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聖棻/從2013電視圈現況,看2014生存之道 - 綜藝

By Hazel
at 2014-01-20T20:29
at 2014-01-20T20:29
Table of Contents
http://stars.udn.com/newstars/collect/CollectPage.do?cid=12700
薛聖棻╱從 2013 電視圈現況,看 2014 生存之道
字級:
【聯合報╱薛聖棻(知名製作人)】
繼「後宮甄嬛傳」後,「蘭陵王」再度在台創造話題與收視高峰。「中國好聲音 2」的收
視雖不及「好聲音 1」的熱度,在台灣有線頻道播出時,仍然有不俗成績,之後還有「全
能星戰」、「我是歌手 2」和多部時裝都會陸劇等,在各頻道陸續密集播出,或成電視圈
引領企盼的新焦點。至此,台灣還有機會獨領風騷,各台仍能以戲劇王國、綜藝王國、新
聞王國自詡?
據媒體報導,首播即創造高收視的「爸爸去哪兒」,第 2 季冠名贊助由第 1 季的
2,800 萬人民幣,擴增 10 倍,貨真價實的「十倍償還」,同時也擠下「好聲音 3」先前
宣稱的 2 億 5 千萬人民幣,刷新大陸季播節目冠名費紀錄。令人羨慕、咋舌的不止於此
,大陸視頻網也以 2.5 億人民幣買下「好聲音 3」版權,顯然是對網路招商信心十足,
內容的數網匯流無論成功與否,此舉已然是對新商業模式的正式宣告。
台灣電視界面臨的不只是廣告量縮,更嚴重的是多頻幕市場的分眾現象帶來的新營運挑戰
。首先,幕後團隊的分工方式,在面對製作時數下降、預算額度下降,規模卻不宜再更簡
化的前提下,專業、專項、專職分工勢必將取代目前母雞帶小雞的傳產勞動模式。因此真
正有創意或是某項專業能力明顯者,或許才有勝出機會,而台灣的體製播環境也許陷入窘
境,但人才濟濟, 若平台主願意破除一元化獲利思維的惡性競爭,並不難找到開發創意
、活化資源的新途徑。
小型市場最重要的是核心競爭力。以台灣文創的兩項利器來看,在流行音樂方面,我們有
資歷豐厚的創作者,兩岸人氣指標的偶像級表演工作者,但迫切需要新人的亮相與培養,
因此,少的是足夠量的媒體展演平台,希望 2014 有更多平台主願意集中預算,取代愈來
愈無話可說的綜藝談話性節目,製作稍有規模的音樂型態綜藝節目。
其次在戲劇方面,電影市場的復甦,我們看到多樣化的作品,如紀錄片「看見台灣」等,
紛紛開出亮眼票房,而兩岸合作多部劇場型的電視劇,不是有亮眼獲獎肯定,就是話題、
收視、口碑熱度不斷,戲劇版權收入的期待值,仍然得到業者的關注,因此 2013 年仍有
不少量的拍攝製作,但人才外流和新人尚無法明顯接班的隱憂,卻愈來愈不可不面對,
2014 年戲劇界的共同難題除了預算永遠不夠之外,更難解的是卡司在哪裡?
至於,綜藝節目是培養多數各類娛樂人才的大搖籃,在整個產業鏈裡,卻常常被忽略(公
部門的補助最少),慶幸的是資深的天王、天后級綜藝前輩們,仍活力十足也願意擔負起
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提攜後輩的重責大任,但是分眾市場的現實反應,在在考驗主其事
如何把這些「寶」放進對的位置,而不是束之高閣。
筆者認為 2013 年的務實披露,雖然現實殘酷,殘酷之後必有解脫,也許可以啟發我們找
到全新的生存之道。
--
薛聖棻╱從 2013 電視圈現況,看 2014 生存之道
字級:
【聯合報╱薛聖棻(知名製作人)】
繼「後宮甄嬛傳」後,「蘭陵王」再度在台創造話題與收視高峰。「中國好聲音 2」的收
視雖不及「好聲音 1」的熱度,在台灣有線頻道播出時,仍然有不俗成績,之後還有「全
能星戰」、「我是歌手 2」和多部時裝都會陸劇等,在各頻道陸續密集播出,或成電視圈
引領企盼的新焦點。至此,台灣還有機會獨領風騷,各台仍能以戲劇王國、綜藝王國、新
聞王國自詡?
據媒體報導,首播即創造高收視的「爸爸去哪兒」,第 2 季冠名贊助由第 1 季的
2,800 萬人民幣,擴增 10 倍,貨真價實的「十倍償還」,同時也擠下「好聲音 3」先前
宣稱的 2 億 5 千萬人民幣,刷新大陸季播節目冠名費紀錄。令人羨慕、咋舌的不止於此
,大陸視頻網也以 2.5 億人民幣買下「好聲音 3」版權,顯然是對網路招商信心十足,
內容的數網匯流無論成功與否,此舉已然是對新商業模式的正式宣告。
台灣電視界面臨的不只是廣告量縮,更嚴重的是多頻幕市場的分眾現象帶來的新營運挑戰
。首先,幕後團隊的分工方式,在面對製作時數下降、預算額度下降,規模卻不宜再更簡
化的前提下,專業、專項、專職分工勢必將取代目前母雞帶小雞的傳產勞動模式。因此真
正有創意或是某項專業能力明顯者,或許才有勝出機會,而台灣的體製播環境也許陷入窘
境,但人才濟濟, 若平台主願意破除一元化獲利思維的惡性競爭,並不難找到開發創意
、活化資源的新途徑。
小型市場最重要的是核心競爭力。以台灣文創的兩項利器來看,在流行音樂方面,我們有
資歷豐厚的創作者,兩岸人氣指標的偶像級表演工作者,但迫切需要新人的亮相與培養,
因此,少的是足夠量的媒體展演平台,希望 2014 有更多平台主願意集中預算,取代愈來
愈無話可說的綜藝談話性節目,製作稍有規模的音樂型態綜藝節目。
其次在戲劇方面,電影市場的復甦,我們看到多樣化的作品,如紀錄片「看見台灣」等,
紛紛開出亮眼票房,而兩岸合作多部劇場型的電視劇,不是有亮眼獲獎肯定,就是話題、
收視、口碑熱度不斷,戲劇版權收入的期待值,仍然得到業者的關注,因此 2013 年仍有
不少量的拍攝製作,但人才外流和新人尚無法明顯接班的隱憂,卻愈來愈不可不面對,
2014 年戲劇界的共同難題除了預算永遠不夠之外,更難解的是卡司在哪裡?
至於,綜藝節目是培養多數各類娛樂人才的大搖籃,在整個產業鏈裡,卻常常被忽略(公
部門的補助最少),慶幸的是資深的天王、天后級綜藝前輩們,仍活力十足也願意擔負起
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提攜後輩的重責大任,但是分眾市場的現實反應,在在考驗主其事
如何把這些「寶」放進對的位置,而不是束之高閣。
筆者認為 2013 年的務實披露,雖然現實殘酷,殘酷之後必有解脫,也許可以啟發我們找
到全新的生存之道。
--
Tags:
綜藝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綜藝大熱門

By Christine
at 2014-01-20T16:57
at 2014-01-20T16:57
收視率0113-0119(有效數字+有線收視)

By Connor
at 2014-01-20T16:57
at 2014-01-20T16:57
收視率0113-0119

By Una
at 2014-01-20T11:13
at 2014-01-20T11:13
音樂無雙

By Regina
at 2014-01-20T00:53
at 2014-01-20T00:53
愛妮雅 舞力全開 20140119

By Oscar
at 2014-01-19T19:06
at 2014-01-19T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