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天祥評 / 搭錯車 - 電影
![Yedda avatar](/img/girl3.jpg)
By Yedda
at 2018-04-12T07:07
at 2018-04-12T07:07
Table of Contents
搭錯車,唱對調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410001055-260115
--
兩度出現的〈一樣的月光〉不僅旋律激昂,把華語流行歌曲帶到搖滾新境,
歌詞的批判與質疑也不同凡響… 從一部通俗劇電影跨足到幾乎成為標準的歌舞片,
虞戡平的野心應該不是碰巧那麼簡單。
《搭錯車》是 1983 年問世的電影,當時不僅入圍 11 項金馬獎
(最終獲得男主角、音樂、插曲、錄音等 4 項),並連番上映創下可觀票房。
今年,不僅 4 月金馬奇幻影展要重映本片(而且是超嗨的 K 歌場),
7 月還被搬上舞台以音樂劇呈現。
先以反派、後以諧星聞名的孫越,當年在《搭錯車》成功塑造了內斂的「啞叔」一角,
加上後來的《老莫的第二個春天》(1984),徹底反轉了銀幕形象。
啞叔因在戰場上遭刺刀割喉而成了啞巴,跟國民黨軍隊來到台灣,
退役後靠撿拾玻璃瓶為生,住在台北的違建區。
片中外省與本省混住的鄰里,圍看露天黑白電影,殺狗吃蛇的食補,米酒更勝珍釀,
點滴構成某個年代的常民生活樣貌,甚至有些坦承得大膽,
例如他和女人沒有名份的同居關係。
在這個基礎上,啞叔撿到被遺棄的女嬰「阿美」,不惜引發情人出走也要把她養大的恩慈;
以及沒有血緣關係的女兒長大被捧為紅歌星,卻被迫假裝不識老父的殘酷;
甚至在演唱會上來不及見父親最後一面,以及最後為他而唱的大結局,
則讓《搭錯車》成為煽情淋漓的通俗劇。
但也讓它身處「台灣新電影」風起雲湧的時代,顯得有些尷尬。
《搭錯車》部分的寫實與更多花枝招展的拼貼,讓嚴肅的評論家質疑它的誠意。
傲人的票房甚至成為流俗與剝削的原罪。但是從虞戡平在《搭錯車》後陸續導演的
《台北神話》(1985)、《孽子》(1986)、《海峽兩岸》(1988)、
《兩個油漆匠》(1990),面向之廣,言志企圖之強,我不認為他的社會關懷是虛假的。
但就像《孽子》從關心同志到把同性戀者全數化為缺愛家庭下的產物,
或是《海峽兩岸》無意把大陸女兒粗俗化的稍嫌刻板,
都洩漏了過度類型化所帶來的缺失。
但換個角度看,「類型」也可以是一大亮點,甚至是某種潛能。
例如,成為一部歌舞片(Musical)的可能性。
華語通俗劇電影傳統向來不缺歌女(星)故事。
楚楚可憐的周璇、煙視媚行的白光、熱情奔放的葛蘭,皆是唱作俱佳的代表;
晚近的梅艷芳、葉童,也曾在《何日君再來》(1991)、《和平飯店》(1995)
反芻過這種再熟悉不過的角色。但在歌曲的質與量上能夠與《搭錯車》媲美的,
應該只有葛蘭主演、王天林導演的《野玫瑰之戀》(1960)吧!
祕訣即在其曲目之豐富,以及和角色、情節貼合之緊密。
《搭錯車》的前半小時也不是沒有音樂元素,黑白電影裡的林黛對嘴演唱〈癡癡的等〉,
點出故事前段的時空背景,也暗喻了即將登場的女主角的未來;
而啞叔被拱上台以小喇叭吹奏〈家在山那邊〉,除了帶出記憶中的戰亂與流徙,
更成功宣洩了這群人難以言道的苦悶。但重頭戲還是在阿美長大、女主角劉瑞琪登場,
愛唱歌的她遇見伯樂及愛人(吳少剛),之後又被大牌經紀人簽下:
一首清新委婉的〈請跟我來〉道出夢幻的愛情與憧憬;
漸強漸烈、以致高亢入雲的〈一樣的月光〉更合理了她的大紅大紫;
接下來的〈變〉訴說情逝的遺憾;而旋律盤旋全片,到最後才有歌詞,
道盡感恩與悔恨的〈酒矸倘賣無〉;雖說在劇情上是因為主角的歌手身分而存在,
但它們與角色心境的貼合程度,又成了某種說不出的內心語言,
甚至具備歌舞片所要求的「整合作用」。
更有甚者,如兩度出現的〈一樣的月光〉不僅旋律激昂,把華語流行歌曲帶到搖滾新境,
歌詞的批判與質疑也不同凡響;虞戡平的場面調度、林麗珍的編舞,華麗炫目,
但從忠孝橋頭跳到中正紀念堂的大膽突兀,也在楊力州的紀錄片《我們的那時此刻》
被抬高到挑戰權威的意義。遑論片中對拆遷衝突與死亡意外的描述,
映照三十年後的苗栗大埔事件,益發顯得諷刺亦宛若先知。
從一部通俗劇電影跨足到幾乎成為標準的歌舞片,虞戡平的野心應該不是碰巧那麼簡單,
否則他日後不會在《台北神話》和《孽子》都刻意擺進歌舞或演唱。
但也僅能如此過過癮,一部貨真價實的歌舞片,也隨著浪起潮落,影消音稀。
時空來到新世紀。先有電影後有舞台劇,在西方早已屢見不鮮。從迪士尼的《獅子王》、
《美女與野獸》到翻新程度更劇烈的《舞動人生》、《沙漠妖姬》、《髮膠明星夢》、
《日落大道》,無不是膾炙人口的例子,而且音樂劇儼然成為改編後的大宗。
因此音樂劇版《搭錯車》此時出現,即使姍姍來遲,但再合理不過。
屹立不搖的經典曲目自然不能或缺,但電影版要到半小時以後才緩緩進入歌單的結構,
顯然不適用於舞台;再者電影的歌曲幾乎全數集中在女主角身上,
改造為音樂劇,也有調整及增加的必要。
高難度原曲一首都不能少,新歌得面臨珠玉在前的挑戰,《搭錯車》音樂劇的成敗,
將會考驗流行文化及娛樂藝術繼續跨界改造的潛力。
--
原文結束。
--
⊙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410001055-260115
--
兩度出現的〈一樣的月光〉不僅旋律激昂,把華語流行歌曲帶到搖滾新境,
歌詞的批判與質疑也不同凡響… 從一部通俗劇電影跨足到幾乎成為標準的歌舞片,
虞戡平的野心應該不是碰巧那麼簡單。
《搭錯車》是 1983 年問世的電影,當時不僅入圍 11 項金馬獎
(最終獲得男主角、音樂、插曲、錄音等 4 項),並連番上映創下可觀票房。
今年,不僅 4 月金馬奇幻影展要重映本片(而且是超嗨的 K 歌場),
7 月還被搬上舞台以音樂劇呈現。
先以反派、後以諧星聞名的孫越,當年在《搭錯車》成功塑造了內斂的「啞叔」一角,
加上後來的《老莫的第二個春天》(1984),徹底反轉了銀幕形象。
啞叔因在戰場上遭刺刀割喉而成了啞巴,跟國民黨軍隊來到台灣,
退役後靠撿拾玻璃瓶為生,住在台北的違建區。
片中外省與本省混住的鄰里,圍看露天黑白電影,殺狗吃蛇的食補,米酒更勝珍釀,
點滴構成某個年代的常民生活樣貌,甚至有些坦承得大膽,
例如他和女人沒有名份的同居關係。
在這個基礎上,啞叔撿到被遺棄的女嬰「阿美」,不惜引發情人出走也要把她養大的恩慈;
以及沒有血緣關係的女兒長大被捧為紅歌星,卻被迫假裝不識老父的殘酷;
甚至在演唱會上來不及見父親最後一面,以及最後為他而唱的大結局,
則讓《搭錯車》成為煽情淋漓的通俗劇。
但也讓它身處「台灣新電影」風起雲湧的時代,顯得有些尷尬。
《搭錯車》部分的寫實與更多花枝招展的拼貼,讓嚴肅的評論家質疑它的誠意。
傲人的票房甚至成為流俗與剝削的原罪。但是從虞戡平在《搭錯車》後陸續導演的
《台北神話》(1985)、《孽子》(1986)、《海峽兩岸》(1988)、
《兩個油漆匠》(1990),面向之廣,言志企圖之強,我不認為他的社會關懷是虛假的。
但就像《孽子》從關心同志到把同性戀者全數化為缺愛家庭下的產物,
或是《海峽兩岸》無意把大陸女兒粗俗化的稍嫌刻板,
都洩漏了過度類型化所帶來的缺失。
但換個角度看,「類型」也可以是一大亮點,甚至是某種潛能。
例如,成為一部歌舞片(Musical)的可能性。
華語通俗劇電影傳統向來不缺歌女(星)故事。
楚楚可憐的周璇、煙視媚行的白光、熱情奔放的葛蘭,皆是唱作俱佳的代表;
晚近的梅艷芳、葉童,也曾在《何日君再來》(1991)、《和平飯店》(1995)
反芻過這種再熟悉不過的角色。但在歌曲的質與量上能夠與《搭錯車》媲美的,
應該只有葛蘭主演、王天林導演的《野玫瑰之戀》(1960)吧!
祕訣即在其曲目之豐富,以及和角色、情節貼合之緊密。
《搭錯車》的前半小時也不是沒有音樂元素,黑白電影裡的林黛對嘴演唱〈癡癡的等〉,
點出故事前段的時空背景,也暗喻了即將登場的女主角的未來;
而啞叔被拱上台以小喇叭吹奏〈家在山那邊〉,除了帶出記憶中的戰亂與流徙,
更成功宣洩了這群人難以言道的苦悶。但重頭戲還是在阿美長大、女主角劉瑞琪登場,
愛唱歌的她遇見伯樂及愛人(吳少剛),之後又被大牌經紀人簽下:
一首清新委婉的〈請跟我來〉道出夢幻的愛情與憧憬;
漸強漸烈、以致高亢入雲的〈一樣的月光〉更合理了她的大紅大紫;
接下來的〈變〉訴說情逝的遺憾;而旋律盤旋全片,到最後才有歌詞,
道盡感恩與悔恨的〈酒矸倘賣無〉;雖說在劇情上是因為主角的歌手身分而存在,
但它們與角色心境的貼合程度,又成了某種說不出的內心語言,
甚至具備歌舞片所要求的「整合作用」。
更有甚者,如兩度出現的〈一樣的月光〉不僅旋律激昂,把華語流行歌曲帶到搖滾新境,
歌詞的批判與質疑也不同凡響;虞戡平的場面調度、林麗珍的編舞,華麗炫目,
但從忠孝橋頭跳到中正紀念堂的大膽突兀,也在楊力州的紀錄片《我們的那時此刻》
被抬高到挑戰權威的意義。遑論片中對拆遷衝突與死亡意外的描述,
映照三十年後的苗栗大埔事件,益發顯得諷刺亦宛若先知。
從一部通俗劇電影跨足到幾乎成為標準的歌舞片,虞戡平的野心應該不是碰巧那麼簡單,
否則他日後不會在《台北神話》和《孽子》都刻意擺進歌舞或演唱。
但也僅能如此過過癮,一部貨真價實的歌舞片,也隨著浪起潮落,影消音稀。
時空來到新世紀。先有電影後有舞台劇,在西方早已屢見不鮮。從迪士尼的《獅子王》、
《美女與野獸》到翻新程度更劇烈的《舞動人生》、《沙漠妖姬》、《髮膠明星夢》、
《日落大道》,無不是膾炙人口的例子,而且音樂劇儼然成為改編後的大宗。
因此音樂劇版《搭錯車》此時出現,即使姍姍來遲,但再合理不過。
屹立不搖的經典曲目自然不能或缺,但電影版要到半小時以後才緩緩進入歌單的結構,
顯然不適用於舞台;再者電影的歌曲幾乎全數集中在女主角身上,
改造為音樂劇,也有調整及增加的必要。
高難度原曲一首都不能少,新歌得面臨珠玉在前的挑戰,《搭錯車》音樂劇的成敗,
將會考驗流行文化及娛樂藝術繼續跨界改造的潛力。
--
原文結束。
--
⊙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Genevieve avatar](/img/girl4.jpg)
By Genevieve
at 2018-04-14T11:33
at 2018-04-14T11:33
![Agnes avatar](/img/girl5.jpg)
By Agnes
at 2018-04-18T16:23
at 2018-04-18T16:23
![Oliver avatar](/img/boy2.jpg)
By Oliver
at 2018-04-23T06:18
at 2018-04-23T06:18
![Irma avatar](/img/woman.jpg)
By Irma
at 2018-04-23T10:19
at 2018-04-23T10:19
![Eartha avatar](/img/cat1.jpg)
By Eartha
at 2018-04-27T15:27
at 2018-04-27T15:27
![Zanna avatar](/img/woman-biz.jpg)
By Zanna
at 2018-05-01T18:39
at 2018-05-01T18:39
![Kelly avatar](/img/woman-glasses.jpg)
By Kelly
at 2018-05-02T01:04
at 2018-05-02T01:04
![Blanche avatar](/img/woman-ring.jpg)
By Blanche
at 2018-05-05T21:13
at 2018-05-05T21:13
![Hedwig avatar](/img/cat1.jpg)
By Hedwig
at 2018-05-07T19:37
at 2018-05-07T19:37
![Charlie avatar](/img/cat2.jpg)
By Charlie
at 2018-05-12T13:01
at 2018-05-12T13:01
![Aaliyah avatar](/img/cat2.jpg)
By Aaliyah
at 2018-05-13T12:02
at 2018-05-13T12:02
![Thomas avatar](/img/cat3.jpg)
By Thomas
at 2018-05-14T07:59
at 2018-05-14T07:59
![Tracy avatar](/img/cat3.jpg)
By Tracy
at 2018-05-17T20:34
at 2018-05-17T20:34
Related Posts
國片的遺憾-有一種喜歡
![Margaret avatar](/img/cat1.jpg)
By Margaret
at 2018-04-12T02:24
at 2018-04-12T02:24
刺殺終點站
![Susan avatar](/img/woman-ring.jpg)
By Susan
at 2018-04-12T02:16
at 2018-04-12T02:16
跳躍吧!時空少女 劇情相關(有雷)
![Doris avatar](/img/woman.jpg)
By Doris
at 2018-04-12T00:36
at 2018-04-12T00:36
一句禪詩的出處
![Andy avatar](/img/cat4.jpg)
By Andy
at 2018-04-12T00:32
at 2018-04-12T00:32
聞天祥談 / 高畑勳
![Rebecca avatar](/img/cat1.jpg)
By Rebecca
at 2018-04-12T00:28
at 2018-04-12T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