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人有聽過"達爾文的夢魘"這部片嗎? - 紀錄片

By Leila
at 2006-09-24T08:51
at 2006-09-24T08:5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smote (每ㄧ次的風和日麗)》之銘言:
: 我想請問這樣的片子可不可能在台灣播阿?
: 或者是哪裡有管道可以找到dvd或是下載找的到的?
: 麻煩有聽過這部紀錄片的人回答我 謝謝啦!
: 以下是相關文章 http://e-info.org.tw/node/3307
這裡其實不宜討論下載。
但我有個好消息要提供給大家。
2005年我第一次去參加日本山形紀錄片影展,大開眼界,
看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紀錄片,這其中也包括了《達爾文的噩夢》。
而當時一起前往的朋友,目前人正在南方影展工作著。
所以他和工作團隊討論後,去邀請了當時我們在山形看到的幾部驚人紀錄片。
嘿嘿,我的意思是就是說,今年的南方影展,將會有《達爾文的噩夢》這部紀錄片。
所以想看的人,記得注意一下南方影展的時間。
這應該是《達爾文的噩夢》在台的首映。
(時間大約十一月,地點在嘉義、台南、高雄,
別問我說為什麼台北沒有,因為台北有太多影展了嘛!)
而且,除了這片之外,還有以下幾部紀錄片,我寫小短評給各位參考,
我覺得這是南部觀眾的福氣!
《藍色花園》(Garden)
在以色列的街頭上,「花園」指的其實是年輕同性戀者和毒蟲們的集散地。
《藍色花園》長期紀錄一對因家庭因素而流落街頭被迫賣身的男同志情侶。
他們彼此相愛,但卻只能卑微的在街頭遊蕩存活。
這部紀錄片在令人感動、傷懷之餘,也暴露了整體社會的保守和偽善。
「我們何時才能真正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呢?」他們這樣怨歎。
在花園裡的生活,彷彿一首藍色悲歌。
《罰球線上》(The Heart Of The Game)
這部影片一開始只是想單純想紀錄美國一所白人女子高中的籃球隊的努力和夢想,
但沒想到一拍就是七年之久。而在過程意外加入了一個女黑人天才球員,
於是這真實的故事簡直比劇情片還要高潮迭起。
種族和性別漸漸取代了原本熱血的籃球主題。在球賽的求勝外映照出的卻是生命如
何對應外在偏見壓力的堅強韌性。因此《籃球線上》不僅使人熱血沸騰,更會感動萬分。
《三個憂鬱的房間》(The 3 Rooms of Melancholia)
這是部探討車臣內戰的紀錄片。影片分成三段,用旁敲側擊的方式間接諷刺戰爭。
第一段紀錄軍校,而且專門是收容失親孩童的軍校;第二段紀錄被士兵蹂躪因而
生育的少女;第三段以環境為題,帶出戰爭後的土地的蒼茫。
影片用沉著極度貼近的影像,領著觀眾慢慢進入被攝者的心靈。而略帶詩意的
拍攝方式,同時隱喻了戰爭的荒謬可笑,與一種嚮往烏托邦的情懷,是一部震撼之作。
《起司與蟲》(The Cheese & The Worms)
這是於去年日本山形紀錄片影展奪得亞洲最大獎的紀錄片。
導演紀錄身染重疾的母親,並單純的以為一切都會奇蹟似的好起來。
影片從母女之間,探求著關於生命與死亡,那像詩般不經意、隨性的拍攝方式,
卻又因每個篇章不同的標題而賦予了無限的曖昧。
我記得同行的友人看完後說:「這部片子講的是真正的生命!」
《達爾文的噩夢》(Darwin's Nightmare)
「聖誕節時,歐洲小孩的禮物是葡萄(非洲的農產品);
而非洲小孩的禮物是槍(因非洲內戰)。但我不知道我能做什麼…」
一位在兩地間往返運輸這些貨品的飛機駕駛這麼說。
這部影片深入追蹤第一世界國家對非洲所做的掠奪和剝削。
片名的達爾文意即利用「進化論」、「適者生存」的反諷,
預言著資本主義世界未來的走向,揭露的內幕讓人永生難忘。
這部優秀紀錄片在國際影展間至少橫掃了將近20個獎項。
我特別推薦《三個憂鬱的房間》!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 我想請問這樣的片子可不可能在台灣播阿?
: 或者是哪裡有管道可以找到dvd或是下載找的到的?
: 麻煩有聽過這部紀錄片的人回答我 謝謝啦!
: 以下是相關文章 http://e-info.org.tw/node/3307
這裡其實不宜討論下載。
但我有個好消息要提供給大家。
2005年我第一次去參加日本山形紀錄片影展,大開眼界,
看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紀錄片,這其中也包括了《達爾文的噩夢》。
而當時一起前往的朋友,目前人正在南方影展工作著。
所以他和工作團隊討論後,去邀請了當時我們在山形看到的幾部驚人紀錄片。
嘿嘿,我的意思是就是說,今年的南方影展,將會有《達爾文的噩夢》這部紀錄片。
所以想看的人,記得注意一下南方影展的時間。
這應該是《達爾文的噩夢》在台的首映。
(時間大約十一月,地點在嘉義、台南、高雄,
別問我說為什麼台北沒有,因為台北有太多影展了嘛!)
而且,除了這片之外,還有以下幾部紀錄片,我寫小短評給各位參考,
我覺得這是南部觀眾的福氣!
《藍色花園》(Garden)
在以色列的街頭上,「花園」指的其實是年輕同性戀者和毒蟲們的集散地。
《藍色花園》長期紀錄一對因家庭因素而流落街頭被迫賣身的男同志情侶。
他們彼此相愛,但卻只能卑微的在街頭遊蕩存活。
這部紀錄片在令人感動、傷懷之餘,也暴露了整體社會的保守和偽善。
「我們何時才能真正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呢?」他們這樣怨歎。
在花園裡的生活,彷彿一首藍色悲歌。
《罰球線上》(The Heart Of The Game)
這部影片一開始只是想單純想紀錄美國一所白人女子高中的籃球隊的努力和夢想,
但沒想到一拍就是七年之久。而在過程意外加入了一個女黑人天才球員,
於是這真實的故事簡直比劇情片還要高潮迭起。
種族和性別漸漸取代了原本熱血的籃球主題。在球賽的求勝外映照出的卻是生命如
何對應外在偏見壓力的堅強韌性。因此《籃球線上》不僅使人熱血沸騰,更會感動萬分。
《三個憂鬱的房間》(The 3 Rooms of Melancholia)
這是部探討車臣內戰的紀錄片。影片分成三段,用旁敲側擊的方式間接諷刺戰爭。
第一段紀錄軍校,而且專門是收容失親孩童的軍校;第二段紀錄被士兵蹂躪因而
生育的少女;第三段以環境為題,帶出戰爭後的土地的蒼茫。
影片用沉著極度貼近的影像,領著觀眾慢慢進入被攝者的心靈。而略帶詩意的
拍攝方式,同時隱喻了戰爭的荒謬可笑,與一種嚮往烏托邦的情懷,是一部震撼之作。
《起司與蟲》(The Cheese & The Worms)
這是於去年日本山形紀錄片影展奪得亞洲最大獎的紀錄片。
導演紀錄身染重疾的母親,並單純的以為一切都會奇蹟似的好起來。
影片從母女之間,探求著關於生命與死亡,那像詩般不經意、隨性的拍攝方式,
卻又因每個篇章不同的標題而賦予了無限的曖昧。
我記得同行的友人看完後說:「這部片子講的是真正的生命!」
《達爾文的噩夢》(Darwin's Nightmare)
「聖誕節時,歐洲小孩的禮物是葡萄(非洲的農產品);
而非洲小孩的禮物是槍(因非洲內戰)。但我不知道我能做什麼…」
一位在兩地間往返運輸這些貨品的飛機駕駛這麼說。
這部影片深入追蹤第一世界國家對非洲所做的掠奪和剝削。
片名的達爾文意即利用「進化論」、「適者生存」的反諷,
預言著資本主義世界未來的走向,揭露的內幕讓人永生難忘。
這部優秀紀錄片在國際影展間至少橫掃了將近20個獎項。
我特別推薦《三個憂鬱的房間》!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心得] 強力推薦********奇蹟的夏天********

By Regina
at 2006-09-24T00:54
at 2006-09-24T00:54
<奇蹟的夏天>輔大電影座談會

By Ula
at 2006-09-23T13:35
at 2006-09-23T13:35
Re: 發行拱樂社、南方澳海洋紀事DVD 不為名利為報恩

By Ivy
at 2006-09-23T00:07
at 2006-09-23T00:07
全台上映地點~~

By David
at 2006-09-22T12:58
at 2006-09-22T12:58
2006流浪之歌音樂節 小影展

By Edith
at 2006-09-22T11:59
at 2006-09-22T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