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胤拍片沒顧慮 “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 電影

By Charlie
at 2019-08-11T09:06
at 2019-08-11T09:06
Table of Contents
趙德胤拍片沒顧慮 “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https://tinyurl.com/yytaf3vw
2019 年 7 月 16 日
轉自馬來西亞中國報
--
(吉隆坡訊)
台灣導演趙德胤憑著《冰毒》、《再見瓦城》等電影在國際影壇獲得認可,
雖多次獲得獎項的肯定,但他同樣背負著票房壓力。
不過,他坦承自己在拍片時不會顧慮太多,反而會以個人情感、人類的普世價值出發,
直言:“我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趙德胤最新力作《灼人秘密》獲選為《第 3 屆馬來西亞國際電影節》(MIFFest)
開幕電影,他於 14 日攜同演員吳可熙和夏於喬來馬為電影宣傳後,
隔天也受邀與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一同參加
《探討亞洲電影如何與西方觀眾產生共鳴》座談會。
在緬甸出生的趙德胤,16 歲到台灣唸書後開啟了和電影的不解之緣,
其作品也多以在緬甸生活的華人為拍攝主題。
他坦承自己在創作上享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多少仍有一定的票房壓力,笑稱:
“我的壓力來自於責任,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出現在這裡,因為要盡力配合宣傳。
不過,我在拍電影時沒有壓力,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他指出,電影的語言一般分為 2 種,其一便是大家熟知的中文、馬來文、英文、泰文等,
但真正的電影語言是:“人類的普世價值,那是共通的。作為一個導演,剛開始能做的是
把自己的直覺,對事情的觀察、情感,用熟悉的方式,在有限的資源下拍出來。”
在大學念平面設計的趙德胤,當年以影像方式拍出畢業製作《白鴿》,
該短片也順利入圍 2006 年的釜山影展。他在影展期間觀看大馬導演陳翠梅的
《愛征服一切》(Love Conquers All),以及中國導演楊恆的《檳榔》 後,
當下的感受是:“為什麼比我拍的還粗糙,晃來晃去,畫質還很差…”
雖說如此,他仍被這兩部作品給震撼到,只因電影讓他憶起小時候在緬甸鄉下生活的情景。
他強調:“不要為了拍一部國際影片,而把馬來西亞電影拍成英文。
拍電影不用精打細算,也不是為了去影展,沒有那麼複雜。”
他也以過來者的經驗分享道:“作為新導演,不要去了解海外要什麼、每個人想要看什麼,
你才要拍什麼,而是你真誠關心和想表達什麼,對電影的技巧熟不熟悉。
拍電影是很私人的事情,要先以個人的私密情感出發。”
》商業片文藝片可以並存
座談會現場開放讓影迷發問,其中一位影迷以大馬導演陳勝吉首部長片《分貝人生》為例,
直指該片是文藝片,相比印度商業片《PK》和《三個傻瓜》(3 Idiots),
《分》很難讓觀眾達到共鳴。
台灣資深影評人聞天祥為此平反道:
“《分貝人生》雖然不賣座,但它是少數在台灣上映的電影,
也是少數在台灣被討論的馬來西亞電影。
據我所知,陳勝吉現在還拿到了香港的投資,支持他繼續拍片。”
他認為商業片與文藝片可以並存,且不會產生任何矛盾。
他也以台灣大師級導演侯孝賢為例,指擅長拍文藝片的侯導在台灣雖有“票房毒藥”之稱,
但他卻是當年最賺錢的台灣導演,只因侯孝賢擁有國際市場的優勢。
聞天祥也透露,侯孝賢開拍舒淇、張震主演的《刺客聶隱娘》時,同樣面臨到籌資困難,
但他可以透過預先售賣《刺》的版權來獲得資金,主因是:
“那是因為侯導以前作品累積下來的聲望。”
他接著補充道:“一部電影的壽命到底有多長?像是這次的《2019 台北電影節》,
侯導 21 年前的電影《海上花》的票瞬間被搶光,他到現在還有放映費和版權費可以收…
所以這兩種類型的電影是應該同時存在的。”
--
原文結束。
--
⊙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ttps://tinyurl.com/yytaf3vw
2019 年 7 月 16 日
轉自馬來西亞中國報
--
(吉隆坡訊)
台灣導演趙德胤憑著《冰毒》、《再見瓦城》等電影在國際影壇獲得認可,
雖多次獲得獎項的肯定,但他同樣背負著票房壓力。
不過,他坦承自己在拍片時不會顧慮太多,反而會以個人情感、人類的普世價值出發,
直言:“我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趙德胤最新力作《灼人秘密》獲選為《第 3 屆馬來西亞國際電影節》(MIFFest)
開幕電影,他於 14 日攜同演員吳可熙和夏於喬來馬為電影宣傳後,
隔天也受邀與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一同參加
《探討亞洲電影如何與西方觀眾產生共鳴》座談會。
在緬甸出生的趙德胤,16 歲到台灣唸書後開啟了和電影的不解之緣,
其作品也多以在緬甸生活的華人為拍攝主題。
他坦承自己在創作上享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多少仍有一定的票房壓力,笑稱:
“我的壓力來自於責任,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出現在這裡,因為要盡力配合宣傳。
不過,我在拍電影時沒有壓力,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他指出,電影的語言一般分為 2 種,其一便是大家熟知的中文、馬來文、英文、泰文等,
但真正的電影語言是:“人類的普世價值,那是共通的。作為一個導演,剛開始能做的是
把自己的直覺,對事情的觀察、情感,用熟悉的方式,在有限的資源下拍出來。”
在大學念平面設計的趙德胤,當年以影像方式拍出畢業製作《白鴿》,
該短片也順利入圍 2006 年的釜山影展。他在影展期間觀看大馬導演陳翠梅的
《愛征服一切》(Love Conquers All),以及中國導演楊恆的《檳榔》 後,
當下的感受是:“為什麼比我拍的還粗糙,晃來晃去,畫質還很差…”
雖說如此,他仍被這兩部作品給震撼到,只因電影讓他憶起小時候在緬甸鄉下生活的情景。
他強調:“不要為了拍一部國際影片,而把馬來西亞電影拍成英文。
拍電影不用精打細算,也不是為了去影展,沒有那麼複雜。”
他也以過來者的經驗分享道:“作為新導演,不要去了解海外要什麼、每個人想要看什麼,
你才要拍什麼,而是你真誠關心和想表達什麼,對電影的技巧熟不熟悉。
拍電影是很私人的事情,要先以個人的私密情感出發。”
》商業片文藝片可以並存
座談會現場開放讓影迷發問,其中一位影迷以大馬導演陳勝吉首部長片《分貝人生》為例,
直指該片是文藝片,相比印度商業片《PK》和《三個傻瓜》(3 Idiots),
《分》很難讓觀眾達到共鳴。
台灣資深影評人聞天祥為此平反道:
“《分貝人生》雖然不賣座,但它是少數在台灣上映的電影,
也是少數在台灣被討論的馬來西亞電影。
據我所知,陳勝吉現在還拿到了香港的投資,支持他繼續拍片。”
他認為商業片與文藝片可以並存,且不會產生任何矛盾。
他也以台灣大師級導演侯孝賢為例,指擅長拍文藝片的侯導在台灣雖有“票房毒藥”之稱,
但他卻是當年最賺錢的台灣導演,只因侯孝賢擁有國際市場的優勢。
聞天祥也透露,侯孝賢開拍舒淇、張震主演的《刺客聶隱娘》時,同樣面臨到籌資困難,
但他可以透過預先售賣《刺》的版權來獲得資金,主因是:
“那是因為侯導以前作品累積下來的聲望。”
他接著補充道:“一部電影的壽命到底有多長?像是這次的《2019 台北電影節》,
侯導 21 年前的電影《海上花》的票瞬間被搶光,他到現在還有放映費和版權費可以收…
所以這兩種類型的電影是應該同時存在的。”
--
原文結束。
--
⊙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Lily
at 2019-08-11T17:06
at 2019-08-11T17:06

By Puput
at 2019-08-15T05:48
at 2019-08-15T05:48

By Vanessa
at 2019-08-20T01:17
at 2019-08-20T01:17

By Connor
at 2019-08-24T10:19
at 2019-08-24T10:19

By Zora
at 2019-08-28T20:44
at 2019-08-28T20:44

By Agatha
at 2019-09-01T11:26
at 2019-09-01T11:26

By Noah
at 2019-09-01T23:36
at 2019-09-01T23:36

By Ina
at 2019-09-04T16:29
at 2019-09-04T16:29

By Lydia
at 2019-09-08T17:37
at 2019-09-08T17:37
Related Posts
結尾原來天神與魔鬼是好友

By Isla
at 2019-08-11T06:28
at 2019-08-11T06:28
新增/單日發文總量限制

By George
at 2019-08-11T03:34
at 2019-08-11T03:34
寄生上流

By Doris
at 2019-08-11T01:40
at 2019-08-11T01:40
玩命關頭 特別行動 權游梗

By Caitlin
at 2019-08-11T00:22
at 2019-08-11T00:22
《小美人魚》主演荷莉貝莉首回選角爭議:

By Madame
at 2019-08-11T00:21
at 2019-08-11T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