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電影院 今天主角綠蠵龜 - 紀錄片

By Gilbert
at 2007-01-22T13:10
at 2007-01-22T13:10
Table of Contents
平日寧靜的嘉義市「法國森居」社區巷弄,這天晚飯後,左鄰右舍開始三三兩兩地往
陳教授家的車庫前聚集,「聽說有一位導演要放電影給大家看!」大人抓著板凳,排起
露天的蚊子電影院架勢,小孩子喜孜孜地期待要看綠蠵龜主演的電影……。
陳導小貨卡 開進嘉義小巷
「來了,來了!」人稱「陳導」的生態紀錄片工作者陳進發開著中古廂型貨車,一路從
台北殺到嘉義,緩緩駛進人群已聚集的小巷,他手腳俐落地搬出擴音器和小型的DVD
播放機,三分鐘不到,「露天生態電影院」開演了。
擴音器裡傳出海浪拍岸聲,那是澎湖望安。大綠蠵龜在沙灘上挖洞產卵,數百顆蛋不斷
落下;孵出的小綠蠵龜成群憑著本能,笨拙又可愛地擺動四肢,集體奔向大海。
小巷觀眾席 盯著銀幕小龜
盯著銀幕的觀眾愈聚愈多,或坐或站,十分鐘內突破五十人,原本的嘈雜聲早變成專注的
靜默。
「觀眾席」的情緒悲喜交錯,看到小龜努力求生,「好可愛哦!」不時歡笑讚歎;
當綠蠵龜受海洋汙染,罹患腫瘤而被安樂死時,大人小孩的歎息聲在寒夜裡清晰可聞。
小龜的魅力 擄獲觀眾感情
即使從未曾親眼看過綠蠵龜,但這生物早已透過紀錄片擄獲觀眾的心;這個物種的生死
存亡,又多了一群關心者。這正是陳進發自力巡迴各地,播放生態電影院的最大動力。
「大海是綠蠵龜的家,長瘤的綠蠵龜死前想到的,應該是回到海洋的懷抱……,連海洋都
無法提供安全的庇護,這一切該向誰控訴呢?」紀錄片結尾的旁白,讓許多人掉淚,反映
了環境汙染的殘酷現實,打開現場觀眾省思的可能。
感情搏到了 一站一站圓夢
影片播畢,四十五歲的陳進發拿出他自費印製的綠蠵龜卡片和T恤,那是他和觀眾互動兼
「搏感情」的道具。凡是答對的,統統有獎。「拿著卡片、穿上T恤的人,都是愛台灣的
保育種子;改天到台北來,我都會當貴賓好好招待!」陳導的豪情立刻換來熱烈掌聲。
七年前,拍攝廣告片的陳進發發願要當保育苦行僧,要在四十五歲前趁體力還能負荷時,
拍完重要物種的紀錄片,然後正式「封鏡」,只放不拍:帶著他的台灣生態紀錄片,走遍
全台校園和三百一十九個鄉鎮,為保育盡心。現在,他一站一站地圓夢,甘之如飴。
圓夢資料庫 已逾60種物種
陳進發原本是商業廣告導演,十多年前投入生態攝影與紀錄片,上山下海拍攝的物種已有
六、七十種。綠蠵龜、櫻花鉤吻鮭等稀有物種的生態紀錄片,曾獲得國內外影展大獎的
肯定;其他作品包含寬尾鳳蝶、台灣藍鵲、觀霧山椒魚等台灣特有種,以及黑面琵鷺、
螢火蟲、青蛙、蝙蝠、鯨豚等。他的作品庫宛如一座小型的台灣生態紀錄片博物館。
「個性執著又有無可救藥的完美主義的人,才願意做這種苦差事。」和陳進發合作近八年
的前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長林永發記得,儘管山路被颱風豪雨打斷,可能長期斷絕補給,
為了把握山椒魚的產卵期,陳進發仍獨自守在殘破孤絕的觀霧拍攝,還差點葬身在滾落的
巨石下。
物種難復育 至少要留身影
現轉任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林永發說,陳導常強調「除非運氣太好,否則一次就搞定的畫面
,看了不會令人心動。」所以陳進發拍一部生態紀錄片,花上三、四年是常有的事,預算
也常超支,必須靠接其他案子平衡收支。但他嘴上總掛著「對的事就去做」這句話,
毫不在意。
幹嘛這麼辛苦?陳進發對環境危機很心急:「有一天,當大地停止呼吸,人類又將如何
延續生命?我無權阻止他人破壞環境,更沒有能力復育物種,但至少能用鏡頭留下牠們
美麗的倩影,告訴後代子孫,台灣曾經如此美麗!」
龜影畫成圖 陳導愛擱來喔
這晚,在嘉義的露天生態電影院,在南部人的熱情中收場。歡喜讚嘆的觀眾送上土產表達
謝意,還叮嚀陳導:「愛擱來哦!」一名小朋友當場用考一百分的試卷背面,畫了一幅
綠蠵龜,親手送給陳進發。只見收下這份圖畫的的陳進發表情激動,久久不能自己,
不斷點頭說:「真是太棒了!」
看來這一晚,陳導將比任何觀眾都更難忘。
2007/01/22 聯合報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60.248.13.130 (01/22 13:13)
陳教授家的車庫前聚集,「聽說有一位導演要放電影給大家看!」大人抓著板凳,排起
露天的蚊子電影院架勢,小孩子喜孜孜地期待要看綠蠵龜主演的電影……。
陳導小貨卡 開進嘉義小巷
「來了,來了!」人稱「陳導」的生態紀錄片工作者陳進發開著中古廂型貨車,一路從
台北殺到嘉義,緩緩駛進人群已聚集的小巷,他手腳俐落地搬出擴音器和小型的DVD
播放機,三分鐘不到,「露天生態電影院」開演了。
擴音器裡傳出海浪拍岸聲,那是澎湖望安。大綠蠵龜在沙灘上挖洞產卵,數百顆蛋不斷
落下;孵出的小綠蠵龜成群憑著本能,笨拙又可愛地擺動四肢,集體奔向大海。
小巷觀眾席 盯著銀幕小龜
盯著銀幕的觀眾愈聚愈多,或坐或站,十分鐘內突破五十人,原本的嘈雜聲早變成專注的
靜默。
「觀眾席」的情緒悲喜交錯,看到小龜努力求生,「好可愛哦!」不時歡笑讚歎;
當綠蠵龜受海洋汙染,罹患腫瘤而被安樂死時,大人小孩的歎息聲在寒夜裡清晰可聞。
小龜的魅力 擄獲觀眾感情
即使從未曾親眼看過綠蠵龜,但這生物早已透過紀錄片擄獲觀眾的心;這個物種的生死
存亡,又多了一群關心者。這正是陳進發自力巡迴各地,播放生態電影院的最大動力。
「大海是綠蠵龜的家,長瘤的綠蠵龜死前想到的,應該是回到海洋的懷抱……,連海洋都
無法提供安全的庇護,這一切該向誰控訴呢?」紀錄片結尾的旁白,讓許多人掉淚,反映
了環境汙染的殘酷現實,打開現場觀眾省思的可能。
感情搏到了 一站一站圓夢
影片播畢,四十五歲的陳進發拿出他自費印製的綠蠵龜卡片和T恤,那是他和觀眾互動兼
「搏感情」的道具。凡是答對的,統統有獎。「拿著卡片、穿上T恤的人,都是愛台灣的
保育種子;改天到台北來,我都會當貴賓好好招待!」陳導的豪情立刻換來熱烈掌聲。
七年前,拍攝廣告片的陳進發發願要當保育苦行僧,要在四十五歲前趁體力還能負荷時,
拍完重要物種的紀錄片,然後正式「封鏡」,只放不拍:帶著他的台灣生態紀錄片,走遍
全台校園和三百一十九個鄉鎮,為保育盡心。現在,他一站一站地圓夢,甘之如飴。
圓夢資料庫 已逾60種物種
陳進發原本是商業廣告導演,十多年前投入生態攝影與紀錄片,上山下海拍攝的物種已有
六、七十種。綠蠵龜、櫻花鉤吻鮭等稀有物種的生態紀錄片,曾獲得國內外影展大獎的
肯定;其他作品包含寬尾鳳蝶、台灣藍鵲、觀霧山椒魚等台灣特有種,以及黑面琵鷺、
螢火蟲、青蛙、蝙蝠、鯨豚等。他的作品庫宛如一座小型的台灣生態紀錄片博物館。
「個性執著又有無可救藥的完美主義的人,才願意做這種苦差事。」和陳進發合作近八年
的前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長林永發記得,儘管山路被颱風豪雨打斷,可能長期斷絕補給,
為了把握山椒魚的產卵期,陳進發仍獨自守在殘破孤絕的觀霧拍攝,還差點葬身在滾落的
巨石下。
物種難復育 至少要留身影
現轉任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林永發說,陳導常強調「除非運氣太好,否則一次就搞定的畫面
,看了不會令人心動。」所以陳進發拍一部生態紀錄片,花上三、四年是常有的事,預算
也常超支,必須靠接其他案子平衡收支。但他嘴上總掛著「對的事就去做」這句話,
毫不在意。
幹嘛這麼辛苦?陳進發對環境危機很心急:「有一天,當大地停止呼吸,人類又將如何
延續生命?我無權阻止他人破壞環境,更沒有能力復育物種,但至少能用鏡頭留下牠們
美麗的倩影,告訴後代子孫,台灣曾經如此美麗!」
龜影畫成圖 陳導愛擱來喔
這晚,在嘉義的露天生態電影院,在南部人的熱情中收場。歡喜讚嘆的觀眾送上土產表達
謝意,還叮嚀陳導:「愛擱來哦!」一名小朋友當場用考一百分的試卷背面,畫了一幅
綠蠵龜,親手送給陳進發。只見收下這份圖畫的的陳進發表情激動,久久不能自己,
不斷點頭說:「真是太棒了!」
看來這一晚,陳導將比任何觀眾都更難忘。
2007/01/22 聯合報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60.248.13.130 (01/22 13:13)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聯副文訊》兩部紀錄片 兩場講座

By Puput
at 2007-01-19T11:04
at 2007-01-19T11:04
黑眼圈街頭藝人徵選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7-01-19T05:19
at 2007-01-19T05:19
黑眼圈超級售票員

By Victoria
at 2007-01-19T05:02
at 2007-01-19T05:02
南方電影工作坊招生中,師資有賈樟柯和蘇照彬等...

By David
at 2007-01-17T13:44
at 2007-01-17T13:44
轉貼,新店地方志社區紀錄片觀摩研習營

By Hamiltion
at 2007-01-15T17:31
at 2007-01-15T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