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 -- 傷痛背後的傷痛 - 紀錄片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06-05-18T04:38

Table of Contents


關於醫生(手冊與官網整理)

任職於邁阿密兒童醫院的溫醫生來自台南竹東,與妻子兒女長居於美國。

2003年一位十二歲的秘魯男孩Sebastian越過赤道來到溫醫生的診療室,他與溫醫生
多才多藝的兒子Felix有許多耐人尋味的相似之處。他們都喜歡畫畫、種樹,並著迷於
蛇類。然而,六年前,同樣的年齡,Felix在1996年美國國慶日午後,客家祖父母首度
訪美團聚之際,離奇地在衣櫥裡結束自己的生命,房門上留下一張令人費解的公告。

溫醫生在治療Sebastian期間,打開了兩百多個塵封已久的紙箱,關於兒子的回憶一一
湧上。一位經歷喪子之痛的父親,慢慢在鏡頭前溫習兒子生前的一切;他讀著兒子愛讀
的書、檢視兒子生前的畫作,在沉默與面對之間,溫醫生持續傾聽自己想念的聲音,同
時細心地找出病人體內不尋常的腫瘤。然而關於人生的不可測,他是如何理解的呢?


--------------- 以下是General Version影評 --------------



導演鍾孟宏,之前主要拍攝廣告、短片或音樂MV,紀錄片的創作是頭一遭。
據導演自己的說法,他想嘗試一些性質完全不同的作品。
原本計畫拍攝的是另一則故事,而溫醫師只是計畫的其中之一。
但認識之後,導演認為溫醫師的故事實在太豐富,於是整個拍攝計畫便急轉直下,

溫醫師成了主角。

整部片以黑白底片拍攝,敘事風格平實流暢且細膩感人,
導演多年來經驗累積,掌握影像的功力可見一斑。

配樂是另一個重點,導演用了大量前衛音樂家John cage的音樂,
囈語般的樂風加上節奏感強烈且沈重的演奏,
沈甸甸地壓在觀影者的頭上。
而時而無聲、時而嘈雜的背景聲、時而過於純淨的說話聲交替,
更是一收一放地掐著觀眾咽喉,使人透不過氣。

配合著平靜的畫面,彷彿述說著生活是如此的平淡,且沈重地逼人。

如導演所說,基於創作與倫理考量,他有意地刪去許多情緒
過於激動的畫面,使得整部作品並未出現太多所謂的劇情高潮。(不灑狗血)

Felix過世六、七年後,溫醫師邊整理Felix留下來的遺物,邊細數過去的回憶,
格外平淡的口吻彷彿在述說的是別人發生的故事,
但眉宇之間不經意流露出來的哀戚,讓我們感受到其強忍的傷痛有多深。

哭泣或崩潰,並不是表達哀傷的唯一方式。
更多時候,我們是邊強打精神地處理日常生活,邊忍受在心中隱隱撕裂的痛。

最後,溫醫師在Felix的墓碑前說道,這些年來,傷痛一直都在。
但在這段日子中,他逐漸學會了,將Felix視為以另一種方式活在自己與家人的心中。

罹癌的活潑秘魯小男孩Sebastian,後來還是死了。
他的父母悲傷地離開了美國。

或許創傷,沒有所謂遺忘或治癒,
我們只是(也只能)選擇,

靜靜的記得 .....



----------------- 以下是Critical Version影評 ---------------


台灣近年來的紀錄片,不乏以傷痛做為探討的主題,其中尤以吳乙峰的《生命》
為代表。鍾導演有意識地捨棄以往嚎啕大哭或淚流滿面的畫面,
採取了更不侵略性、更平靜的畫面,拼湊出悲痛的沈重。
相較於收錄一些情緒煽動性強烈的內容以企求感動,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創作方式,
也是這部片平實感人之處。

然而,雖然有著高水準的影像與音樂,但做為一部紀錄片,
其稍嫌薄弱的問題意識是美中不足之處。

首先是對於過往歷史,對於Felix形象的重建,導演幾乎完全依賴溫氏夫婦的回憶,
以及當時所拍攝的家庭錄影帶。在口述歷史的記錄當中,敘述者提供的內容,儘管
被視為第一手資料,但卻不見得是「客觀」且「真實」的。除了人類記憶準確度有限
之外,過往發生的事件,往往也會被敘述者以自己事後的認知重新詮釋,甚至選擇性
地記憶與遺忘。對於一個記錄者而言,仔細分析所得的資料,多方的交叉比對,是應
有的嚴謹作法。當然,論者或許會說,過往事件或人物的「真實」,並非這部片的主
軸。這點我後面會再討論。

確實,本片的主軸是溫醫師藉由回憶來面對傷痛的心路歷程。在開始拍攝之前,
Felix的東西被塵封於兩百多個箱子中,好幾年來都無人聞問。而在拍攝之後,
透過對鏡頭、對他人述說過往的回憶,透過重新整理Felix的遺物,溫醫師重新
面對了喪子的傷痛。在溫氏夫婦的回憶中,Felix是個才華洋溢、表現優秀、
有時又顯得過於早熟的少年。他喜歡閱讀關於宮本武藏的歷史小說;原本長大想當
神父(全家都是天主教徒);喜歡蛇;著迷於繪圖;對死亡好奇;
繪製許多關於死亡與男性性器官的圖畫。

在家庭錄影帶當中,我們看到了Felix坦然地暢談他死後的墓穴與陪葬品,我們
看到了Felix跟姊姊兩人煞有其事地演出灰姑娘的故事,Felix反串故事中壞心的
後母與姊姊。

在父母的記憶中,這樣一位活潑、開朗(錄影帶中永遠的笑容滿面)、聰明、有天分
的少年,竟然趁著家人團聚出門看煙火的夜晚,悄悄於房間的衣櫃中上吊身亡。

是自殺?或是意外?

導演選擇不去探究這個問題,而溫氏夫婦對這問題也諸多隱諱,
拒絕接受Felix是預謀自殺的可能。(儘管房門上留下一張類似遺囑的公告)
甚至向竹東老家的親戚朋友則宣稱是Felix車禍死亡。

在溫醫師的回憶中,他注意到Felix對死亡與綑綁的特殊興趣。
曾經有那麼一次,他發現Felix的脖子上有勒痕,
他憤怒地質問Felix:「Did you do that?Did you do that?」
嚇壞了的Felix則唯唯諾諾地保證以後絕不再犯。
在溫氏夫婦的理解中,Felix是個未經世事,對死亡充滿好奇的少年。
而死亡,不過是一次試探失敗的結果。

而當真是如此嗎?
一位如此聰明早慧的12歲少年,真的無法理解死亡的涵義與後果嗎?

再回想Felix總總特別的喜好以及特徵,拼湊出的形象,
絕非溫氏夫婦回憶中如此單純、開朗的少年。
天主教、神父、蛇、陽具、死亡、反串、綑綁、扭曲的芭比娃娃 .....
這些事物的象徵意味,都指向了某些不為人知的幽暗意識。

再回到關於真實的探討,我們可以說,真實的面貌通常極端複雜。
我們看待一部作品時,往往可以用作者呈現人、事、物的複雜程度來判斷「真實」程度。
而當溫氏夫婦的回憶,呈現了一個如此單向、正面、幾乎完全美好、正常的Felix時,
我們是否能合理懷疑,這是真正的Felix?還是他們願意認識的Felix?

究竟是什麼樣巨大的痛苦,使得一位少年選擇結束生命?

郭力昕在座談會上大膽假設了一個答案,根據他回想對同志的某些刻板印象,
是的,或許,Felix是個Gay。

這也許不是答案,真正的答案,隨著Felix的死去已難以得知。
但若我們從這個角度來重新回顧這部影片,我們可以得到完全不一樣的詮釋。

一位早慧、充滿才華的同志少年,在得不到父母的認同,以及面對自身信仰
的煎熬下(天主教的立場是極端反對同性戀),選擇結束了自己生命。

而父母拒絕接受少年自殺的可能性,一方面是逃避宗教上的壓力(自殺在天主教信仰中
是非常嚴重的罪行);另一方面,將死亡的原因簡單歸結到對死亡好奇的試探,
以可以不用面對另一個更加沈重的問題:也許我們根本不瞭解自己的兒子?
是不能?還是其實隱約知道,但不願面對、理解?

就像看見少年脖子上勒痕後的反應,不是溝通、不是詢問,
而是驚恐地打壓、禁止,對「異常行為」的強力「導正」。

或許他也知道,溝通、詢問過後得到的答案,自己並不想聽到,也不能接受。
於是便間單地以年輕人不懂事含混過去。
父母並不願意理解、認同少年,而只想讓少年順著自己的想法,「正常」地成長。
唯一理解少年的家人,或許只有那始終不願意面對鏡頭的姊姊。

這部影片的主軸或許還是傷痛,是少年不被父母承認與理解的痛。
這痛苦如此椎心刺骨,得一死方能解脫,也深深傷害了家人。
弔詭的是,父母在少年死去多年後,重新回憶過往,
建立起的少年形象仍然是一面倒的正面、且正常。

或許對少年死亡的最大諷刺。
是父母藉由重新確定了少年的「正常」排除了「異常」,而逐漸走出傷痛。

對父母來說,內心深處不願碰觸的傷口,是承認自己的孩子因為「異常」而自盡。
對少年來說,傷痛背後的傷痛,是不被深愛的人們理解與接受的痛楚。

痛。

這終究是一部關於傷痛的影片。


--

All Comments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06-05-22T11:11
我蠻喜歡這片的,尤其講到生死的部分,導演的含蓄觀點,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06-05-26T05:45
我覺得很不賴。
Elvira avatar
By Elvira
at 2006-05-31T03:15
嗯,防衛機轉,弗洛伊德說的。當人面對不想、不能、或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06-06-02T13:28
無法承擔的事時...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06-06-05T18:05
我也很喜歡這部片,當中有許多畫面印象仍然很深刻,
Joe avatar
By Joe
at 2006-06-10T17:42
這些影評,對這部片提供了更進一步的理解方式,很棒

Re: Urban Nomad @ NCCU 政大城市游牧影展

Gilbert avatar
By Gilbert
at 2006-05-17T13:58
颱風來了 政大游牧影展改在 大勇樓417教室舉辦 影片一樣又精采又游牧 期待大家光臨 政大的交通: 木柵線到動物園站 過馬路到對面撘任何一班公車都會到 -- when you saw the only one set of footprints, it was the ...

2006女性影展徵件!!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06-05-17T03:31
※ [本文轉錄自 Indie-Film 看板] 作者: ZIRU (Alice) 看板: Indie-Film 標題: [影展] 2006女性影展徵件啦 時間: Wed May 17 03:23:18 2006 2006女性影展徵件開始,「女性與藝術」為今屆主題 由台灣女性影像學會所策劃主辦之「 ...

足球‧好看的‧影像

Elvira avatar
By Elvira
at 2006-05-17T01:24
Nike拍的,很不錯的影像,也算一種紀錄片。 是花蓮縣美侖足球隊,分成四集。 Honor / Team / Heart / Joy http://www.nike.com.tw/football/index.jsp?hunit=0 大家可以看看,蠻可愛的,又好看。 -- 電影‧人生‧夢! http: ...

台灣地下饒舌樂團 ─ 拷秋勤紀錄片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06-05-16T14:31
※ [本文轉錄自 Hip-Hop 看板] 作者: jasonshu (Derrty Derr) 看板: Hip-Hop 標題: [影片] 台灣地下饒舌樂團 ─ 拷秋勤紀錄片 時間: Tue May 16 14:30:09 2006 http://0rz.net/841mZ 片長約20分鐘 內容是地下 ...

世新廣電畢展將於5/19開跑!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06-05-16T10:52
台北西門町街頭即將出現瘋狂電影浪潮!嗆辣歷史悠久的世新大學廣電系即將於五月十九 日(星期五)假台北電影公園舉辦【丰】太爽影展。 破除傳統對於影展的刻板印象,【丰】太爽影展不惜斥資百萬,搭建酷炫質感舞台及巨型 帝王帳,讓展出以嘉年華會的方式舉行。展出內容包括由畢業生獨立製作的電視及廣播節 目,以及每年備受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