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天祥評 / 東京物語 - 電影

By Ula
at 2018-05-01T22:49
at 2018-05-01T22:49
Table of Contents
東京物語 Tokyo Story
http://movie.kingmedia.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6396&c=BA0001
2013-04-09
--
最近台灣很小津安二郎。
先是小津的雜文集〈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在台灣出版;
他甫被英國視與聽(Sight & Sound)雜誌邀集的國際名導選為影史十大影片之首的電影
《東京物語》(1953)數位修復版,也在台北獨家上映。
這部作品幾乎已成為「小津風格」的當然註腳,無論是榻榻米式的低位攝影、
固定畫面構圖、相似形配置、大動作的禁用、面對鏡頭講話、直切技巧等標誌,
皆在本片一應俱全,手法完美。而本片的情感與主題,至今日依然打動人心。
小津曾說:「從父母和子女發展的關係,我可以刻畫出日本家庭制度的瓦解。」
《東京物語》即在描述一對老夫婦跑去東京探視他們成家立業的子女,
但子女們各忙各的,根本無暇招呼,
結果唯一體念兩人、竭力招待的,竟是守寡的二媳婦。
嚴格說來,她對他們已經沒有責任,卻成了時代流變下還堅持住那絲人際溫暖的,
女星原節子也因為這個既獨立又念舊的銀幕角色而備受懷念。
老太太在這段旅程結束沒多久之後就過世了,
小女兒對哥哥姊姊們的世故、甚至某些市儈,感到不滿。
多禮的二嫂卻為看似不可原諒的他們解釋,還承認自己也沒把握永遠不變,
這層反省既是對人、也是對時代的誠實觀察。
而老先生勸慰無緣的二媳要替自己未來多著想的那番話,
不進惹哭了這個嫻熟又堅強的女子,也讓鏡頭前的我們心有戚戚。
小津對家庭結構的變遷,勢必有遺憾;
正如他明白人世的安樂會隨時日有變,這也是他常講的「無常」。
只不過他並非大力批判,而是更寬容地摭拾起在挽不回的時光中值得珍視的特質。
黃建業拿小津安二郎比擬契訶夫的這番話說得妙:
「時代飛快地以粗糙取代優雅,以世故功利摧毀單純,
差別在契訶夫在劇作中報以時代的喟嘆,而小津則是淡然一笑無奈地包容。」
小津從未故作輕鬆,卻也不氣急敗壞,
反而能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那股微妙入裡的變化及差異。
嫌他的電影悶,並不奇怪!
曾在年輕時做過他助導的今村昌平就曾說小津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植物人,
但也影響不了小津在影史的地位,因為受他啟發的人和影片實在太多了。
他不僅改變了國際觀看東方電影、生活、哲學、人際關係的方式;
甚至開啟了電影表達生活的更多可能。
那股從內到外、從價值到景觀、從內涵到形式皆純粹完美的能耐,
本來就應該多花點心思去領略感受。
至於把侯孝賢硬當作小津安二郎傳人的迷思,
前者為紀念小津百歲冥誕應邀而拍的《珈琲時光》(2003)可供辯證;
山田洋次的新作《東京家族》則是直接向六十年前的《東京物語》致敬。
三部電影組成的迷你影展,既參照出導演彼此風格美學的差異,
更印證了小津與《東京物語》的不朽。
--
原文結束。
--
題外話:
第一次看《東京物語》是某個午後和父母一起收看公視,碰巧遇上的,
對欣賞這部作品來說,是再適合不過了 XD
後來也在大螢幕觀賞修復的《麥秋》,
上完聞老師的課後又欣賞了山田洋次的《東京家族》。
還有好多小津的作品要補看啊~
--
⊙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ttp://movie.kingmedia.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6396&c=BA0001
2013-04-09
--
最近台灣很小津安二郎。
先是小津的雜文集〈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在台灣出版;
他甫被英國視與聽(Sight & Sound)雜誌邀集的國際名導選為影史十大影片之首的電影
《東京物語》(1953)數位修復版,也在台北獨家上映。
這部作品幾乎已成為「小津風格」的當然註腳,無論是榻榻米式的低位攝影、
固定畫面構圖、相似形配置、大動作的禁用、面對鏡頭講話、直切技巧等標誌,
皆在本片一應俱全,手法完美。而本片的情感與主題,至今日依然打動人心。
小津曾說:「從父母和子女發展的關係,我可以刻畫出日本家庭制度的瓦解。」
《東京物語》即在描述一對老夫婦跑去東京探視他們成家立業的子女,
但子女們各忙各的,根本無暇招呼,
結果唯一體念兩人、竭力招待的,竟是守寡的二媳婦。
嚴格說來,她對他們已經沒有責任,卻成了時代流變下還堅持住那絲人際溫暖的,
女星原節子也因為這個既獨立又念舊的銀幕角色而備受懷念。
老太太在這段旅程結束沒多久之後就過世了,
小女兒對哥哥姊姊們的世故、甚至某些市儈,感到不滿。
多禮的二嫂卻為看似不可原諒的他們解釋,還承認自己也沒把握永遠不變,
這層反省既是對人、也是對時代的誠實觀察。
而老先生勸慰無緣的二媳要替自己未來多著想的那番話,
不進惹哭了這個嫻熟又堅強的女子,也讓鏡頭前的我們心有戚戚。
小津對家庭結構的變遷,勢必有遺憾;
正如他明白人世的安樂會隨時日有變,這也是他常講的「無常」。
只不過他並非大力批判,而是更寬容地摭拾起在挽不回的時光中值得珍視的特質。
黃建業拿小津安二郎比擬契訶夫的這番話說得妙:
「時代飛快地以粗糙取代優雅,以世故功利摧毀單純,
差別在契訶夫在劇作中報以時代的喟嘆,而小津則是淡然一笑無奈地包容。」
小津從未故作輕鬆,卻也不氣急敗壞,
反而能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那股微妙入裡的變化及差異。
嫌他的電影悶,並不奇怪!
曾在年輕時做過他助導的今村昌平就曾說小津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植物人,
但也影響不了小津在影史的地位,因為受他啟發的人和影片實在太多了。
他不僅改變了國際觀看東方電影、生活、哲學、人際關係的方式;
甚至開啟了電影表達生活的更多可能。
那股從內到外、從價值到景觀、從內涵到形式皆純粹完美的能耐,
本來就應該多花點心思去領略感受。
至於把侯孝賢硬當作小津安二郎傳人的迷思,
前者為紀念小津百歲冥誕應邀而拍的《珈琲時光》(2003)可供辯證;
山田洋次的新作《東京家族》則是直接向六十年前的《東京物語》致敬。
三部電影組成的迷你影展,既參照出導演彼此風格美學的差異,
更印證了小津與《東京物語》的不朽。
--
原文結束。
--
題外話:
第一次看《東京物語》是某個午後和父母一起收看公視,碰巧遇上的,
對欣賞這部作品來說,是再適合不過了 XD
後來也在大螢幕觀賞修復的《麥秋》,
上完聞老師的課後又欣賞了山田洋次的《東京家族》。
還有好多小津的作品要補看啊~
--
⊙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Frederica
at 2018-05-02T04:44
at 2018-05-02T04:44
Related Posts
賈維斯跟星期五算是人工智慧嗎

By Lauren
at 2018-05-01T22:48
at 2018-05-01T22:48
[雷] 黑寡婦的強度

By Frederica
at 2018-05-01T22:45
at 2018-05-01T22:45
鋼鐵人不是說不當鋼鐵人了

By Daph Bay
at 2018-05-01T22:13
at 2018-05-01T22:13
《復聯4》副標!羅素兄弟:片名一講就爆雷!

By Rae
at 2018-05-01T22:12
at 2018-05-01T22:12
《北韓搖滾解放日》搖滾萬歲萬歲萬萬歲

By Dinah
at 2018-05-01T22:11
at 2018-05-01T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