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新聞] 星期專訪/馮賢賢:提振效率 再댠… - 紀錄片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08-01-30T15:33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pts 看板]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an/21/today-p4.htm

記者藍祖蔚/專訪

前言

台灣的公共電視台從一九九一年籌備處成立到正式運作十年,前後已經花費了二百億的人
民稅金。雖然公視節目在金鐘獎上迭創佳績,部分節目亦有不錯口碑,但是總體節目創造
的平均收視率平均只有零點一%,公眾影響力遠不如預期。

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新任的公視董事會遴選出公視「紀錄觀點」製作人馮賢賢出任總經
理,開創了內部員工升任公司領導人的先河。馮賢賢不但宣示要在兩年內提振公視節目收
視與公共影響力,也要改變公視傳統以來的「公家」性格,以理想、熱情和效率打造公視
的「公共」形象。

「我們承擔的是公共責任,要比其他媒體更有理想性,不相信公視可以成長的主管就不適
合在公視奮鬥!」上任一個月來,馮賢賢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累瘦了三公斤,雖然
口口聲聲說公視總經理的工作不是人幹的,卻對公視遠景充滿了樂觀期待。

激勵員工 訂定退場機制

藍問:許多人提到公視就直覺認為公視沒有業績壓力,是最舒服的電視衙門,可以擁抱理
想,卻不必擔心業績成敗,進入公視就好像做了公務員,有了鐵飯碗,要和民營商業電視
台競爭就備感吃力?你要如何調整、激勵同仁心態?

馮答:公視從一九九一年開始籌備,當時由新聞局主導,不少開台人員是公務人員轉任而
來,冗長的公文流程,公務員習慣的不求績效,只求安全,不用承擔責任的辦事習慣都跟
著進來,這種行政文化已經存在快二十年了,董事會就支持我把這個「公家」電視台改變
成為真正的「公共」電視台,因為我們承擔公共責任,應該更有效率,管理學大師彼得杜
拉克不也是這樣說的嗎?非營利組織就是因為理想崇高,責任重大,所以它一定要比商業
機制更有效率才能達到目標。

此外,我要求主管每天都要和員工對話,每天都要做紀錄,有明確紀錄才可以提出要求,
包括懲處,我們開始訂定退場機制,一旦員工表現不能達到要求而且情節嚴重者,就要啟
動退場機制,請你知道公視沒有鐵飯碗,也不能吃大鍋飯。

提升競爭 天天審收視率

問:你如何提升公視競爭力?

答:我的第一個作法是每天檢討收視率,結果非常有效,公視上下馬上就動起來。

問:你從檢討收視率上看出了公視的什麼問題?

答:收視率報告每天早上十點鐘出來,我們十點半就開會,先討論黃金時段的節目表現,
再看全天其他時段與內容的安排有什麼問題,例如已經重播十一次的「鹽田兒女」在下午
一點重播時居然還能居全天收視之冠,全台灣沒有一家電視的節目收視情況是這樣的,一
檔十年前做的連續劇還可以高居第一,這意味著公視的晚間節目還要更強,更意味著我們
現在的努力還不夠,面對觀眾,上緊發條,每天接受觀眾的檢驗,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事。

問:收視率會是你經營公視的重要參考數據嗎?

答:其實收視率被外界污名化了,人人聞收視率而色變,因為商業台從收視率上看到的是
「錢」,因而收視率就操控了節目的走向,其實收視率是一套中性的調查數據,它會明白
告訴你所有「人」的成分,電視台有多少觀眾,觀眾的性別、年紀,地區分布,所有的輪
廓都會清楚顯現出來,提供經營團隊決策參考,每天收視率的檢討報告一出來,製作人感
受到改進壓力,自然就會調整腳步。

問:你從公視基層幹起,公視過去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答:我長期觀察發現,為了照顧小眾與分眾,公視採取的是類似「保留地」式的切割手法
,一旦有小眾提出要求,就切割一塊地給他做特別節目,我不贊成這種模式,如果真心關
懷多元文化議題,就應該把概念內化為共識,建立更寬闊的視野與價值觀,融入所有的節
目中。切割只是一種應付,表面上對社會有交代,但也只是做到了政治正確,公視節目當
然不應該政治不正確,但是應該更超越政治正確,把我們信仰的公共理念內化為基本價值


問:你要怎麼帶領公視迎向未來?

答:理想性和收視熱潮都不可偏廢。過去公視節目的規劃一直在照顧很多的分眾,所以很
多節目都一直在換觀眾,沒有固定的觀眾,就沒有穩定的收視率,觀眾只有進出,沒有累
積加疊,收視就不可能提升。

當然,形象包裝也很重要,以蔡康永為例好了,蔡康永在中天和TVBS做了什麼節目,
大家都叫得出來,但是蔡康永在公視所做的節目是什麼?可能很多人不清楚,這證明了公
視的節目品牌經營需要強化。

創造收視 搶商業台觀眾

問:無可諱言,其他媒體對公視節目較少關切,宣傳很難著力。

答:這其實是和節目本身有關,報導再多,未必能轉化為收視率。話題節目出現,收視率
就會衝高,「人間四月天」如此,教改議題紀錄片亦是如此,一旦觀眾喜歡節目,自然就
會幫你宣傳,而且會相互對話,形成一個關切社群,這才是公視需要的。只要節目本身有
本事形成話題,就有延展性,就會吸引跨媒體的報導,這比主動開記者會更有用。

問:公視要創造觀眾收視期待,就需要公共聚焦的話題節目,你的策略是什麼?

答:我的目標就是要和商業台搶觀眾。公視節目過去重播率太高,連黃金檔都在重播,不
但降低了節目的競爭力,也等於是在驅趕已經看過這個節目的公視之友,所以,晚間黃金
時段儘量以新製節目為主,就是我追求的第一個目標。

二月底節目改版後,六點到十一點的黃金時段中,新聞性節目會有三小時,另外會有一小
時的休閒娛樂節目,十點時段繼續做紀錄片和新聞雜誌,公視節目還是要親近大眾,增加
新聞時數是必然的,可以帶動收視熱潮,另外也希望能有一小時公共論壇的節目,好好談
公共議題。

問:時下新聞台的論壇節目備受各界批評,你要如何創新?

答:不要老套的景和製播方式,現在的「大話新聞」和「二一○○全民開講」都偏向一面
倒的論述,不能好好談議題,這兩個節目的總收視率每天大約是三%左右,只吸引著約七
十萬的收視人口關切,但是其他觀眾的需求呢?我希望能捉住厭惡商業新聞台節目的觀眾
,公視有責任讓觀眾更多方位去深入了解公共議題,要透過認真的對話促成社會和解,而
不是各說各話的激化對立。

問:公視每年預算固定,新政策就會改變資源分配情況,會不會失衡?

答:過去公視投注在常態節目的精力和資源是不夠的,將大筆預算投入不負責頻道成敗的
一些重點戲劇或大型紀錄片系列上,並不符合經濟效益,電視台的成敗在於帶狀節目的常
態永續經營,成本合理又能產生較大影響力的節目才要優先去做,而且各部門經理都要負
起成敗責任,過去我們只檢討個別節目的成敗,沒有檢討主管責任。

節目調整 創造公共價值

問:你任職「紀錄觀點」時炒熱了原本冷門的紀錄片,你如何看待未來公視節目的調整?

答:紀錄片面臨著優質品質國家地理雜誌和DISCOVERY的挑戰,事實證明,台灣觀眾更想
要看台灣的東西,柯金源導演的生態紀錄片播出經常有○點五以上的收視,紀錄片是小眾
,尚且能創造這麼好的收視,大眾化的節目就更應追求更好的表現。《無米樂》的成本兩
集不到一百四十萬,帶給公視的行銷利益是八百萬,院線映演收入也有六百萬,更重要的
是它創造了許多公共價值,建立大眾對傳統人性和社區純樸美好價值的認同,公視節目追
求的不就是價值與品質嗎?

目前,公視做不起大型連續劇,單元劇就是一個值得繼續發展的特色,「人生劇展」的口
碑不錯,日後只要加強與導演的溝通,讓他們更能發揮創意而非諸多限制,但是導演們也
應知道一切是為電視而做,節奏不能太慢,新時代的新觀影品味與經驗是需要被關照到的
,另外我們也會在合約中明定,所有節目設計要有破口概念,以符合未來新媒體各平台可
以分段收看的發展需求,段落分明,節奏就會緊縮,節目就更精緻好看了。

同樣地,公視兒少節目也可以注入新思維,除了提高新製比例外,可以做一些兒童一看就
能懂的創新嘗試,把精緻的文化素養在默默之間輸進小朋友的心靈之中,另外,也不妨嘗
試更高難度的教育節目,協助孩子紓解學習的困難。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All Comments

國家地理頻道的一部紀錄片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08-01-30T15:29
請問... 之前國家地理頻道有拍過一部紀錄片叫[前線日記-揭開不平等的面紗] 不知哪裡可以買到這部紀錄片? 因為國家地理頻道的網站掛點...好像呈現中毒狀態 而國家地理雜誌表明他們只是台灣代理商無法聯繫... 誠品,博客來我都問過了...他們都表示可能代訂不到... 於是po版請問各位大大,還有哪些管道可以拿 ...

紀錄片版生日快樂!

Daniel avatar
By Daniel
at 2008-01-30T00:03
生 日 快 樂 ! 糟了,剛才想到今天(昨天)是紀錄片版生日耶! 一月二十九號。 我代替這個版多謝各位的參與和支持, 希望往後的日子裡, 也要多多來分享和玩耍唷! 潛水的朋友們請來推個文吧! 記得要參加徵文比賽唷~ 感恩! - ...

星光傳奇拍攝完畢 4月中旬上映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08-01-29T22:36
以近來電視選秀節目為故事的國片「星光傳奇」最近完成拍攝,所有畫面共約一百二十小 時,雷公電影公司正展開後製工作中,必須一個月內剪輯出最精華的片段。導演許明淳與 後製小組還打算春節就在剪接室度過,一切都是為了電影能順利在四月十八日上映。 而「星光傳奇」未演先轟動,粉絲卻已經癱瘓電影公司電話線路,電影公司表示一 ...

ㄧ個打群架的美學路線的小小實驗--轟拍小組的經驗

Daniel avatar
By Daniel
at 2008-01-29T17:23
http://blog.roodo.com/nakasi/archives/4049827.html ㄧ個打群架的美學路線的小小實驗--轟拍小組的經驗 文By:陳素香(勞動轟拍小組)2007-8-11---黑手論壇 其實轟拍小組的發生/過程,有點偶然;但是也有一些勞工運動長久累積的脈絡。如果不 是那些 ...

跟著奈良美智去旅行好好看

Liam avatar
By Liam
at 2008-01-29T16:06
之前就超級喜歡奈良美智筆下的那個小女孩 在金馬影展看了【跟著奈良美智】後更是深深得被感動了! 現在這部電影又要上映了andgt;andlt; 還沒去看的人一定要去看啊超級推薦+1! 電影預購已經開始了書卡是限量的啊啊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