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天祥評 / 驚魂記 - 電影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20-09-29T16:30

Table of Contents

《驚魂記》嚇著了誰?

https://bit.ly/33Rdjtq

--

今年是《驚魂記》面世 60 週年。
金馬影展除了重現這部經典,也一併邀了幾部受它影響的電影,對照致敬。

其實影評圈公推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最佳作品往往是
《迷魂記》(Vertigo, 1958),它甚至在英國〈視與聽〉(Sight & Sound)雜誌
最近一次影史最佳影片評選中,超越稱王半世紀的《大國民》(Citizen Kane, 1941),
躍居冠軍。但我私心最愛的,還是《驚魂記》(Psycho, 1960)。

如果說《迷魂記》裡男主角接二連三目擊死亡卻無能為力,被處理得有如華麗的祭典;
《驚魂記》的受害者與加害者無論順從或壓抑他們的慾望,
都像是在對戲院裡的觀眾進行告解。

《驚魂記》開場,鏡頭長驅直入旅館房間,只見激情已過,
完事的男人拿前妻贍養問題為藉口,搪塞女主角渴望的名正言順。
他沒叫她捲款潛逃,她卻為愛走上絕路。旁觀的我們,只好一路跟著提心弔膽,
誰知在她身體與心理終於得以暫時鬆懈的時刻,殺戮即來。
荒謬的是兇手根本不曉得巨款何在。

所有自以為正義的人循線而至,發現到的只是另一個被罪惡和慾望鞭笞的受苦靈魂。
懸疑驚悚的手法,是讓道德現形的試劑;
愛的殘酷代價,則讓我每次看,總是憐憫多過驚愕!

在彩色已算普遍的 1960 年代,刻意以黑白拍攝的《驚魂記》推出後大放異彩,
創造了百倍於成本的驚人票房,很難想像希區考克宣布要拍本片之初,歷經波折。
雖然跟《迷魂記》相比,《驚魂記》的預算連三分之一都不到,
卻讓昔日動根手指頭就能教影壇翻天覆地的大導演,不但被逼得自掏腰包,
還提出延遲領酬,以換取 60% 所有權的建議!

面對角色的「變態」,好萊塢的保守價值與裹足不前,還可以理解;
就像安東尼柏金斯(Anthony Perkins)如此精彩的演出,也得不到奧斯卡提名,
影藝學院要晚 30 年才終於敢放心鼓勵那些把邪惡演出魅力的人,
而且還是名字很容易混淆的安東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他以《沈默的羔羊》獲得奧斯卡影影帝)。

但希老的「非拍不可」,是看好這部片一定大賣,還是面對後浪襲來的破釜沉舟?
讓他非得關心一群絕望的人物在昏暗的接待櫃臺、破舊的汽車旅館以及陰暗的老房子裡,
上演相愛相殺?

結果,無論是題材、形式、技巧,或者角色原型、詮釋方式,
《驚魂記》早已成為教科書等級的經典。
後來,有《1999 驚魂記》(Psycho, 1998)這類試圖臨摹每顆鏡頭,
最後只能以笨拙的照本宣科來證明經典無法複製;

自然也有像布萊恩狄帕瑪(Brian De Palma)調皮搗蛋卻另闢蹊徑的
《剃刀邊緣》(Dressed to Kill, 1980)鋒利劃破性飢渴與性壓抑的界線,
還把《迷魂記》的美術館放進來變成春色無邊的撩人會所,簡直舉一反三。
但是,如果讓女主角的慾望出柙算是解放,那麼讓她死於非命就是倒退或懲罰嗎?
性別與政治正確的辯論火線,喧囂了好一陣子。

等到狄帕瑪再把《迷魂記》的懼高症轉換成《替身》(Body Double, 1984)的幽閉恐懼,
還一併融會了《後窗》(Rear Window, 1954)與
《電話情殺案》(Dial M for Murder, 1954),反而見怪不怪了。

當年讓觀眾在戲院叫破喉嚨的《驚魂記》也是模糊「驚悚片」與「恐怖片」的始作俑者、
「砍殺電影」的開路先鋒。有希區考克走在前面,後繼者更肆無忌憚挑戰尺度,
尤其是不必顧慮電檢的義大利導演馬里奧巴瓦(Mario Bava)、
達里奧阿基多(Dario Argento)先後在 6、70 年代開枝散葉,
甚至回過頭影響好萊塢的《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 1978)等片大開殺戒。

金馬影展這次會選映阿基多的《深夜止步》(Deep Red, 1975),
除了被《驚魂記》啟發的母子情結與同志原型,
也保留他個人招牌的鮮濃色彩(還有黑色皮手套、邪氣娃娃),
再加上極具巧思卻又令人不忍足睹的血腥場面,堪稱另一種發揚光大
(不過當年在很多地區還是被硬生生剪了 20 分鐘,這次全數還原)。

但真的給觀眾來「上課」的是《驚魂記中計》(78/52, 2017)。
它是那種百分百的「影癡電影」,
每個入鏡受訪的影人談及《驚魂記》時眼睛發亮的神情,充滿皆我族類的親切感。
更重要的是它還鉅細靡遺揭示一些流傳已久的誤解,並細數經典的各種影響,
不僅勝卻無數枯燥論文,看了更讓人超想朝聖,
即使看過《驚魂記》再來觀賞這部紀錄片,也有醍醐灌頂之效。

而其中最意想不到的是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蠻牛》
(Raging Bull, 1980),竟然也跟《驚魂記》扯上關係!
沒錯,他親口承認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對抗拳王史賓遜那場賽事,
就是完整參照《驚魂記》浴室殺人戲來畫分鏡,甚至按順序拍的。
什麼叫做學以致用?這個表面上八竿子打不著的案例,實在太具啟發性了。

這些都只是《驚魂記》巨大影響的一隅,
對它直接或間接的取法、諧仿、再現,幾乎從未停止。
《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1-2003)導演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
把其中「弒母」元素玩成「嗜血」嗨片的《新空房禁地》(Braindead, 1992)
就是我的極愛,可惜這部跟他早期作品一起在修復而趕不及,反正來日方長。

希區考克真不愧是能讓法國影評(迷)當年隔著海峽跟他的英國老鄉打筆仗的大師,
表面上從不強調自己的作品有何深義,卻吸引了無數電影旁徵博引,
證明了他的藝術鮮人能及。

--

原文結束。

--

題外話:

《驚魂記中計》當年金馬影展播映過,沒想到才隔這麼短時間又再次放映
當初為了看這部紀錄片,只用了電腦看《驚魂記》,這次不知道要不要看大螢幕呢?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l Comments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20-10-04T07:46
之前驚魂記中計網飛有 可惜下架了
Hamiltion avatar
By Hamiltion
at 2020-10-08T22:02
推聞老師
Doris avatar
By Doris
at 2020-10-13T11:13
好愛這部

甲賀忍法帖電影版中誰最強?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20-09-29T15:02
電影版的甲賀忍法帖 相信大家都知道劇情和原著改動的幅度有點大 那就點影版的內容 誰最強呢? (不討論動畫的內容) 天膳不死之身令人印象深刻 朧的毀滅之瞳術 看到誰 誰就全身經脈爆裂而死 弦之介的瞳術是有點像是開血輪眼 能夠洞察先機 看清敵人的一舉一動 動作又快到不可思議 有點像Xmen快銀那種能力 ...

「黑豹」查德威克曾自砍片酬讓合演女星加

Heather avatar
By Heather
at 2020-09-29T14:11
超難得!「黑豹」查德威克生前自砍片酬讓合演女星加薪 https://i.imgur.com/Ge0e6k5.jpg ▲查德威克鮑斯曼(左)為與席安娜米勒合作「暴走曼哈頓」,曾自砍片酬。 2020-09-29 聯合報記者蘇詠智 漫威超級英雄片「黑豹」男主角查德威克鮑斯曼因結腸癌43歲英年早逝,讓無數影 ...

某部女主角是職業釣凱子詐財的歐洲片

Poppy avatar
By Poppy
at 2020-09-29T13:07
請問一部大約十年前的電影, 好像是義大利或法國片, 女主角是職業詐騙犯(?), 專門用美色釣有錢人,從他們身上撈錢, 結果有次誤打誤撞把窮鬼男主角誤認為有錢人, 後來發現他是窮鬼就翻臉了, 但男主角也接受了有錢富婆的包養, 劇情大部分好像是自此男女主角在同一個飯店,哄騙各自的對象,但又彼此產生感情, 電影最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不能說出口的愛

Jacob avatar
By Jacob
at 2020-09-29T13:00
前幾天很臨時被揪去看首映,當時還不知道有這部電影 朋友只跟我說關鍵字:同志愛情故事,主角很鮮很帥,the end。 我在沒看預告片&當天看海報才知道卡司的情況下 走進了影廳 本來以為這種同志議題相關的故事,很容易沉悶或嚴肅 結果看完反而有當年第一次看十七歲的天空時的那種輕鬆與新鮮感 兩位主角演技真的沒話說 ...

水瓶女人心 Aquarius (2016 巴西片)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20-09-29T12:53
這週看完充滿鄉野色彩的文明衝突片《殺戮荒村》,影評們普遍想到現代殖民與種族清洗,我第一個想到的則是跟我們更切身接近的「都市更新」,當然都市更新這行業最後就算死人也是不見血的啦 XD 這是我第一次看巴西導演「費侯」 Kleber Mendonça Filho 的電影,說實話雖有驚艶亦有其不滿,於是回去翻翻他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