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天祥談 / 志明‧黎明‧誰明瞭愛情 - 電影

By Mia
at 2018-02-25T02:03
at 2018-02-25T02:03
Table of Contents
聞天祥專欄:志明‧黎明‧誰明瞭愛情
https://goo.gl/hPEhKB
2017 年 06 月 05日
--
當愛情不再只縮影於兩小時的光影間,而延展成與觀者一起走過現世時間軸的接續性故事,
無需蕩氣迴腸,也不用刻意溫良恭儉讓,也許更能真實地看見愛情的模樣。
香港鬼才導演彭浩翔在 2010 年信手捻來了一部《志明與春嬌》,
描述香港通過室內全面禁菸法令後,「菸民」只能在戶外特定地點抽菸,
大夥插科打諢、牢騷八卦,結果卻造就了張志明(余文樂)、余春嬌(楊千嬅)
這兩個不同行業、各有對象的男女,走到了一起。
「禁菸」與「抽菸」也能拍成一部電影,甚至成為近年辨識度最高的港產愛情喜劇?
為什麼不行,Richard Linklater 1995 年導演的《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
讓美國帥哥在火車上巧遇法國女孩,兩人一見如故,決定在維也納共度一天,
只走路純聊天,竟也成就一套綿延長達 18 年的三部曲,還是許多文青影迷心中的神片。
》句號轉逗號
話不投機半句多。投機了,或像《志明與春嬌》葷素不忌,爆粗口被列三級也沒在怕,
反而紓解了戀愛揮不掉的算計、責任和期待,讓人大大地解氣。
或如《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雖然明知只有一天緣份,
也要上天下地無所不聊,文學藝術、性別論戰、生死契闊,
可能比一些老夫老妻大半輩子交流還多。
前者糾纏多時,註定得給觀眾一個說法;
後者萍水相逢,最後的約定,反而成了揮之不去的懸念。
兩部片啟動時,應該都沒有續集的念頭。
多半是風靡程度遠超想像,原班人馬樂得重聚,也算是應觀眾要求。
於是新的問題來了,要怎麼再續,才合情合理,又有一定新鮮感呢?
彭浩翔 2012 年推出的《春嬌與志明》讓他們先分開,再重逢:
男的新交了空姐女友,女主角也不斷被介紹對象,場景也從香港搬到了北京。
這跟中國投資以及主要市場位移有關,
但也適時反映「北漂」實況,以及中港之間的差異與磨合。
Richard Linklater 的《愛在日落巴黎時 Before Sunset》則有長達 9 年的時間差,
男主角把當年奇遇寫成小說,在巴黎宣傳時與女主角重逢,
那麼長久的離別,鐵定有太多話可說。所以我們倒無須擔憂系列最大的特色能否保存,
重點是各自的人生值不值得為對方重新洗牌?尤其當你有了責任與牽絆之後。
》虛構映真實
有趣的是,你會發現男、女主角涉入創作的比重,在這兩個系列都愈來愈高。
Ethan Hawke、Julie Delpy 在《愛在日落巴黎時》就已同掛編劇,
甚至以 2013 年的第三部曲《愛在午夜希臘時 Before Midnight》
提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
18 年足以令青春老去,在經歷美麗的邂逅,戲劇化的重逢後,依然喋喋不休的兩人,
這回卻是要在一天之內,考驗天作之合如何食人間煙火,面臨現實裡並不浪漫的考驗。
《春嬌救志明》則和第二集相距五年,整個系列也走了七載,逐漸熬出時光的苦汁。
在男小女大的壓力下,原本令人著迷的男孩個性,會不會成為託付終身前,
最心驚膽跳的障礙?楊千嬅的猶豫,不再只是討喜,而是呼救與自問。
一個系列兜兜轉轉,虛構的人物卻長出自己的生命。喜劇或文藝,只是表面的型態。
情感的大哉問,本來就是從柴米油鹽到上天下地,無所不包。
這兩套長壽電影其實都不是最主流的那種,應是刺中了不少人要害,
才能教忠實觀眾一直期盼,有一天(集)可以找到自己的解藥。
--
原文結束。
--
⊙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ttps://goo.gl/hPEhKB
2017 年 06 月 05日
--
當愛情不再只縮影於兩小時的光影間,而延展成與觀者一起走過現世時間軸的接續性故事,
無需蕩氣迴腸,也不用刻意溫良恭儉讓,也許更能真實地看見愛情的模樣。
香港鬼才導演彭浩翔在 2010 年信手捻來了一部《志明與春嬌》,
描述香港通過室內全面禁菸法令後,「菸民」只能在戶外特定地點抽菸,
大夥插科打諢、牢騷八卦,結果卻造就了張志明(余文樂)、余春嬌(楊千嬅)
這兩個不同行業、各有對象的男女,走到了一起。
「禁菸」與「抽菸」也能拍成一部電影,甚至成為近年辨識度最高的港產愛情喜劇?
為什麼不行,Richard Linklater 1995 年導演的《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
讓美國帥哥在火車上巧遇法國女孩,兩人一見如故,決定在維也納共度一天,
只走路純聊天,竟也成就一套綿延長達 18 年的三部曲,還是許多文青影迷心中的神片。
》句號轉逗號
話不投機半句多。投機了,或像《志明與春嬌》葷素不忌,爆粗口被列三級也沒在怕,
反而紓解了戀愛揮不掉的算計、責任和期待,讓人大大地解氣。
或如《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雖然明知只有一天緣份,
也要上天下地無所不聊,文學藝術、性別論戰、生死契闊,
可能比一些老夫老妻大半輩子交流還多。
前者糾纏多時,註定得給觀眾一個說法;
後者萍水相逢,最後的約定,反而成了揮之不去的懸念。
兩部片啟動時,應該都沒有續集的念頭。
多半是風靡程度遠超想像,原班人馬樂得重聚,也算是應觀眾要求。
於是新的問題來了,要怎麼再續,才合情合理,又有一定新鮮感呢?
彭浩翔 2012 年推出的《春嬌與志明》讓他們先分開,再重逢:
男的新交了空姐女友,女主角也不斷被介紹對象,場景也從香港搬到了北京。
這跟中國投資以及主要市場位移有關,
但也適時反映「北漂」實況,以及中港之間的差異與磨合。
Richard Linklater 的《愛在日落巴黎時 Before Sunset》則有長達 9 年的時間差,
男主角把當年奇遇寫成小說,在巴黎宣傳時與女主角重逢,
那麼長久的離別,鐵定有太多話可說。所以我們倒無須擔憂系列最大的特色能否保存,
重點是各自的人生值不值得為對方重新洗牌?尤其當你有了責任與牽絆之後。
》虛構映真實
有趣的是,你會發現男、女主角涉入創作的比重,在這兩個系列都愈來愈高。
Ethan Hawke、Julie Delpy 在《愛在日落巴黎時》就已同掛編劇,
甚至以 2013 年的第三部曲《愛在午夜希臘時 Before Midnight》
提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
18 年足以令青春老去,在經歷美麗的邂逅,戲劇化的重逢後,依然喋喋不休的兩人,
這回卻是要在一天之內,考驗天作之合如何食人間煙火,面臨現實裡並不浪漫的考驗。
《春嬌救志明》則和第二集相距五年,整個系列也走了七載,逐漸熬出時光的苦汁。
在男小女大的壓力下,原本令人著迷的男孩個性,會不會成為託付終身前,
最心驚膽跳的障礙?楊千嬅的猶豫,不再只是討喜,而是呼救與自問。
一個系列兜兜轉轉,虛構的人物卻長出自己的生命。喜劇或文藝,只是表面的型態。
情感的大哉問,本來就是從柴米油鹽到上天下地,無所不包。
這兩套長壽電影其實都不是最主流的那種,應是刺中了不少人要害,
才能教忠實觀眾一直期盼,有一天(集)可以找到自己的解藥。
--
原文結束。
--
⊙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l Comments

By Heather
at 2018-02-26T07:55
at 2018-02-26T07:55

By Andy
at 2018-02-28T17:44
at 2018-02-28T17:44

By Megan
at 2018-03-04T18:44
at 2018-03-04T18:44

By Ursula
at 2018-03-09T01:04
at 2018-03-09T01:04
Related Posts
大佛普拉斯

By Aaliyah
at 2018-02-25T01:49
at 2018-02-25T01:49
角頭2-歹路嘸通行的勸世作品

By George
at 2018-02-25T01:44
at 2018-02-25T01:44
角頭2的張再興

By Jacob
at 2018-02-25T01:29
at 2018-02-25T01:29
查導點讚喬斯退出"蝙蝠女"新聞!

By Olive
at 2018-02-25T01:23
at 2018-02-25T01:23
關於角頭2的兩段劇情( 有雷 謹慎進入

By Enid
at 2018-02-25T01:06
at 2018-02-25T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