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阿里的信 - 紀錄片

By Gary
at 2005-06-22T00:06
at 2005-06-22T00:06
Table of Contents
台北電影節 每日推薦電影 http://www.tiff.org.tw/News/Review_A_0621.aspx
「生平第一次,我如此靠近土地」,羅卓瑤導演在影片一開端,感性地提出移民澳洲後的
心境,以及寬容無私的世界觀。
以「時間」/「一趟旅程」為經,「感受」/「日記式文字」為緯,這部去年在威尼斯影展
引起巨大迴響的紀錄片《給阿里的信》,羅織了濃密情感與深刻反省,以溫柔有禮的姿態
陳述現實,毫不粗魯,卻令人心驚又心折。
影片緣起於一篇報紙上的文章,羅卓瑤某天讀到女醫生翠栩所寫,關於阿里,一位被囚禁
在拘留營的阿富汗少年的難民日子,深受感動,於是開始聯繫並拍攝翠栩與她的家人,
亦成為替難民奔走、追尋自由的一員。
澳洲是唯一拘禁難民的西方國家,翠栩以行動表示對政策的不滿,嘗試幫助阿里爭取自由
,展露家人般的溫暖關懷。終於全家人踏上了探訪阿里的迢迢旅程,羅卓瑤與方令正
亦隨行拍攝。由此至彼,行過八千公里,開車三個星期,包括通過塔納米沙漠花了五天。
一路上,所有人經常就地而棲,徹徹底底,緊密貼近澳洲廣褒秀異的大地,從星夜至清晨
,與寧靜寬闊的自然共同呼吸生息。透過方令正高反差的攝影技術,《給阿里的信》有
令人驚嘆的炫麗色澤,而更棒的部分在於導演穿插影片之中的文字記述:旅行中點滴感受
與提問,是珍貴高尚的思索,是永恆無暇的靈光。
家、戰爭、食物、音樂、悲傷、眼淚、大海、祖先。你對這些議題的感覺是什麼?導演
曾詢問翠栩與阿里這個問題。澳洲中產階級女性與阿富汗難民,他們的答案分別是什麼?
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世界被劃分成無數個國家,但身為一個人,基本的生存條件應是一樣
的,尊重與關懷,人權的要求一點都不高,只是為什麼我們要有這麼多區別?
影片另一迷人的部分在於,對於拘留難民這件事絲毫不帶控訴意味,經常回歸到與阿里
年齡相近的翠栩的孩子身上,以他們天真的觀點來看這詭奇的世界,對他們來說,這不啻
是一趟學習愛與自由的旅程。
在二00四年二月之前,阿里已不是未成年,仍舊沒有國家、沒有未來,但「因為人不完美
,政府施政也不可能都完美,人就是人,但我們對此要有認知,努力去做到更好,努力去
認知甚麼是正義」。
羅卓瑤95年由香港移民澳洲,拍攝了《浮生》與《女神1967》兩部劇情片,《給阿里的信
》是她第一部紀錄片,她與方令正於威尼斯影展放映時,曾表示這是他們拍片以來最辛苦
、籌措資金最困難的影片,但欣慰的是獲得一眾朋友的免費贊助包括剪接、作曲、成音及
律師等等。並說本片若有票房收益,將捐出幫助澳洲甚至更多國家的難民,脫離苦難。
導演最後將本片獻給她的父親,導演說,「他已經讓我看見無盡的美,大自然是美的,
這個世界和人類亦可以是美的。」
影片介紹
http://www.tiff.org.tw/Programs/Content.aspx?ID=F05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61.230.98.24 (06/22 00:09)
「生平第一次,我如此靠近土地」,羅卓瑤導演在影片一開端,感性地提出移民澳洲後的
心境,以及寬容無私的世界觀。
以「時間」/「一趟旅程」為經,「感受」/「日記式文字」為緯,這部去年在威尼斯影展
引起巨大迴響的紀錄片《給阿里的信》,羅織了濃密情感與深刻反省,以溫柔有禮的姿態
陳述現實,毫不粗魯,卻令人心驚又心折。
影片緣起於一篇報紙上的文章,羅卓瑤某天讀到女醫生翠栩所寫,關於阿里,一位被囚禁
在拘留營的阿富汗少年的難民日子,深受感動,於是開始聯繫並拍攝翠栩與她的家人,
亦成為替難民奔走、追尋自由的一員。
澳洲是唯一拘禁難民的西方國家,翠栩以行動表示對政策的不滿,嘗試幫助阿里爭取自由
,展露家人般的溫暖關懷。終於全家人踏上了探訪阿里的迢迢旅程,羅卓瑤與方令正
亦隨行拍攝。由此至彼,行過八千公里,開車三個星期,包括通過塔納米沙漠花了五天。
一路上,所有人經常就地而棲,徹徹底底,緊密貼近澳洲廣褒秀異的大地,從星夜至清晨
,與寧靜寬闊的自然共同呼吸生息。透過方令正高反差的攝影技術,《給阿里的信》有
令人驚嘆的炫麗色澤,而更棒的部分在於導演穿插影片之中的文字記述:旅行中點滴感受
與提問,是珍貴高尚的思索,是永恆無暇的靈光。
家、戰爭、食物、音樂、悲傷、眼淚、大海、祖先。你對這些議題的感覺是什麼?導演
曾詢問翠栩與阿里這個問題。澳洲中產階級女性與阿富汗難民,他們的答案分別是什麼?
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世界被劃分成無數個國家,但身為一個人,基本的生存條件應是一樣
的,尊重與關懷,人權的要求一點都不高,只是為什麼我們要有這麼多區別?
影片另一迷人的部分在於,對於拘留難民這件事絲毫不帶控訴意味,經常回歸到與阿里
年齡相近的翠栩的孩子身上,以他們天真的觀點來看這詭奇的世界,對他們來說,這不啻
是一趟學習愛與自由的旅程。
在二00四年二月之前,阿里已不是未成年,仍舊沒有國家、沒有未來,但「因為人不完美
,政府施政也不可能都完美,人就是人,但我們對此要有認知,努力去做到更好,努力去
認知甚麼是正義」。
羅卓瑤95年由香港移民澳洲,拍攝了《浮生》與《女神1967》兩部劇情片,《給阿里的信
》是她第一部紀錄片,她與方令正於威尼斯影展放映時,曾表示這是他們拍片以來最辛苦
、籌措資金最困難的影片,但欣慰的是獲得一眾朋友的免費贊助包括剪接、作曲、成音及
律師等等。並說本片若有票房收益,將捐出幫助澳洲甚至更多國家的難民,脫離苦難。
導演最後將本片獻給她的父親,導演說,「他已經讓我看見無盡的美,大自然是美的,
這個世界和人類亦可以是美的。」
影片介紹
http://www.tiff.org.tw/Programs/Content.aspx?ID=F05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61.230.98.24 (06/22 00:09)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Nipples樂團 "sorry" 徵件活動開始!

By Dorothy
at 2005-06-20T15:38
at 2005-06-20T15:38
台中演講-「石頭夢」紀錄片賞析

By Yedda
at 2005-06-20T15:07
at 2005-06-20T15:07
三重眷村蚊子電影院 有看頭

By Quintina
at 2005-06-20T13:24
at 2005-06-20T13:24
三重眷村蚊子電影院 有看頭

By Audriana
at 2005-06-20T13:17
at 2005-06-20T13:17
翻滾吧男孩DVD

By Mary
at 2005-06-19T21:07
at 2005-06-19T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