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回來了!──國片復興運動 - 台灣

James avatar
By James
at 2012-05-07T15:59

Table of Contents

2012年5月 光華雜誌 文.張瓊方

觀眾回來了!──國片復興運動


國片起死回生了!


打從2008年《海角七號》創下國片有史以來5.2億台幣票房的紀錄後,電影人、影評界和
觀眾,都在密切關注台灣電影的後續發展,唯恐奇蹟如曇花一現。

在拍大片的政策方向下,國片終於擺脫多年來「只有藝術片、沒有商業片」的危機,找回
了電影的娛樂價值。近5年來,台灣電影出現谷底翻升的復興跡象,而後續的接棒,仍有
待各方加柴添薪繼續努力。

電影在台灣年產值約50億台幣,過去9成都被好萊塢電影吞噬。根據統計,台灣民眾平均
一年看0.94部電影,其中有0.9部是好萊塢片;從票房市占率來看,國片不到2%。但從
2008年起,台灣電影市場起了大變化,國片的票房躍升到12.09%,去年更高達17.46%,4
年之內,市占率翻了好幾番。


海角奇蹟的擴散效應


這有如青蛙變王子的童話故事,全是一個偶然。《海角七號》橫掃全台,開出亮麗紅盤,
幾乎跌破所有人的眼鏡。

人各有命,電影亦同。

以「後見之明」推論《海角七號》,有人持「時機湊巧論」,認為片名與阿扁家族污走的
「海角七億」雷同,掀起話題。台北金馬影展執委會執行長、資深影評人聞天祥表示,《
海角七號》不只是一部電影,而是一個社會現象。「在『扁貪污』的政治理想淪喪、『馬
上好』的美麗憧憬破滅後,成為奇異的救贖。」

政治大學廣電系副教授陳儒修說,自己看電影時笑到肚子痛,估計可以賣5,000萬,沒想
到竟賣超過5億,「同檔期無好萊塢大片撞期、國內政治氣氛低迷、放颱風假等諸多天時
地利人和因素的促成,到後來已經形成『事件行銷』、『病毒式的行銷』,電影內容已經
不重要了。」

有人則持「相對論」,認為在此之前冷冰冰的藝術電影太多,《海角》就如久旱逢甘霖,
讓大家欣喜莫名。

《海角七號》把多年來不看國片的觀眾帶回了電影院,也為華語片打了一劑強心針。以《
投名狀》拿下2008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與最佳導演獎的陳可辛,在上台領獎時感謝進戲院
看《海角七號》的台灣觀眾,「是你們讓華語電影看到希望!」

只是,國片跌跌撞撞多年,電影人又擔心這希望會不會像發射高空的煙火,璀璨奪目,卻
稍縱即逝?2009年台灣電影因缺少大片支撐,票房市占率又跌回2.3%,著實讓人捏把冷汗
;直到2010年《艋舺》上映,不僅搶攻過年檔期,同時男主角阮經天也為台灣奪回了暌違
11年之久的金馬影帝,才又讓這波差點中斷的國片復興運動得以延續。

聞天祥在新書《過影》中指出:「對台灣積弱不振的類型電影而言,《艋舺》可視為近年
多位新導演前仆後繼重新搭建起與主流觀眾溝通交流的橋樑後,一場盛大的落成。」

去年國片票房市占率寫下新高,票房破億的電影就有《賽德克‧巴萊》、《雞排英雄》與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今年才開春,《痞子英雄》、《LOVE》、《陣頭》,一
棒接一棒,每部票房都破億。

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系主任王童也看好這一波旺盛的氣勢。這位1987年以《稻草人》拿
下第24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情片及原著劇本獎,曾經風光,也走過台灣電影黯淡歲
月的資深導演說,台灣電影的「溫度」起來了,但後續的柴火還要繼續,需要有更多人支
撐。


走過慘澹低迷


過去三十年來,台灣電影起起落落,雖偶有零星火花,卻總難形成氣候,陳儒修認為,缺
乏完整工業體制是主要原因。

他指出,電影從製作、行銷發行到映演,3個齒輪要不斷的運行,才能構成供需平衡。但
一直以來,台灣電影這3個環節嚴重脫勾,導演一個人從劇本、拍片到發行、宣傳都得自
己來,所以總要隔個三、五年才能再拍下一部片。

相較於好萊塢一年生產四、五百部電影,台灣電影年產量不到30部,產量少,無法穩定供
貨,撐不起市場,也養不活包括演員在內的專業人員。

為穩定片源,國內戲院通路甚至與好萊塢片商簽約,發行管道幾乎已被好萊塢電影壟斷。
國片只要一個週末賣不好,立刻就被換下來。

聞天祥在《過影》中指出,在發行網絡阻塞下,大部分的國片必須搭上金馬獎順風車,或
拿個影展獎項護航,才能獲得注意,如果不幸雙雙落空,而導演又缺乏知名度,往往就淪
為墊檔的犧牲品。例如2001年,全年竟只有10部國片在院線上映,且沒有一部票房超過百
萬台幣。

好萊塢電影籠罩台灣多年後,《海角七號》的成功讓電影人嚐到果實豐收的滋味。陳儒修
指出,這幾年各個環節的人才都已到齊,鈕承澤在拍《艋舺》時,他的團隊已經在規劃《
LOVE》了,有些電影從開拍的第一天就開始想行銷、找戲院檔期,「台灣電影已踏出建構
的第一步。」


雪中送炭與錦上添花


拍電影需要資金,對於新聞局長期以輔導金挹注國片,電影人多表示肯定。

王童指出,輔導金機制不僅是資金來源穩定的問題,同時也是一種被專家認可的保證。「
對很多導演來說,輔導金是重要的第一桶金,接下來企業才會投資。」

人人都想爭取輔導金,難免掛一漏萬,因而審核的標準時遭質疑,像今年大賣的《陣頭》
導演馮凱就抱怨沒能得到補助。

評審委員之一的導演朱延平指出,多數賣錢的電影都有拿到輔導金,《陣頭》是少數的例
外,因部分評審認為,大家一窩蜂拍三太子、陣頭,同樣題材已經太多。

經常擔任輔導金評審委員的陳儒修則表示,評審機制是產官學三方平衡的生態,每個人的
考慮不同。《陣頭》沒有拿到,與公不公平的問題無關,「我光看劇本也不覺得會賣,因
為太像電視劇。」

多次參與輔導金評審的資深影評人麥若愚指出,評審結果大部分沒問題,但仍有3成左右
會「看走眼」。他透露,就曾有人拿故事內容與某部日片幾乎一樣的企畫案來申請,但很
多評審都沒看過這部一星期就下檔的日片,以致驚為天人,給予通過;顯然有些導演很投
機,只想把錢先申請到手,後面再改故事,非常不可取。

麥若愚認為,輔導金也該像校園教學一樣,設置考核機制。「報表要偶而拿出來檢討,」
最好還能增加事後追回機制,讓拿了輔導金不好好拍片的導演知所警惕。


城市行銷開風氣


除了中央政府大幅增加電影補助預算外,各縣市政府也開始重視影視行銷。

2004年,高雄市首開先例,成立電影委員會,給予電影拍攝行政支持與資金補助,各縣市
政府紛紛起而效尤,投入協拍工作,營造友善的拍片環境,為台灣電影復興鋪陳一條康莊
大道。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指出,協拍除了可以提升我國電影工業製作水準,增加就業
機會與觀光商機外,還能行銷台灣的文化與旅遊景點。

台灣電影復興從協拍量激增,也能看出端倪。例如,北市電影委員會中外協拍量由第1年
的54部,到去年大幅增加到419部(其中34%為電影),每年平均成長2倍。像3月底這個週
六晚上,就有3部國片同時在台北的南陽街、西門町、南港瓶蓋工廠拍攝。

「電影產業起來了,行銷更重要,」饒紫娟表示,電影拍完沒錢行銷,就像孩子生下來沒
錢養一樣令人惋惜,因此影委會從2009年開始除了協拍外,也協助刊登廣告行銷。根據台
北市片商工會的統計,去年包括紀錄片在內的45部國片,票房共計17.6億元,北市影委會
協助拍攝與行銷的29部,票房達99.8%。


新銳輩出


電影是創意產業,要不斷吸引觀眾,必須有新血投入。

聞天祥指出,2007年就有8部作品出自首次執導劇情長片的新人之手,2008年更是台灣電
影新銳輩出的一年,陳芯宜、鈕承澤、林書宇、魏德聖、楊雅喆、鍾孟宏等人初試啼聲,
表現就非常亮眼。2009年初執導演筒的有柯孟融、傅天余、樓一安;鄭有傑、鄭芬芬則相
繼推出第二部作品。2010年何蔚庭導演的處女作《台北星期天》,關懷外勞的題材新穎,
表現不俗。

目前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正在協拍中的《南方小羊牧場》,導演也是年輕新秀侯季然,他繼
完成三段式電影《茱麗葉》中〈該死的茱麗葉〉與處女作《有一天》之後,又馬不停蹄的
投入獲得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第一屆金劇本獎的作品。

王童指出,台灣電影教育播下去的種子已開始萌芽。「他們受到激勵,不斷的尋求超越,
每天都在聊電影、談創作。」

「跟這一群年輕電影人一起工作,我覺得很榮幸,」饒紫娟表示,過去台灣許多導演以成
為國際名導為目標,把風格擺在前面,這一代年輕導演已認清事實,開始懂得擁抱本土觀
眾,回頭挖掘這塊土地上的故事。


未來挑戰──市場與題材


不過,本土電影當道,也有人擔憂狹隘的題材,可能產生走不出國門的困境。

王童不諱言,最近的本土電影是有一點過頭,「電影要賣座一定要好看,但不能一味的討
好,也不能太過商業,更不能為了市場的賣座,又走回去重複抄襲的老路。」

「電影要走出去,題材要有國際性,」導演朱延平指出,台灣需要「大片」,而所謂大片
並非以成本論,而是能否引發廣泛的共鳴。

資深影評人麥若愚則憂慮台灣主要觀影人口眼界不夠寬,會影響國片未來發展。「台灣觀
眾眼界太狹隘,」看偶像劇長大的年輕人,沒看過純港片或大陸片,更別說泰國片。

而國內市場小,如何拓展觀眾,也是遲早要面對的課題。台灣電影必須放眼整個華語市場
,才能厚植競爭力。

聞天祥也指出,台灣電影雖然在2011年高唱復興,但市場規模有限,也讓中國大陸成為假
想的金銀島。

中國大陸究竟是不是我們的潛力市場?香港電影可作為前車之鑑。

陳儒修指出,2003年中港簽訂「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協議」(CEPA)之後,合資片大量
增加,去年港片產量七十幾部,高達五十幾部都是與大陸合拍的古裝大片(俗稱盔甲片)
,盔甲片在香港不賣,但黑社會、恐怖片、同志片、搞笑片等香港人喜歡的題材都因不容
易通過大陸審查而銳減,導致香港觀眾轉而擁抱好萊塢。

台灣的兩岸合資片不若香港興盛,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即可能牽動國片
未來。過去台灣電影進大陸必須與世界各國競爭每年僅30部的國外電影配額(每年50部,
其中20部為美國電影),從2010年10月開始,電影配額納入ECFA早收清單,國片進入大陸
上映無須受配額限制,但循此管道第一部登陸的《雞排英雄》票房卻慘遭滑鐵盧。究其原
因,在於文化隔閡。陳儒修指出,無論是台語或笑話,經過「翻譯」,對岸還是很難懂,
即將在大陸上映的《賽德克‧巴萊》是值得進一步觀察的指標。

陳儒修指出,台灣導演目前以發揮本土特色,固守本地市場為目標,但未來合資開拓海外
市場,一定是趨勢。

鈕承澤執導的《LOVE》就是兩岸合拍的典型案例。該劇由兩岸合資,編劇一台一中,演員
更是網羅兩岸明星,票房也是兩岸通吃。


永不落幕


無論國片是否能趁此浪頭,再登高峰,但大家都同意,這波電影復興,展現了台灣電影的
可能性。

2010年,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籌拍《10+10》,邀請10位資深導演和10位新銳導演,
以「台灣特有」為主題,每人拍攝5分鐘短片,集結成一部100分鐘的電影,在2011年金馬
影展開幕首映。

王童的〈謝神〉、吳念真〈有家小店叫永久〉、魏德聖〈登場〉、鄭文堂〈老人與我〉、
沈可尚〈到站停車〉、王小棣〈釋放〉……,「這二十個導演就是台灣電影未來的希望,
」陳儒修說。

聞天祥盛讚老導演寶刀未老,新一代導演則展現了接棒的實力,「多元、自由、熱情與理
想性,正是台灣電影放眼華語影壇最可貴的特質。它不能保證台灣電影可以興盛多久,卻
說明了台灣電影為什麼從沒在惡劣的環境中消失。」

宛如一場高潮迭起的大戲,台灣的電影發展有起伏,有興衰,新聞局有幸參與其中。正如
資深影評人麥若愚所言:「新聞局是陪伴大家一起長大的機關,有濃厚的革命感情!」

如今,燈光亮起,電影即將散場,擠身在一連串感謝名單中的新聞局也要「謝幕」了。隨
著輔導單位移轉到文化部,也預告台灣另一個電影時代的開始。


新聞局電影產業補助策略


為了趁勢扶植台灣電影產業,新聞局在2010年啟動「電影產業5年旗艦計畫」,行政院核
定5年64.4億的經費,前3年僅通過近14億元預算,為國片市場開拓新藍海。希望藉由重點
輔導中大型具商業潛力或藝術價值的國片,發揮產業點火功能,其中新增的「旗艦組」輔
導金,即針對製作成本達新台幣一億元以上的企畫案,提供上限30%的補助。王童導演的
《海峽》、陳玉勳編導的《必殺技》、侯孝賢導演的《聶隱娘》,魏德聖導演的《賽德克
‧巴萊》都獲選為第一批旗艦組國產電影,補助金額從2,000萬到3,000萬元不等。

製作成本達6,000萬元以上者,屬於「策略組」;已有2部以上作品的導演屬「一般組」,
像《翻滾吧!阿信》、《被遺忘的時光》皆獲補助;新銳導演則歸「新人組」,各有不同
的輔導金補助機制。《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愛的麵包魂》、《到不了的地方
》等已上映或拍攝中的電影,都是新人組的挹注名單。

此外,為了活絡產業,新聞局又祭出「票房輔導金」策略,凡票房超過2,000萬元台幣者
,就可以獲得票房20%金額補助下部片開拍,讓市場表現不俗的導演繼續耕耘。



--
Tags: 台灣

All Comments

楊貽茜執導恰恰 雙胞胎妹掌樂

Liam avatar
By Liam
at 2012-05-07T12:01
楊貽茜執導恰恰 雙胞胎妹掌樂 記者蔡伯杰/台北報導 《寶米恰恰》剛入選今年台北電影獎最佳劇情長片,此片由黃姵嘉1人分飾兩角扮雙胞胎 ,劇情取材自導演楊貽茜本身和雙胞胎妹妹楊琬茜的真實成長經驗。如今姊姊執導筒,妹 妹則擔任電影配樂,各司其職,也展現出獨有的默契。 楊貽茜邀請曾接受過專業古典樂訓練的妹妹擔任 ...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不倒翁的奇幻旅程

Daniel avatar
By Daniel
at 2012-05-06T18:40
網誌圖文版本 http://blog.yam.com/imbemarion/article/49589368 雷很大, 慎入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不倒翁的奇幻旅程》 不倒翁的奇幻旅程Jumping Boys 導  演:林福清 演  員:金士傑、賴雅妍、吳朋奉、曾珮瑜 發行公司:牽猴子 ...

《BBS鄉民的正義》海報曝光 陳意涵絕望

Susan avatar
By Susan
at 2012-05-06T12:22
《BBS鄉民的正義》海報曝光 陳意涵絕望想跳樓? 記者許世穎/綜合報導 將於今年暑假在台上映的《BBS鄉民的正義》,被不少網友視為「今年最受期待的國片」 。繼之前曝光首波角色劇照後,昨天(4日)也發布了前導海報,只見陳意涵一人孤獨而 又絕望地站在頂樓,眼神透露出強烈的恐懼與不安,帶給觀眾既緊張又懸疑的氛圍 ...

「人妻」拚豪哥 今夏國片玩創意

Ursula avatar
By Ursula
at 2012-05-05T21:15
「人妻」拚豪哥 今夏國片玩創意 【聯合報╱記者王雅蘭/台北報導】 去年國片在暑假靠著熱血大賣,今年國片沒有盲目熱血,而是朝緊扣社會議題發揮,例如 《BBS鄉民的正義》談網路人肉搜索是正義還是恐怖私刑?《寶島雙雄》看兩岸旅遊製造 商機卻也問題不斷,《犀利人妻最終回:幸福男.不難》當然還是小三議題, 《寶米恰恰 ...

不倒翁的奇幻旅程--電影場景全攻略

Ida avatar
By Ida
at 2012-05-05T18:49
前陣子看有人去拍了一些場景,我再來補充一下吧^^ 裡面的電影截圖都取自官方YOUTUBE預告片,所以沒有雷 請安心服用~~~ 有去看過【不倒翁的奇幻旅程】的人,一定會記得裡面的一句台詞-- 【白白的山上住著白白的天使】,而白色的山在左鎮的哪裡?小咖家又在哪裡? 趁著空檔,去繞了一下,憑著對場景的記憶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