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隊3的美隊根本大反派(有雷) - 電影

By Jack
at 2017-05-14T22:41
at 2017-05-14T22:41
Table of Contents
(有雷空一頁)
※ 引述《doggy1985 (火鍋人)》之銘言:
: ※ 引述《takuminauki (支持雙貿)》之銘言:
: : 其實第一次看就覺得美隊錯了
: : 看第二次覺得還真是錯無誤
: : 這樣藏匿嫌疑人保護嫌疑人
: : 還是個犯罪事實確定的人,因為他自己也看過錄影
: : 當然我知冬兵被控制
: : 但有沒有罪還是交給法院判吧,自己以為代表法律,真是枉勿叫美隊
: : 美國憲法對司法是很多人權保護的
: : 美國憲法就是美國精神,其中可沒包含一條藏匿逃犯與自己當法官這條
: : 記得當時發文時,還一堆人噓我說司法不能信
: : 司法不能信,阿你美隊就最可信? 這不是很好笑嗎
: : 美隊這樣不分是非的人怎麼配得起美國隊長這稱號
: : 乾脆叫以色列隊長,以色列剛好還滿黑的
: : 薩布拉-夏蒂拉大屠殺真是黑炸了
: : 雖然不該跟超英電影認真,但還是覺得亂來的人當英雄,選擇約束自我的東尼當狗熊
: : 這樣真是教壞因阿大小
: 既然你提到美國精神了
: 因為美國有一種傳統精神是
: 質疑政府 人權至上論
: 所以美國隊長的作為在這裡也算是呼應了
: 所謂的美國精神的一面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提一下電影內的內戰,兩派的考量。
有個現象很有趣,就是如果你拿Phase 1的美國隊長跟鋼鐵人來看的話,
應該兩人的立場跟選擇會是相反的。
剛解凍的美國隊長還是個對政府(尤其是他效忠的二戰時期美國政府)有所歸屬的軍人,
他應該會贊成以規章與條例去規範類似復仇者聯盟這樣的組織,
即使他會要求聯盟成員執行任務時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與自治權。
而你看鋼鐵人二的東尼在聽證會的表現,
他的立場就是"交給你們管會出事,還不如果自己搞下去",
他不認為政府有權利去管制鋼鐵人裝甲,
而他認為最有能力能以此活耀的,
就是他自己,以及他所認可的繼承者(羅德)。
有趣的是,經歷了Phase 2,
到了Phase 3的開場(也就是內戰),
兩人的立場竟然顛倒,鋼鐵人贊成被管制,而美國隊長反而反對。
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兩個角色在Phase 2的經歷,
美國隊長經歷了他摯愛成立的神盾局,
一個象徵人類集體政治集團,一個有為有效能政府的象徵(神盾局),
被揭露是他長期反抗的獨裁集團的寄生組織,
換句話說,他在21世紀所接觸的所有,
各種因為反恐安全為由的逐步限制公眾利益與公民權益的不適應感,
來源是政府,是國家機器,是以安全為由以恐懼限縮支配民眾。
這個經歷讓他不信任過於龐大的政府集團,尤其是能為了集體利益毫無猶豫,
去侵犯個人權益的這種價值觀(例如第三集加在巴奇身上的就地正法令)。
反觀東尼,
他經歷了復仇者聯盟的紐約之戰,了解自己的科技水準與頭腦,
並不必然是絕對安全跟科技尖端的保證,
接下來受到齊禮安AIM事件的影響,
開始思考"沒有鋼鐵裝時,我要怎麼證明自己依然是個有資格的鋼鐵人",
並且體認的自己的不成熟跟錯誤。
然後到了奧創事件,
他的不安與他的自大競逐的結果,
在偶然下創造了要毀滅全世界的人工智慧,
對於他而言,
那個在聽證會臭屁的小屁孩已經不復存在,
他明白靠自己一個人是無法扛住所有的威脅,
甚至加上復仇者聯盟也不行,
他有了絕對的焦慮跟不安,於是出現了奧創。
奧創事件之後,
除了焦慮感與不安,他還多了罪惡感。
奧創事件所有死的人,都要算在他頭上,
這就是他的想法與心理狀態。
所以到了Phase 3的第一部作品,
他已經沒有餘地臭屁了,
他已經不能像當年在酒吧那樣惹到羅斯發飆了,
他只能妥協與接受,
因為這樣可以消除他的罪惡感,也可以消除他的不安。
以及他肩負的,太多的負擔。
所以到底誰的做法跟看法才是對的,
我想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政治意識形態的問題。
美國隊長轉變後的想法,
比較接近右派政治意識形態架上自由主義,
鋼鐵人轉變後的想法,
比較像是左派政治意識形態外加集體主義。
集體主義崇尚為了集體利益,
應該在合理範圍內限縮個人權益,
自由主義認為個人自由不應被任何政體任何集團剝奪,
不然集體利益便毫無意義。
那復仇者聯盟是否應該簽下去,
我的看法是,應該,
但絕對不應該交給任何政治體系管制,
因為這樣就變成政體的工具。
打個比方,
守護者的世界就是,當超級英雄交給美國政府管制時發生的失控現象,
越戰大勝,但是越南人民被荼毒,
尼克森變成英雄,水門案勇於揭發真相的記者被暗殺殆盡。
交給一個政體,復仇者聯盟就變成這個政體最恐怖的核彈。
今天你把這個政體放大,
變成聯合國一百多個國家,問題一樣存在,
復仇者聯盟就只是變成另一個聯合國維和部隊,
另一個NATO的NRF。
這點很重要,
因為任何政體政治,都有他們自己的盤算,
都有自己的優先考量,
比方說,今天俄羅斯特別的機八,
而有壞蛋在俄羅斯要搞核爆,
那負責控管復仇者聯盟的特別小組(panel),有權決定是否指揮並派出復仇者聯盟。
小組成員由簽署協議的各國代表組成,
而根據協議,要由特別小組集體裁決後才能放復仇者聯盟出任務。
那部分東歐獨立國家就會靠北靠維和部隊就好了,
其他國家就會覆議,
然後擱置議題,等到情況嚴重到真的需要這支強大戰力的時候,
莫斯科已經一江春水向東流了。
那如果今天各國都想幹掉某個人,
而即使目的不明,有疑慮,有商榷與酌情權,
但是小組決定那就只能打了,
到時復仇者聯盟只是聽令於一群比較大的政治集合體的私兵罷了。
而偏偏,在MCU的聯合國,
有個世界安理會。
這個世界安理會,就出現了至少兩個已知九頭蛇的成員。
政治的世界,尤其是多國共同政治的世界,
各國的各自私下考量往往不會在集體考量之下,即使章程跟宣誓都說得很漂亮。
而且強國不一定會鳥你,
美國入侵伊拉克就是另一個更好的例子。
我的立場比較接近黑豹。
協議,可以,但是政治,對不起,不太可信。
比較正確的作法是成立非政治體系的管制體,
以NGO的方式營運,
且NGO組織的成員不能兼任其他職權跟職位,
並且需要定期接受審查,確保不是特殊政治背景,或與其他人有利益輸送,
並且,成員只能執行"監督行為"與"處置行為",
沒有行動指揮權與行動許可權。
換句話說,自主權在於私兵(客體就是復仇者聯盟),
但是自主權如果招致各種投訴與非議(complaint system),
例如拉哥斯事件的錯誤與悲劇,
就是由管制體審查與監督成員行動的合理性與處置。
成員有權提出辯護跟抗告,
而NGO組織必須以保護人權、人民安全與公眾利益為最大目標,
審查成員的辯護與抗告是否有效,
如果disciplinary action成立,
則決定處置,可以是除名(無法以復仇者身分行動,失去一切行動正當性與自主權),
可以是停權(若干時日不得行使任務行動的自主權,甚至不得執行任務),
也可以是刑責(如果有違反當地法律特殊條款且辯護抗告無效)。
這個配套既可以維持戰鬥集團兵力的自主性,
也可以達到監督的目的,
應該會比電影裡面羅斯那套全部直接掐在手上來得實際一點。
不過羅斯也有自己的盤算,
他也不是真心要為了大眾好才要控制復仇者聯盟的,
他只是要那個力量,
就像當初他想控制惡煞這股力量一樣。
--
All Comments

By Mary
at 2017-05-19T01:55
at 2017-05-19T01:55

By Genevieve
at 2017-05-22T14:26
at 2017-05-22T14:26

By Belly
at 2017-05-26T22:03
at 2017-05-26T22:03

By Gary
at 2017-05-30T19:48
at 2017-05-30T19:48

By Genevieve
at 2017-06-02T06:57
at 2017-06-02T06:57

By Olive
at 2017-06-02T16:52
at 2017-06-02T16:52

By Andy
at 2017-06-03T10:47
at 2017-06-03T10:47

By Jake
at 2017-06-05T09:27
at 2017-06-05T09:27

By Skylar Davis
at 2017-06-09T16:11
at 2017-06-09T16:11

By Zanna
at 2017-06-12T04:18
at 2017-06-12T04:18

By Oscar
at 2017-06-16T07:32
at 2017-06-16T07:32

By Skylar Davis
at 2017-06-17T22:03
at 2017-06-17T22:03

By Elvira
at 2017-06-21T06:10
at 2017-06-21T06:10

By Linda
at 2017-06-22T04:45
at 2017-06-22T04:45

By Ina
at 2017-06-23T05:37
at 2017-06-23T05:37

By Carol
at 2017-06-27T04:04
at 2017-06-27T04:04

By Anonymous
at 2017-07-01T13:28
at 2017-07-01T13:28

By Daniel
at 2017-07-01T17:00
at 2017-07-01T17:00

By Hazel
at 2017-07-06T13:48
at 2017-07-06T13:48

By Kumar
at 2017-07-08T12:50
at 2017-07-08T12:50

By Irma
at 2017-07-12T14:23
at 2017-07-12T14:23

By Gilbert
at 2017-07-12T15:45
at 2017-07-12T15:45

By Adele
at 2017-07-17T03:38
at 2017-07-17T03:38

By John
at 2017-07-19T04:42
at 2017-07-19T04:42

By Elma
at 2017-07-23T22:42
at 2017-07-23T22:42

By Delia
at 2017-07-24T11:38
at 2017-07-24T11:38

By Elizabeth
at 2017-07-25T16:54
at 2017-07-25T16:54

By Queena
at 2017-07-30T06:53
at 2017-07-30T06:53

By Kyle
at 2017-07-31T21:35
at 2017-07-31T21:35

By Charlotte
at 2017-08-04T18:14
at 2017-08-04T18:14

By Susan
at 2017-08-09T17:34
at 2017-08-09T17:34

By Mia
at 2017-08-14T11:43
at 2017-08-14T11:4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08-14T14:15
at 2017-08-14T14:15

By Elma
at 2017-08-18T20:02
at 2017-08-18T20:02

By Skylar Davis
at 2017-08-21T23:00
at 2017-08-21T23:00

By Olivia
at 2017-08-23T09:04
at 2017-08-23T09:04

By Leila
at 2017-08-26T10:09
at 2017-08-26T10:09

By Agnes
at 2017-08-30T15:02
at 2017-08-30T15:02

By Tristan Cohan
at 2017-09-03T05:41
at 2017-09-03T05:41

By Charlotte
at 2017-09-05T12:18
at 2017-09-05T12:18

By Queena
at 2017-09-05T23:52
at 2017-09-05T23:52

By Leila
at 2017-09-10T04:37
at 2017-09-10T04:37

By William
at 2017-09-12T09:33
at 2017-09-12T09:33

By Donna
at 2017-09-14T05:22
at 2017-09-14T05:22

By Quintina
at 2017-09-14T09:18
at 2017-09-14T09:18

By Oliver
at 2017-09-17T22:18
at 2017-09-17T22:18

By Leila
at 2017-09-22T01:34
at 2017-09-22T01:34

By Hamiltion
at 2017-09-22T14:03
at 2017-09-22T14:03

By Catherine
at 2017-09-26T09:19
at 2017-09-26T09:19

By Quanna
at 2017-09-29T08:19
at 2017-09-29T08:19

By Lydia
at 2017-10-02T15:05
at 2017-10-02T15:05

By Necoo
at 2017-10-05T17:33
at 2017-10-05T17:33

By Poppy
at 2017-10-10T02:08
at 2017-10-10T02:08

By Thomas
at 2017-10-11T13:23
at 2017-10-11T13:23

By Olga
at 2017-10-12T12:01
at 2017-10-12T12:01

By Freda
at 2017-10-14T05:31
at 2017-10-14T05:31

By Susan
at 2017-10-17T14:54
at 2017-10-17T14:54

By Michael
at 2017-10-22T03:23
at 2017-10-22T03:23

By Jacob
at 2017-10-23T04:53
at 2017-10-23T04:53

By Jessica
at 2017-10-26T15:32
at 2017-10-26T15:32

By Adele
at 2017-10-27T23:29
at 2017-10-27T23:29

By Caroline
at 2017-10-31T23:12
at 2017-10-31T23:12

By Valerie
at 2017-11-03T06:42
at 2017-11-03T06:42

By Elvira
at 2017-11-06T17:14
at 2017-11-06T17:14

By Quanna
at 2017-11-07T04:20
at 2017-11-07T04:20

By Jacob
at 2017-11-11T18:18
at 2017-11-11T18:18

By Freda
at 2017-11-14T11:03
at 2017-11-14T11:03

By Caroline
at 2017-11-15T03:40
at 2017-11-15T03:40

By Sierra Rose
at 2017-11-16T23:44
at 2017-11-16T23:44

By Bethany
at 2017-11-17T02:35
at 2017-11-17T02:35

By Damian
at 2017-11-18T03:36
at 2017-11-18T03:36

By Mary
at 2017-11-18T08:47
at 2017-11-18T08:47
Related Posts
死侍某一幕

By Joe
at 2017-05-14T22:39
at 2017-05-14T22:39
異形:聖約 問題求解討論!(有雷)

By Tom
at 2017-05-14T22:26
at 2017-05-14T22:26
異形:聖約令人激賞卻也感到無比沉重

By Mason
at 2017-05-14T22:12
at 2017-05-14T22:12
喜歡你的某台詞(有雷)

By Callum
at 2017-05-14T21:53
at 2017-05-14T21:53
異形 聖約

By Charlie
at 2017-05-14T21:34
at 2017-05-14T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