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傷痛的黑色迷霧,《寒蟬效應》新片評 - 電影

Oscar avatar
By Oscar
at 2014-10-29T17:56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順暢好讀建議版>>http://ppt.cc/Il5t


-----------以下為純文字版-----------------



文章取自於橘貓

本文首發於「VR-Zone 中文版」網站

這樣講或許很奇怪,但思考《寒蟬效應》這部電影到底是好看或不好看,其實對我來說相
當困難。我向來喜歡觀賞國片,因為我能在國片看到一種掙扎,一種「掙扎著在往各種題
材領域發展的樣貌」。

從之前的《軍中樂園》、《痞子英雄:黎明再起》,到之後的《時下暴力》、《相愛的七
種設計》,國片包裹著更多不同的可能,在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定位。正因如此,我對《寒
蟬效應》其實有不小的期待,我希望電影能從對愛情與權力關係的衝撞,激發更多更深入
的可能性。那會是我在一部電影中想要看到的。

但是,就結果而言,我看到了「掙扎」,掙扎之後,我卻感覺它落回了某個原點。


就我自己的觀點,我傾向把《寒蟬效應》電影分成四個部份:開頭、白白的故事、法庭攻
防、結尾。而這個結構是我對《寒蟬效應》感到不滿的其中一個原因……太像政令宣導片
的結構了。記不記得國高中在輔導課或國防教育課看的影片?

主題可能是防治性侵害、處理交友關係、未婚懷孕的故事、反毒……前段在講主角的故事
,然後中間點把問題點出來,後段出現輔導老師或某某專業人士陪著主角一起解決問題…
…然後再用這個過程把訊息往下傳給觀眾。當然,電影以「鼓勵女權勇敢發聲」做主軸,
完全沒有不對的部份。

但是電影中有很多刻意出現的醫學名詞或法律名詞顯得惱人,舉例而言,電影中一段情節
是大學生在課堂上批鬥受害者,然後老師出面解釋法學應該以無罪推定原則看待被告,然
後大學生們點頭受教……雖然我很高興能看到有電影願意解釋無罪推定的概念,但這種只
應該出現在政令宣導片上的情節模式可以不要搬進電影院使用嗎?


在電影前段,主角白白的故事旨在說明案件的「前因」:白白為了逃避家庭的壓力,來到
台東唸大學,結識了開朗陽光的原住民少年,卻同時與迷人的音樂教授發展出一段畸戀。
而電影的後段則是這個前因導致的「後果」:白白在跟教授的戀愛關係中留下創傷,整件
事紙包不住火,學校的輿論力量與背後輔導老師的理念等等迫使事件鬧上法庭。

在電影的操作中,我感到每個角色的情感衝突都不夠深入,因為前段的聚光燈打在郭采潔
身上,我們自然有許多觀察她情緒的機會,但大多太外放了,對白上的侷限讓演員的表演
突顯出更多的「過火」。

最可惜的是電影後段將聚光燈打在徐若瑄身上之後,對戴立忍這個「壞人」的描繪就更少
了。學運背景、音樂理想……他原本應該會是一個有很多故事可以說的「角色」,但最後
就只變成一個到處對女學生伸狼爪的「壞人」。把角色從立體變成平面,是《寒蟬效應》
最可惜的部份。



但是,本片也絕非毫無優點。開頭有一個鏡頭把台北拍得灰暗無比,看似賣弄,但卻很點
題。《寒蟬效應》的另一個大主軸是「逃避」,每個角色都在逃避台北。白白逃避台北是
為了家庭因素、教授逃避台北是因為放棄理想、方大律師逃避台北是害怕家庭責任……每
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原因在逃避某件事。

點上了《寒蟬效應》的題:「每個人都在逃,只差在自己知不知道而已」,其實很有味道
。再來,我喜歡本片的另一個部份,是它表現了關於社會運動的「反面聲音」,電影中拍
出社運結束後的滿地垃圾去表現社運造成的成本,或是一些社運參與者否決其他聲音的景
像,甚至是「社運成功」以後害到另外一些人的發展。某房不給拆,我們覺得不給拆的那
間房很可憐,要一個人面對國家權力,但反過頭來,其他所有已經照正常程序「同意拆房
」的住戶,就要因為整個案件被擋下而權益受損,這部份是《寒蟬效應》挑戰的價值。

公民運動絕對有其意義,但是社會運動的參與者本身需要有所反思,雖然講這個很不討喜
,但它確實是有被提出來的必要。



總結來說,我其實很不喜歡《寒蟬效應》的整體故事架構與情節鋪排,但電影中的一些情
節仍有打動我,加上徐若瑄與賈靜雯兩位演員在電影中表現了超乎想像的能量,雖然不盡
如我意,但仍有一看的價值。

※※

本文首發於:逃避傷痛的黑色迷霧,《寒蟬效應》新片評析

※※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智取威虎山」 張涵予狂野絡腮鬍

James avatar
By James
at 2014-10-29T17:54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9026478.shtml 【世界日報╱娛樂新聞組/北京28日電】 2014.10.29 03:06 am 徐克執導的《智取威虎山3D》近日發出最新預告片,張涵予飾演的楊子榮角色形象首度曝 光。 京華時報報導,張涵予飾演的「新 ...

詢問一部獵奇韓片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14-10-29T17:46
因為年代有點久,內容都忘光了, 其中一個片段是一個女人在油炸東西, 然後雙手沾滿太白粉,也不知道想到什麼, 就把自己的手拿下去鍋裡油炸, 然後還拿起來咬掉,不好意思印象剩下這樣, 請問有人知道嗎?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太陽,不遠》我們街頭再見!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14-10-29T16:37
2014年的318太陽花學運距離《太陽,不遠》這部紀錄短片合輯上映,差不多半年時間。 這半年裡台灣發生了高雄氣爆事件、頂新黑心油毒害事件、明星偶像的緋聞與吸毒醜聞、 年底七合一大選,和大選中收視率最高的柯P大戰勝公子…經過這些,你還記得318嗎? 新聞事件就這樣,後浪推前浪,把社會的集體記憶跟集體關注的 ...

萬惡城市1的問題(雷)

Una avatar
By Una
at 2014-10-29T16:25
※ 引述《ronray7799 (百變Q葫蘆娃)》之銘言: : : 第一段 講明殺手會接近目標再殺掉對方,目標總能察覺到對方的目的 : 而目標很清楚自己為何要被殺,並且是難逃一死 : 但卻沒有向觀眾說明為什麼目標非被殺不可,在觀眾腦中留下個疑問 : 第二段 殺手再度出現接近目標, ...

喜歡突然「推」鏡頭的導演

Todd Johnson avatar
By Todd Johnson
at 2014-10-29T16:21
前陣子看到一篇《絕殺令》的影評,裡頭提到昆汀很愛「致敬」早期的香港電影,例如紅 白配的暴力美學(例如:鮮血灑在白衣上)還有快速的推鏡頭來製造緊張感--只不過港 片推進頭通常是巧遇敵人,或者某人要動手發難,昆汀卻是亂推一通,重要的鏡頭,例如 拔槍的時候推一下,沒事轉頭也推一下,完全展現他的北爛調調。 我想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