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別人對難解的藝術片頭頭是道會有啥反應 - 電影
By Skylar Davis
at 2020-01-26T17:43
at 2020-01-26T17:4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Hanedas (南瓜塔塔麋)》之銘言:
: 有些藝術電影就跟國文課本一樣
: 作者其實可能根本沒有表達什麼
台灣文本解讀教育缺失下的通病,
就是動不動就要相信著「作者想幹嘛」,
然後把想幹嘛看成解讀的圭臬,
這也是藍色窗簾的笑話能成功的原因,
因為作者沒想幹嘛,所以大家就覺得解讀者很好笑
但其實事實上,作者沒想幹嘛幹我屁事?
如果你啥都沒想的話,那幹嘛要多寫藍色?
如果作者說只是我爽的話,那還可以多問,為何藍色並不會讓作者覺得不對勁想換成其他顏色?
有太多的問題可以思考跟問了,
無機的將過去的作者想幹嘛視為你分析時的聖杯,只是變相限縮自己,
不過確實現行的國文課本選文有一堆沒價值的東西,
而藝術電影這個(不精確的)大類別下也有滿多不怎麼樣的電影,所以以下回應還是先假設作者在狀況內的情況
: 但有些人看完就會說
: 這幕其實是要表達什麼 暗示什麼
: 看不懂的話 表示你層次比較低
我幾乎沒遇過有電影愛好者直接說人層次低的,
開地圖炮幹嘛?
: 結果實際問藝術創作者
: 他可能會說:呃 塞時間用的啦^^
如果每部電影都是一鏡到底的話,那或許真的有些電影會有塞時間用的段落,
(當然現行的一鏡到底基本上都是經過精密規劃的,我只是假設了一個只能一鏡到底的世界,那一百部電影中或許有幾部確實免不了有幾個無意義鏡頭,因為在一鏡到底的前提下它們無法被刪去)
但現實是大部分的電影都經過後製剪輯,你最後看到的成品是在許多拍攝段落中剪輯而出的,
在這種製作狀況下,從那麼多段落中選出「塞時間的段落」似乎不太能取信於人,
當然你可以舉例,也許真的有哪位電影創作者在訪談中如此表示,但也要提醒你,他可能在唬爛你
這又可以回到最開頭的過於相信作者的通病,到底是多天真才會覺得作者訪談都是掏心掏肺的?
: 或是:那個是廠商要置入才硬拍的==,跟我的藝術主線根本沒關係
這我更好奇舉例了,就連商業電影要置入往往都不會太突兀的特別給橋段了,
實在好奇哪部藝術電影有如此狀況,
: 這些人的評論瞬間變成自以為是的流言
我來舉個你死也不舉的例好了,
電影愛好者最常見的一種代作者發言的評論,常常是「某某某將這個鏡頭擺這產生了什麼什麼的感受」
而那位某某某導演,其實對這鏡頭並沒有多想,而產生了可能的打臉,
不過事實上,導演確實可能靠著直覺決定了鏡頭位置,但也是那個「感覺對了」,讓這個鏡頭在事後被觀影者特別注意,
這樣的直覺靠的可能是天份、可能是超常的感受,也免不了大量的練習,
就好像如果你今天聽了Buddy Guy的藍調solo,
你說你感受到了地景轉移的悲傷,而Buddy事後告訴你他那時只是憑著感覺彈了一段,
但那又如何?
Buddy能夠憑著感覺彈上那一段,靠著的是他過往的人生還有樂器的練習,
而那些內容中,確實可能含括你所聽到的東西,它們確實存在在那段憑感覺的solo中,只是Buddy並沒有有意向的推給所有人
: (這邊是說如果作者有出來講白的情況下,不同的答案真的會成留言,不是指跟我本人不
: 同)
作者已死不是唯一的分析想法,
但至少可以打破這個把講白當答案的迷思
另外我個人覺得有句話滿值得思考的,那就是文本分析可能有標準答案,但不會有正確答案
: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大家的反應是啥?
至少不是上ptt發文
--
: 有些藝術電影就跟國文課本一樣
: 作者其實可能根本沒有表達什麼
台灣文本解讀教育缺失下的通病,
就是動不動就要相信著「作者想幹嘛」,
然後把想幹嘛看成解讀的圭臬,
這也是藍色窗簾的笑話能成功的原因,
因為作者沒想幹嘛,所以大家就覺得解讀者很好笑
但其實事實上,作者沒想幹嘛幹我屁事?
如果你啥都沒想的話,那幹嘛要多寫藍色?
如果作者說只是我爽的話,那還可以多問,為何藍色並不會讓作者覺得不對勁想換成其他顏色?
有太多的問題可以思考跟問了,
無機的將過去的作者想幹嘛視為你分析時的聖杯,只是變相限縮自己,
不過確實現行的國文課本選文有一堆沒價值的東西,
而藝術電影這個(不精確的)大類別下也有滿多不怎麼樣的電影,所以以下回應還是先假設作者在狀況內的情況
: 但有些人看完就會說
: 這幕其實是要表達什麼 暗示什麼
: 看不懂的話 表示你層次比較低
我幾乎沒遇過有電影愛好者直接說人層次低的,
開地圖炮幹嘛?
: 結果實際問藝術創作者
: 他可能會說:呃 塞時間用的啦^^
如果每部電影都是一鏡到底的話,那或許真的有些電影會有塞時間用的段落,
(當然現行的一鏡到底基本上都是經過精密規劃的,我只是假設了一個只能一鏡到底的世界,那一百部電影中或許有幾部確實免不了有幾個無意義鏡頭,因為在一鏡到底的前提下它們無法被刪去)
但現實是大部分的電影都經過後製剪輯,你最後看到的成品是在許多拍攝段落中剪輯而出的,
在這種製作狀況下,從那麼多段落中選出「塞時間的段落」似乎不太能取信於人,
當然你可以舉例,也許真的有哪位電影創作者在訪談中如此表示,但也要提醒你,他可能在唬爛你
這又可以回到最開頭的過於相信作者的通病,到底是多天真才會覺得作者訪談都是掏心掏肺的?
: 或是:那個是廠商要置入才硬拍的==,跟我的藝術主線根本沒關係
這我更好奇舉例了,就連商業電影要置入往往都不會太突兀的特別給橋段了,
實在好奇哪部藝術電影有如此狀況,
: 這些人的評論瞬間變成自以為是的流言
我來舉個你死也不舉的例好了,
電影愛好者最常見的一種代作者發言的評論,常常是「某某某將這個鏡頭擺這產生了什麼什麼的感受」
而那位某某某導演,其實對這鏡頭並沒有多想,而產生了可能的打臉,
不過事實上,導演確實可能靠著直覺決定了鏡頭位置,但也是那個「感覺對了」,讓這個鏡頭在事後被觀影者特別注意,
這樣的直覺靠的可能是天份、可能是超常的感受,也免不了大量的練習,
就好像如果你今天聽了Buddy Guy的藍調solo,
你說你感受到了地景轉移的悲傷,而Buddy事後告訴你他那時只是憑著感覺彈了一段,
但那又如何?
Buddy能夠憑著感覺彈上那一段,靠著的是他過往的人生還有樂器的練習,
而那些內容中,確實可能含括你所聽到的東西,它們確實存在在那段憑感覺的solo中,只是Buddy並沒有有意向的推給所有人
: (這邊是說如果作者有出來講白的情況下,不同的答案真的會成留言,不是指跟我本人不
: 同)
作者已死不是唯一的分析想法,
但至少可以打破這個把講白當答案的迷思
另外我個人覺得有句話滿值得思考的,那就是文本分析可能有標準答案,但不會有正確答案
: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大家的反應是啥?
至少不是上ptt發文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Rae
at 2020-01-27T21:29
at 2020-01-27T21:29
By Necoo
at 2020-01-31T11:43
at 2020-01-31T11:43
By Ida
at 2020-02-04T09:00
at 2020-02-04T09:00
By Harry
at 2020-02-07T05:30
at 2020-02-07T05:30
By Hamiltion
at 2020-02-11T06:16
at 2020-02-11T06:16
By Doris
at 2020-02-11T18:21
at 2020-02-11T18:21
By Franklin
at 2020-02-14T10:57
at 2020-02-14T10:57
By Olivia
at 2020-02-15T14:02
at 2020-02-15T14:02
By Joseph
at 2020-02-18T04:38
at 2020-02-18T04:38
By Kumar
at 2020-02-19T10:00
at 2020-02-19T10:00
By Tom
at 2020-02-21T09:41
at 2020-02-21T09:41
By Kelly
at 2020-02-23T05:26
at 2020-02-23T05:26
By Sandy
at 2020-02-27T22:39
at 2020-02-27T22:39
Related Posts
港片新手該從哪開始看?
By Elma
at 2020-01-26T17:40
at 2020-01-26T17:40
用女兒照片當大頭貼詐騙網友
By Gary
at 2020-01-26T16:56
at 2020-01-26T16:56
<哪啊哪啊~神去村WOOD JOB!> 觀後感
By Erin
at 2020-01-26T16:44
at 2020-01-26T16:44
有辦法用推噓來看電影推薦程度嗎?
By Harry
at 2020-01-26T16:23
at 2020-01-26T16:23
摩登時代(1936)
By Tristan Cohan
at 2020-01-26T16:01
at 2020-01-26T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