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勝於真兇《細物警探》 - 電影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21-01-31T17:11

Table of Contents

過程勝於真兇《細物警探》

圖文好讀版: https://reurl.cc/Q7jlMZ

~*-*~*-*~*-*~*-*~*-*~*-*~*-*~*-*~*-*~*-*~*-*~*-*~

大家好,我是老王。

大家對警匪片的印象是什麼呢?

我周遭有不少朋友提到警匪片大多都會聯想到爆破或是動作場面,喜歡看日劇的朋友則是
會喜歡按圖索驥的追案過程。

但《細物警探》並不屬於這兩者,如果你想看的是《絕地戰警》這樣的動作場面,那麻煩
上一頁謝謝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細物警探》講述離開城市的警探丹佐華盛頓在某次取證時回到過去辦案的城市,因此結
識正在辦案的雷米馬利克,在協助辦案的過程中,丹佐華盛頓的過去陰霾也被逐漸揭露。



【三大影帝值得一看】

在《細物警探》中,彷彿能隱隱感覺到,丹佐華盛頓那作為偏執警探那種內斂狠辣,在追
案過程中,他的細心與換位思考能力,以一個追緝者來講,丹佐華盛頓不僅合格,更能控
制自己在觸碰底線前收手,那種收放自如的老練,與富含深意及智慧的言語,也令人對他
背後的種種故事感到好奇。

而雷米馬力克則是如同年輕版的丹佐華盛頓,聰明、大膽、責任感強,但同時也自負、偏
執。

就像是丹佐華盛頓對他說的,想想破案是為了誰,雷米為了受害者,而丹佐則表示自己破
案是為了自己,這樣截然不同的兩種回答,似乎也在代表著兩人的經驗差距。

雷米對案件的執著,從他多次表示這是自己的案子時就能察覺出來,而丹佐或許也在初次
見面時,就察覺到雷米與自己過去的相似之處,所以才多次告知雷米,不要妄作他人的天
使,這或許也是過來人的一種溫柔吧。


傑瑞德雷托則是將那份玩世不恭的張狂,用戲謔的方式出色表現,令人感覺到這個人的奸
詐,卻又對他的聰明尤感敬佩,尤其在最後出現在雷米面前時,我感覺到他早已準備就緒
,而最後的結果,恐怕也在雷托的算計之中,自始自終,雷米都沒能一解心中的困惑,
反而給自己製造一個可能糾纏一生的惡夢。


其實在整部作品走到後頭時,就能明顯感覺到雷米因為時間的壓力與自我的偏執,開始對
案情產生病態的責任感,那種情緒在他最後挖洞時完全爆發開來,而丹佐也是那時了解,
雷米終究走上與自己相同的道路。



【兇手是誰?】

真兇到底是誰?

我認為反而是整部作品最不重要的事情,可能是雷托,也可能不是雷托,從雷托口
中吐出那個失蹤少女的名字時,我認為雷托可能與兇案有所關係,但我認為以雷托的
戲謔個性,以及他竊聽警用頻道的行徑,他更可能是了解有這名失蹤少女,而藉此將雷米
帶向他所想要的結局,而丹佐找到的鐵盒,恐怕在第二次打開時已經空無一物了。



《細物警探》用緩慢的節奏,將主軸放在辦案時警探的心境轉換,以及執著追緝所可能產
生的惡性後果。

越深入,越深陷。

整部作品用一種內斂的情緒講述著偵辦時的無奈與過程,相較於執著真兇是誰,我認為雷
米的心境轉變,從傲氣到崩潰;以及丹佐華盛頓的步步引導,糾結過去的過程,反而才是
整部作品最吸引我的部分。


但此劇本為約翰李漢考克於90年代創作,至今已有20年以上的時間,而從現在的角度看來
,整部作品的緩慢反而會令較無耐心的觀眾感到沉悶,而當時的不少觀點,在現在看來也
顯得有些過時,這種趨近於70年代的警探辦案風格,在如今速食化的時代,能滿足多少人
的期待,確實令人懷疑。

此外,有一種說是《細物警探》的兇手是參考了90年代著名的連環殺手理察拉米雷茲,在
描述兇手的過程中,無論是夜色中尾行女性的行為模式,或是用銳利物刺穿被害者的手法
,都與拉米雷茲有所相似,有興趣的朋友也能去看看Netflix的紀錄片影集《夜行者:極
惡連環殺手》。


有別於一般警匪作品給人動作感與刺激感,《細物警探》用另一種方式呈現了身為警探的
責任與負擔,其中雖然緩慢沉悶,但更能品出當中的孤寂與無奈。從丹佐的執著、雷米的
瓦解、雷托的狡詐,加上多次丹佐的閃回片段,更能感受到在追查真相的途中,那些可
能犯下的過錯。

此外,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情,在開頭那位可能是真兇的腳步雖然緩慢,但十
分沉穩,沒有拖步或是不協調感,但雷托在所有畫面中的腳步都可以感覺到某一隻腳似
乎有點不協調感,走路有種緩慢拖著的感覺,或許只是我自己想太多,但如果雷托是故
意演出兩種不同的步伐,確實十分精采!


我是老王,我們下次見!

更多想法 : https://1991lw.blogspot.com/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Oliver avatar
By Oliver
at 2021-02-01T17:32
我也喜歡這部 回家以後一直去想 值得細細品味的片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21-02-04T02:36
成也證據,敗也證據。 有個X先生 指紋那邊印象深
刻...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21-02-04T04:07
Jared Leto........
Jessica avatar
By Jessica
at 2021-02-05T11:04
我就在想德雷托是誰?
Zenobia avatar
By Zenobia
at 2021-02-07T08:49
如果最後又有人死法相同更黑暗一點可能更讚
這部沒什麼高潮迭起看完WTF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21-02-11T17:08
Wallis avatar
By Wallis
at 2021-02-14T00:36
看完之後真的開始燒腦中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21-02-17T13:16
我覺得結局轉得不好 但其他地方不錯
Olga avatar
By Olga
at 2021-02-21T20:08
覺得整部戲好像seven
Yedda avatar
By Yedda
at 2021-02-25T06:40
同樓上,在挖的時候我差點以為挖出老婆小孩

拆彈專家2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21-01-31T16:17
想問一個很白癡的東西 假如不管劇情上刻意要讓某些角色去死這個假設 最後炸橋的橋段是不是挺不合理的? 香港警察的武裝火力可能不夠炸橋 解放軍駐軍窮到連飛彈都沒有嗎? 不然唬爛一點 炸彈丟一丟,機槍掃射炸彈,BOOM 在更唬爛一點 直升機在高空直接把那台車丟下去,BOOM 後面從用車推炸 ...

想找末日片、災難片、反烏托邦片

Suhail Hany avatar
By Suhail Hany
at 2021-01-31T16:06
1. 請簡述自身需求片單理由 或 欲尋找電影的類型或特徵(請盡量描述清楚) 想要一些有演出世界末日或是大災難後人類為了生存而找出新的模式的片,或是大地震還 是天災後逃生的片 2. 已知符合需求的電影或偏好的電影類型(為避免重複推文,請至少列舉一部) 末日列車、明天過後、加州大地震、2012 韓國的也都 ...

白老虎 饒富興味的結局

Carolina Franco avatar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01-31T16:04
如題 第一次撞到人 跟第二次下殺手 很有趣的方式與對照 第一次下車 是 主角要求他們上車快閃的 第二次下車 是 主角下殺手的 主角認為他換邊了 但他自始至終都是同一邊吧? -- 要求雇主夫妻快閃 覺得自己被頂罪不爽 再把雇主宰掉XD 好啦 那個廢物小兒子也有病啦 在美國當印勞 不如回印度作 ...

提摩西夏勒梅將再度與《以名呼喚》導演合作恐怖愛情新片

Frederica avatar
By Frederica
at 2021-01-31T16:01
根據 Deadline 的獨家報導指出,曾以《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入圍奧斯卡影帝的美國新生 代人氣男演員 Timothée Chalamet 將再度與其導演 Luca Guadagnino 合作新片《Bones andamp; All》。 https://i.imgur.com/629jNUV.jpg T ...

Variety綜藝報 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預測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21-01-31T15:30
之前月初時有貼過Variety對於今年奧斯卡國際影片獎的預測 #1V-1yspz 前天此名單也做了更新 而名單也整個大幅更動預測順位 https://reurl.cc/Ag1neE 第一順位 1.丹麥│《醉好的時光》 2.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Quo Vadis, Aida?》(月初預測第7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