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生"9/29晚場起 台北真善美,長春,高雄華納威秀上映 - 紀錄片

By David
at 2006-08-27T10:11
at 2006-08-27T10:11
Table of Contents
無盡的思念如何治癒? 傾聽一個父親的聲音
2006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
2005年南方影展華語電影觀摩選
【關於醫生】
任職於邁阿密兒童醫院的溫醫生來自台灣竹東,與妻子兒女長居美國。2003年一位十二歲
的秘魯男孩Sebastian越過赤道來到他的診療室。這個罹患神經內皮層瘤的小生命與溫醫
生多才多藝的兒子Felix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喜歡畫畫、種樹,並著迷於蛇類。然而
,七年前,同樣的年齡,Felix在1996年美國國慶日午後,客家祖父母首度訪美團聚之際
,離奇地在衣櫥裡結束自己的生命,房門上留下一張令人費解的公告。
溫醫生在治療Sebastian期間,打開了兩百多個塵封已久的紙箱,關於兒子的回憶一一湧
上。一位經歷喪子之痛的父親,慢慢在鏡頭前溫習兒子生前的一切;他讀著兒子愛讀的書
、檢視兒子生前的畫作,在沉默與面對之間,溫醫生持續傾聽自己想念的聲音,同時細心
地找出病人體內不尋常的腫瘤。然而,關於人生的不可測,他是如何理解的呢?
【人物介紹】
溫醫生
溫碧謙,台灣新竹竹東人。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1982年偕妻子及襁褓中的女兒移居
美國, 在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接受住院醫師的訓練。次
年六月兒子昱和誕生。1996年愛子昱和猝逝,傷痛至極, 開始學佛及鑽研打坐。2000年秋
,偕妻與兩隻小鸚鵡(昱和遺留的寵物),遷居美國最南疆之大城邁阿密市,開始一段新的
生命旅程。目前任職於邁阿密大學附設醫院席維斯特(Sylvester Cancer Center)癌症
中心的教授兼主治醫師。
溫昱和
溫醫生唯一的兒子,昱和兩字取其和煦陽光的意思,英文名為Felix。昱和從小就長得圓
圓胖胖,聰明資優,也有點調皮,連刷牙都不願放過看書的機會。他信仰天主教卻嚮往日
本武士道,崇拜的人物是教宗若望保祿二十三世和宮本武藏。平日的興趣是養蛇與培植盆
栽,擅長畫畫、拉大提琴、具有表演天份,與姊姊合演過搞笑版的灰姑娘。十二歲那年學
會刮鬍子,隔年夏天於自家衣櫥結束自己的生命。
Sebastian Tarnawiecki
一個具有靈活眼神與開朗笑容的祕魯男孩,著迷於足球和蛇,且擁有編寫寓言故事的天賦
。十二歲那年,罹患神經內皮層瘤,父母親遠從秘魯帶著他來到美國邁阿密接受溫醫生的
治療。治療期間,他想念家鄉的朋友們,也掛念家後院親手栽種的香蕉樹。不必看診的時
候,他喜歡畫畫、玩電動;與人分享各種有趣的事物時,臉上會露出心滿意足的表情,即
使他曾因化療所帶來的痛苦,撂狠話說他受不了,他不想繼續下去了。
【導演介紹】
鍾孟宏,芝加哥藝術學院電影製作碩士 (MFA, Filmmaking, School of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1997至今擔任電視廣告片導演,執行過上百部作品,代表作有《台北富邦
銀行》、《 Nugen》、《陳綺貞:躺在你的衣櫃》(MV第十四屆金曲獎入圍)。《ACAP野
生動物保育協會宣導廣告─牙醫篇》(獲2006年4A自由創意獎「最佳立體廣告獎」金獎)。
《醫生》是鍾孟宏第一支電影作品,獲得2005年新聞局長片輔導金(唯一獲選紀錄片)。
【名人推薦】
太大的慟,其實,文字是無能為力的….. 或因為孩子想要解惑?還是,機敏的孩子不可
能被尋常人世所理解,只能夠在死亡中得著解脫?…影像平實卻令人不自覺地驚懍。短短
92分鐘,觀眾跟死生無解之處……深刻地,打了一個照面。───平路(香港光華新聞文
化中心主任)
在一片草根氣息與DV電子影像交織的台灣紀錄片風潮裡,《醫生》的不群,不只在於導演
堅持全程使用電影膠捲為素材所造就的細膩影像質感,更在於全片情緒鋪排上的冷靜與低
調。在日益瘋狂的台灣社會情境裡,看《醫生》,不止看見了一個影像創作者的自省與執
著,也看見了生命的原相。──侯季然(《我的七四七》、《台灣黑電影》導演)
「生命就像一罐沙丁魚,我們都在找開罐器。」───英國劇作家 貝耐特
「生命到底是什麼?」 不斷的追問下去,就會找到答案嗎?我不確定!關於「生命」,
有數不清的見解,恐怕不容易有標準答案。鍾孟宏的紀錄片『醫生』,就像是一支開罐器
,它打開一段生命歷程,沒有加油添醋沒放味精!『醫生』帶我們直視一段傷痛,凝視一
段困頓的生命,如果你和導演有同樣的勇氣,始終沒有別過頭,持續「逼視」到最後,或
許你會找到自己的答案。〔孫大偉,(偉太廣告公司董事長)〕
【導演的話】
凝視一個人的傷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凝視者或被凝視者,都需要去忍受那種揭
開傷口的苦楚。記得2003年4月的一天,當溫醫師對著鏡頭傾訴塵封的記憶時,這位看盡
生離死別的腫瘤科權威醫師痛哭失聲,我也不禁難過地潸然淚下。拍攝這傷感的鏡頭令我
百感交集,但是沒有多久,我便醒了。我自問:難道我只是想拍一部讓大家在戲院哭成一
團的電影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放一顆催淚彈就好了,根本不用拍電影!之後,在拍
攝過程中,我從鏡頭裡仍然看到很多令人鼻酸的畫面,但是我一直避免讓它無限蔓延,因
為我相信唯有沉澱和理性,才有可能呈現較客觀的角度。
【紀錄片與音樂】
我一直覺得紀錄片絕對不只是陳述事件而已,它應該有更大的主題,也就是去表露出人類
的遭遇,讓事件本身能引發更多的議題和共鳴。正如這支片子的音樂一樣,我選用了巴哈
的古典樂、拉丁音樂、約翰凱吉(John Cage)的現代音樂,含有沉靜、熱情、神秘、現代
的各式複雜風味,音樂絕對不只是襯托整支片子的背景而已,它就是整個故事的敘述方式
,也是形成片子風格的重要元素。
【拍片的困難與學習】
起初,這個拍攝計畫令我最關注的是,對一個12歲的孩子而言,死亡到底是什麼?一位做
醫生的父親,失去至親後,他如何在這兩個角色中重新認識自己?開始拍攝時,才發現這
個計畫困難重重,一方面正逢美國出兵伊拉克而提高所有安全戒備,醫院和公共場所的拍
攝難以獲准,另一方面是如何碰觸一個父親的傷痛。三年過去了,回想這些事情,如果真
的能再來一次,我不相信我能再去面對這樣的過程。
【感謝各界推薦<醫生>】
電影人
聞天祥 台北電影節策展人
陳龍男 《海洋熱》導演
侯季然 《我的七四七》、《台灣黑電影》導演
但唐膜 名影評人
曾偉禎 名影評人
文化界
郝廣才 格林文化發行人
平路 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
王浩威 知名作家、精神科醫生
廖輝英 知名作家
企業人士
賀陳旦 中華電信董事長
孫大偉 偉太廣告公司董事長
社福團體
朱開玉 台北市生命線協會 總幹事
陳榮基 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董事長
蕭慧英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 理事長
劉于華 中華民國社區諮商學會理事長
醫界人士
劉珣瑛 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 自殺防治中心主任
賴其萬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神經學主治醫師
葉炳強 台大神經部醫學院教授、天主教醫師協會祕書長
廖士程 台大精神科醫生、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副執行長
大專教師
趙可式 成大護理系教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推動者
林家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賴雯淑 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林文淇 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林綺雲 台北護理學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教授 教授及全國百位大專教師
聯合推薦
--
2006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
2005年南方影展華語電影觀摩選
【關於醫生】
任職於邁阿密兒童醫院的溫醫生來自台灣竹東,與妻子兒女長居美國。2003年一位十二歲
的秘魯男孩Sebastian越過赤道來到他的診療室。這個罹患神經內皮層瘤的小生命與溫醫
生多才多藝的兒子Felix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喜歡畫畫、種樹,並著迷於蛇類。然而
,七年前,同樣的年齡,Felix在1996年美國國慶日午後,客家祖父母首度訪美團聚之際
,離奇地在衣櫥裡結束自己的生命,房門上留下一張令人費解的公告。
溫醫生在治療Sebastian期間,打開了兩百多個塵封已久的紙箱,關於兒子的回憶一一湧
上。一位經歷喪子之痛的父親,慢慢在鏡頭前溫習兒子生前的一切;他讀著兒子愛讀的書
、檢視兒子生前的畫作,在沉默與面對之間,溫醫生持續傾聽自己想念的聲音,同時細心
地找出病人體內不尋常的腫瘤。然而,關於人生的不可測,他是如何理解的呢?
【人物介紹】
溫醫生
溫碧謙,台灣新竹竹東人。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1982年偕妻子及襁褓中的女兒移居
美國, 在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接受住院醫師的訓練。次
年六月兒子昱和誕生。1996年愛子昱和猝逝,傷痛至極, 開始學佛及鑽研打坐。2000年秋
,偕妻與兩隻小鸚鵡(昱和遺留的寵物),遷居美國最南疆之大城邁阿密市,開始一段新的
生命旅程。目前任職於邁阿密大學附設醫院席維斯特(Sylvester Cancer Center)癌症
中心的教授兼主治醫師。
溫昱和
溫醫生唯一的兒子,昱和兩字取其和煦陽光的意思,英文名為Felix。昱和從小就長得圓
圓胖胖,聰明資優,也有點調皮,連刷牙都不願放過看書的機會。他信仰天主教卻嚮往日
本武士道,崇拜的人物是教宗若望保祿二十三世和宮本武藏。平日的興趣是養蛇與培植盆
栽,擅長畫畫、拉大提琴、具有表演天份,與姊姊合演過搞笑版的灰姑娘。十二歲那年學
會刮鬍子,隔年夏天於自家衣櫥結束自己的生命。
Sebastian Tarnawiecki
一個具有靈活眼神與開朗笑容的祕魯男孩,著迷於足球和蛇,且擁有編寫寓言故事的天賦
。十二歲那年,罹患神經內皮層瘤,父母親遠從秘魯帶著他來到美國邁阿密接受溫醫生的
治療。治療期間,他想念家鄉的朋友們,也掛念家後院親手栽種的香蕉樹。不必看診的時
候,他喜歡畫畫、玩電動;與人分享各種有趣的事物時,臉上會露出心滿意足的表情,即
使他曾因化療所帶來的痛苦,撂狠話說他受不了,他不想繼續下去了。
【導演介紹】
鍾孟宏,芝加哥藝術學院電影製作碩士 (MFA, Filmmaking, School of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1997至今擔任電視廣告片導演,執行過上百部作品,代表作有《台北富邦
銀行》、《 Nugen》、《陳綺貞:躺在你的衣櫃》(MV第十四屆金曲獎入圍)。《ACAP野
生動物保育協會宣導廣告─牙醫篇》(獲2006年4A自由創意獎「最佳立體廣告獎」金獎)。
《醫生》是鍾孟宏第一支電影作品,獲得2005年新聞局長片輔導金(唯一獲選紀錄片)。
【名人推薦】
太大的慟,其實,文字是無能為力的….. 或因為孩子想要解惑?還是,機敏的孩子不可
能被尋常人世所理解,只能夠在死亡中得著解脫?…影像平實卻令人不自覺地驚懍。短短
92分鐘,觀眾跟死生無解之處……深刻地,打了一個照面。───平路(香港光華新聞文
化中心主任)
在一片草根氣息與DV電子影像交織的台灣紀錄片風潮裡,《醫生》的不群,不只在於導演
堅持全程使用電影膠捲為素材所造就的細膩影像質感,更在於全片情緒鋪排上的冷靜與低
調。在日益瘋狂的台灣社會情境裡,看《醫生》,不止看見了一個影像創作者的自省與執
著,也看見了生命的原相。──侯季然(《我的七四七》、《台灣黑電影》導演)
「生命就像一罐沙丁魚,我們都在找開罐器。」───英國劇作家 貝耐特
「生命到底是什麼?」 不斷的追問下去,就會找到答案嗎?我不確定!關於「生命」,
有數不清的見解,恐怕不容易有標準答案。鍾孟宏的紀錄片『醫生』,就像是一支開罐器
,它打開一段生命歷程,沒有加油添醋沒放味精!『醫生』帶我們直視一段傷痛,凝視一
段困頓的生命,如果你和導演有同樣的勇氣,始終沒有別過頭,持續「逼視」到最後,或
許你會找到自己的答案。〔孫大偉,(偉太廣告公司董事長)〕
【導演的話】
凝視一個人的傷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凝視者或被凝視者,都需要去忍受那種揭
開傷口的苦楚。記得2003年4月的一天,當溫醫師對著鏡頭傾訴塵封的記憶時,這位看盡
生離死別的腫瘤科權威醫師痛哭失聲,我也不禁難過地潸然淚下。拍攝這傷感的鏡頭令我
百感交集,但是沒有多久,我便醒了。我自問:難道我只是想拍一部讓大家在戲院哭成一
團的電影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放一顆催淚彈就好了,根本不用拍電影!之後,在拍
攝過程中,我從鏡頭裡仍然看到很多令人鼻酸的畫面,但是我一直避免讓它無限蔓延,因
為我相信唯有沉澱和理性,才有可能呈現較客觀的角度。
【紀錄片與音樂】
我一直覺得紀錄片絕對不只是陳述事件而已,它應該有更大的主題,也就是去表露出人類
的遭遇,讓事件本身能引發更多的議題和共鳴。正如這支片子的音樂一樣,我選用了巴哈
的古典樂、拉丁音樂、約翰凱吉(John Cage)的現代音樂,含有沉靜、熱情、神秘、現代
的各式複雜風味,音樂絕對不只是襯托整支片子的背景而已,它就是整個故事的敘述方式
,也是形成片子風格的重要元素。
【拍片的困難與學習】
起初,這個拍攝計畫令我最關注的是,對一個12歲的孩子而言,死亡到底是什麼?一位做
醫生的父親,失去至親後,他如何在這兩個角色中重新認識自己?開始拍攝時,才發現這
個計畫困難重重,一方面正逢美國出兵伊拉克而提高所有安全戒備,醫院和公共場所的拍
攝難以獲准,另一方面是如何碰觸一個父親的傷痛。三年過去了,回想這些事情,如果真
的能再來一次,我不相信我能再去面對這樣的過程。
【感謝各界推薦<醫生>】
電影人
聞天祥 台北電影節策展人
陳龍男 《海洋熱》導演
侯季然 《我的七四七》、《台灣黑電影》導演
但唐膜 名影評人
曾偉禎 名影評人
文化界
郝廣才 格林文化發行人
平路 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
王浩威 知名作家、精神科醫生
廖輝英 知名作家
企業人士
賀陳旦 中華電信董事長
孫大偉 偉太廣告公司董事長
社福團體
朱開玉 台北市生命線協會 總幹事
陳榮基 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董事長
蕭慧英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 理事長
劉于華 中華民國社區諮商學會理事長
醫界人士
劉珣瑛 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 自殺防治中心主任
賴其萬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神經學主治醫師
葉炳強 台大神經部醫學院教授、天主教醫師協會祕書長
廖士程 台大精神科醫生、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副執行長
大專教師
趙可式 成大護理系教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推動者
林家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賴雯淑 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林文淇 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林綺雲 台北護理學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教授 教授及全國百位大專教師
聯合推薦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By Emma
at 2006-08-29T09:26
at 2006-08-29T09:26

By Erin
at 2006-09-03T05:04
at 2006-09-03T05:04

By Kelly
at 2006-09-05T06:54
at 2006-09-05T06:54
Related Posts
Re: 公視今晚十時播出公娼啟示錄 紀念官姐

By Gilbert
at 2006-08-24T11:09
at 2006-08-24T11:09
公視今晚十時播出公娼啟示錄 紀念官姐

By Zanna
at 2006-08-24T10:58
at 2006-08-24T10:58
怎麼沒人討論「灰熊人」?

By Wallis
at 2006-08-23T14:47
at 2006-08-23T14:47
難忘的觀影經驗

By Kama
at 2006-08-23T10:40
at 2006-08-23T10:40
10位導演聚焦 大台中紀事風情萬種

By Blanche
at 2006-08-23T00:47
at 2006-08-23T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