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動物 - 電影

By Megan
at 2018-09-14T21:37
at 2018-09-14T21:37
Table of Contents
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美國動物
2.觀影時間 : 拒答
3.觀影地點 : 拒答
4.觀影方式 : 自行購票
§其他防雷說明(非必要) : n刷等其他說明請於此區說明....可留空
~*-*~*-*~*-*~*-*~*-*~*-*~*-*~*-*~*-*~*-*~*-*~*-*~
此區為發文防雷頁
可選擇性提供上列 1~4 資訊 或不提供亦可
觀影心得於分隔線下方發布即可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文章來源:https://goo.gl/1k5PmL
《美國動物》- 變樣的美國價值?扭曲的道德良知?
「證明自我價值的手段有千百種,我們只是正好選擇了這一種……」
每個世代都會有每個世代的課題,而《美國動物》的出現,正好點出了在宣揚自由與法治
的美國價值之下,這一群年輕有為的青年,究竟為何會幹下如此荒唐的行徑?或許,片商
對於《美國動物》的註解,是中二版的《瞞天過海》,甚至更勝《偷拐搶騙》,但這真實
度究竟如何?容我一一道來……
---------------以下小雷,請慎入---------------
首先,關於整個劇本的架構與發想,編導巴特林頓在閱讀到一篇關於「特蘭西瓦尼亞大學
圖書館的珍藏書籍遭竊」的新聞後,便開始思考著為何一群年輕有為的青年會幹下這檔事
,於是《美國動物》的構想,便開始逐步建構,找到了犯案的當事人在電影中現身說法,
透過他們的口述與各種版本的融合與拼湊,來還原整個事件的始末,這個部份是《美國動
物》滿有趣的部份,有點像紀錄片式的訪談與模擬,卻又不失一般劇情電影的架構與敘事
張力,是本片的可看之處。
而談到選角的層面,又讓我再次見識到成熟電影體系的運作,前一段提到,編導巴特林頓
找到了犯案的當事人,在電影中現身說法並透過重現這整個計畫的始末,來加強真人真事
的渲染力,其中,在《聖鹿之死》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貝瑞科漢,在這次《美國動物》的表
現稍為保守了許多,但在詮釋角色上依舊到位;另外,四位真實人物與四位演員的搭配,
確實十分相近,並且在四位演員的外觀上,特別是鼻子部份,一直讓我聯想到電影海報的
四張鳥頭,同時,也在整體意象與犯罪行動上,去呼應那本奧杜邦的《美國鳥類》,這不
僅僅是將人的層次轉換到動物,更是對於美國價值所崇尚自由與法治的諷刺。
接著,到了電影的呈現手法與片商的宣傳主軸,不得不說把《瞞天過海》跟《偷拐搶騙》
扯進來,風險實在不小,《美國動物》確實有著那種預謀與規劃犯罪的呈現,當然也有不
少的幻想與真實人物的現身闡述,但把這兩部片拿進來比擬,形容本作是中二版的《瞞天
過海》,倒還說得過去,畢竟,這四位主角明明就有著不錯的未來,確在貝瑞科漢一次的
圖書館參訪中,動起了一次想要偷竊的想法,進而開始與伊凡彼得斯、傑瑞德阿布拉罕森
與布萊克詹納開始了一次荒唐的竊盜行動;
而《美國動物》呈現這次的犯罪,在想像與規劃上給予了一定程度的妥善與安全感,但在
實際運行上與後續體認現實與失敗的情緒,卻成了最為強烈的反差與張力,同時,在節奏
的處理上快慢分明,少有累贅的成份出現,是本片的優勢,但要說到整部片更勝《偷拐搶
騙》,倒還不致於……
最後,在觀賞《美國動物》之後,觀眾其實會有一種反思的情緒出現,因為有些片中關於
角色的想法與道德判斷認知,會讓一般人有著一種對於價值觀的重新認知,同時,也可以
讓觀眾強烈的感受到,過去影響到了現在,而過去也許會過去,也或許過不去,因此,當
我們真的感受到《美國動物》中,主角們帶出「TO BE OR NOT TO BE」的抉擇狀態時,對
觀眾來說或許是一種緊繃又刺激的體驗。
--
~*-*~*-*~*-*~*-*~*-*~*-*~*-*~*-*~*-*~*-*~*-*~*-*~
1.影片名稱 :美國動物
2.觀影時間 : 拒答
3.觀影地點 : 拒答
4.觀影方式 : 自行購票
§其他防雷說明(非必要) : n刷等其他說明請於此區說明....可留空
~*-*~*-*~*-*~*-*~*-*~*-*~*-*~*-*~*-*~*-*~*-*~*-*~
此區為發文防雷頁
可選擇性提供上列 1~4 資訊 或不提供亦可
觀影心得於分隔線下方發布即可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文章來源:https://goo.gl/1k5PmL
《美國動物》- 變樣的美國價值?扭曲的道德良知?
「證明自我價值的手段有千百種,我們只是正好選擇了這一種……」
每個世代都會有每個世代的課題,而《美國動物》的出現,正好點出了在宣揚自由與法治
的美國價值之下,這一群年輕有為的青年,究竟為何會幹下如此荒唐的行徑?或許,片商
對於《美國動物》的註解,是中二版的《瞞天過海》,甚至更勝《偷拐搶騙》,但這真實
度究竟如何?容我一一道來……
---------------以下小雷,請慎入---------------
首先,關於整個劇本的架構與發想,編導巴特林頓在閱讀到一篇關於「特蘭西瓦尼亞大學
圖書館的珍藏書籍遭竊」的新聞後,便開始思考著為何一群年輕有為的青年會幹下這檔事
,於是《美國動物》的構想,便開始逐步建構,找到了犯案的當事人在電影中現身說法,
透過他們的口述與各種版本的融合與拼湊,來還原整個事件的始末,這個部份是《美國動
物》滿有趣的部份,有點像紀錄片式的訪談與模擬,卻又不失一般劇情電影的架構與敘事
張力,是本片的可看之處。
而談到選角的層面,又讓我再次見識到成熟電影體系的運作,前一段提到,編導巴特林頓
找到了犯案的當事人,在電影中現身說法並透過重現這整個計畫的始末,來加強真人真事
的渲染力,其中,在《聖鹿之死》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貝瑞科漢,在這次《美國動物》的表
現稍為保守了許多,但在詮釋角色上依舊到位;另外,四位真實人物與四位演員的搭配,
確實十分相近,並且在四位演員的外觀上,特別是鼻子部份,一直讓我聯想到電影海報的
四張鳥頭,同時,也在整體意象與犯罪行動上,去呼應那本奧杜邦的《美國鳥類》,這不
僅僅是將人的層次轉換到動物,更是對於美國價值所崇尚自由與法治的諷刺。
接著,到了電影的呈現手法與片商的宣傳主軸,不得不說把《瞞天過海》跟《偷拐搶騙》
扯進來,風險實在不小,《美國動物》確實有著那種預謀與規劃犯罪的呈現,當然也有不
少的幻想與真實人物的現身闡述,但把這兩部片拿進來比擬,形容本作是中二版的《瞞天
過海》,倒還說得過去,畢竟,這四位主角明明就有著不錯的未來,確在貝瑞科漢一次的
圖書館參訪中,動起了一次想要偷竊的想法,進而開始與伊凡彼得斯、傑瑞德阿布拉罕森
與布萊克詹納開始了一次荒唐的竊盜行動;
而《美國動物》呈現這次的犯罪,在想像與規劃上給予了一定程度的妥善與安全感,但在
實際運行上與後續體認現實與失敗的情緒,卻成了最為強烈的反差與張力,同時,在節奏
的處理上快慢分明,少有累贅的成份出現,是本片的優勢,但要說到整部片更勝《偷拐搶
騙》,倒還不致於……
最後,在觀賞《美國動物》之後,觀眾其實會有一種反思的情緒出現,因為有些片中關於
角色的想法與道德判斷認知,會讓一般人有著一種對於價值觀的重新認知,同時,也可以
讓觀眾強烈的感受到,過去影響到了現在,而過去也許會過去,也或許過不去,因此,當
我們真的感受到《美國動物》中,主角們帶出「TO BE OR NOT TO BE」的抉擇狀態時,對
觀眾來說或許是一種緊繃又刺激的體驗。
--
All Comments

By Eartha
at 2018-09-18T10:01
at 2018-09-18T10:01
Related Posts
《薄墨櫻 -GARO-》釋出預告影片及主視覺

By Dinah
at 2018-09-14T21:18
at 2018-09-14T21:18
跩哥馬份,怎麼不會紅?

By Bethany
at 2018-09-14T20:39
at 2018-09-14T20:39
大佛普拉斯確定代表台灣逐奧斯卡外語片

By James
at 2018-09-14T20:32
at 2018-09-14T20:32
《終極戰士:掠奪者》-外星人的懷舊大成

By Cara
at 2018-09-14T20:15
at 2018-09-14T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