴如醉,一看再看。
在另一方面,長期的紀錄片工作者麥可摩爾則以美國人心目中永難抹滅的科倫拜高中悲劇
吸引了全美觀眾的注意力。《科倫拜校園事件》因此破了記錄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
讓成群結隊的觀眾湧進戲院尋找悲劇的起點。
紀錄片大排長龍等著上映
一年之後,擅長為議題造勢加溫的麥可摩爾讓《華氏九一一》推向了有史以來最受矚目的
紀錄片的空前地位。隨著當年美國大選的風風雨雨,這部電影也成為美國以外地區觀眾
參予美國政治的入門票,在世界各地引發轟動。
《華氏九一一》的票房收入之高,也讓片商開始打著燈籠四處尋找第二個《華氏九一一》
。同樣具有話題爭議性的,例如像以著名經濟犯罪「恩龍案」為主題的
《Enron, 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很快地與星際大戰電影並列為影迷的暑假
必看行程之一。或者拋開爭議話題而關注流行文化的,例如以NBA中國球星姚明為主角的
《姚明來了》。當然,過去已經擁有不錯成績的法國生態紀錄片(如《小宇宙》),也以
《企鵝寶貝》挑戰今年暑假戰場。與過去不同的是,這些在今年上映的紀錄片都都受到
商業電影的高規格對待,無論宣傳或是行銷都不輸給一般好萊塢劇情片的標準。
紀錄片已經脫離了小眾的領域,正式加入商業電影俱樂部的行列。
台灣觀眾也跟上了紀錄片風
對於幾乎等於住在美國隔壁的台灣觀眾來說,要感染到這一股紀錄片風潮實在也不難。
《科倫拜校園事件》、《樂士浮生錄》和《華氏九一一》都在台灣上映了,也都受到了
熱熱鬧鬧的討論。接著,那些過去幾乎不可能引進的記錄片也出現了,比如馬上要上映的
NBA紀錄片《姚明來了》。
而在本地頗受好評的生態紀錄片更不可能被錯過,剛剛上映的《企鵝寶貝》甚至還比美國
早了幾天上檔,直接挑戰星際大戰的檔期。
另外一方面,過去從不指望作商業放映的本地紀錄片工作者意外地成為最大的受惠者。
先有題材類似、風格迥異的《歌舞中國》和《跳舞時代》先後上映當做暖身。緊接著導演
吳乙峰紀錄九二一重建的《生命》也因為意外撞上政治話題,而成為其最受注目的作品
之一。而這股風潮真正在國片上開花結果還是在今年,《翻滾吧!男孩》和《無米樂》
先後因為題材的可親近性高,而吸引了無數台灣人的目光。「看過《翻滾吧!男孩》沒?
」、「看過《無米樂》沒?」居然成為年輕人互相打招呼的台詞之一。
紀錄片步入商業電影的領域並不算是件壞事。因為過去資源缺乏的電影工作者因此比較
容易獲得援助,而過去無法接觸到普羅大眾的電影也因此多了曝光的機會,而觀眾永遠
是贏家。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61.230.116.204 (06/05 11:43)
》則在導演林育賢和莊製作全省「跑透透」與觀眾面對面座談下, 跌破外界眼鏡,票房
也破兩百,本期E週報有他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除此外,美國的《姚明來了》,
台灣的《企鵝寶貝》和《無米樂》在美國和台灣也 票房成績亮眼,記錄片不再只是
「邊緣片」。
究竟這些記錄片是如何從大冷門變成金雞母?片商如何改舷易轍,在紀錄片中找尋新商機
?請看本週e頭條的報導:
http://www.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asp?action=content&vol=017&page=a01
翻滾男孩破兩百,即將到日本「出國比賽」!
作者:林育賢
本文是林大導和莊大製作「全省跑透透」的第一手心聲,如今上映滿8周,繼續挺進第9周
,還即將到日本福岡影展參展,各位國人一定要以等同支持王建民的心情,為他們兩位
加油打氣,祝福他們為台灣爭光。
《翻滾吧!男孩》到底是什麼東西? 最近經常接到觀眾的詢問電話,請問…翻滾的男孩在
哪裡上映,請問…你們滾動男孩有沒有發行DVD,請問…你們搖滾男孩是什麼樣子的一部
電影?這些所有的問題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窩心的。觀眾朋友們對我們似乎感覺熟悉卻又
相當陌生。無論如何,我們非常感激這些日子以來陪伴我們一同走過的觀眾朋友們。
晚上十點,從書房的窗戶望出,看見從某處飛往台北的晚班飛機正要降落,兩年來的大小
事情突然湧上心頭。從開拍之初的身無分文到借錢拍攝…沒錢…借錢繼續拍…後製完成…
借錢轉成35mm拷貝…宣傳…上院線…到現在台北、宜蘭、高雄、新竹、台中、台南陸續
上映中。兩年似乎過得飛快。
在上映之前的的兩個星期我和製片小莊兩人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成天想著票房到底
會不會掛零。忐忑之餘,其實也沒有其他解決的方式,只好兩人拼了命到處發放宣傳單
,到處張貼海報。4月15日開演連續1個月每天晚上我們舉辦導演場,希望我們能夠拉近
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我們相信,我們的誠意觀眾感受到了。
每天晚上的導演場其實給了我們非常驚奇的效果。觀眾的問題無奇不有,最常被問的是「
教練有沒有女朋友?」…「導演拍這部片子的動機?」…「下一部片子的計畫是什麼?」
以及「牛奶糖小朋友好可愛喔!」..等等。這樣近距離的互動,讓人感覺非常溫暖,觀眾
與我們就如同一家人,彼此有共同討論的話題。
每一場放映完畢,觀眾走出來反應不一,有人淚流滿面,有人高聲談笑,有人激動不已,
有人快速離去。但是唯有一句「加油!堅持下去」是所有觀眾從來不吝嗇給予我們的鼓勵
。
《翻滾吧!男孩》的口碑就這樣慢慢地..慢慢地傳開來。從小學..國中..高中..大學…
社會人士;從電影愛好者到從來不去看電影的人,我們非常高興地能夠與大家分享我們的
經驗,與大家體驗堅持到底的快樂。從台北慢慢地蔓延到全島,我們期望大家與我們一起
來翻滾,讓這片土地重新活起來,讓這片土地上面的人能夠重拾信心,勇敢地走下去。
台灣電影不好看已經是觀眾朋友對於國片的感覺。身為國片工作者的我們真的不能責怪
觀眾不去看國片而轉向好萊塢電影。事實上國片真的是不那麼容易親近觀眾。我們期許
自己能夠繼續創作出感動人心的台灣電影,也同時希望帶著我們的電影邁向國際。幸運地
,《翻滾吧!男孩》近日已接受到日本福岡影展的邀約,今年九月我們將翻滾到日本囉。
日本有《水男孩》,我相信我們台灣的《翻滾吧!男孩》不會比別人差。我們會努力堅持
下去,感謝所有人對我們的支持,謝謝!
從大冷門到金雞母 紀錄片晉升商業殿堂
http://www.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asp?action=content&vol=017&page=a02
麥可摩爾可能沒有辦法動搖去年美國總統的選舉,但至少他已在過去幾年徹底地改變
好萊塢的電影生態。自從他的《科倫拜校園事件》以及《華氏九一一》堂而皇之地走入
一向由劇情片所統治的票房排行榜之後,全球各地的電影市場開始對記錄片另眼相待。
不僅是摩爾氏的政治議題,連NBA球星、皇帝企鵝以及經濟醜聞都已經成為片商眼中的
金雞母候選人。
溫德斯和摩爾的無心插柳
麥可摩爾導演的《科倫拜校園事件》和文溫德斯導演的《樂士浮生錄》應該是這波記錄片
熱潮的最大功臣。告別劇情片多年的導演溫德斯在《樂士浮生錄》片中記錄了一群古巴
國寶級音樂家的傳奇故事,全片瀰漫著音樂的動人和人心的真誠,上映之後果然打破
記錄片觀眾與劇情片觀眾一向壁壘分明的界線,受到超乎意料的喜愛。後來在台灣上映的
《樂士浮生錄》果然也讓本地的電影迷如痴如醉,一看再看。
在另一方面,長期的紀錄片工作者麥可摩爾則以美國人心目中永難抹滅的科倫拜高中悲劇
吸引了全美觀眾的注意力。《科倫拜校園事件》因此破了記錄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
讓成群結隊的觀眾湧進戲院尋找悲劇的起點。
紀錄片大排長龍等著上映
一年之後,擅長為議題造勢加溫的麥可摩爾讓《華氏九一一》推向了有史以來最受矚目的
紀錄片的空前地位。隨著當年美國大選的風風雨雨,這部電影也成為美國以外地區觀眾
參予美國政治的入門票,在世界各地引發轟動。
《華氏九一一》的票房收入之高,也讓片商開始打著燈籠四處尋找第二個《華氏九一一》
。同樣具有話題爭議性的,例如像以著名經濟犯罪「恩龍案」為主題的
《Enron, 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很快地與星際大戰電影並列為影迷的暑假
必看行程之一。或者拋開爭議話題而關注流行文化的,例如以NBA中國球星姚明為主角的
《姚明來了》。當然,過去已經擁有不錯成績的法國生態紀錄片(如《小宇宙》),也以
《企鵝寶貝》挑戰今年暑假戰場。與過去不同的是,這些在今年上映的紀錄片都都受到
商業電影的高規格對待,無論宣傳或是行銷都不輸給一般好萊塢劇情片的標準。
紀錄片已經脫離了小眾的領域,正式加入商業電影俱樂部的行列。
台灣觀眾也跟上了紀錄片風
對於幾乎等於住在美國隔壁的台灣觀眾來說,要感染到這一股紀錄片風潮實在也不難。
《科倫拜校園事件》、《樂士浮生錄》和《華氏九一一》都在台灣上映了,也都受到了
熱熱鬧鬧的討論。接著,那些過去幾乎不可能引進的記錄片也出現了,比如馬上要上映的
NBA紀錄片《姚明來了》。
而在本地頗受好評的生態紀錄片更不可能被錯過,剛剛上映的《企鵝寶貝》甚至還比美國
早了幾天上檔,直接挑戰星際大戰的檔期。
另外一方面,過去從不指望作商業放映的本地紀錄片工作者意外地成為最大的受惠者。
先有題材類似、風格迥異的《歌舞中國》和《跳舞時代》先後上映當做暖身。緊接著導演
吳乙峰紀錄九二一重建的《生命》也因為意外撞上政治話題,而成為其最受注目的作品
之一。而這股風潮真正在國片上開花結果還是在今年,《翻滾吧!男孩》和《無米樂》
先後因為題材的可親近性高,而吸引了無數台灣人的目光。「看過《翻滾吧!男孩》沒?
」、「看過《無米樂》沒?」居然成為年輕人互相打招呼的台詞之一。
紀錄片步入商業電影的領域並不算是件壞事。因為過去資源缺乏的電影工作者因此比較
容易獲得援助,而過去無法接觸到普羅大眾的電影也因此多了曝光的機會,而觀眾永遠
是贏家。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61.230.116.204 (06/05 11:43)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企鵝寶貝」英語版 活像Discovery

By Wallis
at 2005-06-05T10:59
at 2005-06-05T10:59
企鵝寶貝大賣 導演接著拍女孩與狐狸

By Andy
at 2005-06-05T10:58
at 2005-06-05T10:58
《無米樂》台灣的心肝 文/藍祖蔚

By Ophelia
at 2005-06-05T00:41
at 2005-06-05T00:41
The 228 documentary at 7:30 p.m, July 5(Sunday )

By Bennie
at 2005-06-05T00:27
at 2005-06-05T00:27
「無米樂」 照映農民的質樸敦厚與無奈

By Zora
at 2005-06-04T23:58
at 2005-06-04T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