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影響影迷觀影選擇 - 電影院

By George
at 2009-12-05T10:24
at 2009-12-05T10:24
Table of Contents
‧iLOOK電影 2009/11
娛樂產品銷售公司Stradella Road(由原來的New Line網站大佬Gordon Paddison創立)
最近做了一份關於影迷觀影的市場調查報告,該報告旨在促進電影業者在未來的十年裡,
更加瞭解影迷的觀影習慣和需求。
此份報告的結論是,今時今日電影市場專家在推銷電影時若想吸引年輕影迷,那必須好好
研究社交網路(social networking),否則只能等待被淘汰。
報告發現,現在年輕人(三十歲以下)都依靠數位產品(包括網際網路、行動裝備、DVR
等)來分享各自的娛樂體驗,94%的影迷都有上網習慣,73%的影迷在網上擁有自己的
blog之類的東西,諸如MySpace、Facebook、Twitter等都是他們最喜歡的網路交流工具。
這份報告做的非常精細入微,深入到各個年齡段去分析觀影習慣:
13-17歲的青少年。喜歡交流資訊,群體思考。社交網路被他們認為是關鍵性的交流工具
。他們喜歡集體看電影,朋友的意見對他們很重要。這個群體中超過70%的人喜歡邊看電
視邊上網。67%的人透過網路和朋友交往。
18-29歲的年輕人。這個群體是天生的數位產品的一代。他們更常透過網路來尋找電影資
訊,透過社交網路來和朋友分享電影的意見(58%的人透過網路和朋友交往)。他們對網
上影迷的留言非常重視。
30-40歲的影迷。家庭身份相當程度上左右了這部分影迷的觀影習慣。他/她們看電影通
常來說都是為了陪伴孩子或者配偶。但是,他們也是花在網路上時間最多、電視影集看得
最多的群體。
40-50歲的影迷。這個群體觀影習慣,一方面受到傳統媒體,如報紙、雜誌等影響,另一
方面也會受到家庭成員的影響,比如固定的家庭聚會等。
50歲以上的影迷。這個群體通常規避和群體接觸,所以選擇看午夜場。從來不看廣告促銷
的東西,因為他們覺得電視上已經有太多的商品介紹了。
由於網路的影響日益強大,Google、Yahoo、Microsoft等知名入口網站也參與了此次調查
,並提供了大量資料供參考。總共有1547名程度不一的影迷接受了此次調查。
調查顯示,儘管網路日益強大,但是電視對電影的促銷作用仍舊很明顯。
73%的調查者表示第一次聽到一部新片的資訊都是透過電視上30秒中的廣告宣傳片。
不超過70%的人是透過戲院預告片得知,之後依次是口碑(46%)、網路(44%)。
調查還發現,絕大部分電影是評論免疫(critic-proof)的,在青年人中間這尤其明顯。
84%的受訪者說,「當決定去看一部電影的時候,完全不會在乎影評人說什麼。」
其實他們也不是不在乎,他們在乎的,是誰的評論。
70%的受訪者表示和影評人相比,他們更信任朋友的意見,
80%的人說他們更常在聽取了其他影迷對一部影片的好評之後才會選擇去看,
只有67%的人認為專家的意見和影迷的意見同樣重要。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
也有40%的人表示即便惡評是來自周圍朋友,也不會阻攔他們去看他們想看的影片,
還有低於28%的人表示影評人的惡評不會阻攔他們去看電影。
這換句話說,就是口碑的影響力對他們來說並不那麼大。
另外,總共有62%的受訪者現在都是習慣在網路上看評論,
只有50歲以上的觀眾才會選擇看報紙上的評論。
這樣的一個結果幾乎可以讓好萊塢安枕無憂了。
更讓其欣慰的是來自79%的受訪者的一句總結:
「去影院看電影是逃避日常生活的一個很好方式。」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123.192.206.64 (12/05 10:27)
娛樂產品銷售公司Stradella Road(由原來的New Line網站大佬Gordon Paddison創立)
最近做了一份關於影迷觀影的市場調查報告,該報告旨在促進電影業者在未來的十年裡,
更加瞭解影迷的觀影習慣和需求。
此份報告的結論是,今時今日電影市場專家在推銷電影時若想吸引年輕影迷,那必須好好
研究社交網路(social networking),否則只能等待被淘汰。
報告發現,現在年輕人(三十歲以下)都依靠數位產品(包括網際網路、行動裝備、DVR
等)來分享各自的娛樂體驗,94%的影迷都有上網習慣,73%的影迷在網上擁有自己的
blog之類的東西,諸如MySpace、Facebook、Twitter等都是他們最喜歡的網路交流工具。
這份報告做的非常精細入微,深入到各個年齡段去分析觀影習慣:
13-17歲的青少年。喜歡交流資訊,群體思考。社交網路被他們認為是關鍵性的交流工具
。他們喜歡集體看電影,朋友的意見對他們很重要。這個群體中超過70%的人喜歡邊看電
視邊上網。67%的人透過網路和朋友交往。
18-29歲的年輕人。這個群體是天生的數位產品的一代。他們更常透過網路來尋找電影資
訊,透過社交網路來和朋友分享電影的意見(58%的人透過網路和朋友交往)。他們對網
上影迷的留言非常重視。
30-40歲的影迷。家庭身份相當程度上左右了這部分影迷的觀影習慣。他/她們看電影通
常來說都是為了陪伴孩子或者配偶。但是,他們也是花在網路上時間最多、電視影集看得
最多的群體。
40-50歲的影迷。這個群體觀影習慣,一方面受到傳統媒體,如報紙、雜誌等影響,另一
方面也會受到家庭成員的影響,比如固定的家庭聚會等。
50歲以上的影迷。這個群體通常規避和群體接觸,所以選擇看午夜場。從來不看廣告促銷
的東西,因為他們覺得電視上已經有太多的商品介紹了。
由於網路的影響日益強大,Google、Yahoo、Microsoft等知名入口網站也參與了此次調查
,並提供了大量資料供參考。總共有1547名程度不一的影迷接受了此次調查。
調查顯示,儘管網路日益強大,但是電視對電影的促銷作用仍舊很明顯。
73%的調查者表示第一次聽到一部新片的資訊都是透過電視上30秒中的廣告宣傳片。
不超過70%的人是透過戲院預告片得知,之後依次是口碑(46%)、網路(44%)。
調查還發現,絕大部分電影是評論免疫(critic-proof)的,在青年人中間這尤其明顯。
84%的受訪者說,「當決定去看一部電影的時候,完全不會在乎影評人說什麼。」
其實他們也不是不在乎,他們在乎的,是誰的評論。
70%的受訪者表示和影評人相比,他們更信任朋友的意見,
80%的人說他們更常在聽取了其他影迷對一部影片的好評之後才會選擇去看,
只有67%的人認為專家的意見和影迷的意見同樣重要。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
也有40%的人表示即便惡評是來自周圍朋友,也不會阻攔他們去看他們想看的影片,
還有低於28%的人表示影評人的惡評不會阻攔他們去看電影。
這換句話說,就是口碑的影響力對他們來說並不那麼大。
另外,總共有62%的受訪者現在都是習慣在網路上看評論,
只有50歲以上的觀眾才會選擇看報紙上的評論。
這樣的一個結果幾乎可以讓好萊塢安枕無憂了。
更讓其欣慰的是來自79%的受訪者的一句總結:
「去影院看電影是逃避日常生活的一個很好方式。」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123.192.206.64 (12/05 10:27)
→ mader:總結就是觀眾很難捉摸... 12/05 11:11
Tags:
電影院
All Comments

By Tom
at 2009-12-06T01:38
at 2009-12-06T01:38
Related Posts
信義威秀影城 招募兼職人員 12/6下午2點

By Puput
at 2009-12-05T08:30
at 2009-12-05T08:30
《不能沒有你》12/11重返戲院上映

By Ivy
at 2009-12-04T21:39
at 2009-12-04T21:39
Re: 10年誰賣最慘? 艾迪墨菲最難看

By Kelly
at 2009-12-04T03:19
at 2009-12-04T03:19
2012 in 至尊廳

By Tracy
at 2009-12-03T22:22
at 2009-12-03T22:22
請問看電影用哪一家信用卡最划算壓??

By Candice
at 2009-12-03T19:07
at 2009-12-03T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