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恐懼Perfect Blue 深處的自我 - 電影

By Susan
at 2015-04-25T17:48
at 2015-04-25T17:48
Table of Contents
MOVIE版首po就獻給了今敏!
雖然目前版上幾乎都是復仇者,但我還是要來推薦這部1997的舊片啦XDD
希望可以拉到更多人看過這部佳作!!!
無音樂網誌版
http://richie755.pixnet.net/blog/post/279593050
------------------以下有雷------------------------------------
從盜夢偵探、千年女優,講到日本動畫電影,對我來說不只有宮崎駿,「今敏」對許多人
可能陌生的名字,會是我心中推崇的首選。他帶給觀眾的故事通常虛實交錯,故事成熟,
你不一定會在他的電影當中看到各種可愛的角色,或是如其他動畫電影期待的美妙情節,
取而代之的是深刻的角色描繪,及動畫才能展現的敘事手法。
1997年上映的「藍色恐懼」是今敏的處女作,劇情從霧越未麻─一位原本隸屬於偶像女團
體,為了之後的發展而毅然決然轉往演員之路,過程中的迷惘與不確定,甚至出現「第二
個自己」的幻象。藍色恐懼儘管比對現今眾多驚悚片可能口味稍嫌清淡,但更聚焦自我的
心理,與面對自我製造的恐懼。
還記得劇中未麻在港口的一場戲,對手講了這麼一段話:「你為什麼會認為一秒鐘前的自
己跟現在的自己是同一個人?記憶的連續性,我們就只靠著這個來建築,這唯一自我同一
性的幻想。」整部作品最重要的點在於「現實與虛幻交錯的自我」,導演巧妙的使用了網
路來構築虛幻的未麻,而不是單純出自於心理的幻影,於是透過每次未麻上網時發現總是
有人能據細靡遺的描述自己的生活,甚至出現自己沒有做過的事,逐漸幫觀眾建立「虛實
不分」、或者說已經與未麻站在同樣的視角,無法分辨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自我。
這樣的概念隨著劇情推演持續加重,到底誰殺了作家?誰殺了公司的主管?未麻的瘋粉身
邊又是誰在指使?除了網路之外,導演這邊為了加強張力,將未麻出演的戲劇劇情,與她
自身發生的情況融合。這邊最深刻當然屬於強暴戲的部份,老實說觀影的時候的確有蠻不
舒服,但事後回想,未麻在戲中受到強暴,似乎也隱喻著她在現實中,受到心魔的強暴。
然而她都將其視為達成某一些目的,必須經過的痛苦,選擇無視。
而藍色恐懼之所以能塑造如此絕妙的氛圍,當然一部分要歸功於動畫的特性,無論在分鏡
或是運鏡上,能夠突破現實的侷限。比如說未麻不斷的在各種夢中驚醒、各種重複的記憶
擾亂,或是像反覆死去又重生的魚,可是令人害怕的是,當最後未麻已經麻痺,以為自己
回到了穩妥的現實,才發現自己最大的幻覺,就出現在自己的身邊。我很喜歡導演在最後
劇情的安排,其實我真的沒想到留每會是那一部分虛擬的未麻。我相信這邊凸顯了一些日
本當時演藝圈現實的問題,多少偶像為了擺脫包袱而放棄,卻落入載浮載沉的人生。
最後一段兩人追逐的場景另我屏息,未麻不得不面對兩方的夾攻-真實世界的留每/虛幻世
界的偶像自我,兩者的重疊已經超過能夠掩埋的程度。而留每也必須面對眼前這個「假的
未麻」,在她心目中那個完美的未麻藉著粉絲的雙手終究不能成立,我想是因為留每認為
最無法饒恕的部分-也就是活生生不依照偶像路線的未麻-要由自己解決。
老實說這部戲可能藏著更多的隱喻。像是水,整部作品很多場景都有水的出現,如魚缸、
雨天、洗澡,我個人的解釋是當事物處於水中時,他的形象就會趨於曖昧,你不一定抓的
準距離或型態,類似未麻的心境。(也有可能是我過度腦補XD)另外,對我而言網路便是
能成就這個故事很重要的載具,現今大家在網路上都能夠包裝不同樣貌的自我,然而是否
意識到自我的分裂,可能就是每個人有著不同的情形。劇尾未麻對著後視鏡笑了一下,她
已接受現在的自己了嗎?抑或她認為除掉了「虛幻的未麻」之後就萬事OK? 或許不會有真
正的答案吧!
--
雖然目前版上幾乎都是復仇者,但我還是要來推薦這部1997的舊片啦XDD
希望可以拉到更多人看過這部佳作!!!
無音樂網誌版
http://richie755.pixnet.net/blog/post/279593050
------------------以下有雷------------------------------------
從盜夢偵探、千年女優,講到日本動畫電影,對我來說不只有宮崎駿,「今敏」對許多人
可能陌生的名字,會是我心中推崇的首選。他帶給觀眾的故事通常虛實交錯,故事成熟,
你不一定會在他的電影當中看到各種可愛的角色,或是如其他動畫電影期待的美妙情節,
取而代之的是深刻的角色描繪,及動畫才能展現的敘事手法。
1997年上映的「藍色恐懼」是今敏的處女作,劇情從霧越未麻─一位原本隸屬於偶像女團
體,為了之後的發展而毅然決然轉往演員之路,過程中的迷惘與不確定,甚至出現「第二
個自己」的幻象。藍色恐懼儘管比對現今眾多驚悚片可能口味稍嫌清淡,但更聚焦自我的
心理,與面對自我製造的恐懼。
還記得劇中未麻在港口的一場戲,對手講了這麼一段話:「你為什麼會認為一秒鐘前的自
己跟現在的自己是同一個人?記憶的連續性,我們就只靠著這個來建築,這唯一自我同一
性的幻想。」整部作品最重要的點在於「現實與虛幻交錯的自我」,導演巧妙的使用了網
路來構築虛幻的未麻,而不是單純出自於心理的幻影,於是透過每次未麻上網時發現總是
有人能據細靡遺的描述自己的生活,甚至出現自己沒有做過的事,逐漸幫觀眾建立「虛實
不分」、或者說已經與未麻站在同樣的視角,無法分辨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自我。
這樣的概念隨著劇情推演持續加重,到底誰殺了作家?誰殺了公司的主管?未麻的瘋粉身
邊又是誰在指使?除了網路之外,導演這邊為了加強張力,將未麻出演的戲劇劇情,與她
自身發生的情況融合。這邊最深刻當然屬於強暴戲的部份,老實說觀影的時候的確有蠻不
舒服,但事後回想,未麻在戲中受到強暴,似乎也隱喻著她在現實中,受到心魔的強暴。
然而她都將其視為達成某一些目的,必須經過的痛苦,選擇無視。
而藍色恐懼之所以能塑造如此絕妙的氛圍,當然一部分要歸功於動畫的特性,無論在分鏡
或是運鏡上,能夠突破現實的侷限。比如說未麻不斷的在各種夢中驚醒、各種重複的記憶
擾亂,或是像反覆死去又重生的魚,可是令人害怕的是,當最後未麻已經麻痺,以為自己
回到了穩妥的現實,才發現自己最大的幻覺,就出現在自己的身邊。我很喜歡導演在最後
劇情的安排,其實我真的沒想到留每會是那一部分虛擬的未麻。我相信這邊凸顯了一些日
本當時演藝圈現實的問題,多少偶像為了擺脫包袱而放棄,卻落入載浮載沉的人生。
最後一段兩人追逐的場景另我屏息,未麻不得不面對兩方的夾攻-真實世界的留每/虛幻世
界的偶像自我,兩者的重疊已經超過能夠掩埋的程度。而留每也必須面對眼前這個「假的
未麻」,在她心目中那個完美的未麻藉著粉絲的雙手終究不能成立,我想是因為留每認為
最無法饒恕的部分-也就是活生生不依照偶像路線的未麻-要由自己解決。
老實說這部戲可能藏著更多的隱喻。像是水,整部作品很多場景都有水的出現,如魚缸、
雨天、洗澡,我個人的解釋是當事物處於水中時,他的形象就會趨於曖昧,你不一定抓的
準距離或型態,類似未麻的心境。(也有可能是我過度腦補XD)另外,對我而言網路便是
能成就這個故事很重要的載具,現今大家在網路上都能夠包裝不同樣貌的自我,然而是否
意識到自我的分裂,可能就是每個人有著不同的情形。劇尾未麻對著後視鏡笑了一下,她
已接受現在的自己了嗎?抑或她認為除掉了「虛幻的未麻」之後就萬事OK? 或許不會有真
正的答案吧!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Sarah
at 2015-04-27T13:59
at 2015-04-27T13:59

By Dorothy
at 2015-04-29T07:51
at 2015-04-29T07:51

By Ida
at 2015-05-02T20:13
at 2015-05-02T20:13

By Megan
at 2015-05-04T03:14
at 2015-05-04T03:14

By Margaret
at 2015-05-06T12:30
at 2015-05-06T12:30

By Lucy
at 2015-05-11T10:57
at 2015-05-11T10:57

By Kyle
at 2015-05-12T21:10
at 2015-05-12T21:10

By Adele
at 2015-05-13T00:53
at 2015-05-13T00:53
Related Posts
復仇者的一些演員問題(大雷)

By Iris
at 2015-04-25T17:42
at 2015-04-25T17:42
一部關於金字塔的片

By Damian
at 2015-04-25T17:10
at 2015-04-25T17:10
復仇者二抄襲逆襲的夏亞

By Yuri
at 2015-04-25T16:55
at 2015-04-25T16:55
湯姆克魯斯的科幻片v.s諜報片 你偏好為何

By Mason
at 2015-04-25T16:41
at 2015-04-25T16:41
復仇者2關於黑寡婦的一個角色

By Anthony
at 2015-04-25T16:07
at 2015-04-25T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