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音效師何宗文 聲控一甲子 - 獨立製片

By Audriana
at 2011-07-07T19:59
at 2011-07-07T19:59
Table of Contents
【世界日報╱記者馬雲/好萊塢報導】 2011.07.07
在好萊塢工作近60年的資深音效剪輯師何宗文(Don Hall)是美國影藝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Sciences)會員,目前在南加州大學(USC)電影學院任職音效
部門主管及教師。
83歲的何宗文依然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每學期都開好幾門課,連暑假也常到學校工作。
他的南加大電影學院大樓辦公室掛滿各種獲獎照片和證書,驗證著老人家豐富的一生。
他談到音效師的工作包括三部分:根據電影情節設計音效概念、在拍攝時收集音效、後期
製作時整合音效、剪輯。
一部電影音效好壞,主要看音效的使用是否能加強故事的表現,並讓人感覺自然、舒服。
他工作中經歷過不同類型電影,動作片音效一般比劇情片更突出,但不一定代表劇情片需
要的工作量就少。
音效師工作最有趣,也是最大挑戰,就是去找到最準確展示劇情、表達感情需求的聲音效
果,良好控制對白、周圍環境的聲音,最大程度讓觀眾領略到電影要表達的東西。他說:
「電影最大的魔力在於我們可以控制各種聲音,以突出戲劇性。」
何宗文經歷好萊塢風雲變幻,感嘆雖然技術的進步讓今天的電影拍攝變得更容易、有更多
發揮空間,但現在電影文化變得更加商業化,連人技術人員個性也變得浮躁,很多電視影
集為省錢趕工,音效追求細節程度不高,導致作品良莠不齊。
何宗文說,在好萊塢工作,除技能也需要人脈,並懂得抓住機遇,他說:「人生難料。我
當初在學校學攝影,想成為建築攝影師。但因朋友推薦,進入電影公司作剪輯師。然後又
因加入工會後,但工齡不夠無法繼續剪輯工作,只好學習音效,卻沒想到成為終身職業。
」對於他一生的經歷,何宗文表示,作為音效師比較自由,有空間發揮創意。為電影公司
工作比較穩定,但受到束縛。
-------------------------------------------------------------------------
影視作品近百部 何宗文獲傑出成就貢獻獎
【世界日報╱記者馬雲/好萊塢報導】 2011.07.07
何宗文出生北加州,是第二代華裔移民,畢業於巴沙迪那(Pasadena)藝術中心設計學院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他成為音效剪輯師已為好萊塢電影、電視效力60年
,影視作品超過90部。
現已83歲的何宗文將於10月15日由好萊塢電影剪輯工會(The Motion Picture Editors
Guild,MPEG)授予傑出成就貢獻獎(The Fellowship and Service Award)。他也曾於
2004年獲好萊塢電影音效剪輯工會(Motion Picture Sound Editors,MPSE )授予終身
成就獎,2006年獲得美國影藝學院頒發「特殊成就貢獻獎」(John Bonner Medal of
Commendation)。
何宗文曾三度入圍艾美獎,並於1971年以電視影集「Tribes」獲得最佳音效剪輯獎。他兩
次入圍英國奧斯卡,包括1970年名片「巴頓將軍」(Patton),並於1971年以電影「虎豹
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獲得最佳音效獎(Best Sound Track
)。
他曾與包括梅爾布魯克斯(Mel Brooks)、勞勃阿特曼(Robert Altman)、威廉佛瑞金
(William Friedkin)、約翰法蘭克海默(John Frankenheimer)等好萊塢多位著名導演
合作。並曾在1964至1976期間,任福斯電影公司音效部門主管。
後又在迪士尼電影公司任後期製作部門副總裁(vice president of post-production)
五年,負責電影後期製作的監督、執導工作。
--
在好萊塢工作近60年的資深音效剪輯師何宗文(Don Hall)是美國影藝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Sciences)會員,目前在南加州大學(USC)電影學院任職音效
部門主管及教師。
83歲的何宗文依然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每學期都開好幾門課,連暑假也常到學校工作。
他的南加大電影學院大樓辦公室掛滿各種獲獎照片和證書,驗證著老人家豐富的一生。
他談到音效師的工作包括三部分:根據電影情節設計音效概念、在拍攝時收集音效、後期
製作時整合音效、剪輯。
一部電影音效好壞,主要看音效的使用是否能加強故事的表現,並讓人感覺自然、舒服。
他工作中經歷過不同類型電影,動作片音效一般比劇情片更突出,但不一定代表劇情片需
要的工作量就少。
音效師工作最有趣,也是最大挑戰,就是去找到最準確展示劇情、表達感情需求的聲音效
果,良好控制對白、周圍環境的聲音,最大程度讓觀眾領略到電影要表達的東西。他說:
「電影最大的魔力在於我們可以控制各種聲音,以突出戲劇性。」
何宗文經歷好萊塢風雲變幻,感嘆雖然技術的進步讓今天的電影拍攝變得更容易、有更多
發揮空間,但現在電影文化變得更加商業化,連人技術人員個性也變得浮躁,很多電視影
集為省錢趕工,音效追求細節程度不高,導致作品良莠不齊。
何宗文說,在好萊塢工作,除技能也需要人脈,並懂得抓住機遇,他說:「人生難料。我
當初在學校學攝影,想成為建築攝影師。但因朋友推薦,進入電影公司作剪輯師。然後又
因加入工會後,但工齡不夠無法繼續剪輯工作,只好學習音效,卻沒想到成為終身職業。
」對於他一生的經歷,何宗文表示,作為音效師比較自由,有空間發揮創意。為電影公司
工作比較穩定,但受到束縛。
-------------------------------------------------------------------------
影視作品近百部 何宗文獲傑出成就貢獻獎
【世界日報╱記者馬雲/好萊塢報導】 2011.07.07
何宗文出生北加州,是第二代華裔移民,畢業於巴沙迪那(Pasadena)藝術中心設計學院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他成為音效剪輯師已為好萊塢電影、電視效力60年
,影視作品超過90部。
現已83歲的何宗文將於10月15日由好萊塢電影剪輯工會(The Motion Picture Editors
Guild,MPEG)授予傑出成就貢獻獎(The Fellowship and Service Award)。他也曾於
2004年獲好萊塢電影音效剪輯工會(Motion Picture Sound Editors,MPSE )授予終身
成就獎,2006年獲得美國影藝學院頒發「特殊成就貢獻獎」(John Bonner Medal of
Commendation)。
何宗文曾三度入圍艾美獎,並於1971年以電視影集「Tribes」獲得最佳音效剪輯獎。他兩
次入圍英國奧斯卡,包括1970年名片「巴頓將軍」(Patton),並於1971年以電影「虎豹
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獲得最佳音效獎(Best Sound Track
)。
他曾與包括梅爾布魯克斯(Mel Brooks)、勞勃阿特曼(Robert Altman)、威廉佛瑞金
(William Friedkin)、約翰法蘭克海默(John Frankenheimer)等好萊塢多位著名導演
合作。並曾在1964至1976期間,任福斯電影公司音效部門主管。
後又在迪士尼電影公司任後期製作部門副總裁(vice president of post-production)
五年,負責電影後期製作的監督、執導工作。
--
Tags:
獨立製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Virtual Life 『我的第二人生』網路安全創意影音比賽

By Dorothy
at 2011-07-07T16:20
at 2011-07-07T16:20
「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第二波頒獎人曝光

By Irma
at 2011-07-06T23:46
at 2011-07-06T23:46
首部新媒體電影「布袋甩尾」 台灣大獨家上映

By Sandy
at 2011-07-06T23:04
at 2011-07-06T23:04
7/15【YSL瘋狂的愛】時尚大師聖羅蘭不朽傳奇

By Iris
at 2011-07-06T19:16
at 2011-07-06T19:16
徵求短片/廣告的編劇組成員

By George
at 2011-07-05T16:32
at 2011-07-05T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