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動畫大師佩特洛夫 玻璃上彩繪文學 - 動畫電影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08-10-10T11:19

Table of Contents

邱祖胤/台北報導  (20081010) 中國時報


 俄國動畫大師亞歷山大佩特洛夫(Aleksandr Petrov)的職業生涯廿年中,只拍了
五支動畫短片,全以文學名著為主題,代表作《老人與海》曾在二○○○年獲得奧斯卡最
佳動畫,也是第一部獲得這個獎項的俄國作品。他將於十一月來台參加金馬影展。

 佩特洛夫的特色,在於他的作品全都在玻璃上創作,用自己的指尖當作為畫筆塗抹
油彩。加上他均以經典文學作為題材,個人風格強烈。佩特列夫的五部動畫,包括屠格涅
夫《初戀》、海明威《老人與海》、杜思妥也夫斯基《罪與罰》,安德烈普拉托諾夫《母
牛》以及安徒生的知名童話《美人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老人與海》。


 代表作《老人與海》獲奧斯卡獎

 一九九七年佩特洛夫與加拿大動畫團隊合作,開始創作《老人與海》,整整花了兩
年半,一共繪製了兩萬九千幅玻璃畫,才完成這部廿分鐘的短片。

 《老人與海》描述老漁夫在汪洋中與大魚搏鬥的故事。由於故事圍繞在老人身上,
如何讓影片不顯得單調,或陷入獨幕劇的困境,就是一大挑戰。佩特洛夫的想法是,這個
老人不是在釣魚,而是通過繩索要游向海與天,他要呈現這種感覺。

 他擅長場景跳接與光影變化,加上浪漫畫風,把老人攀附一條繩索在海天浮沉一生
的情愫完整表達。動畫開場就從海景轉為山景,山巒幻成幾隻雲端漫步的大象,引出奔騰
羚羊,又定格在獅王帶領母獅群行走於瀑布頂端,最後才帶出吊床上的老人。片中除了以
老人的觀點描述,也有魚兒從水中睥睨人類世界的詭異。老人與大魚的長期抗戰在書中頗
為冗長,在片中卻顯得緊湊無比。

 二○○○年得獎之後,佩特洛夫返回俄國構思新作,他鎖定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說《
初戀》,描述十六歲少年安東遊走在家中女僕與神祕女子間的愛情故事。


 受金馬影展之邀 帶來五部作品

 為了表現少年情懷,他加強畫面的透明度,人物也更形甜美可人。令人驚訝的是他
將十九世紀印象派畫家雷諾瓦的畫風注入動畫,讓原本就充滿愛情憧憬的情節注入更多綺
想。

 這部片子常見主角眼中的女子,超現實地突然隨風翩飛化為繆思女神,或彎下腰來
對他狂吻,或變成衣著性感的古代女子搔首弄姿。其中有段描述安東的初吻,蜻蜓點水之
後,畫面跳至飛蛾雙撲,轉換成兩人長出翅膀的纏綿,又捲成一團玫瑰花蕾,十足蒙太奇
。《初戀》二○○七年在廣島國際動畫節日首映,佳評如潮。

 佩特洛夫應金馬獎之邀來台,將與台灣觀眾分享他的五部作品,並與影迷近距離對
談,台灣觀將有機會一窺他多變的創意。



顏料影像都在動 畫畫手感看得見


 高科技玩久了,人們開始懷念純手工的東西,連高度仰賴電腦技術的動畫也不例外
。俄國動畫家佩特洛夫的作品看得到繪畫手感,他不但每部動畫都以文學大師的作品為主
題,畫風也幾乎都能找到相對應的畫家與呼應。像是《老人與海》對應十九世浪漫派畫家
德拉克羅瓦,《戀人》對應印象派畫家雷諾瓦,《狂人之夢》對應寫實主義畫家杜米埃。

 佩特洛夫的創作可說是名副其實的動畫,不但影像動,連顏料也在動。有趣的是,
他好像完全摸透大師技法,因此數萬張手稿下來,一點都不見滯礙生澀,並衍生出不同巧
思。

 佩特洛夫生於一九五七年,學生時代即展現繪畫長才,並進入VGIK戲劇與電視學院
求學。在這裡,他除了深化繪畫技巧之外,也學會了電影拍攝的各種技術,最後選擇動畫
作為舞台。而他在玻璃油畫領域的專長,成為他創作動畫的最佳武器與特色。

 他使用較不易乾燥的油彩塗佈在玻璃上,利用兩種材質不易相溶的特性,處理細膩
的局部,這樣也有助於畫作的隨時修改,並在動畫拍攝過程中維持筆觸的連續性,產生一
種如夢似幻的風格,而油畫顏料在玻璃上所呈現的水墨暈染效果亦非常驚人。


 動畫家宮崎駿在完成《霍爾的移動城堡》之後,建立起一套動畫繪製技術,原本計
畫新作同樣套用這項技術,卻因為一趟英國之旅,在泰特美術館欣賞了十九世紀畫家米萊
(Joh n Everett Millais)的精緻畫作後受感動,決定回歸動畫的紙上作業。

 他號召工作夥伴,將數十萬張手稿一筆一筆繪製,後製上色、拍攝及剪輯的部分才
交給電腦,最後完成新作《崖上的波妞》。可惜的是,這些手稿雖全以粉彩處理,進電腦
修過以後卻看不出粉彩手感,完全失去手繪的意義,除非上官網或看過製作花絮,才得一
窺原始畫作的巧思。


--

All Comments

波妞日本票房32億 宮崎駿寫華語片名

Elma avatar
By Elma
at 2008-10-10T11:06
2008.10.10.自由時報 文/林曉娟 宮崎駿最新動畫「崖上的波妞」,在日本累積票房突破100億日幣(約台幣32億),成為 「吉卜力工作室」繼「魔法公主」、「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之後第4部票房 超越100億日幣的作品。 而台灣發行片商在得知日版海報上的片名是由宮崎駿大師親筆手寫之後,順勢 ...

《海角七號》戲中大船 全是電腦動畫

Quanna avatar
By Quanna
at 2008-10-08T01:45
2008/10/08 東森新聞 記者陳智菡、莊勝利 國片《海角七號》裡,載著日本教師離開台灣的「高砂丸號」,開啟了整個動人的故事, 但大家知道嗎?這艘船並不是真船,而是用動畫製作的,甚至連劇裡頭很紅的國寶茂伯, 一幕騎摩托車的戲,因為服裝和上一次拍攝不連戲,最後只好用電腦特效修改,讓白色內 衣變成綠色的郵 ...

動畫大師與數位新秀的影像交流 金馬講座

Emily avatar
By Emily
at 2008-10-07T18:25
2008金馬影展開始前,針對不同單元延伸討論與導讀, 邀請專業講者與你一起準備電影功課。 ::漫遊異想世界─動畫大師與數位新秀的影像交流:: 時間:10月17日(五) 19:00~21:00 地點:星巴克重慶門市 講者:石昌杰/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副教授 其他金馬影展講座 ::影像痴─電影 ...

惡童當街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10-07T17:03
一種不知所措的自我肯定之路。 惡童當街的整體水平其實是出乎我意料的優秀。當初會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要歸功於預告 片剪得好,我一向對那種熱血畫面與音樂的搭配沒有抵抗力。當然,很多時候還是很容易 踩到地雷,預告片比正片精采的例子也是不少。 而這部改編自松本大洋原作(鉄コン筋クリート)的動畫,水準之高應該是近幾年 ...

Ghost in the shell的哲學

Zenobia avatar
By Zenobia
at 2008-10-07T04:06
※ 引述《Kubelik (who?)》之銘言: : ~ 首先,電影中沒有任何地方提到他們的腦有數位化 電影表現出來的是對神經訊號的數位化 我無法得知你如何概括理解的 但我反問一個問題 如果他們的腦已經數位化的話 死亡對當代的人有什麼意義?或是死亡是否存在? (如果真可以上傳 這會是很多社會問題的廉價解決方 ...