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媽媽的話 還是殺了她? - 藝術電影

By Audriana
at 2010-07-19T11:09
at 2010-07-19T11:09
Table of Contents
文/聞天祥
「聽媽媽的話」原文片名直譯應該是「我殺了我媽」(J’ai tue ma mere/I
Killed My Mother),但真正「恐怖」的,是在本片自編自導自演的薩維杜蘭(Xavier
Dolan)以本片震驚國際影壇時,年僅20歲。
片中兒子嫌老媽品味低俗過氣,還一味打壓他的理想;而不知為什麼兒子老跟他
作對的母親,竟從別人口中聽到兒子是「同志」的事實!於是衝突爭執從客廳到學校
、從車上到街上,不斷上演。感覺上這是每個家庭拿起DV就能完成的題目,要不可想
而知一定淪為母子和解親情無敵的社教八股。那這部片到底「屌」在哪裡?
薩維杜蘭的生猛,發揮在化身片中主角與母親近乎歇斯底里又萬分真確的對手戲
中,那些宛若刀鋒般犀利的對罵字眼,毫無故做母慈子孝的偽善企圖,但演他老媽的
安妮杜娃(Anne Dorval)也非省油的燈 ,攻防之間不時搬出成人的優勢地位加以反
制,也讓各自的無力感更顯真切。「血緣」這個無法切斷也不容否認的牽連,讓人們
難免愛恨交織;甚至很多時候,恨即來自不得不愛。
而另一個惹人側目卻反而被他處理得雲淡風輕的,是他的同性戀身份。薩維杜蘭
並沒展現什麼性向認同的煎熬,他和可愛的男友吃飯、上課、做愛、寫功課,自然得
不足為奇(但對許多保守人士而言,這可能正是最「奇怪」之處)。然而當媽媽從兒
子男友的母親口中得知真相,令她震撼或心痛的,並非兒子是「同志」這件事,而是
「你不告訴我,是因為你不信任自己的母親」。
這部電影之後的逆轉,即與「信任」有關。如果薩維杜蘭在片中的作為,刺傷了
母親的尊嚴;那麼最後這個母親如何力挽母子關係瀕於破裂邊緣,還要能不落俗套?
也反過頭來考驗了導演的調度能力。畢竟這部片子的可觀之處,不是塑造了哪個完美
的角色,而是從繁瑣的日常生活中,真誠地面對自我,以及彼此日漸擴大的鴻溝。
薩維杜蘭犀利之餘,也容有相當的感性。許多面對鏡頭的獨白都很動人,像是一
場詩意的告解,也間接和他在片中展露的文學才華,相得益彰。事實上這部電影最早
的原型,即來自他高中時代的一次文學習作。而片中描述文學女教師與這個俊美男同
學之間的關係,也曖昧得可以。而一些慢動作鏡頭與音樂的配合,直讓人有向王家衛
致敬的感覺。「聽媽媽的話」一舉成名後,薩維杜蘭打鐵趁熱完成了他第二部電影、
關於愛情幻夢的「心跳」(Heartbeats,暫譯),擠進了今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
單元,此片「王家衛味道」就更重了。
薩維杜蘭會是曇花一現?還是英雄出少年?現在也許還言之過早。但可以肯定的
是「聽媽媽的話」會是一部令年輕觀眾心有戚戚焉、卻可能教家長膽戰心驚的天才之
作。他讓拿各種理由當作拍不出或拍不好電影的人很難再有藉口,也成了青年創作者
也能頭角崢嶸的極佳典範。
─資料來源───────────────────────────────────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5731950.shtml
--
※ 編輯: Loreto 來自: 180.177.83.166 (07/19 11:10)
「聽媽媽的話」原文片名直譯應該是「我殺了我媽」(J’ai tue ma mere/I
Killed My Mother),但真正「恐怖」的,是在本片自編自導自演的薩維杜蘭(Xavier
Dolan)以本片震驚國際影壇時,年僅20歲。
片中兒子嫌老媽品味低俗過氣,還一味打壓他的理想;而不知為什麼兒子老跟他
作對的母親,竟從別人口中聽到兒子是「同志」的事實!於是衝突爭執從客廳到學校
、從車上到街上,不斷上演。感覺上這是每個家庭拿起DV就能完成的題目,要不可想
而知一定淪為母子和解親情無敵的社教八股。那這部片到底「屌」在哪裡?
薩維杜蘭的生猛,發揮在化身片中主角與母親近乎歇斯底里又萬分真確的對手戲
中,那些宛若刀鋒般犀利的對罵字眼,毫無故做母慈子孝的偽善企圖,但演他老媽的
安妮杜娃(Anne Dorval)也非省油的燈 ,攻防之間不時搬出成人的優勢地位加以反
制,也讓各自的無力感更顯真切。「血緣」這個無法切斷也不容否認的牽連,讓人們
難免愛恨交織;甚至很多時候,恨即來自不得不愛。
而另一個惹人側目卻反而被他處理得雲淡風輕的,是他的同性戀身份。薩維杜蘭
並沒展現什麼性向認同的煎熬,他和可愛的男友吃飯、上課、做愛、寫功課,自然得
不足為奇(但對許多保守人士而言,這可能正是最「奇怪」之處)。然而當媽媽從兒
子男友的母親口中得知真相,令她震撼或心痛的,並非兒子是「同志」這件事,而是
「你不告訴我,是因為你不信任自己的母親」。
這部電影之後的逆轉,即與「信任」有關。如果薩維杜蘭在片中的作為,刺傷了
母親的尊嚴;那麼最後這個母親如何力挽母子關係瀕於破裂邊緣,還要能不落俗套?
也反過頭來考驗了導演的調度能力。畢竟這部片子的可觀之處,不是塑造了哪個完美
的角色,而是從繁瑣的日常生活中,真誠地面對自我,以及彼此日漸擴大的鴻溝。
薩維杜蘭犀利之餘,也容有相當的感性。許多面對鏡頭的獨白都很動人,像是一
場詩意的告解,也間接和他在片中展露的文學才華,相得益彰。事實上這部電影最早
的原型,即來自他高中時代的一次文學習作。而片中描述文學女教師與這個俊美男同
學之間的關係,也曖昧得可以。而一些慢動作鏡頭與音樂的配合,直讓人有向王家衛
致敬的感覺。「聽媽媽的話」一舉成名後,薩維杜蘭打鐵趁熱完成了他第二部電影、
關於愛情幻夢的「心跳」(Heartbeats,暫譯),擠進了今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
單元,此片「王家衛味道」就更重了。
薩維杜蘭會是曇花一現?還是英雄出少年?現在也許還言之過早。但可以肯定的
是「聽媽媽的話」會是一部令年輕觀眾心有戚戚焉、卻可能教家長膽戰心驚的天才之
作。他讓拿各種理由當作拍不出或拍不好電影的人很難再有藉口,也成了青年創作者
也能頭角崢嶸的極佳典範。
─資料來源───────────────────────────────────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5731950.shtml
--
※ 編輯: Loreto 來自: 180.177.83.166 (07/19 11:10)
Tags:
藝術電影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導演波蘭斯基獲釋後 首度露臉

By Agnes
at 2010-07-18T12:18
at 2010-07-18T12:18
同志新片《安非他命》台灣一刀未剪上映

By Annie
at 2010-07-17T21:07
at 2010-07-17T21:07
蔡明亮透露 愛情萬歲哭戲曾被要求減半秘辛

By Robert
at 2010-07-17T16:07
at 2010-07-17T16:07
以色列演員夏貝拉 突破美封鎖

By Kristin
at 2010-07-17T15:50
at 2010-07-17T15:50
政治性的歷史寓言-台北電影節<馬奎斯之愛與群魔>

By Megan
at 2010-07-17T12:26
at 2010-07-17T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