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不盲目…公視好戲 怎能埋沒 - 公視
By Cara
at 2013-11-18T12:16
at 2013-11-18T12:16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TaiwanDrama 看板 #1IYM-Vx8 ]
作者: Same (閃) 看板: TaiwanDrama
標題: [新聞] 觀眾不盲目…公視好戲 怎能埋沒
時間: Mon Nov 18 09:38:36 2013
觀眾不盲目…公視好戲 怎能埋沒
【聯合報╱記者杜沛學/台北報導】
第48屆金鐘獎雖然落幕,但本屆得獎名單呈現「曲高和寡」,多數得獎戲劇知名度低,過
於商業的戲劇卻不受青睞。這是閱聽者不喜歡得獎好戲、還是電視台不體察民意?
本報動員電視組所有記者,從電視台、製作方、藝人、學者與國外例子等,多方探討、體
檢台灣戲劇、綜藝的製作環境與狀況,企圖體現目前台灣電視圈面臨的內憂外患,以致如
何突圍,重現台灣電視圈的榮景。
影視文化中,電視節目影響大眾最深,民眾不見得願意花錢買唱片、電影票,但電視滲透
大眾生活,因此節目好壞品質,也影響著社會人文。
金鐘獎是電視圈年度盛會,鼓勵全年度認真做好節目、戲劇的重要指標,今年結果出爐,
公共電視台是最大贏家,囊括22項大獎,戲劇類奪15項,包辦迷你劇集所有獎項,讓業界
不禁大嘆:「公視乾脆另辦金鐘獎好了。」公視做好節目是應該的,商業電視台有市場考
量也是必然的,一起比較本就不公,但金鐘獎只是形式,電視人做節目應憑良心,而不是
論獲獎多寡。
宣傳未減 媒體卻愛吃重鹹
公視每個得獎的作品都是好戲,但有些觀眾看金鐘獎時可能疑惑何時播過這齣戲了?事實
上,公視每部作品的宣傳都沒少,只是觀眾沒看見或沒注意,擺在光鮮亮麗的娛樂圈中,
該戲被淡忘在茫茫黑夜中,這不僅是公視的困難,愈來愈「吃重鹹」的媒體也有部分責任
。
公視的電視劇不像商業電視台有收視率壓力,可起用實力派的演員或新人,也成為演藝新
血的培育搖籃,但也成為宣傳絆腳石。
瓜分市場 恐造成兩敗俱傷
且公視的電視劇可花1、2年籌備,商業電視台節奏快,ON檔戲是普遍拍攝手法,品質當然
有差。無論用哪一種方法衡量,都對公視或商業電視台不公平,因兩者營收、作業模式與
預算都不同、難以比較,難怪商業電視台對今年金鐘獎得獎名單哀怨連連、公視總經理曠
湘霞則喊出修正公共電視法。
電視劇製作人王珮華認為,若要真的做到公平,金鐘獎該把學院派和商業派拆開,但現今
台灣電視圈環境人才外流、資金短缺,市場已夠小,若仍要瓜分,只會兩敗俱傷,學院派
的沒偶像明星沒可看性,商業派作品又太過直白,大嘆這個問題「很為難」。
在意收視 題材更貼近民意
事實上,近幾年公視作品的題材,已逐漸向商業台靠攏,金鐘編劇徐譽庭就指出,他們在
意收視、在意貼近民意的議題,已淡化學院派的深澀,提供觀眾嶄新的戲劇類型,「這是
件好事,也得到了觀眾口碑與獎項的肯定,並兼具了商業與藝術性。」
王小棣批電視台餵觀眾垃圾,台灣電視圈真的生病了嗎?從收視率來看確實如此,以往偶
像劇收視率可破10,現在破1就可辦慶功宴。再回頭看公視,雖然關注度也許不高,但收
視率和現今戲劇節目成績相比其實並不差,就連人生劇展和熱門偶像劇時段放在一起比較
,也能在前4名。
提升品質 商業台也能出頭
觀眾不是盲目的,正如曠湘霞所說:「我們很清楚知道,觀眾就這麼多,但有些節目該做
還是該做,因為當大家沉浸下來的時候才能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在我們撻伐外來電
視劇占據台灣電視圈時,也該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品質。
公視由全民監督,有做「好節目」的責任,自然受獎肯定,但不該被視為「得金鐘」的保
證,商業電視台認真做好戲,照樣受到評審注意,如三立做台灣好戲「含笑食堂」,播出
回響高,也成今年入圍最大贏家,更讓苗可麗抱回影后,證明商業電視台在優質和收視衡
量中,也能取得雙贏。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S2/8302320.shtml
【2013/11/18 聯合報】
--
作者: Same (閃) 看板: TaiwanDrama
標題: [新聞] 觀眾不盲目…公視好戲 怎能埋沒
時間: Mon Nov 18 09:38:36 2013
觀眾不盲目…公視好戲 怎能埋沒
【聯合報╱記者杜沛學/台北報導】
第48屆金鐘獎雖然落幕,但本屆得獎名單呈現「曲高和寡」,多數得獎戲劇知名度低,過
於商業的戲劇卻不受青睞。這是閱聽者不喜歡得獎好戲、還是電視台不體察民意?
本報動員電視組所有記者,從電視台、製作方、藝人、學者與國外例子等,多方探討、體
檢台灣戲劇、綜藝的製作環境與狀況,企圖體現目前台灣電視圈面臨的內憂外患,以致如
何突圍,重現台灣電視圈的榮景。
影視文化中,電視節目影響大眾最深,民眾不見得願意花錢買唱片、電影票,但電視滲透
大眾生活,因此節目好壞品質,也影響著社會人文。
金鐘獎是電視圈年度盛會,鼓勵全年度認真做好節目、戲劇的重要指標,今年結果出爐,
公共電視台是最大贏家,囊括22項大獎,戲劇類奪15項,包辦迷你劇集所有獎項,讓業界
不禁大嘆:「公視乾脆另辦金鐘獎好了。」公視做好節目是應該的,商業電視台有市場考
量也是必然的,一起比較本就不公,但金鐘獎只是形式,電視人做節目應憑良心,而不是
論獲獎多寡。
宣傳未減 媒體卻愛吃重鹹
公視每個得獎的作品都是好戲,但有些觀眾看金鐘獎時可能疑惑何時播過這齣戲了?事實
上,公視每部作品的宣傳都沒少,只是觀眾沒看見或沒注意,擺在光鮮亮麗的娛樂圈中,
該戲被淡忘在茫茫黑夜中,這不僅是公視的困難,愈來愈「吃重鹹」的媒體也有部分責任
。
公視的電視劇不像商業電視台有收視率壓力,可起用實力派的演員或新人,也成為演藝新
血的培育搖籃,但也成為宣傳絆腳石。
瓜分市場 恐造成兩敗俱傷
且公視的電視劇可花1、2年籌備,商業電視台節奏快,ON檔戲是普遍拍攝手法,品質當然
有差。無論用哪一種方法衡量,都對公視或商業電視台不公平,因兩者營收、作業模式與
預算都不同、難以比較,難怪商業電視台對今年金鐘獎得獎名單哀怨連連、公視總經理曠
湘霞則喊出修正公共電視法。
電視劇製作人王珮華認為,若要真的做到公平,金鐘獎該把學院派和商業派拆開,但現今
台灣電視圈環境人才外流、資金短缺,市場已夠小,若仍要瓜分,只會兩敗俱傷,學院派
的沒偶像明星沒可看性,商業派作品又太過直白,大嘆這個問題「很為難」。
在意收視 題材更貼近民意
事實上,近幾年公視作品的題材,已逐漸向商業台靠攏,金鐘編劇徐譽庭就指出,他們在
意收視、在意貼近民意的議題,已淡化學院派的深澀,提供觀眾嶄新的戲劇類型,「這是
件好事,也得到了觀眾口碑與獎項的肯定,並兼具了商業與藝術性。」
王小棣批電視台餵觀眾垃圾,台灣電視圈真的生病了嗎?從收視率來看確實如此,以往偶
像劇收視率可破10,現在破1就可辦慶功宴。再回頭看公視,雖然關注度也許不高,但收
視率和現今戲劇節目成績相比其實並不差,就連人生劇展和熱門偶像劇時段放在一起比較
,也能在前4名。
提升品質 商業台也能出頭
觀眾不是盲目的,正如曠湘霞所說:「我們很清楚知道,觀眾就這麼多,但有些節目該做
還是該做,因為當大家沉浸下來的時候才能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在我們撻伐外來電
視劇占據台灣電視圈時,也該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品質。
公視由全民監督,有做「好節目」的責任,自然受獎肯定,但不該被視為「得金鐘」的保
證,商業電視台認真做好戲,照樣受到評審注意,如三立做台灣好戲「含笑食堂」,播出
回響高,也成今年入圍最大贏家,更讓苗可麗抱回影后,證明商業電視台在優質和收視衡
量中,也能取得雙贏。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S2/8302320.shtml
【2013/11/18 聯合報】
--
Tags:
公視
All Comments
By Isabella
at 2013-11-19T06:01
at 2013-11-19T06:01
By Gary
at 2013-11-21T09:44
at 2013-11-21T09:44
By Carol
at 2013-11-24T08:00
at 2013-11-24T08:00
By Adele
at 2013-11-24T21:05
at 2013-11-24T21:05
Related Posts
調查:8成團體指公視總經理遴選不符期待
By Gary
at 2013-11-16T23:03
at 2013-11-16T23:03
「爸媽囧很大」誠徵錄影觀眾
By Eden
at 2013-11-16T15:40
at 2013-11-16T15:40
公視商品11月特價+人生劇展三組988
By David
at 2013-11-07T16:01
at 2013-11-07T16:01
公視11/6首播東野圭吾推理劇場
By Oliver
at 2013-11-07T00:19
at 2013-11-07T00:19
謀殺拼圖兩季拼在一起的心得(下)
By Jessica
at 2013-11-06T17:08
at 2013-11-06T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