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擁抱-深度值得細細品嘗的好片 - 電影

By Ursula
at 2018-03-21T00:47
at 2018-03-21T00:47
Table of Contents
《記憶中的擁抱 The Child in Time》
看完這部作品,我超乎預期的喜歡!
故事很簡單,就是把女兒弄丟後的爸爸,尋找孩子的過程以及面臨的心理壓力,改編於經
典小說《贖罪》作者的另一本經典小說。
一開始看完,可能受限於人生經驗,我還不能馬上整理好自己的思緒,也還不是很清楚導
演在每個橋段想表達的意思。可是我能深深地感受到每個橋段後面有是意義的,導演很清
楚意義為何,但卻用隱晦的方式表現,可說是安排地很細膩。
看完後,我不禁去思考到底某些橋段是什麼意思?導演究竟為什麼會把某事件放在故事情
節裡(尤其是查爾斯那段)?我主要關注的點如下:
一、失去孩子的傷痛
男主角Steve弄丟女兒,愧疚感、罪惡感以及失去與女兒Kate共度的美好時光的失落感各
種負面的情緒環繞著Steve,不堪壓力而與同樣傷痛的妻子彼此怨懟,因為背負的傷痛太
沉重。而面對這種「失去」,Steve只能找尋唯一解藥-「找到Kate」。
二、你的孩子、你心中的孩子、不屬於自己的孩子
Steve母親說:「不要懷念她,要一直愛她」
版友#1129923文(Hitesh代Po)的觀點很棒:「整部電影是以『大人』的觀點去看待事
情」、「一個成人將兒童視為擁有物的觀點」,整部作品確實一直都是從Steve的角度出
發,從電影裡我們看到他的遭遇、他的感受,而劇情線都是跟著Steve的角度走,覺得導
演或許真的有意如此安排。
而Steve母親說的「不要懷念」是指Steve要放下自己的觀點-放下對Kate這種象徵人/物/
實體/回憶的「所有物」的執念,昇華成「付出愛但不求回報」的「非所有物」的概念-
他們不同於自己,本不應期待他們會照自己想像的框架演繹。
在這故事中的小孩,不管是Kate還是查爾斯心中的小孩,其實都是主角執著於或是想控制
明明「不屬(所有)於自己的人/物/實體/回憶」。這種只從自己出發、強求的觀點,跟那
些只從自己眼中去看小孩需求的立法議員,似乎也類似了,這不也是常常發生在我們自己
身上的嗎?
我覺得這部片同時也給我們另一個觀點:「放下這種本不屬於自己的執著,或許也是面對失
去的另一種解藥。」
-----------------------------------------------------------
故事原本看似只是傷痛後尋找療癒的過程,導演卻給了它很不一樣的意義,真的讓我眼睛
為之一亮。
這部電影很有趣的是,每個人去看可能都會看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想法(可以參考
其他版友的心得,也蠻有意思的),相較於一般商業片通常給的觀點比較單一,這部片真
的蠻值得細細品嘗的。而導演採用時間插敘的手法,模糊了時間的精確,加深觀者對主角
的情緒的感受度,我覺得是值得細細品嘗的好片!
但這部片比較不商業片,所以場次不是很多,有興趣的人可能要把握一下時間了~
--
看完這部作品,我超乎預期的喜歡!
故事很簡單,就是把女兒弄丟後的爸爸,尋找孩子的過程以及面臨的心理壓力,改編於經
典小說《贖罪》作者的另一本經典小說。
一開始看完,可能受限於人生經驗,我還不能馬上整理好自己的思緒,也還不是很清楚導
演在每個橋段想表達的意思。可是我能深深地感受到每個橋段後面有是意義的,導演很清
楚意義為何,但卻用隱晦的方式表現,可說是安排地很細膩。
看完後,我不禁去思考到底某些橋段是什麼意思?導演究竟為什麼會把某事件放在故事情
節裡(尤其是查爾斯那段)?我主要關注的點如下:
一、失去孩子的傷痛
男主角Steve弄丟女兒,愧疚感、罪惡感以及失去與女兒Kate共度的美好時光的失落感各
種負面的情緒環繞著Steve,不堪壓力而與同樣傷痛的妻子彼此怨懟,因為背負的傷痛太
沉重。而面對這種「失去」,Steve只能找尋唯一解藥-「找到Kate」。
二、你的孩子、你心中的孩子、不屬於自己的孩子
Steve母親說:「不要懷念她,要一直愛她」
版友#1129923文(Hitesh代Po)的觀點很棒:「整部電影是以『大人』的觀點去看待事
情」、「一個成人將兒童視為擁有物的觀點」,整部作品確實一直都是從Steve的角度出
發,從電影裡我們看到他的遭遇、他的感受,而劇情線都是跟著Steve的角度走,覺得導
演或許真的有意如此安排。
而Steve母親說的「不要懷念」是指Steve要放下自己的觀點-放下對Kate這種象徵人/物/
實體/回憶的「所有物」的執念,昇華成「付出愛但不求回報」的「非所有物」的概念-
他們不同於自己,本不應期待他們會照自己想像的框架演繹。
在這故事中的小孩,不管是Kate還是查爾斯心中的小孩,其實都是主角執著於或是想控制
明明「不屬(所有)於自己的人/物/實體/回憶」。這種只從自己出發、強求的觀點,跟那
些只從自己眼中去看小孩需求的立法議員,似乎也類似了,這不也是常常發生在我們自己
身上的嗎?
我覺得這部片同時也給我們另一個觀點:「放下這種本不屬於自己的執著,或許也是面對失
去的另一種解藥。」
-----------------------------------------------------------
故事原本看似只是傷痛後尋找療癒的過程,導演卻給了它很不一樣的意義,真的讓我眼睛
為之一亮。
這部電影很有趣的是,每個人去看可能都會看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想法(可以參考
其他版友的心得,也蠻有意思的),相較於一般商業片通常給的觀點比較單一,這部片真
的蠻值得細細品嘗的。而導演採用時間插敘的手法,模糊了時間的精確,加深觀者對主角
的情緒的感受度,我覺得是值得細細品嘗的好片!
但這部片比較不商業片,所以場次不是很多,有興趣的人可能要把握一下時間了~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Skylar Davis
at 2018-03-22T09:17
at 2018-03-22T09:17

By Madame
at 2018-03-23T17:58
at 2018-03-23T17:58

By Caroline
at 2018-03-27T04:28
at 2018-03-27T04:28

By Faithe
at 2018-03-31T09:44
at 2018-03-31T09:44

By Todd Johnson
at 2018-04-01T13:34
at 2018-04-01T13:34
Related Posts
《環太平洋2:起義時刻》第一手無雷心得

By Harry
at 2018-03-21T00:36
at 2018-03-21T00:36
03/16 黑豹北美五連霸 票房破六億!

By Kumar
at 2018-03-21T00:34
at 2018-03-21T00:34
滅絕 - Lovecraft 式的戰慄

By Emily
at 2018-03-20T23:53
at 2018-03-20T23:53
水底情深跟人魚傳說

By Anonymous
at 2018-03-20T23:35
at 2018-03-20T23:35
極盜戰-精彩有餘,深刻不足

By John
at 2018-03-20T23:23
at 2018-03-20T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