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天堂島 Paradise Hills - 電影
By Harry
at 2020-01-10T17:02
at 2020-01-10T17:02
Table of Contents
原來獎季大熱的奧卡菲娜本週還有另一片?不過這部《逃出天堂島》Paradise Hills是艾瑪蘿蔔絲 Emma Roberts 的主場,她居然演少女這麼多年還能繼續裝小!只可惜她的演技大概就那樣、聰慧靈活有餘但深邃不足,本來我還以為未來很難再看到她擔綱大片女主角了?這次竟然有機會而且發揮得恰如其分!話說這也不是什麼大片,是西班牙片製作成本也才六百萬歐?請不到真大牌明星,倒是可以妥善任用英語系二線(過氣?)女星,好好開發她們有限演技下的風采,陪一位女孩導演說她想說的童話故事。
https://i.ytimg.com/vi/uswIn_Xc3Vw/maxresdefault.jpg
女孩導演就是第一次拍長片的西班牙人 Alice Waddington ,她今年才 29 歲,除拍過一支短片外還做過廣告企劃、攝影、服裝設計和寫作等多種工作,有時我覺得這種跨領域腦袋進入電影圈也是有其獨特的活力,而她這長片處女作最吸睛的表現首先在視覺,而且簡直腦洞大開:
此片的「天堂島」與大宅舞會,別說粉色亮麗目不暇給,其中的型式取材更是穿越時空天馬行空,譬如這裡有19世紀末歐洲貴族的禮服、有18世紀末英國鄉紳的舞蹈、院生少女穿著抽象化的蛋糕裝與馬甲、矯正士少男穿著抽象化的中古騎士鎧甲、擁有飛天動力的是 20 世紀初造型古董車、療養院仿法西斯建築義大利文明宮、晚餐聽的是 20 世紀中法國小香頌...
http://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8/29/11/05/1087229.jpg
這種看似毫無邏輯亂抓一把的視覺設計取材,我覺得反而是真正有在美術設計界打滾過、把時尚心態摸透透的導演可為,這視覺所架構的世界觀本就是一個我們可以想像卻又難以掌握的近未來反烏托邦。時尚設計是很重要的,設計背後掌握主流口味的思考以及其反應的時代意識也是很重要的,而在這個未來世界的「折衷主義」時尚,對歷史不分世代的廣泛取材中,取的都是那個時代最能強化兩性分工與傳統形象的元素,男人英俊挺拔是引領女人上正道的英雄、女人小家碧玉是溫柔婉約的大家閨秀、每天從起床歌曲都要洗腦洗到乖乖地!
當然這是一個電影主創者勾勒的幻想世界,我們現世如果性平運動持續努力應不會發生,但若性平失敗了也未必不會走到這一步。這部反烏托邦電影的威權軸線在性別,我想在去年冬到今年春一連串的女權電影如《黑色聖誕節》、《霹靂嬌娃》、《重磅腥聞》(以及二月要上映的《猛禽小隊》)後,應該很多觀眾看到又一部女權片就準備倒胃了 XD
不過持平說來,此片壓迫女性的要角大多也都是女性、而此片的世界觀也未必不會壓迫男性,同樣的世界觀讓男導來拍一部完美男人訓練營也很有得拍、而說實話寫實電影中與此片似曾相識的「男子寄宿學校」題材也早就如過江之鯽... 反正,這就一個二十多歲女導演拿到大製作拍她這年紀女性所關心的事,我們都值得看看她想說什麼。
http://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8/29/11/05/1226288.jpg
電影開場,一個五味雜陳的洞房花燭夜,這裡的家長嫁女兒如古代歐洲貴族聯姻販賣資產般、這裡新娘唱歌才色俱佳卻被緞帶五花大綁、這裡洞房床上躺著的新娘如一塊嘴上肉、這裡見獵心喜的新郎宛如一隻惡狼來享用他的獵物,口稱「妳變乖多了,簡直換了一個人」,這血淋淋地點出這種性別凝視無孔不入、性別規訓無所不在的世界裡,女性委曲求全很快就失去自我變了個人。這是破題,那下一階段的申論呢?
第二階段,進入「兩個月前」的主戲,原來兩個月前主角 Uma曾進來一個療養中心,這外表看似許多貴婦都喜歡去的水療度假中心,所差者是這邊其實是「改正壞女孩」的矯正所,就像上流社會培養兒子陽剛氣質就送男子寄宿學校、要培養女兒閨秀氣質就送女子修道院學校,彷彿同樣的上流作風幾百年不變。
好吧,上了幾百年寄宿學校和修道院學校的少男與少女,早就知道這種訓練咱們互相扶持敷衍一下沒啥好怕的,只可惜本片把這「讓你脫胎換骨」的比喻給驚悚成真了:這不是《絕地再生》或《別讓我走》那種複製人餵養本尊的器官農場、而是調教培養一個乖乖複製人來取代不乖本尊的閨秀工廠!原來家長規訓要扼殺女兒人格,是要 literally真殺的 XD 當然啦,我們也可以說家長沒要真殺、都是蜜拉飾演的 Duchess偷殺,但說穿了那些家長也沒在管 (!),回來的只要是個乖女孩,是我女兒還是別人女兒都隨便。
但沒想到,進入第三階段令我莫名感動,本片把那「換了一個人」的規訓惡念給挪用過來翻轉了處境。Uma 與其同伴們在此面臨了一個 doppelgaenger的經典困境:當你遇到了另一個自己,是要決戰一場勝者為王將身分歸一?還是你我連心存亡與共?這裡另外兩位同伴的分身都不意外地選了前者,但得到 Uma交出項鍊表述真心的分身 Ana,倒是意識到了你我即使身分相同、人格仍不同,而你我即使出身不同、命運仍相同。也許這相同又不同的兩人,未必要陷入你死我活人格歸一的窠臼、也未必要陷入我做自己絕不做別人的執著,彈性一點自由變化反而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http://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8/11/30/13/35/2008056.jpg
「有時,你要變成另一個人才能生存」,這話很簡單,本片把它玩得很驚悚:
開場,第一層,很寫實,你學著順服變成了另一人,彷彿你再也不是你自己;
中場,第二層,很驚悚,你被權威強迫成為另一人,宛如被殺死由他人取代。
終場,第三層,很靈活,你可以自由成為兩個不同的人,隨時切換迎戰權威。
https://aws.boxofficebuz.com/movies/video-images/paradise-hills-trailer.png
本片規訓權威,在如《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島上,由也演過愛麗絲的 Milla Jovovich 奇幻代言,這已不是近未來的企業家反派,根本是個惡夢裡出現的奇幻妖怪,她規訓女孩們彷彿權威母親的分身、又是紅白玫瑰又是鏡子破裂簡直《愛麗絲夢遊仙境》壞皇后,而她的生意竟以窮少女替代富少女後吸富家女的血以保青春、恐怕她本身就是社會對女性外貌嚴苛要求的具體象徵!在奇幻島嶼,Uma & Anna兩人切換身分擊倒惡夢裡的女反派;回到現實大宅,兩人再次切換身分殺死生活中的男反派。「成為另一個人」這件本來少女抵死不從之事,也能成為靈活游擊的致命武器。
原來,在同一張臉上看見與我截然不同的另一顆內心、兩人同舟共濟想望一眼的默契是如此甜美?這最後會心一眼、最後的斗篷飛奔,雖然艾瑪蘿蔔絲演技大概就只是這樣淺淺地,但我很高興這個搞華麗視覺說簡單故事的導演小妹 Alice Waddington 恰如其分地給了她發揮空間、一起給了個餘韻盎然令人綺想的超越結尾!這種結論,其實也沒什麼女性主義辯論的深度,也不過就是任何行走權威下的人們虛與委蛇的處世 ABC,但用這樣的華麗視覺與少女團結來訴說真令人魂牽夢縈!
看此片,別期待什麼深度辯證、看完再笑它淺顯直白,還不如看它把各種少女處世基本價值入口即化地複習一遍:我喜歡自己的樣子、也學習看見別人的面貌,我堅守我的自主、也不吝換位思考成為他人,我與你的兩個存在也許衝突該分個勝負、但我倆的存在可以分進合擊推倒權威。這雖是少女片,但任何權威下求存的人們不分性別年齡都可通;此片對大人觀眾來說雖嫌淺薄,但相信少年觀眾(至少國高中女生?)可以看得熱血振奮讚頌友情、家長也能看得欣慰點頭並自我警惕。這位 Alice Waddington 年未三十拍出少女焦慮就已不簡單,令人期待她未來每個階段新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0T39uJi-OM
--
最後推薦兩個建築景點:
1. La Fábrica, Sant Just Desvern, Spain
https://www.atlasobscura.com/places/la-fabrica-the-factory
這是加泰隆尼亞建築大師 Ricardo Bofill 的舊工廠建築再利用作品,本片女孩們的地面生活戲背景與島嶼建築遠景大概取自這裡,只是此片給它的混凝土表面加了粉紅、給它的綠色草葉加上了多彩花朵。
https://ricardobofill.com/wp-content/uploads/2015/12/254-1440x962.jpg
2. Xavier Corberó自宅, Esplugas de Llobregat, Spain
https://www.nowness.com/series/in-residence/xavier-corbero
這是加泰隆尼亞雕塑大師 Xavier Corberó自己購地花了十年打造出的自宅,讓建築宛如雕塑般成為一間混凝土迷宮。此片的室內、半戶外、樓層走動生活戲大體取自這裡,此片對這棟的處理大致是室內加了粉紅或其他粉色、而室外保持灰白原色。
https://pbs.twimg.com/media/C-aqbsGXUAA2AEj.jpg
這兩棟都是加泰隆尼亞資深大師作品、是粗獷主義建築聖地,但 Alice Waddington 這個小女子把兩棟男性大師粗獷主義建築選來染上粉色,可是要拍一個近未來反烏托邦規訓空間的,而且專門規訓女性來著。以下再推薦一篇獨立藝術評論家 Anna Battista針對本片建築與時尚寫的文章:
文章標題 "Pink Brutalism: Alice Waddington's "Paradise Hills" & The Power of
Architecture in a Fantasy Dystopia"
標題中譯「粉紅粗獷主義:愛麗絲瓦丁頓《逃出天堂島》與反烏托邦幻想中的建築力量」
文章連結 https://bit.ly/36JE8Qy
--
https://i.ytimg.com/vi/uswIn_Xc3Vw/maxresdefault.jpg
女孩導演就是第一次拍長片的西班牙人 Alice Waddington ,她今年才 29 歲,除拍過一支短片外還做過廣告企劃、攝影、服裝設計和寫作等多種工作,有時我覺得這種跨領域腦袋進入電影圈也是有其獨特的活力,而她這長片處女作最吸睛的表現首先在視覺,而且簡直腦洞大開:
此片的「天堂島」與大宅舞會,別說粉色亮麗目不暇給,其中的型式取材更是穿越時空天馬行空,譬如這裡有19世紀末歐洲貴族的禮服、有18世紀末英國鄉紳的舞蹈、院生少女穿著抽象化的蛋糕裝與馬甲、矯正士少男穿著抽象化的中古騎士鎧甲、擁有飛天動力的是 20 世紀初造型古董車、療養院仿法西斯建築義大利文明宮、晚餐聽的是 20 世紀中法國小香頌...
http://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8/29/11/05/1087229.jpg
這種看似毫無邏輯亂抓一把的視覺設計取材,我覺得反而是真正有在美術設計界打滾過、把時尚心態摸透透的導演可為,這視覺所架構的世界觀本就是一個我們可以想像卻又難以掌握的近未來反烏托邦。時尚設計是很重要的,設計背後掌握主流口味的思考以及其反應的時代意識也是很重要的,而在這個未來世界的「折衷主義」時尚,對歷史不分世代的廣泛取材中,取的都是那個時代最能強化兩性分工與傳統形象的元素,男人英俊挺拔是引領女人上正道的英雄、女人小家碧玉是溫柔婉約的大家閨秀、每天從起床歌曲都要洗腦洗到乖乖地!
當然這是一個電影主創者勾勒的幻想世界,我們現世如果性平運動持續努力應不會發生,但若性平失敗了也未必不會走到這一步。這部反烏托邦電影的威權軸線在性別,我想在去年冬到今年春一連串的女權電影如《黑色聖誕節》、《霹靂嬌娃》、《重磅腥聞》(以及二月要上映的《猛禽小隊》)後,應該很多觀眾看到又一部女權片就準備倒胃了 XD
不過持平說來,此片壓迫女性的要角大多也都是女性、而此片的世界觀也未必不會壓迫男性,同樣的世界觀讓男導來拍一部完美男人訓練營也很有得拍、而說實話寫實電影中與此片似曾相識的「男子寄宿學校」題材也早就如過江之鯽... 反正,這就一個二十多歲女導演拿到大製作拍她這年紀女性所關心的事,我們都值得看看她想說什麼。
http://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8/29/11/05/1226288.jpg
電影開場,一個五味雜陳的洞房花燭夜,這裡的家長嫁女兒如古代歐洲貴族聯姻販賣資產般、這裡新娘唱歌才色俱佳卻被緞帶五花大綁、這裡洞房床上躺著的新娘如一塊嘴上肉、這裡見獵心喜的新郎宛如一隻惡狼來享用他的獵物,口稱「妳變乖多了,簡直換了一個人」,這血淋淋地點出這種性別凝視無孔不入、性別規訓無所不在的世界裡,女性委曲求全很快就失去自我變了個人。這是破題,那下一階段的申論呢?
第二階段,進入「兩個月前」的主戲,原來兩個月前主角 Uma曾進來一個療養中心,這外表看似許多貴婦都喜歡去的水療度假中心,所差者是這邊其實是「改正壞女孩」的矯正所,就像上流社會培養兒子陽剛氣質就送男子寄宿學校、要培養女兒閨秀氣質就送女子修道院學校,彷彿同樣的上流作風幾百年不變。
好吧,上了幾百年寄宿學校和修道院學校的少男與少女,早就知道這種訓練咱們互相扶持敷衍一下沒啥好怕的,只可惜本片把這「讓你脫胎換骨」的比喻給驚悚成真了:這不是《絕地再生》或《別讓我走》那種複製人餵養本尊的器官農場、而是調教培養一個乖乖複製人來取代不乖本尊的閨秀工廠!原來家長規訓要扼殺女兒人格,是要 literally真殺的 XD 當然啦,我們也可以說家長沒要真殺、都是蜜拉飾演的 Duchess偷殺,但說穿了那些家長也沒在管 (!),回來的只要是個乖女孩,是我女兒還是別人女兒都隨便。
但沒想到,進入第三階段令我莫名感動,本片把那「換了一個人」的規訓惡念給挪用過來翻轉了處境。Uma 與其同伴們在此面臨了一個 doppelgaenger的經典困境:當你遇到了另一個自己,是要決戰一場勝者為王將身分歸一?還是你我連心存亡與共?這裡另外兩位同伴的分身都不意外地選了前者,但得到 Uma交出項鍊表述真心的分身 Ana,倒是意識到了你我即使身分相同、人格仍不同,而你我即使出身不同、命運仍相同。也許這相同又不同的兩人,未必要陷入你死我活人格歸一的窠臼、也未必要陷入我做自己絕不做別人的執著,彈性一點自由變化反而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http://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8/11/30/13/35/2008056.jpg
「有時,你要變成另一個人才能生存」,這話很簡單,本片把它玩得很驚悚:
開場,第一層,很寫實,你學著順服變成了另一人,彷彿你再也不是你自己;
中場,第二層,很驚悚,你被權威強迫成為另一人,宛如被殺死由他人取代。
終場,第三層,很靈活,你可以自由成為兩個不同的人,隨時切換迎戰權威。
https://aws.boxofficebuz.com/movies/video-images/paradise-hills-trailer.png
本片規訓權威,在如《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島上,由也演過愛麗絲的 Milla Jovovich 奇幻代言,這已不是近未來的企業家反派,根本是個惡夢裡出現的奇幻妖怪,她規訓女孩們彷彿權威母親的分身、又是紅白玫瑰又是鏡子破裂簡直《愛麗絲夢遊仙境》壞皇后,而她的生意竟以窮少女替代富少女後吸富家女的血以保青春、恐怕她本身就是社會對女性外貌嚴苛要求的具體象徵!在奇幻島嶼,Uma & Anna兩人切換身分擊倒惡夢裡的女反派;回到現實大宅,兩人再次切換身分殺死生活中的男反派。「成為另一個人」這件本來少女抵死不從之事,也能成為靈活游擊的致命武器。
原來,在同一張臉上看見與我截然不同的另一顆內心、兩人同舟共濟想望一眼的默契是如此甜美?這最後會心一眼、最後的斗篷飛奔,雖然艾瑪蘿蔔絲演技大概就只是這樣淺淺地,但我很高興這個搞華麗視覺說簡單故事的導演小妹 Alice Waddington 恰如其分地給了她發揮空間、一起給了個餘韻盎然令人綺想的超越結尾!這種結論,其實也沒什麼女性主義辯論的深度,也不過就是任何行走權威下的人們虛與委蛇的處世 ABC,但用這樣的華麗視覺與少女團結來訴說真令人魂牽夢縈!
看此片,別期待什麼深度辯證、看完再笑它淺顯直白,還不如看它把各種少女處世基本價值入口即化地複習一遍:我喜歡自己的樣子、也學習看見別人的面貌,我堅守我的自主、也不吝換位思考成為他人,我與你的兩個存在也許衝突該分個勝負、但我倆的存在可以分進合擊推倒權威。這雖是少女片,但任何權威下求存的人們不分性別年齡都可通;此片對大人觀眾來說雖嫌淺薄,但相信少年觀眾(至少國高中女生?)可以看得熱血振奮讚頌友情、家長也能看得欣慰點頭並自我警惕。這位 Alice Waddington 年未三十拍出少女焦慮就已不簡單,令人期待她未來每個階段新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0T39uJi-OM
--
最後推薦兩個建築景點:
1. La Fábrica, Sant Just Desvern, Spain
https://www.atlasobscura.com/places/la-fabrica-the-factory
這是加泰隆尼亞建築大師 Ricardo Bofill 的舊工廠建築再利用作品,本片女孩們的地面生活戲背景與島嶼建築遠景大概取自這裡,只是此片給它的混凝土表面加了粉紅、給它的綠色草葉加上了多彩花朵。
https://ricardobofill.com/wp-content/uploads/2015/12/254-1440x962.jpg
2. Xavier Corberó自宅, Esplugas de Llobregat, Spain
https://www.nowness.com/series/in-residence/xavier-corbero
這是加泰隆尼亞雕塑大師 Xavier Corberó自己購地花了十年打造出的自宅,讓建築宛如雕塑般成為一間混凝土迷宮。此片的室內、半戶外、樓層走動生活戲大體取自這裡,此片對這棟的處理大致是室內加了粉紅或其他粉色、而室外保持灰白原色。
https://pbs.twimg.com/media/C-aqbsGXUAA2AEj.jpg
這兩棟都是加泰隆尼亞資深大師作品、是粗獷主義建築聖地,但 Alice Waddington 這個小女子把兩棟男性大師粗獷主義建築選來染上粉色,可是要拍一個近未來反烏托邦規訓空間的,而且專門規訓女性來著。以下再推薦一篇獨立藝術評論家 Anna Battista針對本片建築與時尚寫的文章:
文章標題 "Pink Brutalism: Alice Waddington's "Paradise Hills" & The Power of
Architecture in a Fantasy Dystopia"
標題中譯「粉紅粗獷主義:愛麗絲瓦丁頓《逃出天堂島》與反烏托邦幻想中的建築力量」
文章連結 https://bit.ly/36JE8Qy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Dinah
at 2020-01-11T11:59
at 2020-01-11T11:59
By Oscar
at 2020-01-13T05:32
at 2020-01-13T05:32
By Megan
at 2020-01-14T01:29
at 2020-01-14T01:29
By Heather
at 2020-01-15T23:27
at 2020-01-15T23:27
By Cara
at 2020-01-20T20:50
at 2020-01-20T20:50
Related Posts
《蜜蜂與遠雷》特映會觀後心得
By Damian
at 2020-01-10T15:39
at 2020-01-10T15:39
《閃電俠》電影仍從漫畫取材 《牠》導演
By Aaliyah
at 2020-01-10T15:04
at 2020-01-10T15:04
再平凡不過《那一夜》
By Enid
at 2020-01-10T14:49
at 2020-01-10T14:49
嬰魂不散
By Oliver
at 2020-01-10T14:46
at 2020-01-10T14:46
【1917】台北特映會搶先看
By Jake
at 2020-01-10T14:38
at 2020-01-10T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