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導演赴美求學 有助好萊塢成名? - 獨立製片

By Rachel
at 2013-03-29T11:34
at 2013-03-29T11:34
Table of Contents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7791890.shtml
【世界日報╱記者馬雲/好萊塢報導】2013.03.29
目前在好萊塢成名的華人導演中,李安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系、林詣彬(Justin Lin)畢
業於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電影系、朱浩偉(Jon Chu)畢業於南加州大學(USC)電影
系,而很多來自亞洲的導演也很希望到好萊塢發展,卻遲遲難以尋到突破口,是不是到美
國求學鍍金才是闖入好萊塢的必經之路?
朱浩偉:非必要條件
最近執導派拉蒙新片「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G.I.Joe:Retaliation)的朱浩偉雖然
算是好萊塢成名華人導演中的新秀,但自畢業以來他執導的電影全部都是六大電影公司發
行,有著大卡司、大投入的商業影片。對於要想在好萊塢成名,拿到美國高校學歷是否重
要,朱浩偉表示:「不是必要條件,我認識很多導演都沒有電影專業學歷,但我必須說,
在南加大的學習經歷為我的電影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是一個學歷問題,而是給
了我很多機會認識電影圈內人士,像現在我的團隊中很多都是上學時認識的。社交網絡應
該是學校能給予的最寶貴財產。」
朱浩偉的成名與他作為南加大電影學院學生密不可分,因為當年他就是因一部學生短片被
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看到而有機會被業內人士認識。但這並不是他
得到後來拍攝經歷的直接原因。他說:「史匹柏導演給了我一些計畫,但最終因各種原因
那些影片無法落實,不過這個過程我卻學到了很多,也認識了更多人,我覺得最重要的是
要敢於表達出自己的熱情,並爭取機會,天上不會掉餡餅,幸運是一方面,如何把握機遇
才是關鍵。」朱浩偉雖然成功執導「舞力全開」(Step Up)系列,但能得到執導「特種部
隊2:正面對決」還是靠自己努力說服製片人爭取而來。他說:「沒人會主動給我這個機
會,但我用想法和熱情說服了他們。」
他認為去南加大讀書並不一定就意味著可以成功:「關鍵看你如何利用學校給你的資源,
如果只是拿了學位走人,一樣無法成功,而是要在學校時不僅努力做出自己的作品,還要
多認識圈中人,就算第一次接觸特效製作或3D電影,如果能有相關朋友支持幫助,就可能
上手更快。」
李安:確實有大幫助
今年再度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座的李安也同樣認為,在紐約大學的學
習經歷對他後來的事業確實有很大幫助,但並不是致勝法寶。他在本報日前專訪時表示:
「很多中國導演希望可以進入好萊塢,阻力不僅是因他們沒有到美國讀書,主要來自於文
化上的差異,電影拍攝理念不同,還有語言上的障礙。」他一直認為進入好萊塢不一定才
算成功,能在本土拍出好的華語電影才是很多中國導演應該看重的。他說:「好萊塢發展
比中國電影業超前很多年,技術的領先和受眾的不同造成很多中國電影可能無法得到好萊
塢認可,但這些都需要時間,一味追求好萊塢的認可並非成功的途徑。」
不過他在畢業後也曾經歷了很長時間的低潮,並非每個美國大學畢業的電影人都能馬上入
行,李安也是通過在台灣拍攝的作品逐漸受到國際認可而闖入好萊塢。對於在美國求學的
經歷,李安覺得最大的幫助就是讓他能更好地學習和接受西方電影拍攝理念,讓他懂得西
方觀眾要的是什麼,並加強了英文溝通能力,讓他在日後有機會駕馭國際團隊。
林詣彬:靠人脈組團隊
畢業於洛加大的林詣彬並非在學校就出名,他在學校讀書期間認識很多電影夥伴,才慢慢
有了自己的團隊,並因拍攝「火爆麻吉」(Better Luck Tomorrow)讓他被美國電影界所
認識。他受訪時也曾表示,能在美國讀書、拍攝電影,最大的優勢是資源,除了人脈外,
也更容易參與更多電影節、展映,有多種渠道讓觀眾、媒體和電影人認識自己。
而另一位國際導演吳宇森則與上面幾位不同,完全沒有在美求學經歷,
單憑在香港本土的電影受到好萊塢賞識而獲邀到美國拍電影,並創造出獨具個人特色電影
風格。
也許每個人成名的經歷都不同,但如果目標是好萊塢,從這些影人身上可以看出,學好英
文,擁有在美國求學經歷,的確有更多機會,但最終還是要作品有說服力才能走上成功之
路。
--
【世界日報╱記者馬雲/好萊塢報導】2013.03.29
目前在好萊塢成名的華人導演中,李安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系、林詣彬(Justin Lin)畢
業於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電影系、朱浩偉(Jon Chu)畢業於南加州大學(USC)電影
系,而很多來自亞洲的導演也很希望到好萊塢發展,卻遲遲難以尋到突破口,是不是到美
國求學鍍金才是闖入好萊塢的必經之路?
朱浩偉:非必要條件
最近執導派拉蒙新片「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G.I.Joe:Retaliation)的朱浩偉雖然
算是好萊塢成名華人導演中的新秀,但自畢業以來他執導的電影全部都是六大電影公司發
行,有著大卡司、大投入的商業影片。對於要想在好萊塢成名,拿到美國高校學歷是否重
要,朱浩偉表示:「不是必要條件,我認識很多導演都沒有電影專業學歷,但我必須說,
在南加大的學習經歷為我的電影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是一個學歷問題,而是給
了我很多機會認識電影圈內人士,像現在我的團隊中很多都是上學時認識的。社交網絡應
該是學校能給予的最寶貴財產。」
朱浩偉的成名與他作為南加大電影學院學生密不可分,因為當年他就是因一部學生短片被
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看到而有機會被業內人士認識。但這並不是他
得到後來拍攝經歷的直接原因。他說:「史匹柏導演給了我一些計畫,但最終因各種原因
那些影片無法落實,不過這個過程我卻學到了很多,也認識了更多人,我覺得最重要的是
要敢於表達出自己的熱情,並爭取機會,天上不會掉餡餅,幸運是一方面,如何把握機遇
才是關鍵。」朱浩偉雖然成功執導「舞力全開」(Step Up)系列,但能得到執導「特種部
隊2:正面對決」還是靠自己努力說服製片人爭取而來。他說:「沒人會主動給我這個機
會,但我用想法和熱情說服了他們。」
他認為去南加大讀書並不一定就意味著可以成功:「關鍵看你如何利用學校給你的資源,
如果只是拿了學位走人,一樣無法成功,而是要在學校時不僅努力做出自己的作品,還要
多認識圈中人,就算第一次接觸特效製作或3D電影,如果能有相關朋友支持幫助,就可能
上手更快。」
李安:確實有大幫助
今年再度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座的李安也同樣認為,在紐約大學的學
習經歷對他後來的事業確實有很大幫助,但並不是致勝法寶。他在本報日前專訪時表示:
「很多中國導演希望可以進入好萊塢,阻力不僅是因他們沒有到美國讀書,主要來自於文
化上的差異,電影拍攝理念不同,還有語言上的障礙。」他一直認為進入好萊塢不一定才
算成功,能在本土拍出好的華語電影才是很多中國導演應該看重的。他說:「好萊塢發展
比中國電影業超前很多年,技術的領先和受眾的不同造成很多中國電影可能無法得到好萊
塢認可,但這些都需要時間,一味追求好萊塢的認可並非成功的途徑。」
不過他在畢業後也曾經歷了很長時間的低潮,並非每個美國大學畢業的電影人都能馬上入
行,李安也是通過在台灣拍攝的作品逐漸受到國際認可而闖入好萊塢。對於在美國求學的
經歷,李安覺得最大的幫助就是讓他能更好地學習和接受西方電影拍攝理念,讓他懂得西
方觀眾要的是什麼,並加強了英文溝通能力,讓他在日後有機會駕馭國際團隊。
林詣彬:靠人脈組團隊
畢業於洛加大的林詣彬並非在學校就出名,他在學校讀書期間認識很多電影夥伴,才慢慢
有了自己的團隊,並因拍攝「火爆麻吉」(Better Luck Tomorrow)讓他被美國電影界所
認識。他受訪時也曾表示,能在美國讀書、拍攝電影,最大的優勢是資源,除了人脈外,
也更容易參與更多電影節、展映,有多種渠道讓觀眾、媒體和電影人認識自己。
而另一位國際導演吳宇森則與上面幾位不同,完全沒有在美求學經歷,
單憑在香港本土的電影受到好萊塢賞識而獲邀到美國拍電影,並創造出獨具個人特色電影
風格。
也許每個人成名的經歷都不同,但如果目標是好萊塢,從這些影人身上可以看出,學好英
文,擁有在美國求學經歷,的確有更多機會,但最終還是要作品有說服力才能走上成功之
路。
--
Tags:
獨立製片
All Comments

By Tristan Cohan
at 2013-03-30T08:04
at 2013-03-30T08:04

By Frederic
at 2013-04-01T13:20
at 2013-04-01T13:20
Related Posts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部份靠iPhone拍攝

By Odelette
at 2013-03-26T13:25
at 2013-03-26T13:25
陳佳穗表演工作室春季班起跑囉!

By Odelette
at 2013-03-25T23:31
at 2013-03-25T23:31
「微視界大創新」座談 用微電影發現台灣

By Damian
at 2013-03-22T12:10
at 2013-03-22T12:10
世新廣電所《電影狂》演員徵選

By Andy
at 2013-03-21T08:53
at 2013-03-21T08:53
電影《72小時莎到你》誠徵觀眾臨演

By Candice
at 2013-03-20T15:34
at 2013-03-20T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