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好讀9月專題-4: 導演筆記‧黃庭輔 - 紀錄片

Damian avatar
By Damian
at 2005-09-23T16:55

Table of Contents

黃庭輔‧還原影像的力量和美感

採訪/梁妃儀


以《台灣魔朵》的特殊題材與《03:04》、《指月記》之實驗風格受到矚目的黃庭輔,
作品關注於人有如希臘神話中薛西佛斯的共同處境。強調「感覺」與「藝術美感」的他
表示,自己的作品是很「小眾」的,迄今他仍很享受自己帶著片子到處去播放的樂趣。
強烈的影像視覺風格,使他在新世代輩出的台灣紀錄片導演中,始終吸引人們的眼光。

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畢業的黃庭輔自學生時代就開始拍攝八釐米的電影,九二年拍攝出
他的第一部紀錄片《廖瓊枝:台灣第一苦旦》,目前新片也正在拍攝中。對紀錄片著迷的
他表示:「紀錄片是一種比較容易達成的創作方式。」除了人力與經費的考量外,在電影
資料館工作的他覺得「不管拍到什麼最後都是一種珍貴的記錄」,而且紀錄片本身的寬容
度很大,可以加入劇情、動畫、實驗各種元素,片子長短也無一定限制,「對一個創作者
來說,它是一個很自由的片種。」

黃庭輔的作品自二○○○年的《03:04》之後轉向實驗風格,但其實除了第一部是因工作
之便外,他的作品都有共同的關切──人的「身體」與「處境」,「人常常會因某些原因
,不管是制度、關係、秩序或規矩而站在某一個位置上,而且是自動站在那個位置。」
不管是《台灣魔朵》中的人體模特兒、《03:04》裡在雜貨店買東西的金門阿兵哥、
《指月記》在龍山寺拜拜的群眾、新作中檳榔攤的買賣雙方都是;但有趣的是,「雖然
你的行為、外在被控制在那邊,但人還是會想辦法讓無聊的生活有一些變化,讓自己度過
這段時間。」他的片子就在記錄這種「人的荒謬性」,「這是人類共同的處境」,他說。

黃庭輔強調人類的「普世性」,所以特定的人事時地在他的作品中其實沒有意義,在
《指月記》中他將不同人的手、腳或其他身體部位接在一起,「因為我覺得他們呈現出
共同的意念」。黃庭輔強調他並非「客觀」地記錄被拍攝的對象,而是在捕捉與自己感覺
有關的部分,「主觀」地塑造自己的感受,然後呈現在作品中。內涵反映在形式上,他的
片子不以劇情化的方式或感情為出發點來呈現,而是從「美」與「藝術」的角度出發,
「我想表現的是一種感覺」。於是,擷取自不同時空對象的客體被他一一拆解,完全不受
現實拘束地,依循他主觀的邏輯加以重新組合、任意拼貼,或快或慢地處理,加強了影像
的節奏感。現場的聲音被抽離,影片中也不再有說明性的文字,依照剪輯出來的影像畫面
,重新配置呼應的音樂。他強調:「我想表達的東西是還原到影像最初的力量和美感,
那個東西是我比較喜歡的,也比較真實的。」

延續同樣的興趣,黃庭輔的新片選擇了台灣極具代表性的「檳榔西施」為題材。雖然這個
題材並不新鮮,但不同於前人多將焦點放在西施身上,黃庭輔則將目光轉移到購買檳榔的
人身上,將拍攝的重點放在買檳榔的人和小姐的互動上,聚焦於購買者的眼神與欲望,
「在那很短的瞬間,有很大的力量在。你看到他們的一些表現、表情、動作,有人最基本
的欲望在裡面──這是目前我們社會麻木的生活中,比較激情的部分,很值得被記錄。」
對他來說,探討人性是比較重要的。

從去年四、五月開始,黃庭輔每週末固定搭乘國光號,往返於台北與屏東之間,展開新片
的拍攝工作。這次的拍攝方式和之前不太一樣,與一般的紀錄片也不同──導演不在現場
主動的操控機器,而是在店內的定點架設兩台攝影機,然後就讓機器自己一直錄,時間到
了他才去換帶子。他解釋,「現在人們接觸攝影機的機會很多,已經不會害怕,反而有
很大的成分是在表演,而且檳榔攤本身的營業性質與空間限制,也不適合讓我出現在賣場
。」雖然只拍一個小小檳榔攤,難度卻很高,「有時候一整卷帶子可能只拍到一、兩個
想要的鏡頭,甚至什麼都沒拍到。」只能被動的靠機會、碰運氣消耗很多帶子,這一年
多來他已累積了一百六十幾卷的底片,他估計大概還要再拍上幾十卷,而整個拍攝工作
應可在八月完成。至於要如何呈現,「回歸影像」還是不變的信念,要怎樣突破自己過去
的風格,找到另一種新的可能,是他目前思索的方向。

最後黃庭輔笑說:「我拍紀錄片沒有要為弱勢發聲,也沒有運動的性質,只是為了滿足
自己的創作欲!」他覺得在當下的現實環境中,不可能透過紀錄片去直接解決什麼問題,
任何議題都很容易就被「消費」掉了,紀錄片對他來說,其實是一個和大家共同欣賞人生
的窗口,「基本上一般人的生活都差不多,蠻單調、簡單的,但在這很簡單的東西裡,
發現美的、藝術的東西,發現人真實的一面,那是更珍貴的東西。」因此他透過創作
告訴大家,「人生很無聊,但不要用悲傷的方式去看,而要想辦法去看到一些樂趣!」
幫助人們看到更幸福的人生,這才是「藝術的功能」。


◇導演功課◇

拍什麼,就讀什麼


談到平時的閱讀習慣,其實現在流行的書黃庭輔都會去涉獵,與創作比較相關的閱讀則是
「我在拍什麼主題,我就會去讀相關的書」,透過大量的閱讀幫助自己進入狀況。
比如拍《台灣魔朵》的時候,他讀許多女性主義、人體攝影的書籍;拍《03:04》與
《指月記》的時候,為了「體會無聊的感覺到底是什麼」,他找許多這類主題的書來看,
包括心理學、甚至內容相當病態的著作,同時也讀了很多描寫一個人孤寂感覺的詩。

目前正在拍攝新片的他,為了尋求影像與文字兩個媒材表現方式的突破,他回到早期的
電影理論尋找啟發與養分,尤其是俄國知名導演艾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由於買不到
《蒙太奇理論》一書,他因此改讀另一本《並非冷漠的大自然》,談最基本的影像語言與
意義,及如何用影像說故事,這和他本身創作的理念正好相契合。

做為一位紀錄片導演,黃庭輔認為最偉大的紀錄片是德國知名女導演蘭妮.萊芬斯坦
(Leni Riefenstahl)的《意志的勝利》(Triumph of the Will)。雖然這部片因為
替納粹希特勒宣傳而遭受嚴厲的責難,但撇開意形態不談,純就紀錄片本身來看,黃庭輔
強調這部片絕對是「紀錄片的極致」,「她是用整個國家的資源與力量投注在裡面來拍攝
,那種規模是現在任何個人、單位都做不到的。」而其影像的力量與美學,都令人讚嘆。


--

All Comments

2005動物影展放映企鵝寶貝,彌猴列傳,李淳陽昆蟲記等多片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05-09-23T14:52
包含21部紀錄片,劇情片,動畫片以及精采豐富的座談活動 片單 http://www.east.org.tw/animal-movie/movie.htm 索票 : 本影展為推動深化民眾對全球動保議題的認識-- .北區 場次採取 免費索票 入場觀影(索票方式見 2) .中南部 場次則採 自由入場 (座位 ...

誠品好讀9月專題-2: 現象觀察2005一個新的記錄起點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5-09-23T14:48
現象觀察‧2005,一個新的記錄起點 文 / 劉梓潔 暑夏午後,台北光點電影院出現罕見的排隊觀影人潮,人群裡,不只有慣常來此地汲取 藝術電影養分的文藝青年,還多了一些阿公帶阿嬤、爸媽帶小孩的組合。放映廳外, 擺著一列人形立體看板,赤腳的農村阿伯阿姆,咧嘴天真笑著;另一側的巨幅海報裡, 活蹦亂跳的兒童 ...

誠品好讀9月專題-1 : 紀錄片,新新浪潮?

Hamiltion avatar
By Hamiltion
at 2005-09-23T14:40
誠品好讀 9月號 紀錄片,新新浪潮? Documentary, the New New Wave? 企劃/編輯室 版面構成/賴盈成 這一次 我們不喊開麥拉 讓攝影鏡頭捕捉觀點 讓膠卷安靜轉動 以每秒30格的速度 凝視生命的幽深、迴旋 傾聽歲月的雄辯、低語 一八九五年── 一對兄弟在巴黎沙龍放映 《從 ...

政大藝中「希臘Fun音樂」電影研習講座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05-09-23T00:20
※ [本文轉錄自 NCCUfilmlove 看板] 作者: white331 (信手拈來) 看板: NCCUfilmlove 標題: 政大藝中「希臘Fun音樂」電影研習講座 時間: Thu Sep 22 22:16:25 2005 「希臘Fun音樂」電影研習 Lively Greek Music 主講人: ...

Re: 流浪之歌音樂節Dick Fontaine音樂紀錄片影展

Damian avatar
By Damian
at 2005-09-22T00:09
相關紀錄片資訊: http://musicpower.080.net/newbb/viewthread.php?tid=4526 對談 一、音樂、音樂節與公共媒體 The Correlation of Music Festivals and Public Media 對談:Martha Hawley、魏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