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主義退散:看《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 電影
By Ina
at 2020-04-30T00:10
at 2020-04-30T00:10
Table of Contents
看《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導演傅榆是台灣國人(父母是東南亞華僑),第一印象就是她在金馬獎高喊台獨,那陣子我本來很期待周迅可以參加台灣《如懿傳》記者會,結果喊完後全體中國明星離台,抱著扭曲的微恨意(我承認很幼稚)看這部片,最後的心得是非常喜歡!
原本一開始很怕是拍陳為廷英雄傳記,本來懷疑該不會是情侶視角,好險我期待的性騷擾退選事件也有被放進去,算是很立體全面紀錄一個人,紀錄片很忌諱不誠實。
與陳為廷並列的另一個軸線則是中國籍學生蔡博藝,整部片很完整記錄他們投入政治然後到中間有挫折(例如蔡因為中國籍被學生會中選會排擠)最後到「自己人生自己走」而不是圍繞在導演傅榆自己想像的社運軸線。例如陳為廷後來是選擇進修英文想走台美政治路線,而蔡博藝還是有在關注中國社會運動。
比較深刻的是拍蔡博藝的小貓和牢籠,小貓生病了需要用網子隔離起來,但小貓會不斷咬破那個網想逃出去,蔡博藝就以此來比喻自己好像活在牆內的世界,但一碰到牆的邊界好像就有什麼變得不一樣了。這也隱喻了一部分中國人想脫離鐵幕的心聲吧。然後當太陽花佔領法院,抗議人士高喊「支那賤畜」的時候,蔡也感到很尷尬。
比較不習慣的攝影技術是導演會快轉或回放主角的側影,頻率太多次會覺得效果到就好,雖然知道回放其實也是隱喻如果時光能倒退,主角二人會選擇什麼樣的路線。
導演和人物之間的衝突這一點蠻後設也蠻有趣的,就好像導演想要當全知者支配主角,但主角陳蔡跳出來說:這是我們的人生啊!人物會變得好嗎!這一個衝突非常精彩,導演的淚水也是成長的淚水,創作者的淚水。畢竟任何導演啦小說家都會發現自己筆下的人物會脫離自己的筆和攝影機,更何況對象是活生生的人呢?
這一段路線轉移,我立刻想到的是太陽花佔領立院那時不也是退場機制在爭議,現在這個情形簡直一模一樣。然後導演真的很就立刻回溯到退場機制混亂的那一段畫面。所以算是和導演有一點小默契吧。這是我看的第一部有關太陽花運動的紀錄片,側重人物視角也蠻有趣的。雖然網友說這不是最好看的一部,希望有空再去找別部和大家分享。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ad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Odelette
at 2020-05-01T13:18
at 2020-05-01T13:18
By Edith
at 2020-05-06T07:41
at 2020-05-06T07:41
By Dorothy
at 2020-05-11T01:52
at 2020-05-11T01:52
By Una
at 2020-05-14T20:14
at 2020-05-14T20:14
By Caitlin
at 2020-05-18T17:05
at 2020-05-18T17:05
By Sarah
at 2020-05-19T05:12
at 2020-05-19T05:12
By Hardy
at 2020-05-21T04:25
at 2020-05-21T04:25
By Caroline
at 2020-05-25T17:22
at 2020-05-25T17:22
By Quintina
at 2020-05-26T13:01
at 2020-05-26T13:01
By Selena
at 2020-05-27T18:42
at 2020-05-27T18:42
By Hedda
at 2020-05-29T15:20
at 2020-05-29T15:20
By Gilbert
at 2020-06-02T14:20
at 2020-06-02T14:20
Related Posts
美議員提法案 制裁好萊塢片商與中共合作
By Sierra Rose
at 2020-04-29T23:28
at 2020-04-29T23:28
《無聲革命》政治永遠無法跟生活完全分離
By Hazel
at 2020-04-29T23:21
at 2020-04-29T23:21
卡拉什尼科夫-電影觀後感
By Jack
at 2020-04-29T23:09
at 2020-04-29T23:09
4/29 當週12部新片預告+Youtube觀看排行
By James
at 2020-04-29T22:46
at 2020-04-29T22:46
「角落小夥伴」首登大銀幕! 電影版《魔
By Andy
at 2020-04-29T22:21
at 2020-04-29T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