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鏡人的妹妹-「孝女白瓊」的烏克蘭血統 - 布袋戲

By Steve
at 2016-10-15T22:47
at 2016-10-15T22:47
Table of Contents
https://goo.gl/xoN0e3
【冷知識週刊】第六十一號:「孝女白瓊」的烏克蘭血統
關於夏天的歌很多,這首你一定有聽過。(應該吧 X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vELBdxVRM
然而對部分的長輩而言,這首樂曲最成功的翻唱版本,大概是 1970 年黃俊雄的布袋戲《
雲州大儒俠》當中,孝女白瓊的奔喪名曲〈噢!媽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20_0JRRpG4
當時《雲州大儒俠》風靡一時,台灣觀眾也間接認識了這首爵士名曲。但因為劇中角色深
植人心,孝女白瓊這名號後來演變成民俗陣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喪葬禮俗「孝女白琴」
,而〈夏日時光〉也在這一輩的台灣人心中,成了哭喪女的代表曲目。
夏日名曲成了追思名曲,也許你會覺得有些許不吉利。那麼,在作曲者蓋希文(George
Gershwin)創作這首歌曲的時候,又是怎麼想的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DwW8onaoA
當音樂學者探究〈夏日時光〉如此成功的原因,發現蓋希文在這首歌曲裡面運用了兩種音
樂元素:黑人靈歌 (Negro spiritual) 和五聲音階 (Pentatonic Scale)。
黑人靈歌源自黑奴的聖歌,是藍調音樂的前身。儘管蓋希文宣稱整齣《波吉與貝斯》皆是
自己的創作,沒有引用過去其他音樂;但我們知道,身為一個在美國出生的俄羅斯、烏克
蘭猶太後裔,想要以爵士樂為創作重心,甚至是寫出以黑人為主角的歌劇,的確可能在潛
意識中,以某首過去聽過的黑人靈歌作為譜曲的範本。
而上面的靈歌〈沒娘的孩子〉(Sometimes I Feel Like A Motherless Child),就是〈
夏日時光〉的可能範本之一。這首曲子,曾經在 1927 年百老匯版的《波吉 》(Porgy)
一劇作為最後一曲。八年後,蓋希文才以相同劇本推出歌劇《波吉與貝絲》(Porgy and
Bess)。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懷疑:蓋希文〈夏日時光〉中,其實引用了〈沒娘的孩子〉。
只是,聽聽歌詞中要表達的含意,竟和中文版孝女白瓊的版本有些許雷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MG9K9YDGFA
和蓋希文一樣用有烏克蘭血統的加拿大籍民謠歌手 Alexis Kochan 指出,〈夏日時光〉
和烏克蘭的一首搖籃曲〈窗邊的夢〉(Oi Khodyt Son Kolo Vikon)十分相像。據她的說
法,烏克蘭國家合唱團 (Ukrainian National Chorus) 曾經在合唱指揮庫謝茲 (
Alexander Koshetz) 的帶領下,於 1929 年(也有 1926 年的說法)前往美國紐約卡內
基音樂廳巡演。當時,據說蓋希文就在現場,並且對合唱團演唱的〈窗邊的夢〉留下深刻
印象。
在新移民社區出生的蓋希文,是否藉由這首搖籃曲感受到血液中的烏克蘭精神,進而把他
寫成詠歎調,我們並不得而知。但〈夏日時光〉略帶哀愁的旋律中,卻可能同時包含黑人
與新住民的共同苦衷:失根。
孝女白瓊,說不定只是把話講得更白罷了。
--
【冷知識週刊】第六十一號:「孝女白瓊」的烏克蘭血統
關於夏天的歌很多,這首你一定有聽過。(應該吧 X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vELBdxVRM
然而對部分的長輩而言,這首樂曲最成功的翻唱版本,大概是 1970 年黃俊雄的布袋戲《
雲州大儒俠》當中,孝女白瓊的奔喪名曲〈噢!媽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20_0JRRpG4
當時《雲州大儒俠》風靡一時,台灣觀眾也間接認識了這首爵士名曲。但因為劇中角色深
植人心,孝女白瓊這名號後來演變成民俗陣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喪葬禮俗「孝女白琴」
,而〈夏日時光〉也在這一輩的台灣人心中,成了哭喪女的代表曲目。
夏日名曲成了追思名曲,也許你會覺得有些許不吉利。那麼,在作曲者蓋希文(George
Gershwin)創作這首歌曲的時候,又是怎麼想的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DwW8onaoA
當音樂學者探究〈夏日時光〉如此成功的原因,發現蓋希文在這首歌曲裡面運用了兩種音
樂元素:黑人靈歌 (Negro spiritual) 和五聲音階 (Pentatonic Scale)。
黑人靈歌源自黑奴的聖歌,是藍調音樂的前身。儘管蓋希文宣稱整齣《波吉與貝斯》皆是
自己的創作,沒有引用過去其他音樂;但我們知道,身為一個在美國出生的俄羅斯、烏克
蘭猶太後裔,想要以爵士樂為創作重心,甚至是寫出以黑人為主角的歌劇,的確可能在潛
意識中,以某首過去聽過的黑人靈歌作為譜曲的範本。
而上面的靈歌〈沒娘的孩子〉(Sometimes I Feel Like A Motherless Child),就是〈
夏日時光〉的可能範本之一。這首曲子,曾經在 1927 年百老匯版的《波吉 》(Porgy)
一劇作為最後一曲。八年後,蓋希文才以相同劇本推出歌劇《波吉與貝絲》(Porgy and
Bess)。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懷疑:蓋希文〈夏日時光〉中,其實引用了〈沒娘的孩子〉。
只是,聽聽歌詞中要表達的含意,竟和中文版孝女白瓊的版本有些許雷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MG9K9YDGFA
和蓋希文一樣用有烏克蘭血統的加拿大籍民謠歌手 Alexis Kochan 指出,〈夏日時光〉
和烏克蘭的一首搖籃曲〈窗邊的夢〉(Oi Khodyt Son Kolo Vikon)十分相像。據她的說
法,烏克蘭國家合唱團 (Ukrainian National Chorus) 曾經在合唱指揮庫謝茲 (
Alexander Koshetz) 的帶領下,於 1929 年(也有 1926 年的說法)前往美國紐約卡內
基音樂廳巡演。當時,據說蓋希文就在現場,並且對合唱團演唱的〈窗邊的夢〉留下深刻
印象。
在新移民社區出生的蓋希文,是否藉由這首搖籃曲感受到血液中的烏克蘭精神,進而把他
寫成詠歎調,我們並不得而知。但〈夏日時光〉略帶哀愁的旋律中,卻可能同時包含黑人
與新住民的共同苦衷:失根。
孝女白瓊,說不定只是把話講得更白罷了。
--
Tags:
布袋戲
All Comments

By Vanessa
at 2016-10-18T01:42
at 2016-10-18T01:42

By Candice
at 2016-10-19T07:30
at 2016-10-19T07:30

By Barb Cronin
at 2016-10-23T17:04
at 2016-10-23T17:04

By Ivy
at 2016-10-27T01:14
at 2016-10-27T01:14

By Heather
at 2016-10-30T15:42
at 2016-10-30T15:42

By Barb Cronin
at 2016-11-04T01:47
at 2016-11-04T01:47

By Odelette
at 2016-11-05T15:36
at 2016-11-05T15:36

By Eden
at 2016-11-08T22:15
at 2016-11-08T22:15
Related Posts
掌中戲風雲-霹靂武俠座談會 台北場

By Zenobia
at 2016-10-15T22:39
at 2016-10-15T22:39
是說妖市還有個炸彈不是嗎

By Zora
at 2016-10-15T22:13
at 2016-10-15T22:13
金蛾人快點出來吧(有最新雷)

By Kristin
at 2016-10-15T21:09
at 2016-10-15T21:09
霹靂天命之仙魔鏖鋒第3、4章

By Ingrid
at 2016-10-15T19:36
at 2016-10-15T19:36
近期雜感

By Margaret
at 2016-10-15T15:45
at 2016-10-15T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