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血尋梅:我們都是崖上的聰兒 - 電影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15-12-12T15:18

Table of Contents

完整圖文版詳見:http://crazyfool25.pixnet.net/blog/post/313892229


《踏血尋梅》這人生可輕易嗎?我們都是崖上的聰兒

“我敘述殺人犯、毒犯、銀行搶犯和妓女的際遇,他們有他們的故事,而且他們和我們沒有

多大的不同。我們的一生同樣都在薄冰上跳舞,冰層下極冷,若不幸落水,很快就會喪生

。有時冰層無法承載某些人的重量,於是冰破人落海,我感興趣的就是這一刻。如果幸運

的話,事過境遷,我們依然繼續跳舞。如果幸運的話。” ~~Ferdinand von Schirach



德國知名刑事律師Ferdinand von Schirach,在經手各種案件後,對於人生的理解就是「

如履薄冰」,我們都在冰上跳舞,無一例外。只要薄冰負載過重,且正好有人踅過那瀕臨

崩解的脆弱處時,那就是人生破裂,不幸者往下沉淪之時。



《踏血尋梅》給我的感覺亦然,踏著斑斑血跡,尋找著王佳梅、丁子聰為何會從薄冰上跌

落、滅頂?尋找著膽戰心驚、如履薄冰一如你我的人生。



《踏血尋梅》劇情改編自2008年轟動香江的援交少女王嘉梅香消玉殞命案,真實案件中,

兇手丁啟泰的殘暴手法令人髮指,除在性交過程勒死王嘉梅外,還將之放血、分屍,臟器

沖入馬桶、軀肢殘骨流入市場肉販手中,頭顱則丟棄在九龍碼頭。越是偏離常軌的社會案

件,犯罪動機亦是眾說紛紜、耳語流言四起,其中有一說法是,王嘉梅在性交過程中,說

道,「活著好沒意思,好想死」,兇手丁啟泰便遂其願手刃之。



然而,「為什麼有人會跟初次見面的人說想死?對方卻也相信了?」這個疑問埋在導演兼

編劇的翁子光心裡,在電影裡,郭富城飾演的臧Sir其實就是翁子光,帶著這個疑惑展開

踏血尋梅辦案之旅。所謂的辦案,並非傳統犯罪、推理類型片中的尋找犯人手法,而是在

慘案已發生,凶手也明朗的前提下,泅往薄冰下的冷冽暗流……



因此,《踏血尋梅》片名極其巧妙,因著王嘉「梅」的「血」案而來,分成「尋梅、孤獨

的人、踏血、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四個主題,以電影獨有的人文關懷角度,為遠方的荳蔻

少女王嘉梅,獻上一曲輓歌。


【尋梅:真相,不只是拿來控訴】

「丁子聰:加害者。王佳梅生前最後一個電話通訊者、黑社會組織三合會成員、小貨車司

機兼賣私菸、個性暴躁易怒,曾嗆聲貨運客人,並摔酒瓶嚇阻多管閒事的鄰居、案發時,

鄰居阿婆曾聽到刀刃聲也目擊丁屋有血流出、住處經鑑定後,充斥血跡反應、自首殺害王

佳梅」


「王佳梅:被害者。16歲,中國湖南人,父母離異後,王佳梅申請移居香港失敗,寄宿在

親友的廣東東莞家,母親和姊姊則住在香港,數年後,王佳梅才成功移居。中三輟學生,

報稱任職於模特兒經紀公司,實際上從事援交工作。」


兩個看似殘敗的生命交會後,瞎搞出什麼石破天驚的結果,似乎沒什麼值得深究。而這齣

悲劇,除了死者王佳梅遭分屍的軀體無能完整拼湊外,兇手丁子聰自白、證人、鑑定報告

…等,控訴一個人所需的素材,已然齊備,配合上丁子聰殘無人道的行凶手法,處以極刑

,應可撫平家屬之傷痛,彰顯正義。



這,是一雙年輕生命殞落後,大部分警方認為已足的「真相」。因為,「世界上哪來這麼

多真相?真相是用來控訴用的!」此時,丁子聰與王佳梅,是扁平的、被拼貼上各色不同

標籤的工具,毋庸探求其靈魂曾有的喜樂與苦痛,只消給予制度性的追懲與審判,案件即

可告終。



又或者,想當明星的王佳梅以極為諷刺的方式,年輕容貌登上八卦雜誌封面,輔著斗大標

題「人肉私鐘妹 家庭破碎」,也是另一種撫慰一般民眾的「真相」:群起效尤的扒糞,

好似凸顯了吾人對年輕生命消逝的不捨與追念;而王佳梅固然可憐,但只有出賣自己靈肉

、家庭不健全的小孩,才會遭受如此不幸。悲劇只會發生在低賤的人身上,不及吾身。



大抵,這社會所能捏塑的真相,只是架構及結論大同小異的樣板公式,大眾所為所求者,

不是「踏血尋梅」,避免下一個王佳梅再從孤獨幽暗角落孳生,而是「嗜血賤梅」,以扒

糞姿態矯情展演自己人性猶存,卻又在扒糞後,輕賤不幸墜落的社會共同體一員,將之異

化、負面化,讓悲劇成為理所當然如影隨形的代名詞。



《踏血尋梅》既是森冷刀光,亦是繞指柔。直指世人冷漠遙望受苦難之人,越多物理性證

據,或言之鑿鑿臆測逐一出爐,越能讓世人的憐憫、不安耗用殆盡,取而代之的是自居正

義、輕賤他人痛苦的卑鄙愉悅,以此作為催眠自己可終其一生「安身立命」的理由。



《踏血尋梅》不甘心真實只能淪為這種千篇一律的結局,故而藉由臧Sir執著不輟的偵查

行動,試著鍥而不捨地去追問:

「王佳梅,一個可以為了自己生活而犧牲身體的人,為什麼會想死?」

「為什麼有人會跟初次見面的人說想死?對方卻也相信了?」



即使,一如王佳梅的繼父所說的,「你問我王佳梅為什麼想死?這問題太深奧了……」可

唯有找出不幸的根源,人類才有可能自證自己之性格偉大,同理他人之不幸,並正視眼前

所擁有的小小幸福。當悲劇只停留在絕望的句點時,僅是一齣浮濫通俗的劇碼;如果悲劇

可以如莎士比亞的戲劇般,用些喜劇成份(如本片中幽默的典型港式對話笑點)去襯托悲哀

的沉痛。又或者,不顧冰凍,憑著傻勁挖掘積雪裡的美麗殘梅身影時,悲劇,就不只是悲

劇,除有「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之孤絕蒼涼外,尚能從悲苦中反覆咀嚼出意外回甘,讓

不幸的生命更添厚度與光彩。



當翁子光用電影重新探索命案主角的人生,當劇中的臧Sir不顧旁人勸阻、追根究柢命案

源頭時,作品的慈悲意念,於焉誕生。這是我之所以在ptt電影版上給予「好雷」的原因

,或許,就電影藝術性的評價或個人喜好程度上,我不會將之放於至高點,但其商業性質

與人文關懷兼具的特質,緊揪著過往命案不放的淳厚底蘊,會是我敢放心推薦身邊友人前

往電影院一看的原因。



是的,人對生命的追問,豈能止於塵封多年的、以司法眼光定奪下的「真相」?



劇末時,臧Sir回歸家庭生活,帶著前妻和女兒到動物園玩,心有感慨地在沙地上寫下「

射、矮」二字,告訴女兒:「射」字外觀看來,乃身僅一寸,即是矮;「矮」字,則是箭

指用稻禾做成的女草人,意味射之。凡事只看表象,射、矮二字,只是毫無干係的文字,

細尋肌理,才能知曉大抵事出必有因,人皆躲不過社會與人情交織下的牢籠,無時無刻,

皆與之交互作用。



【孤獨的人:這人生可輕易嗎?】


或有觀者在劇情的抽絲剝繭下,以垂憐筆法,建構出兇手丁子聰在不具有社會主流所好的

條件,身處疏離的人際關係下,所衍生的「情感飢渴」及高或然性犯罪成因。可是:高不

成低不就,有著穩定事業(小貨車司機)卻也攢不了什麼錢,偶爾犯點小惡賣賣私菸;外貌

欠佳(身材肥胖),在感情上屢戰屢敗極其卑微,總是被當作工具人的魯蛇形象,豈止是社

會上的邊緣人獨有?



再者,兇手丁子聰亦非十惡不赦、作惡多端的冷血大壞蛋。牆上掛著的亡母黑白照,有著

丁子聰一生難以割捨的情感羈絆;對心儀對象慕蓉雖不乏雄性的性慾索求,卻在慕蓉拒絕

後,懂得節制,立刻收手。甚至,面對慕蓉在失戀後的情緒崩潰下,所提出的交歡要求,

丁子聰仍不願趁人之危,起初猶是斷然拒絕;鄰居婆婆說,她養的貓可不容易與人親近,

是很會看人的,而這隻貓獨獨看出了丁子聰的柔軟,只願與之親暱。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著面容模糊、不會被主流惦記的「丁子聰」成分,雖不乏小惡與平庸

,內心亦有柔軟所在,可能是對遺憾的不捨頻顧,抑或對所愛的無條件寬厚包容。



丁子聰一如不高雅亮麗的常人,常人也像丁子聰,帶著憂傷晦暗的情緒,小心翼翼步履在

薄冰上。若說我在看完《踏血尋梅》後,對丁子聰有產生絲絲憐憫與不捨,那絕對不是以

一種「上對下」俯視的視角所生,而是一種,照見自己其實也淌流著丁子聰血液的「物傷

其類」。




何以平凡、卑微如你我的丁子聰,會泯滅人性,殘忍分屍王佳梅?丁子聰分明是珍惜生命

的,在愛人慕蓉被富商玩弄、拋棄後,絕望走向大海欲求死時,丁子聰不做他想地奮身救

之。這就是臧Sir不解、想追問的:「為什麼丁子聰會相信王佳梅真的想死,還成全她?






乍至香港的王佳梅,在學校看到同學割腕自殺時,根本是呆若木雞,嚇得不敢動彈,事後

跟社工老師說,「我不敢喊出聲是嚇到了。我不懂為什麼同學要用刀割自己?」。而幾經

輾轉終到香港與媽媽姊姊聚首,小心翼翼揉捏著當模特兒美夢的16歲少女王佳梅,明明費

盡苦心,汲汲營營漸近夢想彼岸,又怎捨得割捨一切,萌生死意?到底這炫目繁華大城,

是如何一點一滴地,榨乾支撐一個少女活著的動力?臧Sir向勸告其收手,不用再做無謂

偵查工作的同事發問:「王佳梅都可以為了自己生活,去犧牲身體了,這樣的人,為何會

想死?」




求死,似乎是非同小可的事,傳統倫理觀上仍是勸導著:「多想幾秒,再給自己一個機會

」,仿若生存本身便等同於希望。然而,當死亡是種決絕的心意,(或說成為不反對其發

生的選項)時,「活著」有多難,死意就有多堅決、死亡就有多輕易。



人是如何從對生命的不捨(如丁子聰攔阻慕蓉想不開)、對死亡的懼怕(如王佳梅看到同學

割腕的反應),步步走向坦然接受肉身與生命皆可棄的境地?「孤獨」二字似難概括解讀

一切,人生的絕望無光,很多時候是無能用具體說詞,去簡化其脈絡的。或許,出生湖南

鄉下,心懷香江的王佳梅,和姊姊王佳莉學習粵語時所練習的第一首歌,鄭秀文的《娃娃

看天下》,既是蒼涼的回答,卻也是再次無語問蒼天的死胡同:


「如今自己繼續每日/製造我熱熱鬧鬧一生/但在美夢裡又渴望再做個簡簡單單的人/

回頭問問這天空/這人生可輕易嗎?/這些你到底明白嗎?」



這人生可容易嗎?


女神慕蓉抱著赴美與富商共溫存的綺想,卻被富商與其子輪流當玩具,玩膩即棄之。而身

受糟蹋的慕蓉,無法將自身遭遇轉換成對其下階層人的尊重,在反身面對社會條件比其低

微的丁子聰時,仍是予取予求,毫無推拒地接受丁子聰努力存錢所買來的各式禮物和一切

關懷。既同床親暱聊天,給予丁子聰無限希望,但面對丁子聰必然會產生的情慾,卻棄若

敝屣,連個親吻都不肯施捨。




人生之所以不易,不僅僅是來自於孤獨。人性存有卑劣,受強勢者欺凌後,再回頭向腳下

之人掠奪,階級間不斷複製的宰制、絞殺,何以不讓人無力?




王佳梅興沖沖到模特兒公司應徵,結果沒能躍居鎂光燈下,反淪為挖掘模特兒的星探,「

沒人做星探,誰來挖掘明星?」的此番自我安慰,何其悲涼?身高不夠高,無法被選為模

特兒的王佳梅,總是不服氣的腳蹬高跟鞋,志氣與天同高,最終掙得的頭角崢嶸機會,僅

是毫不起眼,不具商業與藝術價值的政令宣傳海報。




這人生當然不易。

王佳梅為了追夢而放棄學業、搬離家庭,自食其力,模特兒公司除了抹殺王佳梅的模特兒

夢,還剝削其勞力,只給予微薄的薪水。為了生存,王佳梅兼了麥當勞的打工,「冷水江

話」的鄉音,讓他再怎樣都無法成為亮麗的香港人,總被同事打著玩笑嘲弄著,而在打工

同事的誘惑下,王佳梅也選擇了對年輕肉體來說,最容易快速累積金錢的方式:出賣肉體

。電影中,倒看不出王佳梅有何強烈物慾,方走上援交一途,有時,選擇一條世道投以冷

眼的道路,不一定需要明顯、強烈的動機,在生活無情地傾軋下,人可以被消磨成只求生

存的動物,沒什麼價值是永恆高貴的,也沒有什麼東西是非賣品,無法被金錢衡量、換取

的。王佳梅一邊求生,一邊領略生存之難,來回往返間,逐漸剝離碎裂的,是充滿熠熠星

光的夢。



當夢想遠亡佚時,年輕帥氣的尋歡客,幾乎稱得上是王佳梅當時唯一的寄託,為了他,王

佳梅可以任憑他叫喚、洩慾而不收費用,可以把他當男朋友般對待,如此歡場下的認真癡

情,無非是與尋歡客第一次碰面時,對方第一眼就認出地下道張貼的「防止家暴」政令宣

傳海報,模特兒正是王佳梅,還直呼著王佳梅長得好看。這樣的慧眼與賞識,當然令王佳

梅傾心傾力以待。而在尋歡客的正宮女友疑竇王佳梅的身分時,尋歡客立即棄守王佳梅,

辯稱兩人只是一般朋友,還仗勢著自己對王佳梅的情感優勢地位,迫使王佳梅不得不在正

宮面前同聲唱和這樣的關係定義,自我矮化。




人生著實不易,屢屢在抓住浮木,貌似找到生之希望時,無情浪潮一捲起,就可以把僅有

的微小希望一併帶走。忍痛蹬著高跟鞋,無法改變不具有模特兒身高標準的本質;努力學

粵語,仍改變不了異鄉人身分;一但選擇以身體換取金錢,愛情就淪為可交易可捨棄的物

品。



人生在世,能苟延殘喘續活之,是我幸;但絕望與灰暗不斷累積時,一根壓死駱駝的稻草

一旦出現,就是人已行到奇險處,落入冰川之時。天地蒼茫裡,擁擠無情的城市裡,人有

多渺小,人生就有多無奈。



【踏血:當Kama與崖上的聰兒相遇】

甫看完《踏血尋梅》時,濃郁的憂愁積聚於胸口,久久不能散去,但回歸現實,定神一想

時,總是有個關卡過不去:想死之謎,或許已逐步清晰,但正因王佳梅與丁子聰的悲與淚

,多少都帶有吾等的人生縮影,偏偏我們幾乎都選擇賴活,懷憂喪志時就算曾拿死說嘴,

卻也在死前收手卻步,為何獨獨他們非得以死尋求解脫?




犯罪、死亡根源的探尋,無非是種重視個體生命脈絡的溫柔儀式,沿路撿拾著破裂的生命

碎片,試圖重組出完整拼圖,讓個體自我展示發聲。在我思索著前述的疑問時,電影裡一

個饒富深意的片段阻撓了思緒:



臧Sir在丁子聰鋃鐺入獄時,仍定期探監慰勞,長久下來,已逐漸跟丁子聰建立一定的信

賴基礎,讓丁子聰直接把他列入固定訪客名單。在某次臧Sir自信著尋根的偵查行動已有

成果,既調出了丁子聰小時候發生的車禍意外,也私下訪問了丁子聰的父親和主治醫生後

,胸有成竹地為丁子聰的人生做出定義,等待丁子聰的肯認:「1987年5月13日,那時你

七、八歲左右,父親駕著小貨車載著你和母親出遊,結果發生車禍,母親當場死亡。我問

過你當時的心理醫生了,他說你當時產生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現象,過度自責,覺得母親

的死是你造成的,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你討厭女人?你被慕蓉玩弄於股掌間,讓你

對女人更不信任了吧?」




臧Sir此番推論看似極為合理,我在觀影當下也以為丁子聰會頓時淚崩,感動望著願意去

了解他生命的好警察。不料,丁子聰收回被探監、關懷的笑顏,一臉困若不解地冷淡回以

,「你想太多了!」對我來說,著實是種當頭棒喝。



這個橋段不免讓我想到,在鄭捷血洗捷運案發生未久,有篇法律系學生投報的社論《我與

我的鄭捷學長》(不太想把篇名打出來,再增加點閱率),被諸多臉書好友轉貼力讚,該文

內容約略是作者與犯人鄭捷同名,更巧的是,兩人也是國小同校的學長學弟,作者是長期

被學校廣播播送得獎消息的全校焦點,而犯人鄭捷只能在同名的巧合下,看著不屬於自己

的榮耀不斷被表揚,同名的巧合讓天差地別的人生境遇更顯荒謬可笑,而國小時的犯人鄭

捷在承受著同名的比較、奚落下,只能漸趨晦暗、自慚形穢。




在看到該文時,我不置可否,甚至,是帶著憤怒地在臉書評論道:「鄭捷案發生後,較有

遠見的見地,是呼籲社會在受創、傷痛之餘,縱難抑止撻伐,亦應同時正視兇手的生命歷

程與犯罪動機,避免下一個遺憾發生。然而,以『隔空抓藥』的文字美化方式,揉入許多

個人猜想於他人生命,不過是架空他人主體性,藉由一場血腥悲劇來借物抒情罷了。即便

內文帶出些可供思考之觀點,但在未曾稍加探究、釐清他人想法之前,以他人為吸睛工具

,用如此標題和塑造光譜兩極(優秀耀眼vs沒沒無聞、法律系學生vs重罪犯人)的手法為文

,恕我無論如何都無法心平氣和地接受通篇文字。


優秀鄭捷A(作者行文所塑造出之形象)國中時尚不知凡人鄭捷B的存在,就算兩人曾同處於

同一時空背景下,又有誰知道凡人鄭捷B是否『在乎過』造就優秀鄭捷A的社會評斷標準,

並曾活在優秀鄭捷A的陰影中,而確實地烙下些傷痕?


當這些問題都無庸深究,就可以任己所需、依己所欲地撿拾符碼時,鄭捷B是不是名喚鄭

捷,一點意義都沒有了,隨便抓一個凡人代入,文中觀點也都可以成立,那不如就放過鄭

捷B吧,無消讓鄭捷B成為鋪陳巧合情節的工具。」、


「或許在我心中,文學性作品和個案評論是有一定分界,也各有其倫理性,如果這篇放在

副刊,我應該就沒意見了。」、「剛重讀完村上龍的69,如果鄭捷B是像主角劍那樣,是個

有趣、不符主流優秀觀點的高中生,鐵定會輕蔑鄭捷A:『他不過是體制下的無聊機器而已

。』」



丁子聰一句:「你想太多了!」似乎呼應到了我對該篇社論的看法。犯罪分析固有其專業

性與社會意義,但當非深入個案人士,過度自以為是地恣意摘取他人人生片段去做解讀時

,該將之視為一種帶有善意的誤會,可茲體諒?還是該譴責這樣的行徑極其卑劣,無非是

將罪犯貶低為工具,任憑解讀與定義,尤有甚者,還可以拿來對比,以彰顯自我之尊貴?




人道關懷與主體掠奪間的分寸應如何拿捏?是這幕劇情敲下的小小警鐘,可無論如何,至

少,藝術場域是個寬廣、充滿無限意境翻新可能的空間,在兼容美學、虛構技法下,真實

性要求的道德標準似可在退卻一些,讓人性的探索、關切躋升要位。




說到頭來,一齣悲劇,興許只是誕生於懸崖上的人的一念之間。被環境逼著走上陡峭崖邊

,必然有著步履艱辛的來時路,但人生之難,可能已逐步實踐在沿途了,行至崖上時,縱

身一躍,或許是一帖無消多作考慮的以鴆止渴痛解方。憎恨人世之感,我能深深體會;不

想再當人受苦的絕望,也曾秘密地放肆蔓延在我心底,不為人知,但分屍案之所以駭人,

在於此根本上逸脫了一般人的想像與行為模式,走火入魔之人,刀斬他人軀體根本無所遲

疑(像臧Sir的夢境中,曾出現他目睹魔化、眼神森冷無光的自己,冷血無情地同丁子聰分

屍王佳梅軀體),常人要走到成魔境地太難,人情、道德枷鎖,社會制裁體系無不制約著

共同體的一舉一動。王佳梅命案,是發生機率極低的偏離常態事件,然在丁子聰與王佳梅

二人悲劇性交會後,變成為他們命中的必然結局。





王佳梅說,「要我做什麼都好,我就是不想做人,活著就會痛、會恨、會想著怎樣才能活

得更好。我也想堅強,但也是會累的,特別是一個人的時候。」此番心事傾吐,遇到同樣

在城市角落悲鳴的丁子聰時,一切的非常態,就成了「原來我們都作此想」的應然,死意

與殺意在兩個身處人生低迴處的靈魂裡,恰好相逢相乘。



「我不討厭王佳梅,甚至還中意他。我也不討厭女人,我討厭的是人,我不想要佳梅當人

。」丁子聰在網路聊天室的暱稱上是「崖上的聰兒」,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人也是崖上的聰

兒,過著不起眼、處處掣肘地膽戰心驚滑過人生薄冰,只是,時也命也,造就了王佳梅和

丁子聰恰巧走到無能負載人世過度悲傷的冰層裂縫處。




「人生不易」是無能扭轉的既定情境,崖上之人、薄冰上之人要縱身一躍自此解脫?還是

拒絕體驗那墜落時的不可測神秘深度?死亡是魅惑也帶有神秘,「to be or not to be」

之難,是人生在世須不停與之搏鬥的難題,莎翁的《哈姆雷特》一劇也糾結於斯:死了便

可了卻無涯的苦難,生存卻得忍受命運的暴虐;死了雖可終結心傷與肉軀之痛,但活著就

能做夢,死卻是走向有去無回,深不可測的幽冥。




如此的反覆周折,印證了佛洛伊德後期的理論,人類就是「生存本能」(Eros)與「死亡

本能」(Instinct)的交織博鬥。生存,是人極為直觀的天賦,溺水了會直覺式掙扎、流

血了會有血小板抑止血流,眼見他人生命的殞落,會不捨會鼻酸。縱然,死亡是亦步亦趨

於生存反面的隨行者,冷不防地現身,與生存本能來場角力搏鬥,可生之意念通常是陽光

普照、勢力強大的,佛洛伊德認為,只有在最極端的情況下,死亡的本能才會所向無敵。



人都是懦弱也偽善的,寧願去相信活著就有希望,即便身心再如何痛苦,都會逞強

死命撐著,惟有化名為「Kama」的王佳梅,和「崖上的聰兒」丁子聰,在網路上聊天室相

遇後,兩個一再遭受世界輾壓的生命,才能速速合體,迸裂出走向死亡的義無反顧,這就

是所向無敵的死亡獲勝之時。至為極端,亦至為悲愴,生存的力量已全然被擊潰,跌落於

人生賽場外。




Kama在梵文裡,是「愛慾」的象徵,感官上的肉體歡愉、情感上的渴望、以及精神上對人

生美好的企盼,都是慾念所在。崖上的聰兒和Kama,飽嚐吸毒、性交高潮的愛慾後,再雙

雙扼殺一切愛慾,捨棄當人,慾念是人生愉悅的來源,捨棄了生而為人的資格,自也不再

擁有慾望所帶來的熱辣螫痛。



罪人不一是罪無可赦、人性泯滅的垃圾。《踏血尋梅》整部戲裡,丁子聰都是幾不見悔意

的坦然面對血案,不帶猶疑地,鉅細靡遺描述著分屍方式。唯二的兩次情緒起伏,一次是

在講述幫助王佳梅去除肉身形體時,赫然發現王佳梅的肚子裡有幼小胎兒;另一次是在命

案現場模擬完犯罪過程後,套上頭套的臉,緩緩流下淚來。




一屍兩命,超越了丁子聰犯罪所想。如果說,殺害王佳梅是在雙方共識下,要幫助她擺脫

人世、遁入涅槃的義無反顧,那意外扼殺了胎兒修得百年方得的生機,就是丁子聰一輩子

無法面對的罪孽與悔意。



王佳梅死前與丁子聰吸毒時,為他銀鈴念琅琅念著《聖經‧弟茂德前書》中的一段:「凡

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




丁子聰在崖上徘徊時,遇上了王佳梅,說服了彼此,自己是可棄的物,死亡遠比活著容易

。但丁子聰的淚,是生存本能再度戰勝死亡本能時的後悔莫及,至少,被錯殺的新生命,

是可以自由決定要不要領受神的恩典,挑戰可憎可鄙的蒼涼現世的,有人可以不堪崖之陡

峭險峻,亦有人可以在崖上的稀薄空氣中,呼吸到絲絲清新。



人生不易,我們都是崖上的聰兒,體內的生存本能與死亡本能時時交戰著,或墜落或苟活

,都是無能抵抗的命運在背後操弄,都讓我們尊重、悲憫每個好不容易被創造出來的同類

吧!


【黎明終會升起,目光朝外,房裡就看得見風景】

《踏血尋梅》帶著同理之心,愛憐著同在冰層上冰破落海的不幸之人,不施加過度美化、

合理化犯罪的色彩。當我們都是稍加不慎就有可能墜落之人時,「人生不易」的同本質生

命底蘊把我們綁在一起,生命的沉重厚重,教會我們在習於輕易鄙夷他人時,多些遲疑,

多些凝視,狹小封閉心房裡的窗便會打開,照進光明,看到更多的風景。



王佳莉跟臧Sir說,「媽媽、妹妹(王佳梅)來到香港後就變了,媽媽變得蒼老,妹妹變得

不愛說話。」為餬口在夜總會走唱、與客人嬉鬧的王媽媽,抵不過香港高消費負擔的折騰

,迅速變老;王佳梅在凡事都可稱斤論兩交易的功利主義社會,無價的真心和天真爛漫語

言無處生存。王媽媽不懂王佳梅的模特兒夢、王佳梅不懂王媽媽逼著她把耳環「還」給他

人的窘迫,母女倆同是被生活折磨、變形的人,有著同樣的堅毅(王媽媽離婚後,費心思

量地把女兒接來香港同住;王佳梅將賣淫的報酬,小心折疊成方型鈔票,第一筆消費就是

自食其力,買了窮困家庭給不起她的耳環),偏偏兩人都心房緊閉,無法手著手,協力走

過人生奇險。



若我們能學著打開窗,望向窗外,即便夜晚再怎麼闃暗深邃,黎明終會定時來臨。《踏血

尋梅》劇中字卡寫著,「獻給遠方的王嘉梅」……嘉梅,妳若能在停下腳步多望望,人生

或許不只是痛與累:

“妳被尋歡客甩掉、遊蕩在公園的那晚,和妳一起玩著馬車遊樂器材的小女孩,每晚都信

守承諾地出現在公園,相信妳會歸來;

王媽媽在妳失蹤時,印了好多尋人啟事到處張貼,望你早歸;

英超豪門球隊曼聯也不是鎮日搶取豪奪,當他們輸球賽時,就是「弱者難得的勝利」,也

是妳和遠在湖南的爸爸間的小小幸福時光,妳終於找到機會傳簡訊,恭賀老賭曼聯輸球的

親生爸爸賺得一筆;

妳知道嗎,湖南爸爸還不知道妳死了,臧Sir冒充妳傳恭賀簡訊給爸爸時,爸爸回覆:「

爸想妳,別老是打錢過來了,存下來買張車票來找爸爸吧!」如果妳看到這封簡訊,是不

是就會發現自己從來不是一個人,沒有那麼孤獨?“




可惜,這些妳都來不及知道了,但不辭辛苦追尋梅蹤的臧Sir都看到了,開心窗迎接人生

新風景,是給臧Sir的反饋,因著工作狂個性而忽略家庭的臧Sir,開始懂得回頭珍惜身邊

的溫暖,也時不時跑到佳梅家拜訪媽媽、姊姊,建立起一段微妙的情感連結。




人生甚是不易,但每一種不易都有機會撐過去,每一個不幸,都有可能成就他人照見自己

得來不易的幸運,帶著感激走下去。




《踏血尋梅》裡也提及了香港駭人聽聞的1998年Kitty命案,煙花女子被一群男子火烙、

逼食糞喝尿、性侵、虐打致死,偷被割下藏在Kitty玩偶肚子裡,Kitty的夢幻、純潔意象

,在這個真實命案裡消失殆盡,徒留慘無人道的深重罪孽。房裡床板、門上還有擺放心愛

高跟鞋的鞋櫃門上,都貼著Kitty圖樣的王佳梅,也沒有作夢機會了。但揹著Kitty書包去

學才藝的臧Sir女兒,有。著臧Sir回頭是岸、拾遺家庭的愛;經逢Kitty命案、目睹媽媽

被虐殺的小女孩尹施惠(此小女孩為虛構,真實案件無此人),當年在人生分崩離析時,是

臧Sir在陽台上,緊握著她雙肩,給她活下去的力量,教她不要墜落。劇末,Kitty女孩尹

詩惠已是在動物園裡,展現萬千生命風景,解答孩童各種有關動物天馬行空疑惑的解說員





Kitty可以乘載血腥斑斑,也可以搭載著希望起舞翩翩。




踏著血尋找梅跡後,無法改變人生的百般病瘳,而當越多人懂得溫婉牽扶著同行在薄冰上

的同伴、細細體察各種沿途風景時,就越能稍加抵抗命運的殘酷力道,即時牽起可能墜落

者,包括你我。


--

All Comments

Tom avatar
By Tom
at 2015-12-14T07:22
看完解說,我也想看了,不推不行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15-12-18T21:43
崖上的波妞
Lydia avatar
By Lydia
at 2015-12-22T18:48
承載者情感,隨時撞上冰山
Kyle avatar
By Kyle
at 2015-12-26T17:45
這一篇評論 相當 相當深刻
Elma avatar
By Elma
at 2015-12-29T22:10
篇幅雖長 但每一筆 都切入在劇情靈魂上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6-01-02T20:30
有這樣的影評 導演也算找到知音 不枉了
Megan avatar
By Megan
at 2016-01-07T13:10
不推不行~
David avatar
By David
at 2016-01-11T21:31
推!!!
Connor avatar
By Connor
at 2016-01-14T12:47
謝謝如此精彩的影評,讀完真的心有所感
Ida avatar
By Ida
at 2016-01-15T08:00
大推文筆!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16-01-19T02:05
寫的非常好
Heather avatar
By Heather
at 2016-01-23T01:23
感覺可以出書了吶
Megan avatar
By Megan
at 2016-01-25T02:52
寫得太棒了,光看文字都覺得感動
Megan avatar
By Megan
at 2016-01-28T19:43
不推不行
Suhail Hany avatar
By Suhail Hany
at 2016-01-31T11:48
真誠的電影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16-02-01T09:47
你的看法真的很棒,推
Suhail Hany avatar
By Suhail Hany
at 2016-02-02T11:12
精彩的文章
Oliver avatar
By Oliver
at 2016-02-06T10:25
寫太長了劇情都被你雷光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16-02-10T22:19
推 很有感觸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6-02-11T20:54
我也想到『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四個字』
Linda avatar
By Linda
at 2016-02-13T11:05
大推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16-02-16T07:04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16-02-18T18:12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16-02-20T19:22
看著看著不知不覺眼淚就流下來了...寫得太好了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16-02-22T13:06
真好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16-02-23T17:00
文筆好棒,感覺又咀嚼了一遍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16-02-24T07:39
寫的真好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16-02-25T01:40
Oliver avatar
By Oliver
at 2016-02-26T17:19
寫得真好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16-02-27T21:07
推!
Liam avatar
By Liam
at 2016-03-02T18:38
好文章
Selena avatar
By Selena
at 2016-03-03T03:21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16-03-03T17:14
寫的太好了,但原po對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有誤解。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16-03-06T09:43
深入推
Valerie avatar
By Valerie
at 2016-03-07T00:34
很精彩的影評 謝謝你
與其說是影評 不如說像是這部電影的課後導讀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16-03-10T14:15
謝謝你的分享
Callum avatar
By Callum
at 2016-03-15T13:17
最近看完這片...你寫的評論真的很好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6-03-16T09:52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16-03-18T17:41
真的很精彩 看完的悵然感 卻再讓這些文字激起了漣漪
Kristin avatar
By Kristin
at 2016-03-23T03:33
不推不行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16-03-26T03:11
太強了,看完電影立馬看這評論,覺得很感動!寫的好好
Jacob avatar
By Jacob
at 2016-03-29T04:11
看完電影來朝聖
Zora avatar
By Zora
at 2016-03-30T14:32
朝聖!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16-04-02T05:19
剛看完感動推
Skylar Davis avatar
By Skylar Davis
at 2016-04-04T23:43
真精彩
Ophelia avatar
By Ophelia
at 2016-04-07T06:50
寫得很好啊!!!!!!
Margaret avatar
By Margaret
at 2016-04-10T13:28

怪物的孩子適合帶7歲的孩子去嗎?

Margaret avatar
By Margaret
at 2015-12-12T14:04
怪物的孩子適合帶7歲的孩子去嗎? 會不會看不懂或不好看 ※ -------------- ↑ ※ 閱讀之後,請按 Ctrl + y 將以上刪除! -------------- ※ - ...

2015台南人權影展第四場-性別、同志人權

Oliver avatar
By Oliver
at 2015-12-12T12:35
※ [本文轉錄自 Tainan 看板 #1MQwAEY- ] 作者: zanderwu (冷處理熟男) 看板: Tainan 標題: [活動] 2015台南人權影展第四場-性別、同志人權 時間: Sat Dec 12 12:28:58 2015 今晚, 讓我們一起到Masa Loft與我們關注性別與同志人 ...

《異色童話集》,為慾望而生的成人世界。

Eartha avatar
By Eartha
at 2015-12-12T12:12
部落格版: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378948199 何謂《五日談》?根據資料顯示,它比知名童話《鵝媽媽的故事》和格林兄弟的童話都出現 的早,《五日談》故事以第一個故事作為框架故事,之後一群人在五天時間裡每天各講一 個故事,以此敘述完這五十個故事,而這 ...

超級英雄電影票房夯 續作壓力好大呀!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15-12-12T11:44
新聞網址: 超級英雄電影票房夯 續作壓力好大呀! 2015-12-11 20:02 聯合報 記者蘇詠智/綜合報導 超級英雄電影雖然近年來票房夯,也造成後繼者必須超越前人的莫大壓力。「美國隊長2 :酷寒戰士」叫好叫座,續篇「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加碼召集復仇者聯盟絕大多數成 員、分成兩邊陣營對戰,噱頭之大 ...

感情與追尋夢想的電影?

Sandy avatar
By Sandy
at 2015-12-12T11:26
1. 請描述欲尋找電影的類型或特徵(請盡量描述清楚) 有爬過精華區那6篇有關夢想的電影了 但是幾乎都看過,所以想來再問問看有沒有其他推薦的 主要是因為最近剛結束一段六年的感情 分手原因跟當幸福來敲門很像,只是沒結婚也沒小孩 就只是女生等不下去了 不侷限只找談感情失利而努力後追到夢想的電影 像白日夢冒險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