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懷念:經綸、武典論道九層蓮峰 - 布袋戲

By George
at 2006-04-18T18:56
at 2006-04-18T18:56
Table of Contents
上次PO了兩篇乘客與車伕的爆笑對話,由於口味很重,深怕版上諸位以為我只愛這味的。
(謎之聲:不然吶!)
剛好我重看的部分演到了一頁書與半尺劍論道,當時這兩位超先天可是嗆得很,所以就分
享他們之前的對話,也希望能不吝賜教。
經綸:道友半尺劍,前次在雲渡山你我談論生死之輪迴,一談十年,結果不分上下。今日
在九層蓮峰,你我要談論什麼呢??
武典:佛家中所謂的神通。
經綸:好,佛家中所謂的神通有六。第一便是天耳通,真正的天耳通是遠離一切煩惱雜念
和不清淨的言語,不但不聽是非,而且能將是非轉為佛法,當做教育;在生命中所聽的全
是清淨法音,這就是天耳通。 道友,換你了。
武典:神通之二就是天眼通。所謂的天眼通,就是能將世間事物樣樣看得開,不去計較爭
執。
經綸:神通之三為神足通。真正的神足通是,世間的路我來走,條條皆通。只要能秉持光
明正大的心理,抱著誠正的態度待人接物,則天下無難事,既然天下無難事,當然也就
道道皆行得通了。
武典:神通之四就是他心通。具有他心通的人可以了解別人在想什麼,因為只要抱著坦誠
的心意,體諒他人,事事為別人著想,那麼別人對我們就沒有任何的隱瞞,如此一來,便
可了解他人的心思。
經綸:神通之五便是宿命通。所謂宿命通,就是洞悉過去,了解現在,預知未來。我們想
了解過去未來,其實現在就能一清二楚了。有句話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
果,今生作者是。
武典:神通之六是無漏通。學佛不可想求神,最重要的是要能把煩惱斷盡,在接受佛法之
後,能身體力行,能發揮菩薩的精神。這種無漏通才是真正我們所要求的,如果能修到無
漏通,自然也就能心通,能心通當然萬事皆通。
經綸:佛家六神通你我平分秋色,各說其三。現在我想討論如何穿越死亡的門限??
武典:生死之際,出入自在,是大解脫的境界。每一位道行高深的修行者,都具有預知時
至的能力,你問我如何穿越死亡的門限,我的回答是夢幻、空花、八百有十(字幕打這樣
)、白鳥湮沒、秋水天連。
經綸:嗯,你能如同一隻白鳥翩然飛離紅塵逸入遼闊的虛空,優美的沒入雲天深處,極目
望去,了無蹤跡,又似乎無所不在的觀望大地。 這是智者的死亡,安靜優雅;而非一般
凡夫俗子面對死亡所產生的恐懼、驚駭、悲傷、逃避。 道友 ,你的回答令我滿意。
武典:看來九層蓮峰的談論,你我尚無法分出勝負。
經綸:你尚有一次機會,難道你要放棄嗎??
武典:我當然不會放棄。不過,我認為任何問題都難不倒你一頁書。
經綸:哈哈哈,過獎了。請出題吧。
未完待續.........
--------------------------------------
以前的文戲真是雋永,佛家六神通並非以其「神通」處來解釋,而是用實踐的法門來內化
成人人能為的方式。再加上半尺劍那段生死論,其意境悠長,餘韻不絕。
古早的劇情中,我喜愛文戲偏於武戲。因為文戲部分常常是編戲的人對人生體悟下的一種
託言,相較於熱血的武戲,文戲更有種「淡極始知花更豔」的感覺。
--
(謎之聲:不然吶!)
剛好我重看的部分演到了一頁書與半尺劍論道,當時這兩位超先天可是嗆得很,所以就分
享他們之前的對話,也希望能不吝賜教。
經綸:道友半尺劍,前次在雲渡山你我談論生死之輪迴,一談十年,結果不分上下。今日
在九層蓮峰,你我要談論什麼呢??
武典:佛家中所謂的神通。
經綸:好,佛家中所謂的神通有六。第一便是天耳通,真正的天耳通是遠離一切煩惱雜念
和不清淨的言語,不但不聽是非,而且能將是非轉為佛法,當做教育;在生命中所聽的全
是清淨法音,這就是天耳通。 道友,換你了。
武典:神通之二就是天眼通。所謂的天眼通,就是能將世間事物樣樣看得開,不去計較爭
執。
經綸:神通之三為神足通。真正的神足通是,世間的路我來走,條條皆通。只要能秉持光
明正大的心理,抱著誠正的態度待人接物,則天下無難事,既然天下無難事,當然也就
道道皆行得通了。
武典:神通之四就是他心通。具有他心通的人可以了解別人在想什麼,因為只要抱著坦誠
的心意,體諒他人,事事為別人著想,那麼別人對我們就沒有任何的隱瞞,如此一來,便
可了解他人的心思。
經綸:神通之五便是宿命通。所謂宿命通,就是洞悉過去,了解現在,預知未來。我們想
了解過去未來,其實現在就能一清二楚了。有句話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
果,今生作者是。
武典:神通之六是無漏通。學佛不可想求神,最重要的是要能把煩惱斷盡,在接受佛法之
後,能身體力行,能發揮菩薩的精神。這種無漏通才是真正我們所要求的,如果能修到無
漏通,自然也就能心通,能心通當然萬事皆通。
經綸:佛家六神通你我平分秋色,各說其三。現在我想討論如何穿越死亡的門限??
武典:生死之際,出入自在,是大解脫的境界。每一位道行高深的修行者,都具有預知時
至的能力,你問我如何穿越死亡的門限,我的回答是夢幻、空花、八百有十(字幕打這樣
)、白鳥湮沒、秋水天連。
經綸:嗯,你能如同一隻白鳥翩然飛離紅塵逸入遼闊的虛空,優美的沒入雲天深處,極目
望去,了無蹤跡,又似乎無所不在的觀望大地。 這是智者的死亡,安靜優雅;而非一般
凡夫俗子面對死亡所產生的恐懼、驚駭、悲傷、逃避。 道友 ,你的回答令我滿意。
武典:看來九層蓮峰的談論,你我尚無法分出勝負。
經綸:你尚有一次機會,難道你要放棄嗎??
武典:我當然不會放棄。不過,我認為任何問題都難不倒你一頁書。
經綸:哈哈哈,過獎了。請出題吧。
未完待續.........
--------------------------------------
以前的文戲真是雋永,佛家六神通並非以其「神通」處來解釋,而是用實踐的法門來內化
成人人能為的方式。再加上半尺劍那段生死論,其意境悠長,餘韻不絕。
古早的劇情中,我喜愛文戲偏於武戲。因為文戲部分常常是編戲的人對人生體悟下的一種
託言,相較於熱血的武戲,文戲更有種「淡極始知花更豔」的感覺。
--
Tags:
布袋戲
All Comments

By Joseph
at 2006-04-20T15:06
at 2006-04-20T15:06

By Lucy
at 2006-04-22T04:08
at 2006-04-22T04:08

By Joe
at 2006-04-25T13:50
at 2006-04-25T13:50

By Lauren
at 2006-04-27T19:22
at 2006-04-27T19:22

By Charlotte
at 2006-04-29T08:26
at 2006-04-29T08:26

By Caitlin
at 2006-05-01T00:50
at 2006-05-01T00:50

By Ursula
at 2006-05-02T08:55
at 2006-05-02T08:55

By Joseph
at 2006-05-05T08:17
at 2006-05-05T08:17

By Elizabeth
at 2006-05-07T21:34
at 2006-05-07T21:34

By Tristan Cohan
at 2006-05-11T05:26
at 2006-05-11T05:26
Related Posts
經典懷念:騎鹿人與車伕的語錄(爆笑版)

By Puput
at 2006-04-18T02:19
at 2006-04-18T02:19
鄧王爺的報馬猴所唸的詩的出處

By Dorothy
at 2006-04-17T22:56
at 2006-04-17T22:56
時空聖戰

By Lily
at 2006-04-17T21:37
at 2006-04-17T21:37
霹靂文學館-從玄宗六弦談弦樂器

By Franklin
at 2006-04-17T01:51
at 2006-04-17T01:51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By Yedda
at 2006-04-16T07:09
at 2006-04-16T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