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電影碰撞,與現實碰撞 /侯季然 - 電影院

By Margaret
at 2013-05-06T15:47
at 2013-05-06T15:47
Table of Contents
http://www.udn.com/2013/5/5/NEWS/READING/X5/7875681.shtml
聯合報╱侯季然
我十歲才第一次進戲院看電影,看的是《最佳拍檔大顯神威》,新藝城1983年作品,春節
賀歲上映。
那是在復興南路上的頂好戲院,我們全家人一早就到了票口買票,排了很長的隊。好不容
易擠進了戲院,才坐下來,卻發現還是小學生的我,視線被前座人的背影遮去了大半。但
是全場客滿,也換不了位子,於是整場電影我都在人頭叢林的縫隙中求生存,前座觀眾隨
著劇情起伏搖頭晃腦,我就得隨時配合改變角度,見縫插針。
隨著劇情來到高潮,許冠傑發明的各種機器人與壞機器人大戰好幾回合。超越想像之外的
科幻奇觀讓觀眾們激動了起來,我在目眩神迷之際,也加快節奏與前座同步錯位,務必爭
取最大範圍的銀幕。
順著散場的人潮走出戲院,回家路上,新年的台北夜城空盪盪,我一邊回味著那些歡樂的
電影情節,一邊惋惜著那些被前座的後腦杓遮去的面積裡,一定有什麼好有意思的東西是
我永遠漏掉的。
這是我生命中最初的電影經驗,留在我腦中的卻不是一塊完整的長方形銀幕,而是被人頭
剪影切割出來的不規則畫面。可能因為這樣,我對電影從此有了斤斤計較的潔癖。
務必要是不被遮蔽的銀幕,務必要是從電影開始的第一秒鐘看起,一直到字幕升起,才算
是「完整」地看過一部電影。這種潔癖往後又不斷往前後擴張,演變成電影開演前的預告
和電影結束的片尾字幕也都包括在「完整」的範圍之內。看電影成了一個慎重的儀式,為
了保護神聖的電影經驗可以完整無缺,有多少次拚命追趕卻還是錯過幾分鐘或是幾秒鐘的
電影開場,哪怕戲院內開演的那場電影可能錯過這次此生將不復再見(經常發生在那些年
著迷的金馬影展),我仍然毫不猶豫地離開戲院門口,相信有遺憾的相見,不如不見。
就這樣守護著我心中的電影戒律好幾年後,我成為一個電影導演。
和「看電影」比起來,在「拍電影」這件事情上要守護電影的「完整」或「完美」,挑戰
升高好幾倍。從劇本、拍攝到宣傳、上映的層層環節,看似終於可以有機會去守護一部電
影的所有疆土,但豈知每個過程中可抗力、不可抗力、明知不可抗力卻硬要抗力,乃至於
明知可抗力但一念之差沒有抗力的種種遺憾堆積,讓拚命守護「完整」的電影這件事,成
為更遙遠的夢想。
不久前,我以南陽街為故事背景的新片《南方小羊牧場》在大陸上映,上映的名稱被改為
《大野狼和小綿羊的愛情》。
關於片名,在台灣上映前我們也有討論過。監製提出《南方小羊牧場》不易理解,但是最
後大家實在想不出更好的名字,再加上從後製到上映之間諸事繁雜,這件事就被擱下了。
因此,這一次當大陸的發行商提出想改名時,基於對投資者的責任,我並沒有堅持一定不
能改名。只是決定發行的行程緊迫,來不及詳細討論,《大野狼和小綿羊的愛情》這個片
名一提出,當天就已經送件立案,無可更動。
上映前夕,我到北京和廈門宣傳,當地的朋友帶著我,每遇到新朋友,都好熱心介紹說我
有一部電影將要上映。叫什麼名字呢?
「大……野狼和小綿羊的愛情。」
「蛤?大野狼和小綿羊? 」
「的愛情。」我艱難地補充。
每一次說出這個片名,我都有點難為情,心裡想著:為什麼呢?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
子呢?為什麼這部片的片名最後會變成《大野狼和小綿羊的愛情》呢?
如果當初在南陽街準備考試的我,當初開始寫劇本的我,當初為了準備工作提心吊膽的我
,當初在拍攝期間咬緊牙關的我,當初在後製期熬夜剪接的我,當初混音完成在錄音室裡
看到片子完成時鬆了一口氣的我……知道今天這部片會叫作《大野狼和小綿羊的愛情》的
話,一定會氣到想把我掐死吧?
但是經過了這許多漫長過程的我,現在想到這件事,也只是輕輕地感到無奈。甚至心裡偷
偷安慰自己,如果因為改名而能多一些票房的話,也算不錯吧?
到底拍電影會把人扭曲到什麼地步呢?到底像我這樣的人還能不能再追求「完整」的電影
呢?
現在的我,仍然一定要從電影開始的第一秒鐘看起,但是我已經有好多次在片尾字幕還沒
跑完前就離開的紀錄了。現在的我,不再像十幾二十歲的時候,因為沒劃到影展的某部片
而覺得「我完蛋了!」,我甚至以為,沒有哪部電影是一定要看的。
現在的我,常常覺得電影與人的相遇是一種緣分,在對的時候看到對的電影,就會感動莫
名,反之則毫無感覺。電影的好看與否,取決於自己而非電影。我不知道這到底是一種隨
著年紀增長而有的新領悟,又或者這只是一種虛無的逃避。
現在的我,甚至經常在電影院裡睡著。
我想像著十歲的自己,看著將近四十歲的自己坐在電影院裡睡著的樣子,那是一種什麼樣
的心情呢?他一定覺得太可惜了,銀幕上那些精采萬分的機器人大戰,我就這樣錯過了,
浪費了電影的魔幻時刻。
而我想告訴他,我還是想要堅持,堅持完整地看到別人的電影,堅持讓別人看見自己完整
的電影。只是我走到了電影的背面,發現電影就是一種人與各種不預期現實碰撞的結果。
在寫作時碰撞,在拍攝時碰撞,在上映時碰撞。就像你現在,在客滿的時段走進視線不良
的戲院,看到了被遮得殘缺不全的《最佳拍檔大顯神威》,也是一種碰撞。即使是不完整
的畫面,你不是也那樣的心醉神迷,你不是後來也成了電影導演嗎?
只要在世界的某處,有某人因為你的電影,哪怕是斷簡殘篇的瞥見,而有了一剎那的心靈
共振,這難熬的一切就值得了,不是嗎?
我幾乎可以想像他的表情。
但願,這不會被解讀成一種狡辯。
--
聯合報╱侯季然
我十歲才第一次進戲院看電影,看的是《最佳拍檔大顯神威》,新藝城1983年作品,春節
賀歲上映。
那是在復興南路上的頂好戲院,我們全家人一早就到了票口買票,排了很長的隊。好不容
易擠進了戲院,才坐下來,卻發現還是小學生的我,視線被前座人的背影遮去了大半。但
是全場客滿,也換不了位子,於是整場電影我都在人頭叢林的縫隙中求生存,前座觀眾隨
著劇情起伏搖頭晃腦,我就得隨時配合改變角度,見縫插針。
隨著劇情來到高潮,許冠傑發明的各種機器人與壞機器人大戰好幾回合。超越想像之外的
科幻奇觀讓觀眾們激動了起來,我在目眩神迷之際,也加快節奏與前座同步錯位,務必爭
取最大範圍的銀幕。
順著散場的人潮走出戲院,回家路上,新年的台北夜城空盪盪,我一邊回味著那些歡樂的
電影情節,一邊惋惜著那些被前座的後腦杓遮去的面積裡,一定有什麼好有意思的東西是
我永遠漏掉的。
這是我生命中最初的電影經驗,留在我腦中的卻不是一塊完整的長方形銀幕,而是被人頭
剪影切割出來的不規則畫面。可能因為這樣,我對電影從此有了斤斤計較的潔癖。
務必要是不被遮蔽的銀幕,務必要是從電影開始的第一秒鐘看起,一直到字幕升起,才算
是「完整」地看過一部電影。這種潔癖往後又不斷往前後擴張,演變成電影開演前的預告
和電影結束的片尾字幕也都包括在「完整」的範圍之內。看電影成了一個慎重的儀式,為
了保護神聖的電影經驗可以完整無缺,有多少次拚命追趕卻還是錯過幾分鐘或是幾秒鐘的
電影開場,哪怕戲院內開演的那場電影可能錯過這次此生將不復再見(經常發生在那些年
著迷的金馬影展),我仍然毫不猶豫地離開戲院門口,相信有遺憾的相見,不如不見。
就這樣守護著我心中的電影戒律好幾年後,我成為一個電影導演。
和「看電影」比起來,在「拍電影」這件事情上要守護電影的「完整」或「完美」,挑戰
升高好幾倍。從劇本、拍攝到宣傳、上映的層層環節,看似終於可以有機會去守護一部電
影的所有疆土,但豈知每個過程中可抗力、不可抗力、明知不可抗力卻硬要抗力,乃至於
明知可抗力但一念之差沒有抗力的種種遺憾堆積,讓拚命守護「完整」的電影這件事,成
為更遙遠的夢想。
不久前,我以南陽街為故事背景的新片《南方小羊牧場》在大陸上映,上映的名稱被改為
《大野狼和小綿羊的愛情》。
關於片名,在台灣上映前我們也有討論過。監製提出《南方小羊牧場》不易理解,但是最
後大家實在想不出更好的名字,再加上從後製到上映之間諸事繁雜,這件事就被擱下了。
因此,這一次當大陸的發行商提出想改名時,基於對投資者的責任,我並沒有堅持一定不
能改名。只是決定發行的行程緊迫,來不及詳細討論,《大野狼和小綿羊的愛情》這個片
名一提出,當天就已經送件立案,無可更動。
上映前夕,我到北京和廈門宣傳,當地的朋友帶著我,每遇到新朋友,都好熱心介紹說我
有一部電影將要上映。叫什麼名字呢?
「大……野狼和小綿羊的愛情。」
「蛤?大野狼和小綿羊? 」
「的愛情。」我艱難地補充。
每一次說出這個片名,我都有點難為情,心裡想著:為什麼呢?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
子呢?為什麼這部片的片名最後會變成《大野狼和小綿羊的愛情》呢?
如果當初在南陽街準備考試的我,當初開始寫劇本的我,當初為了準備工作提心吊膽的我
,當初在拍攝期間咬緊牙關的我,當初在後製期熬夜剪接的我,當初混音完成在錄音室裡
看到片子完成時鬆了一口氣的我……知道今天這部片會叫作《大野狼和小綿羊的愛情》的
話,一定會氣到想把我掐死吧?
但是經過了這許多漫長過程的我,現在想到這件事,也只是輕輕地感到無奈。甚至心裡偷
偷安慰自己,如果因為改名而能多一些票房的話,也算不錯吧?
到底拍電影會把人扭曲到什麼地步呢?到底像我這樣的人還能不能再追求「完整」的電影
呢?
現在的我,仍然一定要從電影開始的第一秒鐘看起,但是我已經有好多次在片尾字幕還沒
跑完前就離開的紀錄了。現在的我,不再像十幾二十歲的時候,因為沒劃到影展的某部片
而覺得「我完蛋了!」,我甚至以為,沒有哪部電影是一定要看的。
現在的我,常常覺得電影與人的相遇是一種緣分,在對的時候看到對的電影,就會感動莫
名,反之則毫無感覺。電影的好看與否,取決於自己而非電影。我不知道這到底是一種隨
著年紀增長而有的新領悟,又或者這只是一種虛無的逃避。
現在的我,甚至經常在電影院裡睡著。
我想像著十歲的自己,看著將近四十歲的自己坐在電影院裡睡著的樣子,那是一種什麼樣
的心情呢?他一定覺得太可惜了,銀幕上那些精采萬分的機器人大戰,我就這樣錯過了,
浪費了電影的魔幻時刻。
而我想告訴他,我還是想要堅持,堅持完整地看到別人的電影,堅持讓別人看見自己完整
的電影。只是我走到了電影的背面,發現電影就是一種人與各種不預期現實碰撞的結果。
在寫作時碰撞,在拍攝時碰撞,在上映時碰撞。就像你現在,在客滿的時段走進視線不良
的戲院,看到了被遮得殘缺不全的《最佳拍檔大顯神威》,也是一種碰撞。即使是不完整
的畫面,你不是也那樣的心醉神迷,你不是後來也成了電影導演嗎?
只要在世界的某處,有某人因為你的電影,哪怕是斷簡殘篇的瞥見,而有了一剎那的心靈
共振,這難熬的一切就值得了,不是嗎?
我幾乎可以想像他的表情。
但願,這不會被解讀成一種狡辯。
--
Tags:
電影院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電影院票價越來越貴

By Isla
at 2013-05-04T22:33
at 2013-05-04T22:33
電影院票價越來越貴

By Charlotte
at 2013-05-04T18:09
at 2013-05-04T18:09
中國信託信用卡看電影優惠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3-05-04T11:20
at 2013-05-04T11:20
停車收費標示不清(北車影城附近)

By Charlie
at 2013-05-04T02:53
at 2013-05-04T02:53
5/4美麗華鋼鐵人3 IMAX3D座位

By Regina
at 2013-05-03T23:55
at 2013-05-03T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