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是種態度,跟運動生活有關的紀錄電影 - 電影
![Valerie avatar](/img/cat2.jpg)
By Valerie
at 2017-10-12T16:23
at 2017-10-12T16:23
Table of Contents
最近迷上看運動和生活結合的紀錄電影
感覺看一些玩家或是感興趣的人講解他接觸運動和他的生活還滿有趣
所以來說說最近看過的跟運動和生活有關的紀錄片
---
燃燒夢想;挑戰重生,那些沒有獎牌卻改變人生的運動文化
我們關注運動,因為運動代表著一種精神,甚至在一些時候運動賽事變成了國與國之間的
角力,讓就算平常不接觸運動的群眾,也會跟著被運動場上的選手和加油聲感染。但在運
動會和賽事之後,除了摘牌和被人讚譽的光榮,讓世界認同自我的努力和肯定之外,運動
還為生活帶來著什麼?它會是種寄託;或是另種信仰?影響我們本身也感染其他人,透過
紀錄電影,我們可以看見在世界各處不一樣的人對於運動不同的詮釋,不管他們經歷過什
麼,但是此刻他們熱愛著改變他們一生的運動,並不只為了獎牌還是榮譽,對於他們來說
參與這項運動是熱誠,還有改變的開端。
運動員的人生有如曇花一現,美就美在盛開那時,過去努力到今只為了這一刻在眾人面前
展現出讓人印象深刻,完美的一瞬間。在體運資源明顯不足的台灣,現在正迎來一項項改
革,起許一步步為台灣建立起完善的運動環境。然而參與運動並非只有運動員,雖然不同
於運動員必須站上舞台與人較勁,但運動這個詞對他們來說比起比賽,更多了一層涵義,
也許是即將成為運動員的接班人,或是喜歡熱誠,還是改變自身生命,五部紀實的運動電
影,看見多樣的運動人生。
《紐約在燃燒》黑人同志的地下舞廳文化
聽見音樂扭動身體,似乎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先不管會不會跳舞,但隨著音樂擺動身軀
享受節拍,好似沒人可以抗拒這種魔力。紀錄電影《紐約在燃燒》聚焦於紐約非裔與拉丁
裔的LGBTQ族群的Voguing舞曲文化,這從瑪丹娜經典歌曲中延伸的舞步,不僅發展出自我
舞步和風格藝術,也反影響回主流文化,如同台灣知名女歌手蔡依林也曾經在歷年專輯舞
曲中,將這舞步當成主打。可以看見這樣一個舞廳表演次文化藝術,帶給生活困境的同志
族群的一點喜悅。
電影以聚集在碼頭的「琪琪幫」的七位人物的人生和堅持為主軸,而也透過鏡頭了解他們
在舞蹈表演之後的人生歷程,他們透過表演形式傳達出自我的審美和理念,並且在困難的
環境裡相互扶持,在這要的舞蹈表演或運動中,他們傳達的不只是性向與性別,也表達出
美國某個階級和種族身分的發聲,雖然美國已經宣稱同性婚姻合法,但並不表示平權時代
就此來臨,如同《巴黎在燃燒》紀錄電影,《紐約在燃燒》也同時接續表示,世界大同的
時刻還未到來。
《瀝青足球夢》踢出街頭足球的愛與熱忱
一個足球員誕生不是在足球場上,而是在街頭。這樣說來也許讓人難以置信,但這就是街
頭足球文化,不同於傳統足球賽事十一人的大陣仗,街頭足球人數較少,場地也較小,並
且是在水泥或柏油地板上進行,這也意味著球員的球性和技巧必須有著不小的磨練,是一
個隨時隨地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足球運動。紀錄片中聚焦於法國幾個比較知名的街頭足球
場,訪談關於街頭足球教練、職業球員、玩家等等,對於街頭足球的看法,也推廣這項運
動到世界各地。
但如同職業足球員或其他運動一樣,雖然街頭孕育足球員,但並非每個人都能成為足球員
,雖然難掩失落與失望,但每個人依然喜愛著街頭足球。不管是發洩情緒也好,或是與同
伴競爭等等,街頭足球運動明顯的讓不同群體的完在一起,連服裝風格也呈現出輕便的體
育風以便隨時可以踢球,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足球員,也不是每個人會永遠的踢下去
,但街頭足球場永遠不缺人,它是一個世代一個世代傳承下去的街頭足球夢與愛的痕跡。
《衝破驚濤》退役美國軍人與衝浪板的故事
美國站於世界前幾名的大國,跟其他國家之間的衝突往往不斷,尤其近幾年對於恐怖組織
或第三世界的軍事行動不斷,也讓更多的職業軍人遠走他鄉走路戰場,從一般電影如李安
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或《美國狙擊手》等軍事電影都可以看出戰場對於一個大兵日
後的傷害是無可挽回的。而並不只是如同電影演的,《衝破驚濤》紀錄片的美國大兵一個
個幾乎是美國戰事的犧牲品,他們上了戰場再度退役返鄉,到頭來只剩下殘破的身體,與
心中無法止血的創傷。
紀錄片《衝破驚濤》起因是一位受戰爭摧殘的退伍軍人在衝浪計畫認識了一群志趣相同的
朋友。發起療癒戰後受創士兵身心的衝浪計畫。一群退役的大兵,透過衝浪板與海洋重新
拾回對人生的希望與熱情,他們有些患有退伍軍人症,有些則因戰場的傷害盲了眼睛,或
斷了身軀,但透過衝浪這項運動的體驗,他們重新找到了新的目標與生活,也讓原本破碎
的家庭關係逐漸改善,戰場的傷害無法抹滅,但衝浪運動的熱誠,帶給了這群士兵可以逐
步走出陰霾的勇氣和希望。
《滑手日记》將滑板當成職業的人生
滑板一直在嘻哈文化的運動中有著一定的地位,但在亞洲國家似乎並不是那麼普及,也許
礙於一些世俗的困境,而讓這個運動在華人區有一定的難度。《滑手日記》是一部五集的
訪談紀錄片影集,它拍攝幾個中國一線大城市和沿海精華區包括香港的東方城市滑板文化
,透過訪談與跟拍滑板手的生活和經歷來讓觀眾對於在亞洲城市溜滑板的玩家與職業選手
如何談論自己與自己家鄉,對於滑板人的文化與自身定位滑板的樣貌,還有只有圈內人才
知道的大小賽事。
每年六月二十一號是世界滑板日,也是地區滑板人互相較勁的日子,雖然目前也變成看熱
鬧或是廠商打門號的怪異活動,但許多滑板人還是希望觀眾或前來參加的選手可以回到玩
滑板競技的本身,不要讓其他附加的事物喧賓奪主。而這也是少數可以讓一般人接觸和了
解滑板的日子,如同《滑手日記》其中之一的滑板手許瑩所說:「滑板日明年見,滑板天
天見!」,就算沒了滑板日和賽事,腳踏的滑板會隨著一位滑板手的人生,溜到他不再眷
念那一天。
擁抱大海《夢想海洋》重回南島民族的泛舟夢
以紀錄片形式搬上大螢幕《夢想海洋》是台灣首部描述關於海洋、泛舟與人為主題的紀錄
電影。將一生都奉獻給海洋的蘇達貞教授,準備挑戰用泛舟環遊世界!除了關於泛舟的人
生憧憬之外,從無到有的泛舟運動訓練,甚至連製作獨木舟的發想都是團隊一點一滴的實
踐與發想的過程。隨著記錄也娓娓道出蘇達貞教授內心那更深層的談話,與為何他要完成
環遊世界心願的背後故事,希望原為海洋之子的台灣人可以從對大海的恐懼中克服,重新
擁抱廣闊的海洋。
明明曾是驕傲的海島子民,為什麼現代台灣人已經失去願意踏上大海冒險的先民精神?這
是蘇達貞教授透過電影最想要傳達的人生理念。現實生活沒有攻略也無劇本可走,就像每
一次的獨木舟航海一樣,除了面對未知的大海,蘇達貞教授也在最後領悟到他將面臨比一
次次泛舟大海更難熬和困難的挫折與決定。只要把面對大海的精神傳承給每個團員就足夠
了,而團員們再把這蔚藍海域埋向更多後繼者的心底,讓眾人想起我們祖先曾經征服大海
踏上台灣島嶼的榮耀。
圖文版請於連結: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9095250
--
感覺看一些玩家或是感興趣的人講解他接觸運動和他的生活還滿有趣
所以來說說最近看過的跟運動和生活有關的紀錄片
---
燃燒夢想;挑戰重生,那些沒有獎牌卻改變人生的運動文化
我們關注運動,因為運動代表著一種精神,甚至在一些時候運動賽事變成了國與國之間的
角力,讓就算平常不接觸運動的群眾,也會跟著被運動場上的選手和加油聲感染。但在運
動會和賽事之後,除了摘牌和被人讚譽的光榮,讓世界認同自我的努力和肯定之外,運動
還為生活帶來著什麼?它會是種寄託;或是另種信仰?影響我們本身也感染其他人,透過
紀錄電影,我們可以看見在世界各處不一樣的人對於運動不同的詮釋,不管他們經歷過什
麼,但是此刻他們熱愛著改變他們一生的運動,並不只為了獎牌還是榮譽,對於他們來說
參與這項運動是熱誠,還有改變的開端。
運動員的人生有如曇花一現,美就美在盛開那時,過去努力到今只為了這一刻在眾人面前
展現出讓人印象深刻,完美的一瞬間。在體運資源明顯不足的台灣,現在正迎來一項項改
革,起許一步步為台灣建立起完善的運動環境。然而參與運動並非只有運動員,雖然不同
於運動員必須站上舞台與人較勁,但運動這個詞對他們來說比起比賽,更多了一層涵義,
也許是即將成為運動員的接班人,或是喜歡熱誠,還是改變自身生命,五部紀實的運動電
影,看見多樣的運動人生。
《紐約在燃燒》黑人同志的地下舞廳文化
聽見音樂扭動身體,似乎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先不管會不會跳舞,但隨著音樂擺動身軀
享受節拍,好似沒人可以抗拒這種魔力。紀錄電影《紐約在燃燒》聚焦於紐約非裔與拉丁
裔的LGBTQ族群的Voguing舞曲文化,這從瑪丹娜經典歌曲中延伸的舞步,不僅發展出自我
舞步和風格藝術,也反影響回主流文化,如同台灣知名女歌手蔡依林也曾經在歷年專輯舞
曲中,將這舞步當成主打。可以看見這樣一個舞廳表演次文化藝術,帶給生活困境的同志
族群的一點喜悅。
電影以聚集在碼頭的「琪琪幫」的七位人物的人生和堅持為主軸,而也透過鏡頭了解他們
在舞蹈表演之後的人生歷程,他們透過表演形式傳達出自我的審美和理念,並且在困難的
環境裡相互扶持,在這要的舞蹈表演或運動中,他們傳達的不只是性向與性別,也表達出
美國某個階級和種族身分的發聲,雖然美國已經宣稱同性婚姻合法,但並不表示平權時代
就此來臨,如同《巴黎在燃燒》紀錄電影,《紐約在燃燒》也同時接續表示,世界大同的
時刻還未到來。
《瀝青足球夢》踢出街頭足球的愛與熱忱
一個足球員誕生不是在足球場上,而是在街頭。這樣說來也許讓人難以置信,但這就是街
頭足球文化,不同於傳統足球賽事十一人的大陣仗,街頭足球人數較少,場地也較小,並
且是在水泥或柏油地板上進行,這也意味著球員的球性和技巧必須有著不小的磨練,是一
個隨時隨地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足球運動。紀錄片中聚焦於法國幾個比較知名的街頭足球
場,訪談關於街頭足球教練、職業球員、玩家等等,對於街頭足球的看法,也推廣這項運
動到世界各地。
但如同職業足球員或其他運動一樣,雖然街頭孕育足球員,但並非每個人都能成為足球員
,雖然難掩失落與失望,但每個人依然喜愛著街頭足球。不管是發洩情緒也好,或是與同
伴競爭等等,街頭足球運動明顯的讓不同群體的完在一起,連服裝風格也呈現出輕便的體
育風以便隨時可以踢球,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足球員,也不是每個人會永遠的踢下去
,但街頭足球場永遠不缺人,它是一個世代一個世代傳承下去的街頭足球夢與愛的痕跡。
《衝破驚濤》退役美國軍人與衝浪板的故事
美國站於世界前幾名的大國,跟其他國家之間的衝突往往不斷,尤其近幾年對於恐怖組織
或第三世界的軍事行動不斷,也讓更多的職業軍人遠走他鄉走路戰場,從一般電影如李安
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或《美國狙擊手》等軍事電影都可以看出戰場對於一個大兵日
後的傷害是無可挽回的。而並不只是如同電影演的,《衝破驚濤》紀錄片的美國大兵一個
個幾乎是美國戰事的犧牲品,他們上了戰場再度退役返鄉,到頭來只剩下殘破的身體,與
心中無法止血的創傷。
紀錄片《衝破驚濤》起因是一位受戰爭摧殘的退伍軍人在衝浪計畫認識了一群志趣相同的
朋友。發起療癒戰後受創士兵身心的衝浪計畫。一群退役的大兵,透過衝浪板與海洋重新
拾回對人生的希望與熱情,他們有些患有退伍軍人症,有些則因戰場的傷害盲了眼睛,或
斷了身軀,但透過衝浪這項運動的體驗,他們重新找到了新的目標與生活,也讓原本破碎
的家庭關係逐漸改善,戰場的傷害無法抹滅,但衝浪運動的熱誠,帶給了這群士兵可以逐
步走出陰霾的勇氣和希望。
《滑手日记》將滑板當成職業的人生
滑板一直在嘻哈文化的運動中有著一定的地位,但在亞洲國家似乎並不是那麼普及,也許
礙於一些世俗的困境,而讓這個運動在華人區有一定的難度。《滑手日記》是一部五集的
訪談紀錄片影集,它拍攝幾個中國一線大城市和沿海精華區包括香港的東方城市滑板文化
,透過訪談與跟拍滑板手的生活和經歷來讓觀眾對於在亞洲城市溜滑板的玩家與職業選手
如何談論自己與自己家鄉,對於滑板人的文化與自身定位滑板的樣貌,還有只有圈內人才
知道的大小賽事。
每年六月二十一號是世界滑板日,也是地區滑板人互相較勁的日子,雖然目前也變成看熱
鬧或是廠商打門號的怪異活動,但許多滑板人還是希望觀眾或前來參加的選手可以回到玩
滑板競技的本身,不要讓其他附加的事物喧賓奪主。而這也是少數可以讓一般人接觸和了
解滑板的日子,如同《滑手日記》其中之一的滑板手許瑩所說:「滑板日明年見,滑板天
天見!」,就算沒了滑板日和賽事,腳踏的滑板會隨著一位滑板手的人生,溜到他不再眷
念那一天。
擁抱大海《夢想海洋》重回南島民族的泛舟夢
以紀錄片形式搬上大螢幕《夢想海洋》是台灣首部描述關於海洋、泛舟與人為主題的紀錄
電影。將一生都奉獻給海洋的蘇達貞教授,準備挑戰用泛舟環遊世界!除了關於泛舟的人
生憧憬之外,從無到有的泛舟運動訓練,甚至連製作獨木舟的發想都是團隊一點一滴的實
踐與發想的過程。隨著記錄也娓娓道出蘇達貞教授內心那更深層的談話,與為何他要完成
環遊世界心願的背後故事,希望原為海洋之子的台灣人可以從對大海的恐懼中克服,重新
擁抱廣闊的海洋。
明明曾是驕傲的海島子民,為什麼現代台灣人已經失去願意踏上大海冒險的先民精神?這
是蘇達貞教授透過電影最想要傳達的人生理念。現實生活沒有攻略也無劇本可走,就像每
一次的獨木舟航海一樣,除了面對未知的大海,蘇達貞教授也在最後領悟到他將面臨比一
次次泛舟大海更難熬和困難的挫折與決定。只要把面對大海的精神傳承給每個團員就足夠
了,而團員們再把這蔚藍海域埋向更多後繼者的心底,讓眾人想起我們祖先曾經征服大海
踏上台灣島嶼的榮耀。
圖文版請於連結: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9095250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Zora avatar](/img/cat3.jpg)
By Zora
at 2017-10-15T12:53
at 2017-10-15T12:53
Related Posts
步調不快情緒平淡的電影
![Valerie avatar](/img/woman-ring.jpg)
By Valerie
at 2017-10-12T16:04
at 2017-10-12T16:04
銀翼殺手-貫徹愛與工具人的正義
![Donna avatar](/img/woman-biz.jpg)
By Donna
at 2017-10-12T16:02
at 2017-10-12T16:02
一部聖誕節溫馨小品和驚悚片
![Rosalind avatar](/img/cat3.jpg)
By Rosalind
at 2017-10-12T15:46
at 2017-10-12T15:46
搖滾藏獒
![Michael avatar](/img/woman-ring.jpg)
By Michael
at 2017-10-12T15:37
at 2017-10-12T15:37
《盜命師》是盜命還是救命
![Delia avatar](/img/cat5.jpg)
By Delia
at 2017-10-12T15:16
at 2017-10-12T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