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伶 - 舞台劇

By Regina
at 2007-09-24T20:15
at 2007-09-24T20:15
Table of Contents
劇情敘述一個政治犯(華倫堤)與一個同性戀者(莫利納)囚禁於同一個牢房中所發生的
種種...由兩個悲劇電影的戲中戲貫穿全劇,預言了最終結局,交織現實與虛幻,謊言與
真實;當善良的間諜遇上一個純潔的靈魂,點燃生命之光找回人性的純真,找到救贖。
豹女的詛咒、謊言、猜忌、背叛,終至毀滅,彷彿在暗喻擔任間諜角色的莫利納自己,他
試著告訴華倫堤潛藏在背後的黑暗;願意為愛放棄一切,掙脫那個強而有力政權的女伶,
像是莫利納於兩人結合後的自白,因愛而生的勇氣,讓他窮盡所有。莫利納將自己投射於
電影中,用電影中的故事角色,剖析了自己的轉變,不論莫利納在獄中對華倫堤所為是否
來自於典獄長的壓力還是發自內心的舉動,華倫堤所看到的就只是莫利納的真、莫利納的
好,一切單純無害,讓華倫堤願意對莫利納付出來最誠摯地關心,獻上真摯的一吻,也因
為這股真正在乎、真正被愛的感受,讓莫利納甘願為華倫堤犧牲。
柏森演出莫利納,是說書人也是主角,更幻化成戲中戲的演員,是個層次感很多重,戲份
也很吃重的KEY MAN。梁祝之後再看柏森,現在他演技的收放更加純熟,把角色掌握的游
刃有餘,莫利納的天真、善良、脆落、堅強詮釋絲絲入扣,舉手投足牽引著觀眾跟他一起
跌進蜘蛛女的網中,哭哭笑笑無法自拔;「生日快樂~我的愛」豐沛的感情唱著令人眼淚
都掉下來,每當戲中戲的現實與虛幻交錯時,貪婪地不知道該把眼光放在那邊。
蘇達飾演華倫堤,個性的鮮明程度不如莫利納,但無妨,像是互補一樣,兩人輪流扮演燈
塔的角色,亮著一盞明燈指引著彼此正確的方向。一個新世代的演員與資深劇場人在人生
歷練與經驗上有段不小的差距,很明顯看出華倫堤的存在感比較薄弱,不過,透過經驗交
流後,我相信他有朝一日肯定可以展露出屬於他自己的特色與光芒。
下半場鋪陳莫利納與華倫堤的情慾前那段互動應該可以更精簡些,雖然兩人的飆戲很精
彩,太過於攏長,很難將上半場餘蘊一鼓作氣地延續下來,像是搭雲霄飛車叫得正HIGH
時,卻遇到一個很長的爬坡,忽然間都冷掉了;接續女伶的故事後,更是會感到這一段有
點空虛,我是覺得留些空間給大家沈澱沒什麼不好,但是尺度的拿捏需要再多些琢磨。其
實焦點不需要擺在裡面的同志情愛互動上,對我來說,只是個過場的表徵,重點在精神層
面的昇華,在污穢亂世中,兩人跨越一切純淨無暇的愛。
一開場就是驚豔,簡約的舞台設計,運用兩座階梯以及被鐵欄杆所包圍的牢房變化,搭配
燈光營造的效果,將戲中戲的場景,還有空間的深度廣度都表現出來,單純卻又蘊含著力
量,把迷幻朦朧的世界呈現地淋漓盡致,那首「女人的手」,燈光打的實在太美了,就像
是來自天堂的光芒一樣,也讓我想到柏森曾提過病褟中母親,又偷偷的流下淚來。可能是
因為之前在「敦-山月記 名人傳」以及「藪之中-劇場版」裡看過類似的運用,加上狂言舞
台也是如此單純,讓我習慣於這樣簡單的設計吧!並不會有單調空虛的感覺,不知道他人
是否也是這樣認同?
服裝設計、舞蹈場面及小玲姐的音樂將中東、拉丁、日本..等多樣的元素融入,狂野奔放
又婉轉動人,強大張力與高低轉折,整部戲被潤飾的更加完整,讓觀眾們期待一場又一場
的華麗饗宴;演員口條與演唱部分,柏森是無可挑剔的,但是其他人有點不足,有時候不
注意聽或著不看字幕,有點不知所云,有些小小的缺憾。
這部戲是有深度的,釋放出餘蘊可以讓人迴盪很久很久,我承認主要是去看柏森演出,但
是看完後,也覺得其他各方表現也是相當優異的,高水準製作的劇目,所有幕前幕後參與
人員都是一時之選,難怪柏森要用6年的時間去寫劇本,很值回票價的一部戲(我花一整天
從台中往返,都說值得),希望有機會可以到中南部巡演以及發行CD。只是,看著許多空
蕩蕩的座位,售票狀況應該不是甚佳吧(嘆),就像是柏森謝幕時說:「這樣的四場根本
不敷成本」,我心裡泛起心酸的感覺。台灣雖然有許多國外表演團體願意前來演出,但是
劇場環境有改變嗎?我覺得售票狀況佳主要因為名氣的因素,一票難求的多是一些著名劇
作,並非些名不見經傳的戲目,大部分的觀眾們也不是可接納多元的藝術文化,他們追求
的只是一股流行,就像萬齋在日本一票難求的演出,要是來台公演,唉~我想能夠賣出三
成應該就要偷笑了吧...
要讓沒進過劇場的人願意走進劇場,去瞭解劇場獨特的魅力,不只說藝術工作者要加油,
連大眾傳媒也是付些責任,像日本NHK就會有固定的藝術導讀,藉由些作品的播放以及介
紹,引導群眾慢慢進入這個領域,而反觀台灣,大部分的頻道都只顧著播放製作些不知
所云偶像劇,爭相報導腥煽色的新聞,沒有去深度探討這個領域,在表演訊息的訊息傳遞
與宣傳資源運用上,多數特別著眼於外來的團體演出上,本土獲得的關注被大大忽略,難
怪台灣的表演藝術工作都走得很艱辛,在收入與支出無法達到一個平衡時,自然會產生些
驅逐的效果,好戲沒有經費可以每年上演或將其影音化,導致創作者也沒有動力想要去創
作,無法培植出優秀的人才,漸漸地這個領域被沙漠化...可嘆!到底何時才能夠發展出
屬於台灣劇場的一片天?
我對國內的劇場環境是不熟悉的,大多看的劇目都是日本世田谷公共劇場藝術總監野村
萬齋先生的作品,不專業的觀後感,如果被專業人士看到任何錯誤的話,請多見諒囉...
--
Who am I? Don't care that...
名字、外表 、名氣,不就是晴明常講的束縛人心的「咒」嗎?
到底要讓自己來駕馭這些,還是要被這些來影響自己,
Depend on yourself 放下可能就會一片海闊天空吧...
--
Tags:
舞台劇
All Comments

By Zenobia
at 2007-09-28T09:43
at 2007-09-28T09:43

By Rosalind
at 2007-09-29T00:58
at 2007-09-29T00:58
Related Posts
歌劇魅影2006訪華紀念盤

By Edith
at 2007-09-24T17:11
at 2007-09-24T17:11
百老匯悲慘世界

By Edwina
at 2007-09-23T10:58
at 2007-09-23T10:58
推薦大家去看紅伶~~

By Todd Johnson
at 2007-09-22T10:12
at 2007-09-22T10:12
宅男的XD版_異想世界-中文音樂劇

By Genevieve
at 2007-09-20T12:14
at 2007-09-20T12:14
介紹音樂劇的dvd!!

By Catherine
at 2007-09-20T02:33
at 2007-09-20T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